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思考

2014-04-16

吉林金融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邱 峰

(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江苏镇江 212004)

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思考

邱 峰

(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江苏镇江 212004)

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代表,它其改变了传统银行长期遵循“二八定律”,借助全新渠道和技术优势,为处于传统金融服务边缘的长尾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践行普惠金融,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不断推动传统金融业竞相发力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可谓恰逢其时。

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助力实践 ;路径选择

一、引言

我国的金融行业效能较低,金融市场的垄断利益较难打破,普惠金融体系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获得性方面,空间极大。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互联网形态与思维方式正对传统金融的结构性短板作出有效补充并提供改造可能.并且,因其富有相当的包容性,被视为普惠金融的成功范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一战略,为金融业指明了改革方向。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其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筑因子之一,正式进入现代金融的序列。

普惠金融是要使金融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体面、有尊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平民化”、“草根化”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具有“草根金融”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正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突破口,以其便捷、门槛低等优势,让更广泛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有机会享受更多、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P2P平台发生兑付危机、倒闭、跑路等事件不断,甚至成为行业负面标签,屡遭传统金融业地抨击,甚至呼吁取缔。正值互联网金融饱受非议和质疑之际,管理层的态度无疑坚定了互联网金融成为普惠金融的希望。

二、“尾部”领域为互联网金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土壤

传统金融体系备受诟病,一直固守于业绩与风控,服务门槛较高,存在结构化错位:在投资理财端,利率管制下,普通大众早已不甘于接受存款利率,而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门槛居高不下(信托产品的门槛大多100-300万元),使其难以寻找到新的增值方式,限制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在融资端,传统银行长期延续根深蒂固“二八理论”的理念,即20%客户创造80%的利润,金融资源更多倾斜于“头部”领域——20%的高中端客户,而80%小微企业、三农、社区居民等“尾部”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加之交易金额小,运营成本过高,产生金融排斥现象。据相关统计,发展中国家45%-55%中小微企业未得到或未充分得到正规的金融服务,而我国的融资需求满足率仅20%-25%。“尾部”领域需求是分散、小众市场,只能靠柔性的服务,将碎片化需求聚集,互联网恰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正基于此,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避免传统金融的弊端,遵循“长尾理论”,借助庞大的流量,通过数量众多的“长尾”延伸至社会各层次,为满足迫切的资金供需提供了可行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真正符合商业原则、可持续且能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路径。“宝宝”的迅速聚沙成塔,1元起购点,正体现普惠金融应有之义。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小微、海量与分散、草根与低端”,与传统银行的“高端化、精英化”恰好形成差异化的互补。

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高度契合

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发展为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服务的金融,但收效甚微。互联网金融则有助于打破传统金融所固守金融原则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发挥信息中介、担保、信用增级、贷款等多重功效,具有天然的普惠特性,能够更好解决“二八理论”中的80%部分,提供低成本、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在传统金融环境下无法盈利的业务。

(一)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

庞大的乡镇、村庄、农村人口以及城市社区蕴含着以百万亿元计的金融需求,但约6%地区仍处于金融网点布局空白;并且,小微企业已突破4000万个,其中80%有融资需求;除融资需求之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务需求亦非常迫切。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为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供了可能。2013年末,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28.6%,规模达1.77亿。普惠金融市场可谓十分广阔。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比如“手机钱包”),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扩大“服务半径”,有效延伸现代金融服务的触角,使得覆盖面和可获得性大为提升,让偏僻贫困地区、尾部客户能够共享优质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并为客户的账户管理、还款带来十分方便的体验。

(二)有效解决制约普惠金融的瓶颈

高昂成本是隔离传统金融与长尾客户的天然鸿沟,成为普惠金融的最大障碍。实现普惠金融的途径就是要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互联网的边际费用极低特性,天生适合服务长尾客户。在互联网金融下,渠道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信息技术和金融的融合可以有效降低制约普惠金融最大的瓶颈——成本问题,提高了服务边缘群体的可行性。整个业务过程都在网上完成,将小额、闲散资金聚集,达到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资金的成本;实体网点、员工等不再是金融业的标配,大幅度降低实体网点铺设成本、运营所需的费用;批量化、快速复制进行业务处理,大幅降低业务拓展成本和操作成本;减少客户奔波实体网点所需的时间成本,减少手工办理业务的繁琐,进一步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阿里小贷的单笔操作成本仅有2.3元,远低于银行。

(三)有效控制风险,降低准入门槛

小微企业位置分散、经营变化迅速,实体网点难以触及,实时了解经营状况。互联网技术则为实现低成本的小微企业风险控制带来可能,更好地风险定价,实时动态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阿里构建网店生态圈,为网上商铺提供贸易融资,实现了低成本、有效的风险控制;2013年以来,“拍拍贷”累计撮合交易7亿元,坏账率仅1.5%。同时,互联网技术创造了一个以小搏大的机会,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客户的门槛可以无限下降;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自行完成信息的甄别、匹配、定价以及交易,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专业化程度,金融的民主化、普惠化特征凸显。无论是P2P网贷,还是众筹,亦或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客户准入门槛的降低。

(四)创新征信模式,信息对称程度大为提升

普惠金融的基础是普惠信用。互联网金融将历史“大数据”映射为传统经营业态的折算公式和动态图景,充分展现“虚拟”行为轨迹,最终形成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产生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进行增信。信用模式创新彻底颠覆传统单纯依靠线下审核和评估来甄别客户信用的方式,大幅消减信息的甄别成本和搜集成本,金融服务过程更透明、更对等,担保、质押不再是必需环节,降低长尾客户的融资壁垒,并利用“长尾效应”处理了大批量、小额度的贷款交易,带来了普惠性效果。阿里小贷就是将自身平台的优势与小额贷款天然优势相结合,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计算,突破抵押、担保等传统风险识别瓶颈,并依此决定授信与否和额度、利率,提供了“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款业务。

四、互联网金融不断践行普惠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下,普惠金融的理念已在支付、理财、信贷等各环节得以体现。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实现了为用户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手机用户提供汇款、小额支付等金融服务;肯尼亚在手机支付的基础上衍生出为客户提供通过手机将资金存入利息账户、申请短期贷款和购买保险等金融服务;美国的Lending Club、Prosper等则通过P2P平台为个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也正让结构化错位得到纠正,一场普惠金融的雏形正在显现。

(一)提供更高回报、更具流动性的理财和财富管理工具

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的兴起,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其突破了余额资金储蓄化的规律,实现了收益财富化效应,极大延伸了财富管理的客户端。互联网金融普惠小微理财需求,海量、小单、交易频繁,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激发了巨大的理财欲望。具有货币基金特征的余额宝、盈利宝、易付宝、活期宝等“宝宝”陆续登台,门槛极低(1元起购点)、操作便利(互联网)、流动性大增(“T+0”设置)、收益更为可观(远高于银行存款),汇集大量小额、零散资金,形成“长尾效应”,收益更加普惠于普通大众,分享财富增值乐趣,很好地满足了碎片化理财需求。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民主化,是“小散”中的“小散”,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本质。截至2014年一季度,余额宝的资金规模达5413亿元,客户超4900万,成为最大的基金。

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收益率正逐渐回归行业正常水平,但与银行理财的高门槛相比(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其低门槛和灵活的投资方式仍具相当的认可度。同时,新型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成为争斗焦点。新浪微财富正式上线,将与安邦保险、点融网等一起为新浪和微博用户定制保险和P2P理财产品;“百度钱包”提供超级转账、付款、缴费、充值等生活服务,并提供“百度理财”等资产增值工具;基于“小快灵”的运营模式造就了P2P平均回报率10%-20%的投资神话。普惠金融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正发挥着“鲶鱼效应”,打通不同市场之间的资金通道,突破了严格金融管制下存款利率不能市场化的扭曲,缩小了利率差异,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二)提供灵活多变的支付服务创新,更贴近客户需求

互联网技术逐步提高了支付清算的效率,以非金融机构支付为代表的零售支付更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向移动终端、移动网络支付进行靠拢,不断融入日常生活。第三方支付使得普通大众在支付环节能够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务,甚至更复杂的金融服务打包体验;并突破原有账户管理,应用于航空客票、保理、网上基金等垂直型行业。腾讯微信5.0上线,联手旗下“财付通”,打通消费和支付渠道。

第三方支付单笔量小、笔数多、交易频繁,尽管总量仅占0.5%,但是交易笔数占比却达40%,大为减轻银行处理的负担。互联网支付业务不断向充值缴费、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等领域拓展。阿里在2013年双11交易额达350亿元,增长83%;支付宝交易1.88亿笔,远超去年的1亿笔。支付宝、财付通的个人注册客户已分别达6.7亿户和2亿户,企业客户也分别达46万户和40万户。

(三)对传统银行信贷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补位

民间小额信贷市场十分广阔,但传统银行无法满足;民间借贷市场畸形发展,高利贷案件与借贷纠纷波及深远;小贷公司深受资金杠杆的融资限制,亦不足以满足小额贷款需求。互联网金融则帮助普惠金融解决资金来源,实现小额、闲散资金投资理财欲望与小额借款者融资困境的无缝对接,成为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债权投资——P2P平台迅猛发展。截止2013年底,我国P2P平台523家,网贷成交额达1058亿元,提供一条投资渠道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阿里小贷打造了一场融资盛宴,截至2013年年末,累计发放1300万笔贷款,平均每笔仅1.3万元。宜信正用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普惠信用,以创业型小微企业、普通工薪阶层和经济上活跃的农户为主要对象,帮助其在无抵押、担保下建立信用、评估信用以及筹措资金、提升能力,提供3-5万元小额借贷的撮合服务。“众筹”则开启了股权投资的新模式。天使汇、大家投、创投圈、点名时间等众筹融资网站,降低了过去天使圈熟人社会的门槛。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归集、盘活闲散资金,增加社会可用资金总量,实质上也是在为实体经济输血。

五、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推动传统金融业竞相助力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跨界搅局”产生“鲶鱼效应”,冲击现有利益格局,各大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纷纷“触网”,布局互联网金融战略,更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银行开始放低身段,关注小额信贷市场,进行金融互联网化,不断践行普惠金融,亲民之举不断。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简单、便捷的渠道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一个先决条件。北京银行将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突破频繁、小额散单处理成本过高的瓶颈,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众多大中小客户融资需求的全覆盖。北京银行直销银行、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相继上线。民生银行提出小区金融战略,开设更加亲民的社区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随即跟进。工行“工银e支付”让客户方便地完成在网上购物、转账、缴费等业务;农行的“惠农通”极大满足了村民转账、消费、小额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的需要。并且,多家银行主动让利,酝酿“类余额宝”理财产品,创造“T+0”模式,为客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广发银行推出“智能金账户”,反击“余额宝”;民生银行则推出“如意宝”、“随心存”两款主打产品;中信“薪金煲”业务,变相实现了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普惠金融报告》更是银行业(邮储银行)发布的首份普惠金融服务的专项报告。同时,借助互联网保险上位成为中小险企迅速扩张的捷径。阿里“娱乐宝”为国华人寿推出的首款投连险产品;“京东超级理财”对接国泰安康定期支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网易“收益保”则是光大永明人寿提供的年金保险。

六、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助力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市场需求、金融服务之间的紧密契合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品质,特别是实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和品牌。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空间势必受到挤压,亟待根据市场的变化,创立崭新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电子支付服务,特别是支付机制的创新和通行技术的运用,打通各类交易账户,利用手机和移动POS终端等新交易渠道,使更多群体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应继续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定位服务等信息技术,加强与传统金融的紧密合作,推进信贷技术创新,提升客户的个性特征、人际关系、社会声誉等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探索商业可持续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不等于救济和恩惠,注重处理好互联网金融快速增长与稳健经营的关系,以及大规模拓展小微业务与商业可持续的关系,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并不能过度降低金融服务门槛。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一场普惠金融的风险事件,其本意是为了让低收入群体获取住房贷款,但却演变成一种投机,欺诈行为大量涌现,引发市场泡沫,最终导致金融危机。而我国淘金贷、优易网、安泰卓越等P2P平台,缺乏风控能力,突破单纯中介的职能,提供本息担保等,纷纷受挫。互联网金融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同时,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同样是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的关键。更加重视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风险管控,增强系统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三)完善信用体系,创新信用评估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普惠信用,弱势客户的信用建立和评估模式亟待创新。ZestFinance公司基于社交网络中等几千个变量来给传统方式评判为信用不好或者尚无信用者提供信用管理。Kabbage公司则根据依据UPS物流数据来给小微企业评估信用,提供贷款。目前,我国征信基础较为薄弱,信用数据尚不完善,线下的信用技术仍占主导,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进程。加大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同时,以央行征信系统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的技术和数据,充分搜集P2P平台等非银行信用信息,全面推进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建设,将其数字化、体系化,并引入评分卡、决策引擎等技术提升其有效性,并完善黑名单体系,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监管创新,构筑普惠金融政策体系

理性、客观地对待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监管进行相应变革,坚持鼓励、支持、宽容的监管理念,不宜套用传统金融的标准来执行(比如余额宝类拟缴存款准备金之争论),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力争监管到位而不越位,寻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其规范的创新和发展留有空间,切忌扼杀创新。普惠金融触角虽小,但发挥着“雪中送碳”的功能,适当放宽参与普惠金融业务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非正规金融的加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阳光化、规范化、有序化;防范监管套利,严厉打击借普惠金融创新名义逃避监管的行为。并且,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注册登记强制性信息披露,风险充分揭示;完善互联网金融投诉受理渠道;探索设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障基金,切实维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同时,综合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等货币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普惠金融。

(五)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践行普惠金融的“鲶鱼效应”,构建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积极从城市金融思维向农村金融思维转变,强化农村金融体系所承担的金融功能。鉴于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充分发挥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协同效应。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当前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并非小银行的专利,大银行更应发挥规模优势、资金优势,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在聚拢客户、提升客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大数据”战略引领之下,以信息化平台作为金融服务拓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客户交易记录、互动评价、行为习惯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推动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探索利用移动终端、乡村超市、自助设备等服务新方法,推动基础服务进一步向村一级的延伸,并强化社区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重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会,逐步使之成为普惠金融新生力量。通过金融产业链分工及细化,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各类金融需求,共同促进实现金融普惠。

[1]李明贤,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9):44-49.

[2]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32-45.

[3]邱峰.互联网金融冲击与商业银行应对[J].金融会计,2013(11):45-49.

[4]王劲松.互联网让金融普惠成为可能[N].中国财经报,2014-05-20.

(责任编辑:何昆烨)

The Internet Finance on Promoting Inclusive Financial

QIU Feng

The Internet fi nance is one of the power of fi nancial Pratt & Whitney, but also realize the best representative of fi nancial Pratt & Whitney, i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bank long-term follow the "two eight law", with the help of new channel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to provide quality, convenient fi nancial service for the customer in the long tail of traditional fi nancial services edge, continue to practice fi nancial Pratt & Whitney, becom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modern fi nanci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fi nancial "catfi sh effect" Internet push the traditional fi nancial industry competing force inclusive fi nance. The Internet fi nancial power Inclusive Finance is timely.

Internet Banking; Inclusive Finance; Power Practice; Path Selection

F830

A

1009 - 3109(2014)08-0025-05

(责任编辑:何昆烨)

邱 峰,男,汉族,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经济师。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