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产业成长的新特点:爆发式
——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2014-04-17王秋原

剧作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爆发式文化产业深圳

王秋原

中国文化产业成长的新特点:爆发式
——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王秋原

20世纪,中国的文化产业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可谓基础薄弱、布局参差不齐、缺少完整的规模及品牌效应,既起步较晚又成长缓慢。这源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其文化一直是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而不是产业来建设发展的。

将文化作为产业并提出加快发展步伐,是21世纪中共中央治国方略的最新战略部署之一。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文化产业”作为新概念首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里出现。一方面充分显示出党对发展国家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快步跟上全球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节奏,成为实现新世纪美好愿景目标的重要环节。两年后的党的十六大上,则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了具体的区分,即积极倡导在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健康成长。五年后。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则将繁荣发展文化提升至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并且强调要重视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将中国文化的实力及竞争力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尺,再次规划了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飞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例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开足了马力,做好了准备,要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不仅面临着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而且,这将是中国文化引领全社会步入高速运行轨道的一次历史性的、智慧型的重大转型。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速为20%,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479亿元,占GDP比重达2.85%。可谓“爆发式”发展。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首批新兴城市,是文化产业“爆发式”成长的典型。在短短的十年里,深圳已经由文化资源匮乏、文化底蕴薄弱、文化人才短缺的“三少”区域,变成了如今的文化产业体系完备、文化产业模式领先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榜样。深圳的“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文化—金融”等诸多的发展模式,最集中、最有代表性地体现出中国文化产业“爆发式”跃进的特色。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爆发式”——加速度

深圳文化产业的蓓蕾,在21世纪绽开了自己多姿多采的烂漫之花,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两个字:“速度”。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度”,让深圳由此跻身为中国文化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以及新时期文化工业化进程飞速提升的强力引擎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的示范标杆。

以最能代表深圳文化产业的创意产业为例。十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速度25%递增的勇猛上升态势,引领着、掌控着本地区整个文化产业的大局,几乎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的一倍。2012年深圳仅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就达到了11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9%,不仅居中国城市前列,也接近了亚洲某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有的地位和比重。

今年上半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47亿元,真正带动着和支撑着全市的经济发展步入了新世纪的快车道、高速路。尤其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佼佼者——“百强企业”更是出类拔萃。2013年上半年,它们平均增速达30%以上,滕讯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就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4%,集中体现出“爆发式”的凶猛态势,真正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模式”。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爆发式”——规模大

深圳文化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源于文化产业科学技术含量的强有力支撑。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引领,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才会不断提升。文化创意内容的创新发展,必须依托科技的巨大力量,文化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内容、最便捷的方式得以实现最终极的目标。如今迅猛发展的数字、网络技术,催生了一系列的新兴文化产业,并促使其不断升级、换代,企业规模随之快速扩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深圳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经历了一个走向文化市场并“步步高升”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合理、不断整合扩张、明晰分出层次的必然阶段。其中以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即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及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为主导,带动文化产业的外层:文化娱乐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等多项内容。

今年,深圳全市的文化企业已多达4万多家,从业总人数达90万,年出口额高达30亿美元。而在2003年,深圳文化产业的年产值仅为135亿元,2008年增长至500亿元,2012年提升至1100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深圳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的规模的扩展和超越,真正号称“领头羊”。

腾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收入超百亿的互联网企业,2012年总收入高达439亿元。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下辖27家文化企业,是重量级的文化企业,它们连续四年荣登“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宝座,成为国家级“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大规模必定产生大效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自2004年创立以来,十年间由最初成交额的356亿元,到2013年一跃升至1665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这个桂冠绝不是徒有虚名,光鲜数字的背后,是一代深圳文化产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勇敢的开拓和无私的奉献。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爆发式”——需求多

当我们注意到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规模和加速度时,必须特别注重研究文化市场的买方即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和文化需求。这是文化产业“爆发式”形成的另一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专家研究及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一定会进入到一个旺盛的周期。201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全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全民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水平,进行文化创造。这是文化产业实现“爆发式”大发展的最大前提和基础。

同时,文化大市场发出的潜在的、强烈的渴求信号,作为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动力之一,也必然拉动着文化企业向大规模和加速度的目标大步迈进。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爆发式”的成长进步,标志着中国建设新型国家的气派和能力。文化产业通过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升级,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活力,是实现中国梦美好愿景的有力举措之一。

四、文化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意义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首先意味着文化产品的大销售。这是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链条系列——生产、经营和消费。而文化产业所诞生的生产、经营与消费的全过程,又完全不同于一般化的物质生产、经营与消费的全过程。直观地说,它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不断地传播和接受的空间立体形式,它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氛围及其民族精神。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爆发式”,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文化产业本身或者具体到某些项目的文化含量越高,就代表着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也就更能提高整个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的文化韵味与水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境界的高低,也直接牵扯到人们幸福指数的起落。

深圳文化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表率,也必将在中国文化改革发展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让更多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以深圳为例、为模,结合各自的文化特点和地域风格,不断拓展文化大视野、不断提升文化执行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好文化的延续和铺垫。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爆发式文化产业深圳
未来10年全球风电市场将爆发式增长
重抓起跳训练,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美联储加息纺织出口将迎爆发式增长?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