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背景下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4-04-21席元凯白彩全廖文强

职教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区校企院校

□许 静 席元凯 白彩全 廖文强

上世纪50 年代,瑞典经济学家Gurmar Myrdal提出了著名的“扩散理论”,即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这种“扩散效应”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近年来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也涌现了大量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的 “农场+公司”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苏州工业园伊维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中三角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 是以武汉、 长沙、南昌、合肥经济圈为核心,打造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13 年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指出,中国正进入由东向西依次转移并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由此,探讨满足中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中三角地区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究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的模式,本文决定首先从影响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只有发掘出影响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因素,才能针对性地提出适用于中三角地区的高职校企合作模式。 在这里,本文将运用菲尔德专家咨询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各个校企合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判各因素的重要性、 相互关系及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方式。通过构建模型,从定量角度找到现阶段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中的主要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是模糊数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研究在模糊环境下或者模糊系统中进行决策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目的是把决策论域中的对象在模糊环境下进行排序,或者按照某种限制条件从决策域中选择出最优对象。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系统,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不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多个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复杂系统简单化,因此运用该方法对高职校企合作影响因素进行决策较为适用。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众多, 本文参考兰小云(2013)的研究,确定影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级影响因素为5 个, 分别为高职院校因素、企业因素、中央政府因素、地方政府因素和院校主管部门因素[1]。 在这5 个一级影响因素下面,还有若干个二级影响因素, 例如高职院校因素包含院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和创新决策能力、 师资队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硬件条件等5 个二级指标。

同时,本文还就中三角地区10 位来自高职院校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将影响因素进行量化, 以确定其影响程度。 具体指标体系和量化结果如表1 所示, 表中的数字表示勾选该选项的专家人数。

(二)二级影响因素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表1 的数据,使用冯保成(1991)的集值统计法来计算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2]。 我们将表1 中的5 个重要等级进行赋分, 非常重要赋值1 分,重要赋值0.8 分,一般赋值0.6 分,不太重要赋值0.4分,不重要赋值0.2 分。 接着将选择该项重要程度的专家人数与分制相乘并加总,便可达到每一个二级影响因素的得分情况。

为了得到每一个一级指标下面二级指标的权重,又进行归一化处理。 以第1 个一级指标为例,里面包含5 个二级指标, 我们将这5 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加总求和,得到总分数,5 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 那么第1 个一级指标下面5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其余4 个一级指标的下面的二级指标请按中计算过程与此相同。 最终计算得到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如表2 所示。

表1 中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表2 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

(三)影响因素综合判断

接下来进行单因素评判,分别对5 个一级指标逐一评判,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该矩阵的形式如下:

其中rij表示二级因素对5 个重要等级的隶属关系,本文中使用选择该重要程度的专家人数与总人数之比来衡量该隶属关系,以第1 个一级指标为例:

二级指标的权重已经在表2 中求得,其中第1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

接着使用分析算子M( ,⊕)将A1和R1进行合成,该算子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 符号O 表示分析算子M ( ,⊕),bj=(a1×r1)⊕(a2×r2j)⊕…⊕(an×rnj),j=1,2,…,m,符号⊕的意思为a⊕b=min(1,a+b)。

所以,通过使用分析算子M( ,⊕),将A1和R1进行合成,得到合成后:

由B1可知, 专家认为高职院校因素隶属于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大重要、不重要的程度分别为0.649、0.197、0.118、0.035 和0.000, 根据隶属程度最大的原则,我们可以判断,高职院校因素应该是属于非常重要因素。

根据相同的方法,同样求得其他4 个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中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5 个因素综合评价结果

由表3 可知, 根据隶属程度最大原则,5 个因素均属于非常重要因素。但是其隶属程度具体数值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因素、企业因素、中央政府因素、地方政府因素和院校主管部门因素这5 个因素隶属于非常重要的程度分别为0.649、0.634、0.468、0.605 和0.301, 所以按照重要程度的具体数值,影响中三角地区校企合作的5 个因素排名依次为:高职院校因素、企业因素、地方政府因素、中央政府因素和院校主管部门因素。

三、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一) 企业在校内设立研究中心模式

根据上文所得到的结论, 高职院校因素和企业因素是影响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因此要研究中三角地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首先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对此,本文提出企业在校内设立研究中心的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在校内设立研究中心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模式,该模式将产学研相结合,是学校和企业高度合作的一种模式。 当企业在高职院校内部设立研究中心后, 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 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础,企业得到发展后反哺学校,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 使得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的培养以及实践的培养,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这样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使企业和高职院校互利共赢。

归纳起来,企业在校内设立研究中心的模式主要具有从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企业在高职院校内设立研究中心,则必然会将企业所处行业的最新最前沿技术带入进去,高职院校通过融合进入研究中心,不仅可以了解行业最新情况,以对学校办学思路进行调整,培养适合于行业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同时可以将时代前沿的东西带入课堂,一扫课本中的陈词滥调, 使高职院校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二是从企业角度看,企业通过这种技术合作可以从高职院校内部得到更多的创新动力,同时学生往往对薪酬的要求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科研成本,使得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三是通过研究中心的设立,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高职院校在社会上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往往跟他的办学成果和科研能力成正相关, 高职院校技术研究中心的设立,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最好的口碑。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模式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往往会有政府所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中三角地区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建设起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均有自己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决定着它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构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如下优势:一是由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种特殊企业聚集形式, 相同或相似的产业会聚集在一起,往往会通过共生来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同时企业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人才资源来解决技术难题,获得优质毕业生资源,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将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寻找校企合作的被动模式转化为主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优惠政策条件使企业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同时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提供课程教学和实习机会;三是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企业实习机会,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缺乏,通过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的校企长期合作,将会极大地改善实习中存在的监督、管理、专业对口和岗位技术含量问题,真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模式

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建设的二级学院具有双主体,即企业和高职院校均为二级学院的主管部门。 一方面,企业为二级学院的建设提供资金、办学设施、以及后勤服务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二级学院提供师资力量、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招生管理服务等。 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企业可以在学校里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定向培养适合于自己职位的毕业生,从而取得企业的长期回报,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该种模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不断积累教育资源,推动整体发展。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的模式具有诸多特性:一是办学主体具有多元化和灵活性,投资的企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且管理层的人员配备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相对灵活;二是由于二级学院的管理层中有企业存在,所以二级学院和高职院校之间并非上下级关系,而一般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制度,重大问题校企双方共同开会讨论,受到高职院校母体方的管制较小,因此独立性较高,使二级院校能紧跟企业发展,把握市场方向;三是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是一种校企之间深入合作的模式,合作具有一体化性,即招生、培养、师资、实习、就业全方位参与,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校企互设工作室模式

校企双方互设工作室的模式是解决创新性小规模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问题的重要模式。这种类型的工作室旨在通过小规模投入培养学生相应职业技能,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互设工作室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小型工作室,同时学校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小型工作室。 在工作室中,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战项目以及一定的实战经费,而学校可以借此来对学生进行项目培养,锻炼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于前面所提到的三种模式而言,校企互设工作室模式人力物力投入低,规模小,操作灵活,便于在社会上推广,管理起来也较为方便。同时,这种工作室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资源整合意识以及团队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在中三角城市群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机遇,企业要抓住机遇首先要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人才的把握上。要构建出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真正为自身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职员,从而产生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针对构建上述中的4 种校企合作模式,本文提出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如下建议。

第一, 要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实力,这是决定企业是否愿意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首要条件,具体方面在于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引入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同时要处理好研发、教学和技术运用的关系,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要以培养适合于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为宗旨, 产学研结合,研发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同时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运用,为企业取得切实利益,使企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长期合作的意愿。

第二,要深入解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以得到政府的扶持。 与高职院校校方签订书面合同,以培养学生为真正目的,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基础上尽可能为自己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同时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地开拓市场,使自己在市场上处于强势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去企业实践,并且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要构建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其中,选择一个好的企业与自己共建二级学院是最关键的问题,这样直接决定办学质量和学生水平。在二级学院的建设过程中要多加留心,防止二级学院变成企业的职业培训,要明确企业的权限,维护学生的利益。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平衡企业、 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第四,要构建校企互设工作室模式要注意一定要将企业真实的商业项目带入到工作室中,并全程参与指导与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培养, 同时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1]兰小云.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冯保成. 模糊数学实用集粹[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457.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区校企院校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疫”起战斗——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战线同心抗疫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雾是怎么来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