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2014-04-17吴海涛

教育观察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万圣节牛津教材

吴海涛

(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局限于教材的教学,忽视了语言教学中其他的相关因素,教师逐渐失去了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学生往往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二是盲目拓展,信息的大量输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者认为这是现今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不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师将“用教材教”等同于“教教材”,课堂活动设计中“预设”多,关注“生成”少;按部就班的多,关注单元、教材整合的少;明知故问的多,关注“信息沟”的少;机械问答的多,关注意义交流的少……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了。事实上,没有一套教材会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有完全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教材。

一、合理取舍和调整教材,从多方面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从不同的教材上选择合适的材料,或者在一套基本教材的基础上用自己选择的材料来加以补充、替换和适当拓展,那么课堂上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对学生的需求可以作出更灵活的反应。

案例一:Halloween(trick or treat)

以目前正在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5A(五年级上册)Unit 4 Halloween这一单元,主题是介绍万圣节。万圣节是一些西方国家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活动就是“Trick or treat(不请吃就捣乱)”,涉及的一些词汇应该有ghost, trick or treat, witch, sweets, candle等,可是牛津教材中这一单元出现的却主要是关于万圣节购物的对话场景,主要句型是学习What do we need? We need…对万圣节的文化知识没有相关的介绍。一个单元下来,学生对万圣节的文化知识了解甚少。

为此,在课前导入环节,笔者一边将在加拿大期间拍的大量关于万圣节的照片呈现给学生,一边辅以英语介绍。照片有万圣节前夕各大商场、超市里的物品销售和摆设装饰,有当地居民院子内外的万圣节布置,更有万圣节当晚人们乔装打扮成各种形象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地敲门玩“Trick or treat”的场景。这样真实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既较好地了解了西方国家万圣节的文化知识,又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初步学习了Halloween party,masks,pumpkin lanterns,trick or treat,something good to eat等与万圣节相关的英语知识。

案例二:Where’s the bird?

在英语新教材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第一课时(Story time)版块,需要学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ere’s…?并用 It’s in/on/under/behind the…作出回答。学生需根据小鸟的位置变化学会介词的用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句型谈论物体的位置,教师可在初步学习课文对话的基础上作如下拓展:

拓展一:补充即将被淘汰的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house中的B版块,以兔子在盒子的不同位置,引导学生操练on,in,under,behind;

拓展二:让学生观看截选出的一段视频短片《猫和老鼠》,然后根据短片中截取的五幅图片,让学生两人一组任选一幅图片对话Where’s the mouse/cat? It’s…来描述猫和老鼠的位置,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样,标准教材中薄弱的部分可以用其他教材或自己选择的材料来替换或巩固拓展。这样也有利于增强教师使用其他补充材料的信心,获得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根据调查,笔者所在地区的外国语实验小学在使用江苏省标准英语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剑桥英语和英语绘本阅读教材,还有一些学校也在标准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新灵通教材进行词汇的拓展和积累,这些教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重组、整合各版块之间和各单元之间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大纲和教材是由国家统编的,教师无权更改,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优化则是可以自己完成的。江苏省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是以一个个独立的话题为单位编排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同时,教材编写上语言的复现不够,学生遗忘得快,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尤其是五、六年级,教材知识点多、跨度大,教师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提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案例三:The English Club

以牛津小学英语5B(五年级下册)Unit 9 The English Club为例,单元中涉及国家、国家的语言等词汇到六年级以后再没复现过,学生对于France,French等词以及各个国家的国旗区分不清,但在最后的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大,导致失分较多。因此在六年级教授Holidays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Easter,Halloween,Dragon Boat Festival等各个国家不同的节日,对该单元中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各个国家节日的理解。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歌曲、短诗等的作用,优化已有的教学材料

小学英语教科书上一般都配有插图、歌曲、短诗等,教师不要简单处理或应付任务式地过一遍,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可以适当变换调整,一图多用、以熟悉动听的歌曲旧曲新唱等,将新旧词汇结合起来学习,在要求或形式上作由易到难的渐变,以达到拓展的目的。

案例四:Fruit

以江苏省牛津小学英语一年级教材1A Unit 5 Fruit为例,单元中有一首朗朗上口的韵律诗:“Mango, mango, I love you. One for Tommy, one for Joe.”在学习完这首好听、简单的英语儿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家后进行创编,布置学生回家用学过的其他种类的水果单词编诗给父母听,有学生就编出“Pear,pear,I love you. One for daddy,One for me.”这样的小诗。

这样经常、反复地唱唱、说说等,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感,提升了学生使用英语的信心和能力,而且组合和活化了现有教材资源,达到了丰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

对于我国的小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二语”,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将教材看成一个活的文本、一种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学生、环境的不同对教材加以合理的调整与取舍,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的课外语言材料,从多方面、多渠道拓展教材资源,将其整合与加工,做到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5.

[3]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猜你喜欢

万圣节牛津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万圣节狂欢派对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万圣节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