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声》周刊停刊号

2014-04-21王浩

红岩春秋 2014年4期
关键词:刊物抗战四川

王浩

这是一份泛黄的报纸。这份报纸既没有报道“爆炸性”的新闻,也没有刊登“轰动性”的文章,然而它却深受四川各界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它的报道内容冲破了国民党政府新闻审查机构的封锁,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揭露了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误国政策,促进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战”局面的早日实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四川地区的蓬勃发展。

这份报纸就是由车耀先主办、1937年4月17日发行到第13期即被迫停刊的《大声》周刊。

第13期,是该刊物的停刊号。

这件文物因年久而显得有些泛黄,不过除了第一版有些斑驳的痕迹外,其余部分保存较为完好,没有破损和虫蛀的状况。整份报纸由10个版面的内容组成,每个版面的尺寸均为长27.1厘米、宽19厘米。在出版的内容上,第13期《大声》周刊不仅刊登了《文化落后的又一原因》、《女子真的读的“嫁妆书”吗?》等评论性文章,还刊登了《抗日救亡与民主政治》、《中日外交谈判的预测》、《国防第一线的山西》、《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等广大群众真正关心的,希望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新闻内容。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声》周刊编辑部却在这期报纸第一版最显眼的位置发布了一则《停刊辞》,宣布停刊。为什么这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报纸仅仅办了13期就要宣布停刊呢?是主动所为还是另有它因?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车耀先创办《大声》

1936年11月,由成都民族解放先锋队韩天石、周海文等爱国青年创办的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刊物《活路》旬刊出版。车耀先本想将此刊物“扶持为民众喉舌”,殊不知该刊物并没在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加上政府的高压态势,所以仅仅出版了3期便被迫停刊。为了让四川的各界群众了解外面的抗日形势,在四川地区更好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车耀先决定再创办一个“合法”刊物。

于是,他向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和省政府递交了一个呈文,文中写道:“站在民族立场,督请政府团结御侮,强化民众意识,拥护中央抗敌救亡。大声疾呼唤起民众……声请省党部、省政府登记编行《大声》周刊。”车耀先向政府递交呈文后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团结抗战的新局面、新高潮。这样的形势和局面,更加坚定了车耀先创办《大声》周刊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宣传的信心和决心。

1937年1月17日,在办理好合法出版手续的情况下,《大声》周刊正式出版发行,车耀先任社长兼主编,薛特恩主管发行,成都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一批爱国青年如胡绩伟、彭文龙、周海文、韩天石、余路等人为编辑,编辑部设在成都祠堂街172号车耀先开的“努力餐”饭馆楼上。

积极宣传“团结抗战、抗日救亡”

在《大声》周刊的出版内容和形式设计上,车耀先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吸引读者。

一是积极报道与“团结抗战、抗日救亡”有关的新闻内容。针对当时的抗战形势以及各界群众对时局的关注,车耀先每期都会在《大声》周刊的头版“时事评述”、“一周展望”专栏发布几篇新闻,刊载国内抗日斗争动态以及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动态,并评述这些事件,以帮助读者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认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与斗争形势;

二是刊载一些重要文献。比如:《全国各界救亡联合会致蒋委员长的公开信》、《双十二前张学良之请缨抗敌书》、《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对西安事件提议召集和平会议通电》等。这些文献能帮助广大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三是刊载的内容力求丰富和生动。车耀先从四川身处内陆、消息严重闭塞的实际出发,特别注意使《大声》周刊的抗日救亡宣传内容尽可能丰富,形式尽可能生动。如针对国内投降派散布日强中弱、抗战必亡的言论,车耀先组织编写系列论文《谁胜谁负》分五期连载,从军事、资源、财力、人力、国际关系五个方面论述了应该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和信心;

四是针对不同读者,编排不同内容。因为读者的知识面和需求不一样,车耀先便在刊物上编排了“青年园地”、“妇女界”等专栏,同时还编排了“读者之声”栏目,与广大读者进行良性互动。

《大声》周刊积极报道与“团结抗战、抗日救亡”有关的新闻内容,反映了当时的进步思潮,所以深得人心,成为当时四川进步群众公认的最好的抗日救亡刊物,刊物发行量从创刊号的1500份迅速增至第3期的5500份,成为当时成都新闻报刊中发行量较多的一种。

屡遭查封被迫停刊

因为《大声》周刊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爱国立场、很强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所以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和破坏。“要砸努力餐楼”、“抄车耀先家”、“逮捕暗杀车耀先”等威胁话语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然而,面对各种威胁,车耀先镇定自若,他在《大声》周刊第10期《答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只要政府愿蹈北洋军阀的覆辙,我亦愿步邵飘萍的后尘!”以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胆识和决心,来坚定办报到底信念。

1937年4月17日,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执行委员程天放带着一群党棍宪兵闯进“努力餐”饭馆2楼的《大声》周刊编辑部,宣布〔川党字第26号〕文件:“查《大声》自创刊以来消息言论多不正确……经电中央请示……勒令停刊,取缔查封。”随后,党棍宪兵砸烂文件柜,洗劫资料,弄得一片狼藉后便扬长而去。为了保护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车耀先决定采用灵活的战术,在当日要发行的第13期《大声》周刊上发布《停刊辞》——“本刊倾奉省政转奉中央命令着即停刊……在我们接受政府纠正本刊的错误之后,仍要恳请政府允许我们复刊的!”宣布停刊。同时主张换个刊名,换个地方,继续出版。随后,《大声》周刊的刊名先后易名为《大生》、《图存》等继续公开发行。

从1937年1月17日《大声》周刊创刊正式发行到1938年8月23日完全停刊,《大声》周刊4次遭到查封,3次变更刊名,总计出版了61期,后期发行上万份,成为当时四川抗日救亡报刊中出版较早、发行较广、读者众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进步刊物。

2012年3月,车耀先主办的刊物《大声》停刊号被重庆市文物鉴定小组的专家一致认定为一级文物。现在,此文物在红岩魂陈列馆展出。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范小冬)

猜你喜欢

刊物抗战四川
刊物贺词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