APP下载

接轨背景下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解析

2014-04-22周建社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裁判员评判竞赛

周建社, 方 奇,2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2.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2013年全国啦啦操论文报告会”论文精选

接轨背景下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解析

周建社1, 方 奇1,2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2.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在国际啦啦操联盟(ICU)正式加入国际体育协会(SportAccord)、国内竞赛规模大发展并开始与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接轨的背景下,通过2013 年末2 期啦啦操国际规则培训班的学习发现,中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与国际接轨可遵循:迎合项目发展,接受ICU规则;调整思维模式,学习ICU规则;把握核心理念,掌握ICU规则;提升裁判水准,运用ICU规则的发展程式,以期实现中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与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的稳效接轨。

国际啦啦操联盟;竞赛规则;国际接轨

2013 年10 月28 ~ 31 日和2013 年11 月23 ~26 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江苏省南京市相继主办了2 期国际啦啦操联盟(ICU)竞赛规则培训班。培训班重点学习了最新的国际啦啦操联盟(简称ICU)竞赛规则,辨析了国内外竞赛规则的评判差异,同时对中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如何与国际接轨等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在ICU正式加入国际体育协会之际,在中国啦啦操运动大力发展的今天,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与国际接轨是促进啦啦操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 啦啦操竞赛规则国际接轨背景

1.1 国际背景

2013 年5 月,俄罗斯圣彼得堡,ICU被国际体育协会(SportAccord)(由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夏季奥运会单项联合会总会、冬季奥运会单项联合会总会在2003 年瑞士洛桑创办)收纳为第109 位会员组织[1],ICU成为啦啦操单项运动中唯一被认可的国际官方代表[2],同时ICU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啦啦操组织及与啦啦操有关的所有事项的权威监管机构,ICU作为引领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项目“带头人”,其所推行的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由此具备了权威性的国际官方色彩。

1.2 国内背景

啦啦操最早于2000 年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举办的“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风采大赛”中[3],2002 年由教育部下属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CSARA)正式引进办赛,2008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下属的中国蹦床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CCA)举办首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2010 年啦啦操被列入全国体育大会正式项目并设金牌2 块,同年开始设立全国啦啦操联赛,2010 -2013 年全国啦啦操联赛与总决赛从无到有,联赛站数与人数和总决赛人数均逐年稳增(表1)。

表1 2011 - 2014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参赛人数统计

中国啦啦操运动从无到有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共颁布了四版竞赛规则(表2)。其中,第1、2、3 版竞赛规则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制定,第4 版竞赛规则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定。2014 年开始将是我国啦啦操竞赛运动的新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正好具有与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接轨相吻合的时间接点。

表2 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演变简况

2 啦啦操竞赛规则国际接轨程式

2.1 迎合项目发展,接受ICU规则

国际啦啦操规则伴随世界啦啦操运动发展经历了100 多年历史,“存在就是需要,存在就是合理”,是国际规则引领了世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国际啦啦操规则本身是可以接受的。

ICU成立于2004 年4 月26 日,包括105 个成员国,约350 万运动员分布世界各大洲,每年举办的世界锦标赛超过70 个国家参与。虽然ICU的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其现任总裁杰夫・韦伯(Jeff Webb)在1961 年与1974 年分别创立过全国啦啦队协会(NCA)组织和全美啦啦队协会(UCA)组织,ICU在啦啦操管理、竞赛及运营推广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ICU能成为啦啦操唯一国际官方组织,也说明其包括竞赛规则等在内的各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性,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是得到了国际认可的。

今后国际啦啦操各大赛事均由ICU来负责引领和组织,我国啦啦操要参与这些国际性的赛事,加入到这项国际性的游戏当中来,必须要接受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

2.2 调整思维模式,学习ICU规则

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依据的是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以及健美操等竞赛评分规则的模式,采用艺术评判、完成评判和难度评判的分类评判方式,强调客观性与精确性;而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方式,强调主客观的结合,特别是最后10 分的总体印象分,突出了整体把握的主观性特征,其相似于我国的舞蹈艺术评判,由专家评委根据表演作品的完成与创意作出整体性评价。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要求裁判员兼顾艺术、完成和难度的各项评判内容,每位裁判员要同时扮演国内啦啦操竞赛规则中规定的完成裁判、艺术裁判和难度裁判的角色。

从理论与思想层面来说,强调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遵循的思维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

2.2.1 感受先于建构(感性与理性)

感受意为感知和体会,生理学上亦指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转化成的神经冲动,感受是一种应激过程[4];建构意为“建立起一种结构或建筑起一种构造”,建构是一种思维过程[5]。在啦啦操竞赛评判中,综合评判方式是感性的应激过程,是在第一时间对评判对象作出感性表达与判断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对成套动作的第一感觉进行“定格”的思维过程。

2.2.2 直觉重于逻辑(反应与反映)

生理学上,直觉由感块导出思维,是对事物表象的直接反应,具有灵感和顿悟的效果;同时直觉还是无法言传的预感,被称为“第六感觉”;逻辑由忆块导出思维,是一种记忆、分析、加工后的反映[6]。啦啦操竞赛评判中,综合评判方式主要是裁判员对竞赛套路本身作出一种直接反应,比较容易客观感知出竞赛套路的优劣好坏,评判结果具有纯粹性。

2.2.3 信息宽于标准(流动与固化)

信息基于物体、事件、问题的本身所体现;标准基于物体、事件、问题的要求而设立。

一套完整的啦啦操成套动作所能体现的信息点可谓是成百上千,远比竞赛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要丰富,啦啦操成套动作所体现出的信息讯号是流动变化的,而竞赛规则所设立的评判标准数值是固化静止的,综合评价方式善于注重信息本身的展示进行“由表及里”的评价,具有相对全面的知识底蕴、相对动态的调节响应以及相对宽域的评判视野。

2.2.4 综合强于统整(定性与定量)

综合是把分析过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事物或对象融成一个整体来定性判别的方法;统整则是对分析过的事物或对象结果进行集中定量整理的方法。综合评判方式最后归结的是对结果的直接定性,其中蕴藏着务实与提升的效率优势和统揽全局的额外意愿,更是全局眼光和运动员表演技能的综合评价。

2.2.5 鉴定贵于生成(定位与积累)

鉴定是指鉴别和评定事物的真伪优劣,代表着鉴定者的立场和理念[7];生成是指事物本身的生就和长成,代表着非立场和理念的自然形成过程。啦啦操竞赛评判归根结底是需要裁判员坚持自身立场,发挥责任意识来最终定位出成套动作的优劣等级,而并非任由几个自然数据的产生与积累而可能导致的错误结果。由此可见,强调定位成套本体价值的鉴定更显其弥足珍贵。

从竞赛规则层面来说,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中共设有集体技巧、小团体技巧和花球、街舞、爵士与双人舞蹈等6 项不同竞赛内容的评判标准。以花球舞蹈啦啦操竞赛内容评判标准为例(图1),其评判要素主要包括技术(TECHNIQUE)、团队协作能力(GROUP EXECUTION)、编排(CHOREOGRAPHY)和总体评价(OVERALL EFFECT)4 个方面。

图1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花球舞蹈评分表(英文版和翻译版)

花球舞蹈的各项评判要素中对于难度的要求没有单独立项,这看似是花球舞蹈比赛中对难度的忽略,实质难度贯穿评判的始终,主要表现在:

1)技术(TECHNIQUE)方面:合计30 分中有10 分是专门针对难度类别(适当的跳跃、旋转、托举、配合等)的完成质量而设定;另外20 分是项目风格特色的技术技巧、身体控制、位移速度、精准性,这其中既是完成质量的描述,也包含了一定意义上的难易程度。

2)团队协作能力(GROUP EXECUTION)方面:合计30 分都是一致性的完成难度,有时间层面的一致性完成(动作与音乐)、有空间层面的一致性完成难度(队员之间的同步性,包括间隔、距离等立体层次)。

3)编排(CHOREOGRAPHY)方面:合计30 分中有10 分是专门评判难度的,包括难度级别的适应性、难度类别的变化、负荷强度的变化、节奏的难度变化。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中虽然没有对难度与完成情况进行单独评判,但是对难度动作的适应性和参与难度动作完成的人数却很看重。这是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强调人性化、保证项目观赏性、引领项目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

2.3 把握核心理念,掌握ICU规则

判断是否掌握好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关键要看是否把握住了“四个统一”的规则核心理念。

2.3.1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在提升裁判员意识与修养方面,规则既规定裁判员要根据个人判断进行独立的主观评分,还要求裁判员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受参赛队伍的名号、名气、过往运动成绩的影响,保持公平一致性,保持评判标准前后的一致性。在提高裁判员水平方面,裁判要经常参与规则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判断水平和层次,这是一种客观的要求;裁判员水平是一种演进过程,同一套动作,不同时间判定会有不同结果,因为自身水平在变化、增长,这是一种主观的现象。

2.3.2 定量与定性的统一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中的定量评价程序主要归结于:“看参与人(people)、看做什么(what)、看怎么做(how)、看做得如何(well)”等4 个层面。

1)“看参与人”主要体现在评价团队参与的人数、组数,以及参与人数是团队中的小部分、大部分绝大部分、或全部人员等。

2)“看做什么”主要体现在评价动作的转体度数、跳跃高度与开度、托举高度、底座人数、把位、单双臂、尖子动作的伸展度与转体度等。

3)“看怎么做”主要体现在评价动作时间上的前后连接、动作空间上的上法与下法过渡等。

4)“看做得如何”主要体现在评价成套动作是否有创新亮点、有几处亮点、给你的震撼大小,以及由高度、远度、开度、整齐度和亮度所组成的完成质量情况。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中对于这些量的变化与分析最终形成了质的判别与确立。

2.3.3 精确与模糊的统一

“精确与模糊的统一”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的评判标准和评判要素中。以集体技巧啦啦操竞赛内容的评判标准和评判要素(图2)为例,从集体技巧啦啦操的评判要素和评判标准不难看出,评分要素分类及分值标准是精确的,但在判值区间(表3)中却存在分层和交叉,是模糊的。此外,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中还规定裁判员评判每项内容可精确到小数点后1 位,体现出规则评判精确性;而要求裁判员的评分只能在小数点后一位以0.5 的倍数增加或减少,又体现出规则评判的模糊性。

图2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集体技巧评分表(英文版和翻译版)

表3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集体技巧啦啦操判值区间

2.3.4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的比赛评判实践中存在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评分的操作程序一般为:首先定格模糊评价出大分 — 综合,再逐项分析回顾判别出小分 — 分析,统整小分,对比大分,判定得分 — 分析与综合的定性与定位。尤为典型的案例是每一个项目的100 分评判中均有10 分是总体印象分,更充分说明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及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在规则中的核心价值。

2.4 提升裁判水准,运用ICU规则

2.4.1 调整评判思维定势

要运用好ICU国际啦啦操的竞赛规则,首先要求裁判员要调整以往国内啦啦操竞赛评判的思维定势,即要善于使用“综合性思维”的方式对啦啦操运动竞赛进行评价。

2.4.2 把握评判核心理念

要运用好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把握其评判核心理念是关键,主要体现在把握好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定量与定性的统一、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2.4.3 抓住评判价值方向

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评判价值方向主要定位在鼓励和肯定符合完成能力的编排和难度上,充分体现人性化,重视团队执行力、重视表演效果、重视视觉冲击等方面。

2.4.4 考核评判执裁能力

理论考试方面,考试内容重在执裁时的具体行为方式,看重裁判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实践考核方面,要求考核6 项竞赛内容的各6 套动作。重视打分程序的正确性,即眼看手记、综合评判定格、出各项评判内容小分,再总体把握给出得分,最后写出针对性强的建设性意见或评语。

3 啦啦操竞赛规则国际接轨思考

中国啦啦操运动快速发展的十余年历程中,自行制定的4 个版本的啦啦操竞赛规则对我国啦啦操运动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国际啦啦操运动发展了100 多年,反观我国啦啦操运动开展才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在竞赛规则与国际稳效接轨中继续保持思考的,这些问题包括有:中国啦啦操运动与国际接轨中要不要保持中国发展特色(包括保持规定动作、自由舞蹈项目、10 个等级等)?怎样保持中国发展特色?怎样才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模式?如何完善我国的啦啦操运动管理体系(赛制体系、运动员与教练员以及裁判员体系等等)?

只有适当解决好了这些中国特色发展的相关问题,中国啦啦操运动才能逐步实现与国际啦啦操运动的全面接轨。

4 结 语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牵头主办的两期2013 年国际啦啦操联盟(ICU)竞赛规则培训班是中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向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过渡的衔接之举,标志着中国啦啦操运动已迈出了与国际啦啦操运动接轨的第一步;IC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要想在中国啦啦操运动竞赛中成功适用,还有赖于更多中国啦啦操运动的管理者、裁判员及学者们在竞赛组织实践和研究中去不断总结思考、运用完善、融会贯通。

[1] ICU Becomes the 109th Member of SportAccord[EB/ OL].[2013 - 5 - 31]. http://www.cheerunion.org/ Content.aspx/News/sportaccord -membership. xml.

[2] 唐金山. 喜迎新的里程碑, 啦啦操项目大有可为[EB/OL].[2013 - 5 - 31].http://ccachina.org/newscon. php?nid.

[3] 邱建钢. 我国啦啦操项目市场化推广策略研究 — 以“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推广为例[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6):696 - 698.

[4] 感受_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wbleo 4u8MUJ3Pe99JPsi-O L9 B k_3a FE Z_ZU p2 Z l g R G c r e Kw-p w v FAwPIWGIEznreGltidky_0p7A88czbYSK.

[5] 张天成. 基于建构主义的工业设计软件的教学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09(3):7.

[6] 直觉思维_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 baidu. com/link?url=oNBu81ekDA6v_emFxmbZXIwgAIILp lIRpn_6djXqUyOtCwEiA9EgbUwglj_XmA4bRCAE_ N9m0LxCmGTp7PQ5Ua.

[7] 鉴定_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 view/135470. htm.

[8] 2013年啦啦操国际规则培训班内部交流稿[Z]. 国家体育总局,2013,10(31):1 - 76.

The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Rul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ZHOU Jian-she1, FANG Qi1,2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Fujian China)

After the off i cial aff i li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er Union to SportAccord, in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abidance to international cheerleading rules,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two semesters of international cheerleading rules training at the end of 2013 and gained the following discoveries about China’s conne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ccepting ICU rules; adjusting thinking mode and learning ICU rules; grasping the core idea and mastering ICU rules; improving referee level and utilizing ICU rules. The objective is to achieve the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cheerleading competition rules and ICU rules.

ICU ;competition rules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G837

A

1004 - 7662(2014 )01 - 0037 - 05

2013 - 12 - 0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97SS12090)。

周建社,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裁判员评判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