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2014-04-17雷朝阳尹元元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

雷朝阳,尹元元

(1.萍乡学院 经管系,江西 萍乡 337055;2.湖南商学院 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雷朝阳1,尹元元2

(1.萍乡学院 经管系,江西 萍乡 337055;2.湖南商学院 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从发展现状、发展前途、发展手段和发展基础看,我国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注重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调控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措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文化消费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有利于化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提升。2009年底国务院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许多省市也对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选择和培育。

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关键领域,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扶持文化产业的方式来提高国家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家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掀起了我国文化产业建设高潮。虽然部分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包含了文化产业的要素,但是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包含文化产业,地方政府囿于科技基础、资源禀赋、理论水平等现实条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规划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省市重点发展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文化产业排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外;第二,部分省市把文化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范畴,但是侧重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忽视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事实上,文化产业(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点。把文化产业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减少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性,降低产业同构程度,促进文化产业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从发展现状、发展前途、发展手段和发展基础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征,可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

(一)属于新兴的弱小产业

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一种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始于21世纪初,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离支柱性产业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为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85%增加到3.08%,离5%的支柱性产业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在10%左右,其中,美国为25%,日本为10%,英国为8%。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占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低于3%,而文化产业大国美国的比重高达43%。此外,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

(二)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动力

第一,我国人均资源少,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渗透力强、附加值和就业率高的鲜明特征,是典型的低碳产业。

第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高于GDP增速。据统计,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由2004年的3439亿元提高到了2012年的16000亿元,增长了3.65倍,年均增长21.18%。2004—2012年,我国GDP平均增速为10.13%,文化产业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多。随着文化产业比重的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

从国外来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创造财富、吸纳就业、保护环境、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三)以科技为发展动力

文化产业属于知识经济范畴,依靠科技焕发活力。在科技的推动下,以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世界范围内的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2]。例如,2012年我国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6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其中移动网游戏市场规模为65.1亿元,同比增长68.2%。此外,电脑设计、数码喷绘、机器雕刻等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手工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等传统文化产业,使这些文化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

促进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研究表明,文化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人均GDP高于1000美元时,消费结构开始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时,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发展;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3],文化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增长点。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2012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表明,我国文化消费增长具备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我国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资源禀赋,分布着丰富的远古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山水景观文化资源等。这些文化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对于塑造我国文化产业品牌、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将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把文化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中央、省区、市县和乡镇四级一体化的政府保障机制。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消费等方面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及战略规划。例如,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之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方面为民营企业进入文化市场提供政府信贷、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平台;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动力,如建立和完善有我国特色的R&D税收扣除政策等[4]。

(二)建立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

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品开发,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是文化人力资本存量有限,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实践型、创造型人才不足。而文化人力资本的不足,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又制约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因此,从战略角度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的需求非常迫切。

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是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目前,我国高校在文化产业专业设置上普遍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普遍设置了动漫制作、游戏设计、形象造型、尖端艺术表现、数码艺术、动画学科媒体、艺术设计等相关文化产业的专业。我国应该结合现实需要,推动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文化产业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论证,合理取舍,培养专业人才,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此外,在政府部门、文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起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立体式教育体制,并为文化产业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完善知识产权、专利、著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激发文化从业人员的创作活力[5]。例如,如何利用海外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和利用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为基层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用科技和差异化策略塑造文化品牌

品牌营销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强的标志就是有大量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塑造文化产品品牌的关键是科技要素和差异化策略。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科技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以电影为例,3D、4D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画面更加清晰、效果更加逼真,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动漫企业广泛运用先进科技,创作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国产动漫品牌的优势在逐渐形成。因此,我国广大的文化企业要树立科技强企的愿景,积极探索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路径,用科技铸造文化企业品牌。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贸易政策调控

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美国的电影、卡通、广播、网络、表演产业,日本的动漫、艺术设计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意大利的传统文化产业等开发经验均值得我国借鉴。应加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采取鼓励政策。

我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文化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因此,要充分运用贸易政策调控,加大对关键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文化产品出口。

[1]艾群.关于文化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问题[N].中国文化报,2011-02-28.

[2]思哲.文化产业就是科技产业[N].中国文化报,2012-09-25.

[3]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彭萍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做法及启示[J].新远见,2012,(7):49-56.

[5]王斌,骆祖春.美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新举措、特点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11,(6):84-87.

[责任编辑:陈曙娟]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LEI Zhao-yang1,YIN Yuan-yuan2
(1.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Pingxiang University,Pingxiang 337055,Jiangxi,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Busines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Hunan,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velopment status,prospects,tools and found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put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to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train the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buil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rand,pay attention to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rade control of cultural industry are the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cultural consumption

G124

A

1672-2604(2014)03-0032-03

2014-01-12

萍乡学院2013年课题“智慧城市视域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以萍乡市为例”(13PXKY-01)作者简介:雷朝阳(1979—),男,萍乡学院经管系讲师,硕士;尹元元(1980—),男,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文化产业
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