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党政机构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4-04-16

关键词:从政党政廉政

陆 军

(广州海事局,广东广州510700)

关于党政机构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陆 军

(广州海事局,广东广州510700)

文章阐述了廉政文化的特性,分析了当前党政机构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党政机构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

党政机构;廉政文化;特性

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腐败案件特别是窝案、串案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不正之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比较严重。究其根源,除了体制弊端和监督漏洞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和缺失,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尊廉崇廉氛围,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重点从行使公权力的党政机构的层面探讨廉政文化建设。

一、廉政文化的特性分析

(一)党政机构廉政文化与廉政实践的关系

腐败问题是由于党政机构拥有公权力,其中掌握权力的从政人员权力寻租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从政人员清廉的因素可概括为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社会和群体廉政文化以及监督和管理制度体系等三个方面,其中前两者都是精神的、文化的范畴。

从政人员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是从政人员行动的动机和自律动力,具有高尚精神信仰和价值观的人,能够自觉清廉从政,抵制腐败之风,同时,作为社会人和群体的一员也会为社会廉政文化建设作出正影响。社会和群体廉政文化是一种共同约定的精神准则,是群体和社会的聚合要素,是行为指南和规范,也是群体全部人员和社会廉洁价值观的总和。社会和群体廉政文化对从政人员个体的信仰和值价观的形成和巩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其廉政行为也具有精神约束力。监督和管理制度体系是从政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从政行为的强制性约束,从政人员必须在此制度的框架内行动。从政人员长期在制度体系框架内行动和行使权力,是形成廉政文化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廉政价值观的实践基础。

廉政文化是人类廉政建设实践、思想的总和,是廉政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具有教育、凝聚、导向、监督的作用,具有教化人们的作用,具有塑造人类自身的作用。而廉政文化作为精神和意识,它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只有在人类廉政建设实践过程中才能被创造出来,被不断发展,廉政实践是廉政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总而言之,廉政的实践决定着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也会反作用于廉政的实践。

(二)廉政文化的特点

廉政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的共同特点:

1.人性定律

人是乌托邦生物,处在由兽向神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人性一半是野兽一半是神,至善至美的人就成了神,在人间是不可能存在的;毫无善念的人就不是人是兽。因此人的追求就是要找到人的双重性两端的协调和均衡。文化是人性的总体反映,也应该反映人性双重性两端的协调和均衡,不能要求至善至美,更不能滑向兽的深渊。

2.多样性(复杂性)定律

文化是人们思想的反映,社会人的思想自然就具有多样性,而各种思想又是互相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文化也是如此,可以建设主流文化,发挥主导作用,但是不能追求统一文化。文化还具有自组织性,一种文化形态形成后,虽然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连续的,对外界影响有一定的抵御性。

3.减法定律

人的思想和社会生活总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是能够沉淀下来形成文化,流传下去的,总是很少很少,文化领域,若要让真理呈现,往往不是要增益,而是要减损“一些东西”,因此,文化的内核总是去繁存简,文化的构建也应追求真切、简明、直接,所谓“为道日损,为学日增”。

4.载体定律

文化在物中,在事中,在书中,在历史的遗迹中,在制度中。口号、标语、语言都是其表层载体之一。

5.时间定律

文化的正面或负面的效应往往要在漫长的历史中才能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文化是人化到化人的过程,文化的形成是人们在环境的影响条件下,行为和思想的长期积累过程。从人的个体层面来看,社会人是与外界社会密切关联的个体,社会环境对其价值观和思想精神有重要作用;人的价值观作为人的精神是以物质和实践为基础的,行为和实践的长期积累,形成人的意识世界,形成其文化内涵,文化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相对长期的阶段引导和规范人的行动,文化反映在人的行为和实践中,“求道必在器中,为器必不忘道”。同样,一个群体的文化形成也是如此,要想培育良好的廉政文化,除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坚持长期地管理和规范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行动和实践,逐步使人的行为从强制到自觉,从自觉到习惯,从实践上升到意识和价值观,从而形成长期作用于群体的文化。实践的积累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文化将约束和引导实践。

(三)廉政文化的培育环境分析

廉政文化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不同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必然产生不同特色的廉政文化,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构建的基本背景,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其主流,儒家思想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在人性的两面性中强调人性中善的一面,以修身为要,以德治天下,以个人修养和社会价值取向约束和引导从政人员的廉政实践,长期历史的沉淀产生了深厚廉政文化,对历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文化产生于农耕社会、等级社会及特权社会,是人治背景下的文化,风清政廉有赖于明君和廉吏,社会文化风气容易在善恶之间大幅度的波动,表现出不稳定性。

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商品经济社会条件的文化,基于人心自私,突出个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但也容易膨胀人的追利意识,因此,同时采用宗教信仰引导价值取向、严密的法律规范和民主监督加以制衡,形成了保护个人利益、崇尚信仰、民主法治的文化。

中国社会正处在伟大的转型期,社会文化也处在转型和重建期,面临着: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虽然仍有许多不断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但作为文化体系而言,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社会体制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百余年的不断文化革命,出现了社会基础的不适合问题和传承上的断层;另一方面,中国商品经济社会的建立,和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也相伴而来,其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糟粕随之侵入,对中国社会产生毒害。

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正是社会问题爆发期,多种文化冲突多发,也是文化交融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处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构建和培育廉政文化要:一是以扬弃的方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二是树立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充分吸收法治精神和民主精神;四是秉承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即依法治理为主,用德治理为辅;五是健全法制和制度,澄清政治和风气。

二、党政机构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个党政机构的廉政文化是全社会廉政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廉政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社会文化氛围。各党政机构都很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但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一)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单独的文化工作来开展

主要表现在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社会文化建设及道德文化建设相分离,将廉政文化建设与行使权力的履职工作管理相分离,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来开展,特别是在不同职能分工的主管部门主导下,产生并行而不交合的数条文化建设推进线路,割裂了内在紧密相连的文化培育内涵。

(二)重视制度要素的建设而忽视制度建设的体系化

制度建设是廉政建设的基础,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党政机构都比较重视廉政制度建设,但往往只建立诸多的规章制度,规定许多这个不准,那个禁止等要素性制度,没有建立与履职工作管理紧密结合的管理体系化的制度。

廉政文化从实践中来,从政人员长期稳定的履职行为和廉政行为要通过体系化的制度来管理,这里要强调的是制度的体系化,要深化对制度的理解,把各个散布的制度要素理解为制度是片面的,管理效益也是极抵的,只有形成了系统化的制度体系,才能对履约工作实施程序化、规范化地控制,对廉政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成为培育廉政文化的基础。

(三)过度注重文化表现形式和群体特色

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过于侧重所谓廉政文化的文化符合和标识符号的建立,常常将政绩工程、标志性建设工程的思维带入廉政文化建设中来,一任领导推行一套思路、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等重形式、轻基础、急功近利的做法时有出现。

三、推进党政机构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廉政建设的发展阶段

(1)正确认识目前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建阶段,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法治与德治并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组织的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人治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我们的党政机构管理目前基本都处于制度管理阶段,这个阶段廉政文化处在培育和建立阶段,严格贯彻执行制度是养成文化和建立文化的基础。脱离管理的建设和实施,过度强调文化的建设和作用,难免成为空谈。

(二)廉政文化建设和履职工作管理要紧密相结合

(1)党政机构的廉政文化是全社会廉政文化的一部分,是全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的一部分,与社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它的培育必须在社会核心价值观及文化建设的在前提下进行,它的建设必须与社会文化建设紧密相结合来开展,特别要注意避免因职能分工使文化和廉政建设工作出现政出多门,不协调、不统一的推进部署。

(2)党政机构从政人员的公共权力是在履职的过程体现,廉政的实践在履职发生,因此,从政人员的廉政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从政人员的廉政行为管理在履职工作中,廉政意识培养应该主要在履职工作中,廉政文化必然从履职工作管理中来,到履职工作中去。

(3)党风政风问题对党政机构的小环境、对社会大环境的风气、氛围和价值取向都有直接影响,作风建设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必须同时抓。

(三)廉政文化建设以体系化的制度为基础

制度体系从社会宏观层面,主要是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形成上下层的管理通道。党政机构的微观层面重要的是注重工作程序、制度要素及其相互的关联性,编织成制度网,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必须在二个方面形成系统:

(1)采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形成工作的闭环管理体系,即:将各个工作看作过程,过程与过程是相互关联的系统,实行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形成从政行为循章系统。

(2)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机制,包括工作过程的可追朔、工作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和评估、以及激励机制,如果有制度可以不执行,不用为违章付出沉重代价,就是对制度的最大毒害,也是对文化的最大毒害。通过这两方面的系统,保证从政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范行为,逐步形成守法意识和廉政意识。

(四)克服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

廉政文化建设中人们往往容易用专项工作的思维来对待文化培育,脱离履职工作,强调开展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动,用表象化文化形象、标识,进行说教式的培树,而且经常采取上下一般粗,甚至层层加码的推行方式落实文化建设工作,虽然文化建设中宣传、展示是很重要的,但是,过于的侧重所谓廉政文化的文化符号和标识符号,过份追求本单位的文化特色,忽视文化的减法定律,忽视履职实践才是廉政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容易流于形式,特别是基层一线单位,面对繁复的文化活动和文字任务,往往也是几个机关人员闭门造车的应付,对真正的一线履职人员教育和影响很小,常常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要以创新的思维、主题明确深入浅出、贴近一线、融入工作的方式,开展廉政文化的培育工作。

(五)坚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持之以恒和连续性

文化是长期积累和沉淀形成的,因此文化培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突击式的工作难以有效,培育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同时,一个机构的廉政文化主题和内涵,要保持较长期的连续性,其培育工作方式可不断创新,多姿多彩,但主题和内涵应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因某一事而变,更不应因某一人而随意改变。

四、结束语

廉政文化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对于党政机关在建设廉政文化中,应遵循规律,重视基础工作建设,并与社会文化、履职工作管理紧密相结合,持之以恒地稳步推进,为培育美好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做出贡献。

D262.6

A

2095-4263(2014)03-0042-04

2014-02-10

猜你喜欢

从政党政廉政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从政德为本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1949~1956年党政关系的建构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