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14-04-21吴军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生态

吴军宏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生态建筑也成为现代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模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有益于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建设的规划设计以及运行维护和拆除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力求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周边环境,减少生态的破坏。本文就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出发进行论述,并对其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字: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使得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从而让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严峻。在这种严峻的生态环境之下,使得人们越来越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生态建筑观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运而生。对于现在的建筑设计,要想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让建筑工程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建筑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生态建筑观的含义

随着城乡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在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生活的住宅越来越舒适了;学习和工作所使用的写字楼变得越来越宽敞了;同时人们购物的商场也变得越来越豪华了。虽然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舒适和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在建筑的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时,由于建筑物保温隔热不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空气品质会变得非常糟糕,这在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生态建筑的观念,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室内的居住环境必须舒适,而且还要健康、无害。

(2)在修建高质量建筑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对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要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建筑物修建完毕之后,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建筑修建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各种所使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并对这些回收之后的资源进行重复的利用。

(4)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要选好正确的方向,对于建筑物的体形和建筑室内的空间布置,要处理妥当,尽量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5)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绿地尽最大努力地去保护并尽可能多地再去开辟一些绿地,以改善建筑周围的景观,保持建筑与周围生态之间的平衡。

(6)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修建的工作效率。

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关问题分析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而相应的精神生活跟不上发展需求,就造成一个不健康的生活环境。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社会以及精神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健康住宅也是在绿化、社区医疗等基本设施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自然景观、立体绿化、建筑物的装饰装修等方面都要做到生态环保,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健康生活,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生态住宅建筑的原则

生态住宅建筑就是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在遵循生态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并坚持效率最优原则进行建筑物的设计,组织建筑物室内空间各种要素的组合,使得各物质和能源能够在建筑系统中有序的进行循环和转换,以实现一种低能耗、高效能且无污染的生态住宅建筑,并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生态住宅建筑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力求实现建筑、居住者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生态住宅建筑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原则。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力求将生态建筑设计原理最大限度的应用在其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加上认为的主观创造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并努力实现自然和生态的平衡。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策略

生态住宅建筑在设计中首先需要满足居民在温度和湿度上的舒适性,同时还需要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要有充足的日照,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要具备无污染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从心理方面考虑,生态住宅建筑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居民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能够满足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和谐的生活环境。健康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即要正确的处理住宅建筑和自然的关系,住宅需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有害气体和废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以上这几点综合起来说就是在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时要正确的把握住宅健康这个大环境,这是设计策略的基础。

三、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环境的规划方面

生态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环境的产生和演变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自然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从古到今的建筑群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所修建的建筑形式必须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当今全球气候之所以会逐渐变暖,与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建筑师要想设计出好的建筑环境,就必须让所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在进行建筑环境规划时,就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协调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由于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要想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设计,从而让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能够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以保证当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

所谓的建筑形态指的就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对于一个建筑,人们并不很重视它的外部形态,因为建筑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使用的。这就使得人们非常注重一个建筑的内涵,所谓的建筑内涵也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及它的实用性。虽然建筑的形态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但事实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我们去了解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靠视觉去认识它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在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时候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当我们看到的建筑形态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这个建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会非常之差,这样这个建筑就不会给我们留下太好的印象。而当我们所看到建筑形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我们在感官上不仅会获得美感,还能让人们体会到某些深刻的意蕴,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只有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将建筑与自然形态诗意地融合在一起。芬兰某著名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由于非常注重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使他所设计出来的建筑与当地的环境融合的非常融洽,从而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扬。

3.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

目前,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日益严重,建筑行业要想保持健康发展的事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再生的建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施建筑工程时,尽可能多地去使用一些成本低廉、无害又无污染建筑材料,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遵循建筑生态化的原则,即在尽可能节约能源的情况下,多使用一些无污染、可循环的建筑材料。

(1)玻璃材料

要想做好生态化建筑节能,就必须对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热反射玻璃、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为了使建筑有更好的保温和采光,可以将多种玻璃进行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来使用。

(2)太阳能光电材料

太阳能不仅拥有的能量非常之大,更为重要的是这庞大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太阳能这种既无污染又无噪音的能源来为建筑供电和供热,不仅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还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这样就能在资源日趋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建筑行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生态建筑是指要设计出那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使用能源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严重阻碍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自然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时候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让人们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要想修建出一个好的生态建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就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出生态化。首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对外来的特殊物质的选用,在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的情况下来满足当地建筑的需要。

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时,只有做到了建筑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才能使整个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建筑的外墙保温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建筑外墙保温过程中通常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在建筑内墙保温过程中则通常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这样在使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的同时,还能大大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应该向规模较大的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从而使废水得到再生利用;在建筑供热方面,应该大力的去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在对建筑进行供冷的时候,对风能和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来实现转化,从而让这些清洁的能源能够得以利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要想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就必须充分地去修建生态建筑,只有生态建筑兴起了才能使建筑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一定要与整个生态系统相融合。只有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将生态建筑充分地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来,才能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倞,徐析.景观领域中的生态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05).

[2]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01).

[3]陈佳妮,王宇靖,侯鹏程.浅析节能减排下的室内环境生态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4]朱姣,曹张艳,范银.绿色农村住宅探讨[J].绿色科技,2011(06).

猜你喜欢

住宅建筑设计生态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