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2014-04-17李微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曾家曾氏家训

李微

被后人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的曾国藩,其为人处世、秉性风格与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曾氏一族,远祖居于江西,曾家数百年世代务农,无功名者,是默默无闻的寒族。祖父曾玉屏治家极严。创制一套家规,称做“八字家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早:早起,早起三朝,可当一工。

扫:扫除,清洁卫生,不可忽略。

考:祭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宝:睦邻,患难相顾,惟善为宝。

书:教育,读书明理,普及知识。

蔬:种菜,园有蔬菜,四季常新。

鱼:养鱼,鱼跃于池,活泼泼地。

猪:养猪,庖有肥肉,养老待客。

这八件事家里无论老幼必须做到。同时要求家庭成员禁绝疏远六种人:算命的、看风水的、巫道、巫医、和尚、闲客。后来,曾国藩继承家教衣钵,为之编成顺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曾氏的家庭教育、“八字家诀”,尤其是祖父曾玉屏的家教家规对曾国藩影响甚大。他终生没有忘怀祖父的遗训,时刻用祖父的家诀教育子孙,要求属下。直到自己的兄弟成了地方大吏,仍旧要求曾氏子弟媳侄勤俭持家,不许脱离生产劳动。他有穿不尽的官服朝靴,但日常穿戴仍要求女儿、媳妇为他做衣、做鞋,以此要求子女、考查自家女儿和媳妇的女红。曾国藩点了翰林,全家欢庆,而祖父却向家庭成员宣布:我家虽出了翰林,但仍要以耕田、种菜为生,不能靠做官吃饭。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时给家里去信,说曾氏“极盛”之时,更不能忘记祖宗家法,不能丢“八字家诀”,要在“作田上用工夫”。

曾国藩在日记、家书中时常记述祖父组织的“耕织家庭”,认为那时家里虽贫苦些,但却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家庭成员间的友谊和敬爱。

曾国藩对儿子的教育是下了功夫的。曾一再表示“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了儿子读书明理,他规定儿子每天必须做四件事:看、读、写、作。“看、读”要5页纸以上,“写”要写字100个,“作”要逢三逢八日作一文一诗。尽管父子间经常相隔千里之遥,他总是抓紧一切空隙不厌其详写信回家,细心指点。这种指点,很少摆出父亲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像朋友那样推心置腹,像老师那样循循善诱。他常用自己的得失启迪儿子,还要求儿子不要光学中国的经史子集、天文算学,还要学外国知识,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当时一般守旧昏庸的“封建脑瓜”所难能的。

正是在父亲的引导下,曾纪泽后来成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出使英、法、德、俄四国。

与其他的家训相比,曾国藩的家训在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上尽显其特异处。一般家训面对的只是子女,他的家训还面对几个也想建功立业的弟弟。在对弟弟们培养的过程中,他花了不少心血。因为在他看来,“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于是在曾国藩的一千多封家信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写给他的四个弟弟的。在这些家信中,曾国藩或是正言厉色,或是苦口婆心,或是淳淳教导,都无不是费尽心思地在教导弟弟们,希望他们能早日成才,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曾国藩当翰林时,带曾国荃去北京,要亲自教导。曾国荃要走,曾国藩着急了,写信给父亲。他认为弟弟的教育是他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曾家世代重视礼义廉耻、勤俭质朴、孝悌尊友、忠君爱国的家庭教育。正是曾家勤俭而严正的教育,造就了曾国藩这个清朝的“中兴第一名臣”。一部流传于世的《曾文正公家书》无论是官家富户,还是平民百姓,几乎都把它奉为治家之典范。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谷润房地产运营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曾家曾氏家训
曾国藩的“愚笨”
曾家山秋日行
湖南锈才的诗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曾国藩:十年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