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不同类型公共文化场所夏季温度控制的探讨

2014-04-17李思岳

剧作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力公共建筑摄氏度

李思岳

关于不同类型公共文化场所夏季温度控制的探讨

李思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各类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亦越加完善。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夏季气温比较炎热,通过空调系统控制温度,为人民创造健康、高效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就成为了公共文化场所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之一。而对于温度的选择,我国现行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舒适性空调房间的室内空气参数规定:夏季室内温度采用22˜28摄氏度,冬季室内温度采用18˜24摄氏度。基于此,国务院对公共建筑作出的统一规定是室内温度夏天不低于26摄氏度、冬天不高于20摄氏度。这一规定主要是在照顾到室内热舒适感的基础上,从节能的角度所作出的决定。

热舒适感,所指的是人体通过自身感觉到的环境状况与吸收-放出热量的热平衡相综合而获得的对温度是否舒适的感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对公共建筑夏季温度的规定,是在22˜28摄氏度这一舒适性空调房间的室内空气参数范围中所取的一个较大值。确实此温度能够在确保室内人员舒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能耗。然而舒适本身可能并非人们前往不同的公众文化场所的共同目的,以公共图书馆为例,除了出借图书供读者阅览外,许多图书馆的功能中亦包含自习场所以供读者在馆内研究学习等服务。而在进行这类学习活动中,仅仅是满足热舒适的室内温度未必就是最适合的环境。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人在热舒适或热中性状态时,工作效率并非最高。而在稍微凉爽的环境下,人的工作效率与思维能力却会达到最高水平。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与强度程度,最高效率温度也有所不同。而对于脑力活动,有研究认为人脑在气温为18˜20摄氏度时思维最为敏捷,大脑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达到最佳状态。对于那些承担了为人们提供学习研究场所功能的公共图书馆来说,这一研究结论是值得关注的。

根据测算,人在静坐状态下,一半以上的血氧供应是由大脑所消耗的。而在学习研究等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可以推断人的大脑会制造出相当程度的热量。虽然人的血液循环在为大脑提供氧气与养料的过程中也会带走头部多余的热量为大脑降温,然而较为凉爽的环境气温应该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人体散热,所以,相对较低温度的环境下,人的脑力活动效率可能会高于热舒适-热中性环境下人的脑力活动效率。

制定公共建筑温度标准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前文所述的情况下,为了向人们提供最适合其需求的环境,不同公共文化场所的温度要求不宜一刀切。对于人们主要去寻求精神娱乐的场所,如戏院,影院等,舒适性确实应作为主要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尽量节能。而对图书馆这类场所,或许也该考虑到人们研究学习的需要,提供更能增加工作效率的环境。当然,这并不是说公共图书馆应不考虑节能与舒适等因素,一味追求最大化工作效率的环境。必须考虑到,公共图书馆还有着组织社区公共活动,提供娱乐性阅读等诸多功能,而为部分读者提供学习研究资料与场所只是其任务的一小部分。同时,此前的研究还表明室内空气质量与环境整体评价在对人的工作效率影响上还要大于温度因素,同时湿度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人的热感觉。另一方面,假若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温差过大的话,也会增加出入室内人群患感冒等疾病的可能,这些因素均应该在实际调节公共建筑室内气温中加以考虑。

一种可能的折中方法是,在某些公共场所中设立若干提供特殊服务的房间。以图书馆为例,可将几间小型阅览室与自习室的温度设置在20摄氏度左右,以此为需要最大化工作效率的学习与研究人员提供合适环境,并保证其他休闲阅读与社区活动参与人员感觉舒适。同时,只为几间房间提供较低气温而不是将整间建筑的温度设置在低温状态,也并不会比目前的国家规定多耗费太多电能。为了提高公共文化场所对人民的服务质量,希望在未来制定新的温度规定时,能够允许各机构根据其具体情况更加灵活地调整室内温度。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脑力公共建筑摄氏度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脑力百分百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
脑力Bigbang
脑力Bigbang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