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4-02-05陆晓莉

职教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隐性院校政治

□陆晓莉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更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显性教育的弊端也凸显出来,理论性过强的教学内容和较为单一的教育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从而影响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寓教于多种形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弥补这一不足。 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影响很大。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一向重视显性课程多于隐性课程, 在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着不足,对隐性教育资源的挖掘十分欠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 开展对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 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倪先敏(2007)认为隐性资源是相对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显性资源而言的,它不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者,而是以不被人注意的形式存在于校园环境、 人文环境以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的,主要包括校训校风、校容校貌、校园文化活动等。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马雷(2002)认为,它是指带有思想政治色彩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隐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如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人文景观、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教育管理者的人格力量等。 从方法的角度来看,刘莉娟(2009)、罗洪铁(2005)都认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围绕同一目的而采用的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重视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应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 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一种教育方式。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姜茂徐(2007)指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两课”之外的没有被纳入课程管理范围的德育课程,其在空间上包括校内、校外、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影响;在时间上包括系统、持续的影响和偶然性、暂时性的影响;在影响的方式上包括有意识的、受人为控制的影响和较为自发的影响等。

从“大课程观”的视角出发,结合文献内容,本文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实施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还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性。

与显性教育相比,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育过程的隐蔽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教育的意向与内容潜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和环境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无意识地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与性格气质。

第二,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使课程组织范围从有限的学科课程拓展到了学校生活的整个领域,呈现出“全天候”和“随时随地的状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在课程当中也覆盖了校园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当中,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也都多多少少会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三,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影响,造成教育形式单一无趣,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育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如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渗透、校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熏陶、校园人文素养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体会领悟,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也可通过理念认同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主体导向性

所谓主体导向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锻炼学生的主体意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和依归的自主性教育,其教育目的和内容是以一种隐含的、暗示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受教育者以自主、自发、自愿的方式参与其中,参与哪种活动,如何参与全由受教育者自主决定。因此,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实需要, 将反映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发展需求的隐性资源开发出来,并在教育过程中以暗示、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设计活动情境和活动形式的积极性,使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更好地内化教育内容。

(二)职业特殊性

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生生源、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都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高职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上也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与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应该实现零距离对接。现代企业对拥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员工最为看重, 同时拥有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吃苦精神的员工也更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发挥光芒。因此,高职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与职业发展密切结合, 开发与职业发展相关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三)内容全面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有着不同的层次和活动,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多层次、多样性的教育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受教的内容认识也更加深刻。因此,在建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发利用好各个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学校应当监督相关部门的职能使用情况,激发全体老师的责任意识,合理并全面地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笔者通过文献综研,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求、手段、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特性,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并通过专家访谈、座谈会、问卷等调查研究,一致认为从这四个层面构建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知识层面

即非隐性思想政治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内容渗透,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和非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隐性思想政治渗透。 在这些课程中隐含着丰富而广泛的思想政治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如专业课中的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辩证唯物主义、随机的道德因子等都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 各科教学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寓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美国的大学都非常注意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渗透思想政治学习的内容,对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和研究。 在我国,这方面问题往往不被重视。 事实上,这方面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产生极大影响。 其次,在学校开设的非专业的课程中也隐含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学校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弘扬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 通过非隐性课程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存在统一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而异,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有效实施。

(二)环境层面

环境层面包括了校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涉及校园布局、校园设施、校园绿化与净化。 合理的校园建筑既能发挥使用功能,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 校园内的名人雕像,教师悬挂的名人警句、古典诗词等,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发人深省、激人奋进的人文氛围。 完备的校园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各种教具、音美体设备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养成, 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校园的绿化,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洁维持,则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很显然,一个环境整洁、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能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培养良好的审美观,陶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操。 校园精神环境包含了校风、 学风、师德、学校规章制度等。 良好的校风是能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学术道德的形成有熏陶感染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 学风作为校风的组成部分,又有其独立性。一般来说,勤奋、扎实、谦虚、创新的学风能促进人努力进取,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水平。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其自身的渊博知识、高尚品德、严谨治学的态度、简朴的生活方式都在无形中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维护校园日常教学、生活、管理的保障,人性化的校纪校规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从而锻炼出他们自律自治的精神。 开发利用学校规章制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必须寓教育于规章制度当中,发挥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的道德养成作用。 同时还可以开展始业教育、学校规章制度解读、聘请名校长(院长)报告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直接深刻地渗透给学生。

(三)活动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体现。 一般而言,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产生影响的活动可分为人文素养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其中人文素养活动主要以讲座、座谈会、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与度最高的活动,也是形式最多样的活动,包含了艺术陶冶活动、文娱庆典活动、社团活动、文体艺术类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组织建设、网络文化活动、网络社交平台等9 大类,不断完善校园活动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在亲身实践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影响效果。

(四)职业层面

在高职院校职业层面的活动中,也分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大块。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挖掘自身潜能,找准自我定位,实现自我价值。其中预就业实习活动使学生将实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将来就业目标打好基础;企业技术能手“师徒制”使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生产流程,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专业技能竞赛能鼓励学习钻研自己所学领域,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自我肯定;行业技术报告会使学生较早地了解行业前沿与技术发展动态,为未来就业与择业打下基础;职业情景教学活动通过一种仿真的职业活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了解实际工作内容,并在项目学习当中提升职业技能; 创业扶持活动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教育支持、孵化支持与技术支持,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就业技能培训则是通过组织情景模拟、技能强化训练等培训活动,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和职场适应能力。学校通过职业技能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肯定与自我价值实现,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磨练了意志,促进了顽强、自信、团结品质的形成。

当然,良好的职业素养无疑是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最明显的外在体现,拥有良好职业观的人才也无疑最受企业欢迎。 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学习大型企业的厂歌、厂训、厂徽、厂规等,使学生深刻理解企业坚定的追求目标、强烈的群体意识、正确的竞争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和可靠的价值观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通过建立职业生涯辅导平台,对职业心理、职业规划等进行辅导,建立职业生涯辅导个案,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为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做好规划和准备,培养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定期开展户外拓展的体验式课程,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的潜能,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作用,促进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质的形成;可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到校开展讲座,感受知名企业家的精神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亦可邀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开展讲座或报告,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激励学生向上进取。

四、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举措

(一)构建显隐结合的教育模式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国内的显性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教育的任务。显性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更加明确、坚定,内容更加系统、集中,方式更加直接、单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隐性课程则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所感知的社会,通过生活环境、活动参与、氛围感染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鉴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自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注重隐性思想教育资源的挖掘

长期以来,人们过度偏重显性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对隐性思想政治课程往往忽视了。 例如部分高校老师只教书不育人,片面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另外,学校的校园环境塑造、校园制度合理性、校园活动丰富等方面都做得有所欠缺,影响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学校应当提高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重视度,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健全物质保障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参与的活动,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经费、场所、设备和设施等。 因此,为支持学生活动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校应当对学生的合理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支持,提高活动举办的成功度, 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保障,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四)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即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学生的具体情况, 确定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判断的过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机制,通过评估反馈的信息,总结提炼出效果较好的内容、方法、形式,并加以推广,摒弃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内容, 保证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应当建立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确立合理的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 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部分是潜隐的、无形的,效果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评估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评估过程应当将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例如,定性与定量结合、传统评价和现代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评估。

[1]Swaminathan, Raji, Educating for the “Real World”: the Hidden Curiculum of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J], Equity &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Vol.40, No.2,2007,134-143.

[2]Fryer -Edwards, Kelly, Addressing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Scientific Research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Vol.4,No.2: 4,2002, 58-59.

[3]Ramsdon, P.(ed), School Environment and Sixth Form Pupils Approaches to Learning.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J].Vol.59,1989.129-142.

[4]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徐建龙.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6]王艳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7]姜茂徐.论高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7(3):69-72.

[8]秦永芳.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52-55.

[9]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隐性院校政治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