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发展战略个案展演: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发展战略框架

2014-04-17王继华卿助建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育人精神

王继华 卿助建

(1.北京大学教育文化研究所,北京 100000;2. 柳州市第二职业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0)

第一部分精神理念系统:德技共育 笃志理想

学校精神:凝聚情感引领方向形成灵魂的信仰。

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的“大法”及春秋的路向。

精神理念系统,是办学者思想意志的逻辑表征,也是育人过程和运作模式的文化基础。办学无论是诉求目标价值的引领,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还是图画未来的发展愿景,都需要精神理念体系,在思想交流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如灯塔一样照亮进取的方向。

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柳二职)的精神理念,秉承“德技共育”的价值目标,其互为作用的内在逻辑表征,意在铸就:

德之品质:仁爱重义为人向善的品格,抗拒浮躁;

德之规范:举止得体明礼谨行的做派,自立美德;

德之情感:善良包容豁达开朗的心胸,优雅人性;

德之境界:感恩责任使命担当的人格,固基远行;

德之襟怀:不责人过不念人恶的仁爱,泽被天下;

德之精神:崇尚完美拒绝平庸的气质,幸福人生。

正是如此文化文明的气蕴,才使柳二职的发展路向具有了铿锵激越的强大勇气和精诚至善的坚定意志,使学生的气质展现出学行天下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立志高远的品格,使厚德精技的理想,折射出德能启功的灵魂气象和“金石道成”的理念思想。

(一)金石精神 势成锋芒

铿锵志坚自强不息精诚至善卓越超群

金石精神,是二职人为培养莘莘学子的君子品格和笃定德能启功的路向,形成的一种思想承载力。

二职人,以石“天地至精”之本源:

倡导金石之品,在于精英气质,卓越超群,大道致远;

追求金石之功,在于业绩卓著,贡献社会,为国建勋;

鸣响金石之声,在于褒扬之誉,口碑盛赞,以垂后世;

美约金石之契,在于诚信为本,一诺千金,掷地有声;

感悟金石之言,在于思想导航,唤醒灵魂,自强不息。

柳二职选择“金石”作为办学的哲学精神:

既表达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向上风貌,又体现至诚至善的精神追求;

既求取德技双修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又落实理实一体的精英品格。

柳州,石城也;柳二职,镌石者也。

石之“天地至精之气”的本质属性,既有自然之美的天成,又有天工之巧的境界。其铿锵其鸣的格调和精诚厚德的秉性,不仅为维新梓桑丰碑钟鼎铸就气场,更为功崇人的全面发展确立明道有术的路向。

金石镌刻功业的理想,不仅育养二职人正直的品格和修为的得当,还形成一种“金以淬刚”的气势,坚定二职人自强不息负重抗梁的伟大志向:

路向刻金石,诵涌德技的力量;

相逢镂金石,布展精诚的气场;

志坚携金石,思逐发展之铿锵;

建功刻金石,促成精神之成长。

金石精神之意境,笃定德技双修之理念;金石精神之品格,引领长远发展的路向;金石精神之作用,铸就锲而不舍的意志;金石精神之气蕴,打造势成锋芒之理想。

(二)理念思想 灵魂气象

理念思想,是办学者心之田沉宏的肝胆,是目标价值表达的灵魂信仰。其文化场的作用,既育养技术技能的科学素质,又涵育道德向善的人格理想。

1.核心理念:厚德精技 求真尚美

核心理念,是学校赖以生存和个性发展的哲思,是从普遍现象中抽象出的,既有引领意义又能砺知躬行的经纬路向。

“理念”凝结梦想,赋予高远的志向,誓行远方。一个人如果没有理念的引领,就会盲目迷失方向;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核心的理念,就会短视浮躁失理性。

“厚德精技”的道路,是任重社会责任使命的担当,也是道远体现人生信仰的路向。“任重”需要仰望星空弘毅,“道远”需要人生的定力宏技。厚德是培养襟怀志向的途径,精技是保障事业和生活向上的理想。

精技需要求真,厚德需要尚美。

求真,既是要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又要学贵致精,探索知行合一的道路;尚美,既要注重穷经究理的智慧,又要用美好人生的信念育养个性气质。

不真没有美,因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马克思);不美没有善,因此善曲高奏成为生存的艺术。人的远大理想和厚德志向,就在于灵魂深处,形成志崇“尚美之光和技能之功”的抱负。

真的永恒,唾弃谬误、精益求精、引导人生,是不懈探索之象征;

美的力量,富有生机、创新创造、璀璨未来,是自由精神之象征。

2.办学目标:服务区域经济 成就师生梦想

办学目标,是内在价值表达的客观规律,是办学者努力追求的育人方向,是发展体现的思想力量。

办学目标的选择,反映掌门人的襟怀和格局。办学目标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价值”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民生改善”的发展战略,并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上对接现实,感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理念;脚踏实地,在于道德修为敬业守信,技术技能精益求精,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调适“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育人路向。

服务区域经济之目标,在于输出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促进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之襟怀,在于怀道德理想履行社会职责,造福大众;服务区域经济之意境,在于将社会需求作为开创新专业契机,预期未来。这里:

服务是美德,是对艺术创作和科学事业无私的耕耘;

服务是创造,是对探索性劳动和推出新方法的肯定;

服务是奉献,是要尽微薄的绵力匡复正义摒弃浮躁;

服务是快乐,是生存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带来的幸福。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目标,是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立的办学宣言;是把地域经济的需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澄明的出师表。服务区域经济的信念,不仅坚定不移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还在于对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向永不言弃,并使存发于心灵和情感行动中功崇德技的势头,成为师生的梦想。

3.育人誓言:成功从这里起航

誓言,是以言语宣称和举手承诺的形式,展示思想、表达决心、承载观念。它浓缩信念、自我勉励、约束行为,同时,又以美好长远发展的思考,呼唤未来、增强希望、追慕愿景。这里的成功:

是善于把平凡人培养成气质独特之人的思想力量;

是坚持遵循德能启功方向并永不放弃的远行理想;

是克服前进中的障碍不断向目标奋进的毫不动摇;

是自我激励的理性鞭策顺势而上带来的欢呼雀跃;

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自我确信中找到的昂扬斗志;

是在德能启功的道路上让至诚至善信念激励人生。

“从这里”的空间定位,意味着二职人德艺垂范、启智怀远的高尚情怀在这里得到落实。“起航”的未来指向,传达了柳二职风雨征程,在“大有可为”中追求“大有作为”的使命担当。

(三)文化意境 智慧格局

文化之所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其博大精深的智慧,教人把握规则育养德行;文化之所以引领风气之先,是其强心固本的力量,启迪心智至美道路;文化之所以提升精神形成信仰,是其扬弃旧义的知变之道,戡落流俗匡正纲常。

1.校训校格:德能启功 金石道成

校训是育人精神之表征,特色办学的标识。它用激励性的训词,形成信仰的力量;用个性的气质,形成目标价值。

“德”的内涵恢弘苍劲,其高远的思想意境和美善的价值取向,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太阳。“德”之人性法则人伦规范,既是教育之道,又是能力之基;既是人的社会良知,又是强心固本的生命力。

“能”既是安身立命的起始点,又是技术创新的开拓点;既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又是成功事业的根本保障。

“德能”双修的发展理念,是柳二职成就未来的两架马车。德能并举,功业自启;德能双修,金石可镂。古往今来,选贤择将,“一曰选德,二曰任能”。“德”促进能力的增长,“能”实践德之主张。德能启功的道路,既是修身立志的启点,也是立功建勋的落脚点。

“石”之铿锵志坚的力量和负重扛梁的担当,展示的虽然是平凡与实在的自然特质,其内在的意蕴,却期冀着“金”之高贵的气质和至真至诚的品性。

“道”蕴藉文化育人以文养心的方向引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路向的依循,是在德能并举的理念下,持久发展的终极之源。

功至金石垂后世,道成学子得兴荣。

金之价值,镌刻功业;

石之坚韧,物化丰碑。

道之规则,指明路向;

成之智慧,卓然钟鼎。

德能启功,在于累结根气追求卓越,笃行锻造“功勋”之路;

金石道成,在于志向高远弥新尚美,完成德能“基石”之业。

2.校风校品:志趣领航 学贵致精

校风,是学校倡导的价值取向形成的一种培育性氛围。它作为固基精神涵养气质的无形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施以引导。

校品,是一所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定位,是品质的高低和品位的高下,也是因势利导的定向和别具一格的智慧产权。

志趣领航,重在赋予个体以张扬个性和充盈情感的张力。这里的兴趣,可以是对技术技能的探索专研,也可以是艺体人文的情操追求。

兴趣是灵魂的良心。人和人的差距是由不同的兴趣导致的,兴趣产生持久力记忆永恒,兴趣打造创新力激发才智。美好的兴趣不产生于知识,而在于风气风尚的引领。

如果说“志趣领航”是对提升生命质量的导航,那么“学贵致精”则是对教育品质的保障。学贵致精的思想,是精进技能的品格,是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矢志不渝不断超越自我的气概。它是在持续培养学生纯洁道德和独立行动的过程中,激发出的金石精神之力量。

学之知性,重在理性推理求真判断,

贵之尊性,重在立志致远品格高尚,

致之予性,重在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精之根性,重在架构生命气场活力。

3.学风学养:德能并举 知行合一

学风,既是师者先善其德的精神风貌,又是学生思想向上的精神风采。

学养,既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认识,又是提升修为历练襟怀的培养。

大位有德者居之:“德”不优者不能怀远,“能”不大者不识博见。“德”之远行的能力,成就人在文化上的理想。

公德的价值,豁达向上,体现社会伦理的秩序,形成追求卓越的能力;

道德的价值,崇尚完美,形成进取向上的习性,形成抗拒平庸的能力;

品德的价值,乐善嫉恶,调节短视浮躁的心态,形成君子行道的能力;

美德的价值,战胜诱惑,遵从与人为善的良知,形成有容乃大的能力。

德体现人的生命质量,是坚定技能殷实生活的保障。一个人的成长,只有同时举起德和能的旗帜,才能人性完备、人生完美;才能用“知”的思辨方法推理发展趋势,完成“行”的目标进取;也才能在“知”的过程中,把握规则、坚持真理,在“行”的过程中,成熟思想、出彩人生。

“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把道德道义的修养和技术技能的实践统一起来的深邃智慧,形成“人贵精专,成于勤乐,功于经世致用”的修身远行。

知行合一的道路,是人生理想的定位,是伟大行动的原则,是理念春秋的逻辑。

4.教风教德:德艺垂范 启慧怀远

教风,是培养思考习惯的技巧和教人学习方法的风格;

教德,是人师品性自修的慎独和襟怀品格仁爱的气质。

教风教人向上的氛围,是教师教学体现的德性,是学校精神规约的节操。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其激励个性成长的志向,坚定厚德精技的理想,是学生精神向上的动力。

教风教德的灵魂价值,需要师者德艺垂范,需要人师启慧怀远。“垂”是一种下沉后的文化自觉,是求得别人对自身行为检视的自律,是师者之言表达的师义。垂范不只需要人师的品格修养,还需要师者的教学艺术。这种艺术不是真理,却源于发展的需要;这种艺术不是学业,却展示创造的路向。它飘扬在课堂上,让受教者殷实技能;它渗透在实训中,启慧心田仁爱情怀。

启慧怀远的艺术,摘取了远行的心智果实,赋予学生功崇德技的发展方向;

启慧怀远的风尚,以人师的卓荦大气持重,形成学子生命志趣领航的理想。

第二部分行为环境系统:怡情至真 累结根气

“行为”之意愿引领的行动和“环境”之空间弥漫的气象,是办学者刻意营造的取向和氛围,在和来者对话中表达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意境。这里的行为,是受思想情感的内在支配,表现某种倾向意愿的主体活动;这里的环境,是具有文化意涵的客体事物,相对于主体所形成的空间势力。

(一)主体文化 铸就路向

主体,是对客体能够规划设计、实践改造,对自身能够图画安危、揆度得失的人。

这里的主体,是相对学校不同事务而言的不同责任承担者。

对学校的办学精神、理念思想方向道路设计,校长是主体;

对引导学生探索求真、启智解惑责任的担当,教师是主体;

对张扬个性、独立向上志趣生命的自由追求,学生是主体。

1.校长文化:六力六务 明德致远

校长在管理教育中的身份地位,决定其成为组织文化的主导者和制度文化的设计者。这种独特的领导位置,要求校长的襟怀,有明德致远的格局;要求校长的眼光,有文化使者的境界。

这里的六力,实质是办学兴校过程中的六个着力点,这里的六务,实际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六个规定的任务:

(1)力主文化兴校,是文化时代“规定的”任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旗帜,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是一个学校的资源和文脉。文化博大精深的育人形态,产生的思想智慧,就是用来以文化人的;文化强心固本的浸润功能,产生的人文能量,就是用来提升精神的;文化凝聚文明的真实理想,产生的信念力量,就是用来形成价值观的。

(2)力求把握规律,是客观现实“规定的”任务

规律是客观事物的自然本性形成的变化逻辑,它超越时空的局限,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建构文化发展战略,是依循顶层精神理念的设计泽润后人。这种百年路向的确立,无论日后什么人继任校长,都能在一条明确的“中轴”线上,不偏离既定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思想。

(3)力行人本管理,是理性尺度“规定的”任务

人本理念是激发群体的能动意志和促使个体超越自我的力量。人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力求创造一种尊重个性成长的环境,把握迎面而来的机遇,把学校变成乐园。

(4)力持职业操守,是澄明襟怀“规定的”任务

职业操守,是学校管理者能够从浮躁功利的育人环境中和少有格局的狭隘视野中得以自拔的精神,也是坚持“四育并举”的路向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为保障。操守与“人的全面成长”的信仰结伴,是强化职业境界和职业精神的思想力量。

(5)力图理性哲思,是精神使命“规定的”任务

理性哲思,健全人的本能,让人体会到时代的伟大和生命的不朽,尤其是它精神“还乡”的意义形成的独特气质,成为至高无上的唤醒力量。哲思还能使人走出浅薄,产生深沉的远大抱负,尤其是其灵魂的信仰,又成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旗帜。

(6)力行公平公正,是道德道义“规定的”任务

公平是克服偏心、一视同仁的社会良知,公正是克制私心、不偏不倚的美德。公平的管理者,善于激励人才创造最大价值;公正的思想,能够凝聚人心协同奋斗。公平公正的内心道义,也是管理的基本功,如果法规的力量来自公正,那么群体的秩序则来自公平。

2.教师文化:六鉴六思 启智解惑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是教书育人、启智解惑。“启智”在于开启思维能力,形成创造力;“解惑”在于师者先善其德,形成榜样示范。

这里的“鉴”是明察事理,引为鉴戒;这里的“思”是自我反思,自律绪长。“鉴思”就是反思言行矫正不当完善自己。鉴思之自省的力量,不仅是通向新知的途径,而且成为行动的种子。

(1)传道解惑,至诚尚德,鉴察为事示范否

尚德的意境,不只是传道解惑,更在于赋予生活以美和尊严。尚德的智慧,不只是揣摩把握学生的心境,使他们襟怀宽阔思想自由,更在于用师德的力量去打动和影响他们。

(2)专业精进,探求价值,鉴辨为学严谨否

人的可贵价值,在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只有具备严谨为学的态度,才能在专业技能上精进,才能在求知道路上远行。如此的心灵追求和严肃态度,才能对生命成长产生深远意义,并让灵魂体悟到永恒。

(3)恪守道德,恪尽职责,鉴行为人师表否

恪守道德,就是庄严地维护自身的尊严,恪尽职守,从心灵深处对功利诱惑进行抵制。师者的传道义务,就是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志趣,师者的职责使命,就是真诚地履行净化生命的责任。

(4)明理育人,开发兴趣,鉴悟为教扬长否

明理就是为师者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最让人尊敬的事情,莫过于践行扬善抑恶的道理;最伟大的品质,莫过于报效国家的襟怀。同时,为师者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如此规律的把握才能得人心,有效果。

(5)辨识真伪,文而化人,鉴澄为理明晰否

辨识真伪需要消解浮躁唯智的功利取向,还原文化育人以文养心使人感到做人尊严的道路。如果说,明晰真理是知识的本质,是智慧的源泉,那么,为师文而化人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理求真,并用襟怀向真理致敬。

(6)合力教育,匡复人性,鉴道为国育才否

合力教育就是学校培养知识技能和家庭育养心性秉性的教育。柳二职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端正趋向、消解浮躁、超越自我的上升阶段,只有把握了这个利于人的品格和能力共育的契机,才能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3.学生文化:六省六知 精神成长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教育的目的。

认知的内在情感指向,需要经常地反思做人做事的道德道义和仁爱至美的取向;认知的外在责任意识,需要学生形成高远的志向和承重未来的襟怀格局。

这里的“六省六知”倡导学生尊崇高尚的道德并不断地反思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这里的“精神成长”是学生逐步摆脱对“固定模式”的依赖,不断地思考如何从知荣到知耻的境界追求。

(1)崇德乐智,承重未来,常省做人做事之根本

崇德,是对公德品德及道德美德体现出的最高智能的崇尚。

瀹智,是对知识技能浸渍个性性情形成的生存智慧的追求。

承重,是对弘毅笃技和健康灵魂展示出的至善取向的担负。

未来,是对办学精神和理念思想赢得社会称赞的荣耀迎接。

(2)志向高远,敏思慎行,常想道义担当的责任

志向,是指个性与兴趣形成的专长,成为幸福的源泉。

高远,是思想信仰形成的高深情怀,成为能力的阶梯。

敏思,是敢为人先形成的实干作风,成为创业的动力。

慎行,是检点行为形成的修身积德,成为义理的精微。

(3)知荣知耻,衣洁容端,常思美丑是非的明辨

这里的知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表达出的尚美精神和向上志趣;这里的知耻,是人的羞耻之心形成的伦理责任担当;这里的衣洁,是透过装扮得体的衣着,展现出的青春气派;这里的容端,是通过容仪的修饰,体现出的得体形象。

(4)好学致远,崇尚文明,常恪公德美德的追求

好学,是从美好生活的愿望开始,产生的生活乐趣。

致远,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产生的伟大行动。

崇尚,是从推重倡导的价值出发,产生的敬重心态。

文明,是从精神信仰的气势出发,升华的道德气象。

(5)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常持哲思质疑的理性

学会,是聚合发展的多种资源要素,体现出的知识合力。

合作,是团结在一个共同目标下面,表达出的灵魂合奏。

探究,是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规律,体现专业的连续性。

质疑,是心有所疑提出不同的见解,探讨于人以求新见。

(6)诚信至孝,尊师重道,常守仁爱至美的境界

这里的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和尊严感表达出的自重。

这里的至孝,是一种伦理的秩序和内心的爱显示的敬重。

这里的重道,是重视终极的真理和寻找积极进取的道路。

这里的至美,是生命内部的光芒产生的厚德精技的志向。

(二)教学文化 传递智慧

“教学”之教人学习之目的,应力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既要从技术技能的提高上着眼,又要使学生敏锐博学;既要开展对各种问题的追索,又要激发其思维对价值探究;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性美德,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兴趣。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提升其多方面素质的心智涵养,将成为“成功从这里起航”的重要基础。

教学文化阐释的思想体系,既要形成一种德技共育的“培育性氛围”,又要用德能启功的系统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也就是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技能素质,又要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提升道德素养。

1.课程文化:教学做一体化 德能勤品牌化

“教”之指导、“学”之仿效和“做”之操作,体现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不仅在于产生“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的思想认识力,更在于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形成“企业要什么学校就怎样教”的教学方法论,力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文化:要着力促进学生“德”之坚韧不拔、追求卓越、至诚至善的品德,形成德艺双修的远行能力;要着重加强学生“能”之以技立身、知行合一、学贵致精的信念,形成创新创造的开拓能力;要着手建立学生“勤”之勤能补拙、勤奋不怠、担负重任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向上能力。

课程文化致力于学生“德能勤”三种品质并行的培养原则,意味着学校的课程定位、育人过程、教学取向、评估标准,在品质上有了保证,在品牌上有了导向,在品评中注入了灵魂。

2.课堂文化:育人性 强技能 增智慧

当“课堂”被赋予文化的意义,使其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播,变成实现学校育人精神,传播价值义理、生发个性兴趣和育养襟怀抱负文化场的时候,它就有了生命的意志、人本的意识、开阔的视野和建构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要求。如此的命题,育人性美德、强技术技能、增生命智慧,就成了柳二职课堂的必然追求。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客观现实,要求课堂更多地承担起育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战略”。课堂不但要促成学生的智慧能力和创造活力的衔接,更要高扬学生人性美德和负重扛梁的理想。

课堂文化育人性,重要的是师者先善其德,形象高大。

课堂文化强技能,根本的是把握实训操作,积淀经验。

人性是根基,它要求理性约束欲望,使人襟怀远大;

技能是本位,它要求教学强化实训,让人潜力释放。

“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敏锐的感知、严密的推理、英明的决断和良好的沟通。“智”为法用,“慧”在明道。智慧的力量,联结“育人性和强技能”的价值创造,成为柳二职课堂的智慧产权。

3. 教研文化:兼容并蓄 唯是求真

教研文化是教学者唯是求真、交流经验、互为提高、总结方法、自求发展,优化教学路径的精神提纯。

教研之路,在于启发学生的向学意志和个性兴趣;

教研之法,在于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和教导方法;

教研之智,在于教人探求真理之法促使文化生长;

教研之本,在于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的技能技巧。

教研文化兼容并蓄、各抒己见的开放格局和唯是求真、反思协作的探索理念,把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记录下来,成为厚积薄发的基础和创新发展的资源。同时,教研文化还是一种教学者以唯是求真精神相互借鉴学习,求得自身发展的主要方法。“唯是”在于育人时尊重规律,“求真”在于广博中做到精专。教研文化不但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还要把握实践训练的实用性和服务经济的现实性,并且注重理念思想体系的总体引导,完善工学结合的模式和校企合作的格局。

(三)静态文化 陶冶情操

“静态环境文化”是在物质环境设施的总体布局设计中,给“物”注入文化的因素使之活化,以此表达人的意志。

“人化”后的环境,是一种精神和灵魂的浸渍力,也是景观、景致、场景等环境元素,形成的一种“培育性氛围”。它用艺术的形象和审美的意境,体现学校的精神理念,并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中育养灵魂塑造品格:

在“雕塑”向上精神的理念时空里,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文化元素,活现铿锵志坚的灵性;在“校道”记录办学风格的长廊上,用景观艺术曲径通幽的设计,传播办学的意志;在“宣传栏”文化育人的第二讲坛上,用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内容,发挥思想先行的引领;在“文化墙”精神理念的宣讲台上,用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激荡学子求真尚美的理想。

1.时空物化:激励情感 砥砺志趣

静态环境文化的建设方式就是“时空物化”,就是用“物”的沉寂之性,承载“文”的能动鲜活陶冶人。即将物活化,使其传魂,用“物”来投射既定的精神理念。它的作用,在于冲破时空的局限,使学校的办学精神和育人理念浸润心灵陶冶情操,促进个性成长。使精神的灵气和理念的意象,产生一种触动人心的效果,以此,激励情感砥砺志趣。

2.墙壁说话:对话来者 绵长志向

墙壁的功能,就是对各种教育活动进行空间的分割,避免相互的影响,以形成活动的秩序。然而,简单分割的墙壁却是一道冰冷的面孔,使投向它的目光遭到冷漠的“待遇”。正因为墙壁视野界限的作用,需要让它“说话”,与人进行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

开发墙壁的教育潜能,实现墙壁育人的文化功能,不只是让墙壁布满各种文化符号,呈现各种文化形象,以发挥信息传播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它延伸理念思想的精神深度,延续目标战略的纵深取向,延长审美意境的文化气质,用其和来者对话的功能,愉悦人的心情,浸润人的灵魂,绵长人的志向。

3.环境规划:跟进时代 宣誓未来

环境规划,是通过宏观的布局设计,让精神理念价值取向,连接贯通到校园静态景观建设的意境中。以此,激励人的志向,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规划的风格,要体现文化兴校战略的主旋律,表达路向;

规划的方向,要在立德树人取向下把握价值,指引未来;

规划的精神,要用向上进取的情感激扬灵魂,促进发展;

规划的艺术,要用审美的冲击力激发真善美,回荡诗心。

学校静态环境文化的规划,其物化人文精神体现时代气息的理念,是文化育人的思想,也是滋养心性铸就精神气质的宣言。

(四)动态文化 蓬勃精神

动态活动文化重在把握社会形势的变化,适应发展。

其蓬勃精神的作用在于:①通过各种志趣生命适应社会发展的活动文化,弥补课本知识滞后于时代变化的不足;②利用社团激发情感、育养个性的多种活动形式,积极地把握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1.社团文化:跟进时代 志趣生命

社团多样化的活动形态,不仅成为易于滞后的课堂的重要补充,而且搭建起了个性兴趣进入时代情景的舞台。它蓬勃精神的思想推动力,塑造人格增强技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亲密合作;它愉悦性情的感染力,凝聚学习的热情,成为释放生命活力的平台。

这其中,跟进时代是社团活动内在规则的要求;志趣生命是它提升生命质量的意蕴。“跟进时代”需要视野开阔,这是技能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路径;“志趣生命”需要激发个性滋养情感,这是为价值追求寻找实现的道路。

柳二职的社团文化,是富有青春朝气、体现礼仪礼节、激发生命志趣、浸润思想情怀的人文气象;也是滋养阳光进取的责任使命和体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育人载体。

2.技能竞赛:以赛促练 激发潜能

“技能”的字面涵义,是人所掌握和运用的技术能力。技能之实质,是知识经验升华成技术技巧在学生身上的内化。

外在的“技术”,在于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

内在的“技能”,在于素养的提升和创造力培养。

技能训练,需要有序的计划和坚定的毅力,如此才能巩固技术技能的“方程式”。技能竞赛是“练”就技能的过程,也是对人的意志力和进取心考验的过程。

“竞赛”不仅在于激越人心、斩获荣誉、蓬勃活力,更在于对抗的活动中,遵守规则、激发潜能、展现风貌。竞赛所依循的规则秩序,既考验心理的承受能力,又表达技能技艺实用性的逻辑。

竞赛张扬个性的要求,是在一比技能高低的演练活动中实现互学互教的过程。竞赛提高技能的目的,既是检查课堂理论和实训技术的掌握程度,又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兴趣,培养个性,炼就品质。

3.礼仪教育:修养礼数 涵养礼节

“礼者,敬人也,敬人者,人恒敬之”。

礼仪教育,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规范,贯彻于师生的行为中。礼仪教育的实质,是涵养谦逊和善的美德,塑造高雅宜人的风度,是用对他人敬重的方式,节制自身的粗俗,提升个人的习性和品性。

“礼仪教育”在于礼数的修养。礼数就是“行”讲规矩,“做”有规范。懂得礼数的人,在家遵守家规,在校遵守校规,在厂遵守厂规,在社会遵守法规。礼数使人的性格通情达理,使人的修为方正得体,使人的气质恭敬持重。

“礼仪教育”就是礼节的涵养。一个人的礼节是其精神肖像,它有时显得微乎其微,却是与人相处中最珍贵的人性亮光。礼节不足乃教养不足,礼数不够乃等级不明。礼是文明做事感受快乐的阶梯,它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艺术,架构起人际沟通的桥梁。它不仅使博爱的花朵开放,也能使人的心灵高尚。

第三部分特色育人路向:金石之功 永世之业

特色育人路向:是从知识向知识精神转移,追求知识背后能够砥砺灵魂升华意志的理念章程;是理论向实践求证,构建技术的“体”和“形”,打造办学的“魂”和“魄”,体现职教社会尊严的历程;是理论思想向实践经验趋近,借助理性逻辑推理特点,找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精髓和校企合作意境的议程;是应物变化适应时代,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方程;还是打造魂魄建构精神,把握校企合作规律,找到最优发展路向的规程。

(一)学校哲学:一贯的求是方法

求是明道实事宏渊

哲学的任务,是在发展进程中把握规律,在思维方法中阐释特色。

二职人“一”的求是方法体现的哲学精神,其光芒源自于万物之始“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解字》)的意义。

“一”的哲学精神,要求学校的育人行为,应有“求是”的方法论和明道的判断力。用一心一意的品格求技能,用一往无前的信念传精神,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谋发展。既用一以贯之的哲学思维,开启金石精神的永世之功,又用一如既往的德能双修理念,避免浅薄、流俗和短视。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和力求规则规律把握的思想范式,成熟了二职人实事宏渊的理性,指明了德能启功的道路。

(二)办学指向:二元的育人模式

预期学生厚德精技的社会需求

涵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社会理想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预期从事某种职业所准备的 “技术技能”的教育。它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取向。因此,敏锐地把握学生知行合一的社会理想和厚德精技的社会需求,就成了柳二职发展必须确立好的育人路向。

“理想”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希望,它犹如太阳主宰思想理论的根本思考,指明行动发展的基本规则。涵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社会理想和预期学生“厚德精技”的社会需求,既是思想预知发展过程坚定育人方向,形成的精神秩序,也是预期未来成功的内驱力。

预期学生厚德精技的社会需求,重在响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跨过短视浮躁唯智唯技的价值取向,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信念,完成二职人立德树人的责任使命;涵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社会理想,重在激励学生吸纳现代工业经济的产业精神、价值观念和经营哲学等企业文化元素,使学生的素养获得一种思想力的保障。

(三)价值取向:三自的图强理念

自信学校的专业路向

自觉教师的伦理秩序

自强学生的负重意识

自信学校的专业路向,实质是专注于内涵特色的发展,为学校的进步不断地提出创新的思想,追求精诚至善、完美行为和超越自我、开拓未来的过程。

自觉教师的伦理秩序,是教师为人师之荣光转动心中“师者先善其德”的明鉴,反观自己的职业追求和道德理想,在传播真理启发学生向学意志和着力使自身道德高尚的远大襟怀。

自强学生的负重意识,是学生以自我向上和绝不放弃的精神,在困境中自省自勉。自强需要锲而不舍的坚定决心,需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采,其指向敦化道德品质,卓越技能素养。

三自图强的价值追求,不仅概括了学校内涵特色的专业路向,师者为人表率的示范作用和学生自省自强的负重意识,重要的是,还构成了师生自尊自立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力量。尤其是“图强”创立新知的知变之道,承重起了学校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承载起了师者慎独济世的至美功德,承担起了学子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

(四)保障机制:四方对接的逻辑

对接企业规范技能达人

对接行业标准秩序树人

对接产业特色创新立人

对接学业圆满卓然成人

如果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建设贡献高素质的人才,是二职人的责任义务;那么,优化职教“理实一体”的思维方式,深化职教内涵特色的发展路向,使学校育人方法和教学模式成为对接企业、行业、产业和学业的内在思想任务,就成了二职人运用“四方对接”的保障机制,把握未来寻求内部认同和外部开拓,获得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顶层思考。尤其是在配合国家经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方面,“德能启功”的育人理念和其实用性优势,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转方式”之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要求,需要职校培养“达人”式的专业高手,使其用技能精通的水准和事理通达的素养助力企业发展。如此的目标,需要学校的办学导向对接企业内在的技能体系,并借力“转方式”从知识向实践转移的契机,把握好实际应用的问题。

“调结构”之行业在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标准确定、打造规模经济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的要求,需要职校机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职校按与行业标准相一致的要求培养人才。这种借助“调结构”的契机,为行业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举措,可谓“成功从这里起航”的推动力量。

“民生改善”之增加民众发展机会,增强人们生存能力,注重产业技术和生产工艺形成“产业集合”优势造福大众的要求,需要学校的育人取向对接市场变化的新动向,适应“工学模式”发展需要,并在把握优化生态环境的理念下,促进学生的学业卓然有成,惠及民生。

职校教育对接企业、对接行业、对接产业的最终归宿点在于对接学业。所谓对接学业,是指职校的教育要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长远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在“职教的春天”里为国家千秋功业贡献一份力量;在职教踏步留痕登高远行的征途中,使柳二职的“德能”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幸福联系起来,使这种新的精神能量成为圆满个人社会功德的载体,使学生在学业与功业的对接中“卓然成人”。

(五)学校管理:五化的唯真气象

行政管理科学化

党建管理核心化

教学管理人本化

德育管理能力化

后勤管理细节化

学校,这个培养学生独立行动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实验室,是以纯洁道德和铸就技能素养为预期理想的。

它的襟怀格局和文化路向,需要行政工作的智慧,审时度势;需要制度文明的规范,保障秩序;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吸取教训;需要瞄准发展的目标,导航幸福;需要高远务实的激情,澄明信念;需要把握趋势的洞察,优化结构。

1.行政管理科学化

注重目标战略来自事实的把握

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实质,是把管理之协调的功能、监督的职能、控制的活动建基于对事实与规律的追求中,并使其系统化、精致化。其中:

“协调”就是采用灵活应变的措施,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方向性引导。“监督”就是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学校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具有统一的思想指导。“控制”就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资源整合和行动规范,实现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党建管理核心化

注重党群组织反映师生的心声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让党群组织发挥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让全体师生都享有“成就梦想”的机遇,并在教学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建设上,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就是要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号召和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各方面建设,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贴近人心的工作作风,使党群工作围绕着学校日常的平凡活动,发展成为不平凡的事业。

3.教学管理人本化

注重教育理念结合实训的机制

就是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这要求:

①注重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②加强实训中高端任务的突破带动基本任务的完成,提升学生整体思维水平;③依托德技双修的理念形成发展的理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让技术形成能力,使服务成为理想。

不唯学历唯能力,厚德精技筑梦想。

4.德育管理能力化

注重德之价值转化为远行能力

德无根,其善行的理念可立人;善非药,其高尚的品性可医俗。德育,是按照道德真诚友善、品德心灵尚美、公德维护秩序、美德节制自律、仁德关爱包容的价值导向,育养学生的心性秉性和习性品格,强固生命的精神根基,并使之成为有效认识世界的智慧和远行的能力。

5.后勤管理细节化

注重具体细节显示关爱精神

学校后勤部门,是为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提供物质保障的服务性机构,也是最贴近师生生活,最能展现人性化服务和人本价值追求的地方。后勤管理精细化,意味着后勤服务工作的深入化。“细节”看似是小事,却能体现关心人服务人的人文精神;“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在不起眼的环节中,体现服务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功夫。后勤工作的好坏,关键就在于细致入微的服务意识,因此后勤管理精细化,也意味着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

(六)专业建设:六维的发展路向

做精示范专业,实现管理精细化

做活用人机制,实现分配科学化

做强校企联盟,实现市场共赢化

做深工学模式,实现能力社会化

做好一体两翼,实现布局合理化

做实五大平台,实现发展品牌化

专业建设,既是学校发展的路向又是品牌建设的路径。因此,其前瞻的学科发展思路,明确的专业发展定位,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所要求的精细化管理、科学分配机制、校企联盟方法、工学模式深化、一体两翼布局、五大发展平台这六个维度,就成了推进专业创新,提升专业品质,跟进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做精示范专业,实现管理精细化

示范专业是学校学业门类最高水准的目标设定。

示范专业建设,是学校选择最具内涵特色和发展优势的专业,进行发展路向的规划。示范之图强求进的意义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思路,旨在达到专业建设的最高水准。首先,它反映行业标准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其次,它与区域内支柱产业和主导企业,形成供求上相互依赖的利益共生体。

管理精细化,重在将管理的着力点和优质资源,投放到专业质量提升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上,使之成为目标改革的牵引力和品牌建设的促进力。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要培养师者的双师素养,优化教学方法;育养学生厚德精技的学养,满足“示范”不断提升专业品质的要求。同时,还要将责任的具体化和分工的明确化,落实到每个管理岗位,并在职能到位、方法有效、视野前瞻方面下功夫,为企业培养实战应用型的人才。

2.做活用人机制,实现分配科学化

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体现用人机制的导向。

用人机制的规定性,不只是要对工作人员奖惩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对教职员工知识技能品格做出明确的要求,还要用广纳贤才的人才引进机制,将能工巧匠娴熟高超的专业技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带给学生。

这里的分配科学化,既要求劳动报酬的合理分配,又要求在聘用教学和实训人才的过程中,注重促进学校和企业关系的紧密,解决校企合作“分道取义”的难题。科学分配的要义,在于积极地调动和整合各项资源,用职责与权力统一、才能与岗位统一、考核与奖惩统一、校内和校外统一的分配机制,有效地挖掘员工的业务潜能和创新力,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评价氛围,激发所用人才进取向上的活力和奉献情怀,并促使这种动力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

3.做强校企联盟,实现市场共赢化

校企联盟是学校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利益链。

这种深化校企共同利益的合作形式,通过学校“金石精神”释放的能量,使柳二职的学生形成不同于其它学校的人文气质,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要求。我们输送的学生:

精神信念上,铿锵志坚求真尚美,明朗朗;

德能育养上,建勋立业明志修身,气扬扬;

人性修养上,厚德载物精诚至善,坦荡荡;

学品学养上,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响当当;

功业追求上,敬业守信精益求精,铸梦想。

这种德能并举的育人模式,不仅跳出了单纯为职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拘囿,而且把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到德技双修层面来锻造;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到知识精神层面来铸就;把做人做事的素养,提升到服务区域经济层面来打造;把襟怀格局的涵育,提升到助力“转方式、调结构、民生改善” 促经济转型升级层面来实践。同时,也是把学校的价值追求转变为校企双赢的“目标战略”来建构。

4.做深工学模式,实现能力社会化

工学模式是理论结合实际强根固本的思想方法。

这种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融为一体,校企“交替”的培养方法,首先,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到技术应用的实践意识;其次,需要形成学生身份到技术工人身份的心理认同;最后,还得保证学校理念思想和企业行动逻辑,两种文化形态有机的统一。这种将课堂育人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搭建了一个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企业规则、产业优势,相互沟通和互为转换的平台,其价值和意义,让学生顺利地担负起职业岗位所指定的任务。

现代化工业强国的建设,需要一流的专业人才让先进的科研成果落地;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社会。如此的需要,给工学模式的纵深发展指明了“精益求精”的进取路向。柳二职人运用学校文化的载体功能做深工学模式,使学生以“社会化”的能力,为企业发展作贡献,意在打通中国制造迈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道路。

5.做好一体两翼,实现布局合理化

一体两翼是学生多样化成长渠道的成果衔接。

柳二职“一体两翼”的专业结构:其中的“一体”是指以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为主体,打造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帮助一体繁盛的“两翼”,其左翼,是指以服装专业和文秘、艺术专业组成的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群;其右翼,是指以叉车装配技术和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专业组成的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专业群。

“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体大思精,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它通过全局性的规划,在近处,本着现代物流业以最低成本满足客户的运输、保管、配送需求,以及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节约成本、安全便捷交易平台的服务理念,打造面向现代化服务的教学基地;在远处,左翼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带给社会审美享受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右翼以制造业生产要求为导向,形成左右并行共扶“一体”的发展格局。

如此合理的专业结构分布,是用博而有专的规模发展思路,服务柳州地方产业的发展;是用灵活前瞻人才成长的渠道,配合经济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是以积极探索、系统培养和特色办学的观念,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6.做实五大平台,实现发展品牌化

五大平台是释放个性志趣和人文精神的路向。

“五”作为东西南北中在天地之间的交午,喻意道德修养和知识技能的交融,就好像阴阳结合形成对立统一的法则一样。“五大平台”多层次地体现了柳二职德技双修的育人理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愿望:

理想信念的平台,在于把厚德精技、精诚至善的信念,寄寓到求真尚美的志向中,展现心怀高远追求卓越的风采;

职业技能的平台,在于把铿锵志坚、坚韧不拔的毅力,注入到德技共育的系统中,追求为人做事理技融通的目标;

文明礼仪的平台,在于把礼节修为、礼数规矩之约束,贯彻到伦理关系的格局中,实践明德远行金石道成的哲思;

个性发展的平台,在于把深沉远大、阐发能力的理想,引领到蓬勃精神的活动中,体现生命活力绽放光彩的意境;

校企融合的平台,在于把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理念,延伸到知行合一的生活中,成就求是明道德能启功的梦想。

第四部分柳二职办学说

金石精神,智慧产权绪长;天晨义理,技精至善荣光;

金石大道,自强不息铿锵;大德厚生,流风余韵芬芳。

德能双修,求是明道气扬;奋志高远,强根固本弥疆;

明理达用,驭道使命扛梁;殷重知行,追求卓越信仰。

劳动光荣,哺美德塑担当;技能宝贵,精技巧育栋梁;

创造伟大,累根气筑梦想;人格独立,绵志向意扬扬。

校企合作,深沉理想翱翔;理实一体,精深路向殷强,

工学结合,五大平台疏朗;殷殷学子,自信二职慨慷。

骐骥群伦,德能启功义长;书德写意,纵深之势锋芒;

弘开学府,铸魂征程兴邦;学行天下,金石道成泱泱。

猜你喜欢

育人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