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教师写“下水文”

2014-04-17胡红燕

教育观察 2014年29期
关键词:水文习作作文

胡红燕

(泰兴市东街小学,江苏泰兴,225411)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同话题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下水文”的尝试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

一、内涵与意义

何谓“下水文”?就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写出自己的体验。刘国正教授曾说:“倘若你要教学生写文章,自己首先要乐于和善于写文,如此教起来方能左右逢源。”的确如此,倘若孙海平教练不会跨栏,怎能培养出世界冠军刘翔;朱志根不会游泳,又如何能培养出奥运冠军孙杨?由此可见教师写“下水文”的重要性。

首先,“下水文”能丰富自己的教学体验。苏教版第十册《习作4》中要求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学校前段时间刚组织了“走进古镇,游大街小巷”的活动,笔者让学生以《早》为例文,按参观顺序去突出一两处写。而学生大多记流水账,没有突出的重点。学生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在进行反思后,笔者找到了原因:虽然《早》也是一篇游记,但并不是学生熟悉的场景,所以学生习作起来无“例”可循。笔者认真构思后写了“下水文”,并展示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讨论后进行二次习作。如此学生便摸到了习作的“通道”,二次习作的效果要好很多。

“瞧,陈毅一脸自信,右手伸向前方,一幅运筹帷幄的样子;粟裕手捧作战图,神态庄重,一场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就在两位将帅谈笑间拉开了帷幕。”

“‘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这一副对联似乎是对韩德勤之流倒行逆施的痛斥,也是对挺立在激流之中,坚贞不屈的陈毅同志的赞扬。”

“桂花厅与蝙蝠厅比邻而居。桂花厅,因桂花而得名,这棵桂花树,历经沧桑,依然是那样苍翠,它见证着一个伟人的完美诗篇……”

从学生的习作看得出来,学生不但能写出自己的所见,还能与想象结合起来,加上所思、所感,一篇篇血肉丰满的习作应运而生。

其次,“下水文”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当前,不少教师疏于动笔,认为自己非作家,没写作的必要。写作,那是作家的份内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其实不然,若干年前,叶圣陶先生就告诫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倘若教师都缺乏捕鱼的本领,焉能让学生有捕鱼的能耐?“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作为教师,也应做个有心人,当有素材时,就应及时抓住灵感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那如何来写“下水文”呢?

二、“下水文”写作策略

(一)以儿童为本位

教师——教者,师也。教师要正确把握习作要求,用自己先进的理念、认真的思考来为学生提供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教师写“下水文”为学生指出了一条符合写作心理学和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科学途径。教师在写“下水文”时,要以学生为本位,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的“下水文”才会深受学生喜爱。

1.语言儿童化

教师要力争以儿童化的语言去表情达意,避免用成人的语言来习作。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2.内容生活化

“下水文”的宗旨是为学生的习作引路的,学生对身边事、身边人最感兴趣,在写“下水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避开成人生活的题材。虽然我们不是儿童作家,但只要我们去细心观察,总会在学生身上发现有趣的题材,如下课后的争吵、课本剧的表演、考试后的各种心情……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会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3.技巧同级化

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每次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尽量是本学段的学生已掌握或刚刚学过的。如此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熟,熟能生巧,将读写训练点切实地落在实处。

(二)循序渐进巧“下水”

“下水文”如果出示时间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应选好呈现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否则,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1.作前点拨引路。倘若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前将“下水文”全部出示,有70%的学生就可能跟着教师“依葫芦画瓢”。此刻,“下水文”不但失去了帮助学生的作用,反而变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模仿上,“下水文”抑制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学生以前没接触过的类型作文,初学时,可以在学生写作前出示“下水文”,让他们借鉴写法,掌握格式,以此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易于动手。譬如题材相对比较宽泛的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故事新编等,在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后,教师将自己的“下水文”的思路说给学生听。此时,自己的“下水”实践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作中点拨化难。适用于内容统一但有难度的习作。学生在完成此类习作时,不知如何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构思到一半就遇到了瓶颈,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此刻,教师可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把已完成的部分读出来,将尚在构思的后一部分以口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暴露出的问题,朗读“下水文”的部分句子或一两个段落,便于学生借鉴,会让学生豁然开朗,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3.作后提高鉴赏。“下水文”呈现的时机还可以安排在讲评时。教师在修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对学生习作的得失了如指掌,及时归纳出学生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写“下水文”。在习作讲评时,让学生读“下水文”,通过读、思、议,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三)形式多样化

“下水文”的范畴可以广泛一点,它可以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许是一个开头,或是一个重点段落,甚至只是一个结尾……以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而定。

学生为了作文获得高分,套用了一些固定的开头。如面对《难忘的一个人》的习作,班里85%的学生的开头是“在我12年的人生旅途中,认识的人浩如烟海,但唯有他让我最难忘”;写事时,“在我的童年中,发生的事如海滩的贝壳一样数也数不清,但在脑海中,那一个贝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那么耀眼”。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教师可以以“下水文”为例,介绍多种不同的开头形式。

可以说,教师的“下水文”是一把双刃剑,适时出现,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若时间、方式把握不当,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下水文”无疑对学生的仿写起到了导航、排忧、解惑的作用。教师经常写“下水文”,会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1] 林玲.小学习作教学中如何巧用“下水文”[J].作文教学研究,2011(7).

[2] 翁智敬.教师写“下水文”应注意的四个问题[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9).

[3] 王晓秀.关于作文教学中“下水文”的几点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6).

猜你喜欢

水文习作作文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水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