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韩国、新加坡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论析

2014-04-17程晋宽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加坡优质韩国

程晋宽

日本、韩国、新加坡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论析

程晋宽

科学合理的办学标准的确立,是规范优质学校办学的前提条件;办好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优质学校的重要使命。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领先世界,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重要参考。它们的经验显示:学校的人力资源保障、卓越的课程与教学、优良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的科学制度等因素确保了优质学校的办学质量。

日本、韩国、新加坡;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

日本、韩国、新加坡具有重视优质学校教育的东方文化传统,三国的经济成就与社会发展都是与其优质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大数据统计分析,三国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也属于世界一流,学生的学业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日本、韩国、新加坡在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1.教师专业标准的新定位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是教师个体的素养和学校整体的人力资源状况。在全球化、信息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日本教养审对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人品和见识,还需具备教学专业能力”。教养审将日本教师的专业标准具体化为:(1)立足于全球化视野的教学资质能力;(2)作为社会人在多变时代生存所需的资质能力;(3)教师教学所必需的资质能力。教养审对教师专业标准的新定位不仅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还提出21世纪教师应具有“国际性”;另一方面,“解决课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引入了教师专业标准。日本学者八尾坂修提出,研发课程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是教师适应新时代教学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日本学者佐藤学则提出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实践家”,具有“对于现实事实审时度势的教养,以洞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1]。

韩国义务教育体制是一个集欧美式、日本式以及本国传统方式的混合体制,强调政治中立,也重新确立了人事行政制度的基本准则,使教师人事行政制度得到公正的发展,以教师专业标准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学校的行政领导者和学校教职工进行规范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流动、退休、退职。韩国优质学校实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聘任制,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有计划地逐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新加坡成功的教育不仅蜚声亚洲,在世界上也是享有声誉。新加坡的优质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能够提供优质教育,是与新加坡的教师选拔标准、晋升制度密不可分的。在新加坡,要成为教师只有普通教育学历是不够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接受专业的师范教育,通过考核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担任教师职务。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教育,政府不仅提出在经济上为受培训教师交纳学费等优惠政策,而且实行师范生助学金制度,师范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新加坡政府还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出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规划”,要求全国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把它作为师资聘用资格的重要标准之一。[2]

2.具有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聘任制度

日本教师资格的考核是由具有教师培养资格的大学或短期大学组织的。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当教师,还要经过一定的筛选考试才能被正式任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有多种类型,中小学教师许可证分为普通许可证、特别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三种。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以下特点:(1)大学毕业后要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程序;(2)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师资培训机构是分开的,能够保证教师资格认证的公正性;(3)教师资格证书在流动时不受限制;(4)证书的定期更换制度能够调动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积极性。[3]日本教师聘任制度十分严格,学校按照规范和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聘任。日本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本着重视人才、确保人才的精神进行。首先,公立学校的教师聘任由都道府县政府或市教育委员会通过聘任选拔考试,从持有教师许可证的人员中筛选。其次,为获得各类有丰富特性的人才,在人才评价方面采取选拔方法多样化、选拔标准多元化及聘任时间早期化的做法。第三,教师求职竞争激烈,日本教师是一个稳定的职业,待遇比较好,新教师的选拔是优中选优。第四,邀请社会参与学校教育,也是日本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日本设有非常勤教师聘任制度,目的是要聘请一些社会中有丰富知识和优秀技能的人员参加学校教育工作。

韩国为了确保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重视对进入教育行业的人进行资格审定。在韩国,中小学教员一般是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中很多人都有机会取得教师资格证。但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着能够直接做教师,他们还要参加公开的应征考试。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生则必须参加教育人力资源部举行的资格考试。韩国对教师来源管理较为严格,对教师资格的审定也有着严格的审查程序,从而尽可能地杜绝了不合格教师的出现。韩国的教师任用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职务制度和转补制度。韩国教师任用推行的是公平应征制度,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教师进行公开应征考试,择优录用。一方面,让所有有意从教的公民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保证了从教人员的专业水平。韩国教师是国家公务员身份,一旦通过了严格的教师任用应征考试,即获得了终身教师资格。事实上,教师终身从业资格往往使一些教师在固定的教育岗位和地点,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现象。因此,为满足教员需要和避免消极情况出现,韩国还实行了教师转补制度。

3.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

优质学校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需要进行不间断的进修。提高素质、拓展视野是日本优质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拥有教师聘用权的都道府县负责实施教师的进修计划,并负责对教师进修体系进行调整,教师要定期到教育研究所和教育中心进修。其次,为提高新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树立其使命感,扩展其见识,日本要求新教师在最初聘任期采取边教学边进修的方式,学校为他们配备指导教师,组织他们到教育中心参加研修活动。第三,进修类型多种多样。进修项目有针对5年、l0年等不同职业经历的进修;有针对校长、教头(副校长)、教导主任等职务的进修;有的则进行专业指导或对专门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

新加坡一向重视教师职业的发展,一旦申请者被录用为教师,教育部就会为教师配备一套福利计划及个人发展“套餐”。2006年,新加坡实施了“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配套”(GROWpackage)方案。其中,G即教师的成长(growthofeducators);R即通过更高程度的认可 (through better recognition”;O即更佳的机会(opportunities);W即更多关注他们的福利(seeing to their wellbeing)。薪水、进修、专业辅助和灵活的工作时间等方面的优厚条件确保新加坡拥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4]教育部长尚达曼说:“教师是培养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教师是塑造国家未来的核心人物。教育部将尽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援教师。”[5]新加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在国际上很少有国家的公立学校能够让教师在领取全薪或半薪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专业。

4.教职员工的评价、晋升与待遇具有激励的效用

教师评价、晋升、待遇制度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们具有稳定师资队伍、激发教师潜力的作用。日本国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是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要遵守法律规定的公务员的各项要求。为了保证教师的质量,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日本法律规定:从事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的工资要比一般公务员高,并且实行由国库和都道府县各负担一半的义务教育国库负担制度。国立、公立中小学教师,每6至8年要流动一次,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产生的弊端,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保持教学水平的一致,也解决了教师长期在偏远地区工作带来的生活问题。[6]

韩国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经历评定。这是对教员的从业年限及从业经历按一定的评定标准进行定级,教员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后才有可能晋升到相应的职位。(2)勤务评定。其基准是参照勤务实绩、勤务实行能力、勤务实行态度、自我实绩评定来进行评价的。(3)进修成绩评定。进修成绩分为教育成绩评定和进修实绩评定。教育成绩评定包括一般进修成绩和资格进修成绩。(4)加算点。对有特殊教育经历或专业特长的教员,评价者在评定时要把这些经历换算成相应的分数,作为该教员晋升评定分的一部分。韩国教师的晋升、俸给以及进修都要根据个人的上述四项评定总分来决定。[7]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灵活高效的工资晋升制度上。这一制度能较为有效地保证优秀教师获得晋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8]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考评由校长负责实施,校长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其次,新加坡教师的晋升与年资和工作才能相联系,教师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第三,决定是否将教师晋升的关键,是教师的工作表现,且晋升名额没有限制,一个人是否能得到晋升,取决于他/她的个人才干。这种做法既激励了教师的自我提升,也避免了教师的内部竞争,有利于教师团体的合作。新加坡缜密的教师晋升制度不仅挑选出了优秀的教师,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淘汰了不适合的教师,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9]

二、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具有卓越的课程与教学标准

1.确立学校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本学校教育出现了学力低潮现象,“讨厌学校”“逃学”“自杀”的学生持续增加,要求“负责任的教育”呼声高涨。因此,2008年2月,日本通过了新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拉开了新一轮中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序幕,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理念必须与《教育基本法》的精神一致,明确提出了培育重视个人尊严、追求真理与和平的人的课程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维护和平”“尊重个人的尊严”“培养健全的人格”“尊重自由选择”等成为日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指导思想。

韩国历来重视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建设,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布2011年实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大纲。首先,其课程标准改革确立了“全球化创造性人才教育”的课程理念。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要求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从“以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向“以创造性人才为中心”转换,从“国内型人才”向“世界型人才”转换。其次,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是要实现“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体验愉快的学校”,减少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提出了“未来型课程”的构想,明确课程改革旨在提高课程的适切性、合理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第三,明确了韩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人才培养规格。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更加强调对全球化的应对和追求人性化的全人教育,倡导由传统教育向全球化、信息化、开放式教育转换,提出教育要进一步深化由以教育提供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新加坡坚持推行教育立国、人才强国方针,促使国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拥有成熟的优质学校体制和先进的教育设施,已经建立起既关注全面提高又突出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原则。统一而又灵活的课程标准,是新加坡优质学校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为有效培养精英人才,使广大青少年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新加坡从小学开始就实施分流制度。分流制度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习水平上对不同学力的学生区别对待,既有培养目标、发展方向上的分流意向,更有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的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2.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标准

日本优质学校的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增加课时数,通过它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提高日本学生的学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打下基础。二是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其实用性反映了日本对“生存能力”的再提升、对“精神教育”的再充实。三是重视母语教学。日本将母语教育放在首位,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视为养成“扎实学力”的最基础性的课题。四是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日本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一贯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心、公共精神、爱国精神和作为日本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五是注重外国语教学。日本重视学习外来的文化与技术,以培养21世纪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六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强调“优质学校是一个使学生愉快成长的场所,使学生在充满友爱气氛的班级中自由地发挥能力”。教师注重学生的能力、兴趣与态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协作性、责任感、公平心与宽容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0]

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新标准的主要特征为:首先,通过实施“年级群”和“科目群”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增设“创造性体验活动”,培养实践关怀与分享精神的创造性人才;第三,在强化高中阶段的基础学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前途指导;第四,赋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运营特色多样的课程。[11]总之,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更重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的自主性,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新加坡优质学校课程标准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着眼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新加坡是一个竞争性强、重能力、看实绩的社会,十分重视实施优质教育,而且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素质教育。其次,基于分流制度的分层课程要求,新加坡是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结合得较好的国家。各个层级的课程既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又在许多基础课程上有明确的能级差异,体现了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性、自主性和适应性。第三,突出培养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实践性课程在新加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份量,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自主活动、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研究创新的能力。第四,实行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新加坡优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念。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说:“教育不仅是让人们掌握谋生技能,同时也是为下一代创造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人的内心里点燃起求知的火焰。”总之,新加坡优质学校的课程教学推行“少教多学”,倡导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积极开展创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12]

三、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办学条件具有优越性

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是经济发达的新兴现代化国家,具有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的经济基础,学校的办学经费有财政保障,学校物质设施先进,达到了较高的办学标准。

1.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有保障

日本教育财政制度是在保障国民的教育权、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以及义务教育无偿化和受益者负担等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在日本,每年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率一般在15%左右,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2002年,日本教育总预算为6兆5789亿日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3.8%。义务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总预算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2以上。在经费安排分配上,日本始终倾向于基础教育,保证基础教育的投入。日本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和地方两个渠道,也有少量社会捐赠。虽然地方只负责其中的50%,但是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来讲,负担仍是相当重的,平均要占到当年地方财政预算的20%左右。例如,2001年度,日本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额为18兆5360亿日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0.46%。[13]

为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韩国政府重视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一是体现为“超前增长”,保持义务教育高投入。二是体现为“集中投入”,强化中央政府的责任,认为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投资的绝对主体。三是体现为“均衡发展”,从经费投入上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公平。优先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了韩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韩国推行“高水平均衡化”教育政策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公平。四是体现为“广辟税源”,稳定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来源。五是体现为“立法先行”,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14]韩国义务教育的中央政府集中优先投入、超前发展、广辟税源的政策,保证了义务教育财政经费的充足;政府优先投入落后地区的做法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并降低了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产生的辍学重读引起的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了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

新加坡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经费投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投资占GDP比例较大。政府每年的教育经费都在不断地增加,1992年教育开支是27亿新元,到2002年就达到67亿新元,增幅超过了一倍半。1997年6月,总理吴作栋提出把新加坡塑造成为一个全民好学的社会,并致力于实现“思考型学校”(Thinking Schools)和“学习型国家”(Learning Nation)这两项长远目标,教育投资又进入了一个增长期。二是教育投资占财政开支比例较大。从1997年至2004年,新加坡的教育投资数额基本是仅次于国防开支的,排在第二位,占财政开支的21.01%。三是教育发展开支占教育投资的比例较大。1997年至2004年,新加坡教育发展开支占教育总投资的26%,发展开支占经常性开支的比例更高,达到了35%。在教育的发展上,特别注意了耗资庞大的资讯科技教育总计划、建造新学校计划、翻新旧学校计划、教育储蓄计划、征聘教师计划、经济援助金计划、进取基金计划、海外姐妹校基金计划及改善教育服务待遇金计划等的实施。这些计划的实施,为新加坡维持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5]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

日本文部科学省非常重视学校设施的建设,认为“学校设施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它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育人的环境,学校设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本优质学校重视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学校设施配备的基本方针如下。(1)配备高性能、多功能,能适应变化的、有弹性的设施环境。学校设施要能应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变化,教育设备或者电脑等要确保高性能、多功能的学习环境。(2)确保健康安全丰富的设施环境。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学校要考虑到日照采光通风,保证环境良好,同时也要考虑到残疾儿童,形成具有防灾防犯罪的充分安全的设施环境。(3)学校作为当地居民身边最近的公共设施,是街道建设的核心、生活学习的场所,要进一步积极推进其生活性。一方面,要建设学校无障碍设施,发挥其作为地区防灾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配备景观和街道陈设的设施。[16]

韩国政府注重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并针对教育设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根据学校建设的法规,韩国对学校各种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仪器、电子计算机等都进行了较大改善。韩国制定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为推进信息化教育,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相关设施的投入。1999年,韩国发布了“21世纪网络韩国”计划,提出在2005年完成超高速通信网的建设。韩国政府在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教育人力资源部大力推动各级中小学电脑机房设施的建设。其次,政府实施“教学环境升级计划”,旨在使韩国中小学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设施与国际互联网。第三,重视韩国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还对地方教育当局提供教育补贴,大力开发相关教育软件、建设教育网站,以支持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建设。韩国信息通信部还为中小学配备了30万台电脑,普遍建立电脑实习室和短距离通信网,并在全国100多个邮电局开设了“网络广场”,向民众提供免费电脑教育,使人人都能掌握使用电脑和因特网的技能。[17]

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学校管理制度化

日本、韩国、新加坡重视优质学校的制度化管理,强调以科学规范的办学体制,促进优质学校的发展。这三个国家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具有自治和自主办学的权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学校又向外界开放,加强学校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实行优质学校多方评价的科学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办学

日本学校管理严格,学校按规范办学,教职员工各司其职,责任明确,工作效率也高。按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每所中小学必须设校长、教头、教谕、养护教谕及办事员等岗位。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掌管校务并监督所属职员。另外,学校还必须与附近的医院挂钩,聘请医生来兼任校医。必要时,学校还可以设置办事员,专门负责处理学校行政事务。而且,日本优质学校在文部科学省的指导下,向社会开放,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联系,并实行评议员制度,即聘请校外人士担任学校评议员,将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反馈给学校,根据学校和社区的情况,协助校长办好学校。对于评议员的意见和建议是否采用,由校长判断。[18]

韩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民教育宪章的基本原理和自己的教育思想,制定本校的教育发展规划。其基本内容包括创学理念、校训、教育目标、工作重点和经营观,在年终还需要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校管理委员会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织,也是教育分权和自治在学校层面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学校的规模,学校管理委员会一般设置5~15人,学生家长占40%~50%,教师占30%~40%,地方代表占10%~30%。公立学校的学校管理委员享有评定权,私立学校的学校管理委员享有建议权。另外,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学校管理委员会都拥有对学校发展基金编制和管理的投票权。[19]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政府采取一级管理体制,学校管理由教育部对学校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统一的直接管理。无论大中小学都有一套称为“学校联系”的全面电脑联网的网络系统,学校与国家教育部通过电脑联网保持直接联系。这种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及程序,协助学校管理教育基金,拟定课程及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和考试成绩等。新加坡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但由于中小学由教育部直接管理,因此,聘请教师、招生、设备添置等很多事项都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长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教学管理。新加坡中小学的学校规模约1400人左右,设校长一人,负责全校工作,副校长视实际情况而定。小学的学校组织分为5个部门,分别是英文部、数学部、科学部、母语部、体育部。中学一般分为8个部门,但学校校长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因而各校部门的数目不尽相同。

2.重视学校经营,实行科学管理

日本优质学校的管理重视学校经营,其学校管理的特色表现如下。一是以校长为中心,全员参与,校务分担,共同经营。每一项职能的细化都由相应的教师兼任,保证了学校经营网络的综合协调功能和效能的实现,达到了共同经营的目的。二是以法律为基础进行管理运营,保证了学校经营的合法权益。日本的中小学校经营是以一定的教育法律法规库为依据的,大多依据《学校教育法》《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等国家教育法规及地方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学校管理规则》等地方教育规章。三是以科学管理为先导,具有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在教育目标上,结合学校经营构想、学校自身特点,制定本校的教育目标;在经营方针上,有学校经营运作的策略、思路、方向;在学校经营重点上,日本中小学一般以年组为单位,确定重点事项,提出重点改进或解决的工作内容,制定出各类专题计划。[20]

新加坡优质学校管理也重视科学管理。中小学校长每年要进行校内自我评鉴,包括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和学生福利计划等四个领域的鉴定内容。学校根据这四个方面的信息,来评估其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识别出各项计划的长处和弱点,并选择特定的策略和资源以取得预期效果。这个计划、执行、监督和检查的反复循环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帮助学校正确评估自己,因而能提高学校效率。同样,各科主任也要在年终召集各科教师开会,根据会考成绩、平时测试成绩等,进行学生学习困难问题评估,并向校长提交评估报告,再综合拟定明年的全校行动计划,如此各层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通过对日本、韩国、新加坡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比较,我们发现,优质学校的建构首先要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实现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要有充分的人性化考虑。对学生而言,在学业发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教师而言,要让教师这个职业能深深吸引住他们,并且让他们在岗位上能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其次,要有卓越的课程和教学,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三,还要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保障学校办学条件。最后,在学校管理上实行校长负责制,但学校应注意听取多方意见,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使优质学校成为社区的核心。

[1]熊淳.日本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研究新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3~116.

[2]潘星华.新加坡教育点评[M].新加坡:创意圈出版社,2006.24.

[3]刘文华.日本教师管理制度及其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15~17.

[4]张百名.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配套计划[N].联合早报,2006-09-01(第1版).

[5]潘星华.2.5亿吸引及留住教师,恩俸金增加20至30%[N].联合早报,2006-09-05.

[6]刘沪.日本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EB/OL]. http://art.cersp.com/Channel02/yskbjd/200705/1625.html,2013-12-22.

[7]谢彦红,朴连淑.韩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6):77~80.

[8]范谊.新加坡教师晋升制度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95(2):35.

[9]冀琳琳.新加坡教师选拔标准和晋升制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2):43~46.

[10]杨如安.日本第七次中学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2(2):117~121.

[11]梁荣华,王凌宇.“全球化创造性人才教育”理念下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2009年课程修订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38~46.

[12]徐惠仁.新加坡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窥[J].基础教育课程,2009(6):72~75.

[13][18]王智新,潘立.日本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99~101,105.

[14]胡苹.韩国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经验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28~30.

[15]刘仁华.新加坡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分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2):48~51.

[16][日]学校设施整治[EB/OL].http://www.mext.go. jp/b_menu/shingi/chousa/shisetu/013/gaiyou/1292406.htm,2013-12-22.

[17]任翠英.韩国义务教育改革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12):26~30.

[19]刘雪.韩国教育管理体制现状概览[J].世界教育信息,2006(7):14~16.

[20]冯海志.日本中小学校的管理现状、趋向及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6):47~53.

责任编辑/林 洁

G512.3

A

1674-1536(2014)10-0009-07

本文为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国家与地方标准的比较与建构”(课题编号:BFA080010)、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优质学校建设行动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及协同创新中心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程晋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 210097)

猜你喜欢

新加坡优质韩国
韩国“第一步”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聚焦韩国大选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在韩国走马观花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