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旧住宅区居住环境评价研究

2014-04-21王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住宅区宜居区块

摘要:本研究以杭州市旧住宅区居住环境为调研对象,选取三个典型代表区块,采取现场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区块内的旧住宅区的建筑质量、公共空间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文化环境进行量化调查统计,对于调研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城市旧住宅区改造更新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旧住宅区 居住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1 绪 论

表1各区块宜居度评价平均值

对于城市旧住宅区的改造常见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推倒重建,原场地新建居住小区,这种方法改造投资巨大,而新建的居住小区多数为现代风格的建筑,原有的老的邻里感情和社会网络基本破坏,失去了老社区最吸引人的人情味;另一种是原样保留,城市新的建设绕开旧住宅区,或者仅限于建筑外立面美化的“刷墙活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旧住宅区越来越不适应居住者的需求,大量原住民迁走,旧住宅区变成外来人口、打工者及贫困人口聚集地,居住环境进一步恶化。

目前,城市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城市旧住宅区综合改造的重要性,在旧住宅区的改造中,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旧住宅区的改造要走什么样的更新改造之路,旧住宅区的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就需要对于城市旧住宅区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价。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市典型旧住宅区为研究对象,对居住环境的宜居度进行调查,并通过对于调查数据的比较研究,提出城市旧住宅区改造设计的建议。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所指的旧住宅区是针对杭州市中心城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有一定规模的旧住宅区。这些旧住宅区的特点是建筑的外观较为普通,近年来出现房屋陈旧、道路狭窄、设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改造更新。针对这些住宅区特点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旧住宅区宜居度的指标体系,分为建筑质量、公共空间环境等5个因素层和24个因子层(详见表1)。

3 旧住宅区宜居度调查

3.1 研究区域的选择

本次研究以杭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选择典型的旧住宅区,以现场观察,访谈和问卷为主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的区域为:松木场区块、运河广场区块、湖滨区块。这三个区块是杭州老城区旧住宅区比较集中区块,目前旧住宅区还未经历大的改造建设,基本保持了居住环境的原貌。

3.2 调查数据采集

对于调研区块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对于问卷答案进行整理后,对于问卷采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分别赋予“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五种评价结果“1、2、3、4、5”的分值,计算各区块宜居度评价平均值(表1)

4 调查结果分析

4.1建筑质量

对于住房面积和楼层高度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由于被调查区域居民多为退休老年人,旧住宅区的住房面积基本满足了老人的需求,同时楼层高度也大多符合老年人的要求。

对于建筑外观满意度较高,这一点有点出乎调查者的意外,调查区域的旧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大多没有特色,外观普通,这说明旧住宅区居民更倾向于居住的舒适度和环境的良好,对于建筑外观要求不高。而在我们对于调查对象的具体访谈中,很多调查对象认为旧的建筑能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大多数人对于防火、日照通风和给排水设施满意度较低,这些设施多建设于30多年以前,而且不能保证及时的维修保养,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对于无障碍设施满意度最低,旧住宅区基本没有无障碍设施。

4.2公共空间环境

对于绿化植被、景观小品的满意度较低,旧住宅区的绿化景观非常少,在调查的三个区域中,运河广场区块和湖滨区块由于住宅区临近城市公园风景区,有城市公共景观绿地作为补充,居民对于环境的满意度相对于不靠近任何城市公共景观绿地的松木场区块要高一些。

对于室外噪音和空气质量满意度较低,旧住宅区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很多临街的建筑一层都改建成商铺,噪音严重,空气质量普遍不好。

另外对于道路宽度、停车秩序的满意度非常低,旧住宅区大多建于私家车没有兴起的年代,设计时基本不会考虑停车问题,这造成了旧住宅区道路狭窄,停车秩序非常混乱。

对于垃圾收集满意度中等,大部分区域还是能做到及时收集处理垃圾。

4.3公共服务设施

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普遍较高,旧住宅区多数位于城市旧城中心,医疗教育等设施齐全,出行便利。对于物管质量满意度较低。

4.4文化环境

旧住宅区的小区文化、邻里关系、地方特色这几方面满意度都较高。而对于治安状况和心理归属的满意度不高,旧住宅区由于大多是开放式,缺少围墙,物业管理的水平也不高,近几年随着犯罪率的上升,治安状况正逐渐变坏,居民安全感下降,同时也使得心理归属感下降。

结论与建议

在建筑质量的改造方面,目前很多旧住宅区改造重点在建筑外立面,而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居民更迫切需要的是防火、日照通风和给排水设施的完善。而且由于城市老龄人口的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所以应当把改造的重点放到防火等设施的完善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在绿地景观方面,鉴于城市旧住宅区可拓展用地不多,建议可以增加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的面积,从总体上提高绿化覆盖率。停车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可以考虑建设地下停车场或立体车库,或者与周边大型公共设施合建停车场,共同使用。

旧住宅区的噪音及室外空气质量受整个城市大环境的影响,不是单独改造旧住宅区可以实现环境的改善的,应该在城市建设中加强“三废”的治理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

对于旧住宅区的文化环境,应尽量保持,并加以推广,在城市的住宅设计中倡导富有人情味的居住文化。以增加整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应大力促进社区建设,拓展社区功能,通过社区聘请物业,加强物业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社区联防等手段,逐步改善旧住宅区的治安状况。

参考文献:

[1]李王鸣,叶信岳,孙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9.4

[2]李伟国,杨静,王娟.居民对小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评价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6.1

浙江树人大学201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12A21002)

作者简介:王媛(1976-),女,浙江杭州人

猜你喜欢

住宅区宜居区块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无限追踪⑧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区块链投机者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