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峪关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2014-04-16王战权单丽辉

关键词:嘉峪关市嘉峪关枢纽

王战权单丽辉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

嘉峪关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王战权单丽辉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

文章分析了嘉峪关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交通运输需求和交通运输发展理念,提出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思路,在研究了全市对外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交通线网布局、枢纽规划、运输服务、公共交通、交通科技、交通信息化、绿色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等布局规划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嘉峪关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思路;运输通道;布局规划;规划研究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面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行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发展形势。这些对嘉峪关市交通运输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进行嘉峪关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对编制嘉峪关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进嘉峪关市积极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嘉峪关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城镇发展特征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及中亚的咽喉要道,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镇和新兴的现代化工业与旅游城市。市域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35公里,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辖新城镇、峪泉镇、文殊镇3个镇。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23.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3.38%,城市化率达93%①。

按照《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嘉峪关市未来市域空间规划为“一心一轴五片区”结构,一心指嘉峪关中心城区;一轴为“酒嘉一体”综合发展轴;五片区分别为长城遗产保护发展片区、区域新能源开发片区、冶金制造业发展片区、新城城乡统筹片区、文殊城乡统筹发展片区②。

(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自“十一五”以来,全市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交通枢纽地位逐渐巩固,行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交通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交通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兰新铁路横贯东西,铁路枢纽是兰州铁路局的三大枢纽之一。

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G30)贯通市域全境,拥有全国公路运输枢纽酒(泉)嘉(峪关)枢纽,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建成运营汽车客运站28个,其中一级站1个,四级站2个,乡镇级汽车站4个,村级停靠站21个;汽车货运站1个。初步形成了以嘉峪关汽车客运站为中心,以乡镇客运站为节点,集疏便捷、辐射城乡的多层次客货运场站布局体系。

全市道路运输发展良好,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营运车辆拥有量为2464辆,其中营运货车1492辆,危运车辆104辆,营运客车886辆。客运班线26条,其中市际班线15条、农村班线4条,市内10条。全市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5%。驾校4所,维修企业325家。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嘉峪关市交通运输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没有根本消除,主要表现在: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设施技术等级偏低;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滞后;客货运输发展相对滞后,运输服务水平低;方式之间衔接不够,综合交通优势尚未发挥作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不规范,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二、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一)发展战略

(1)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名城。建设交通网络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加快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将嘉峪关市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运输的枢纽结点”和“物流经济的重要支点”;重点构建“六个交通”,即“综合交通、民生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智能交通、人文交通”,将嘉峪关市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名城①②参见嘉峪关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修编(2013年)。③④⑤⑥参见嘉峪关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4年)。。

(2)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西部物流中心及对外开放内陆口岸。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客、货运输。同时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嘉峪关打造成为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建成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内陆口岸②。

(3)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提高行业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增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使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二)规划目标

全面建成适应发展需要,并引领嘉峪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网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完善、枢纽功能强大、高效畅通、绿色安全、经济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安全、便捷、绿色、高效”发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规划方案研究

(一)规划思路

(1)抓住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结合嘉峪关市在新丝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将交通建设积极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③。

(2)以嘉峪关—酒泉联合枢纽建设为契机,以嘉酒区域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核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等级,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④。

(3)坚持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强区域联系,加快实现嘉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内交通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公共交通服务的均等化⑤。

(二)规划方案研究

由于篇幅问题,本文只重点介绍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研究内容。

根据《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未来嘉峪关将形成“一心、三区、四轴”的总体空间结构,形成以嘉酒组合城市为核心,玉门市区、甘肃矿区和金塔县城为两翼,清水、老君庙(玉门旧城)、花海为中心镇的嘉酒城镇群①参见嘉峪关市统计年鉴(2013年)。。

1.对外运输通道规划研究

根据嘉峪关区位优势、城镇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特征,未来嘉峪关城镇和产业发展除了主要沿着东西向主要轴发展外,还需加强与北部和南部区域的交通联系。因此,嘉峪关将形成“一主两辅”3条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即兰新运输通道、东北运输通道和西北通道②参见嘉峪关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4年)。。

(1)兰新运输通道。位于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连云港—霍尔果斯大通道上,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发展轴线——亚欧大陆桥沿线,是实现中国中亚欧洲新兴产业集聚和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带状发展大通道,是嘉峪关市最主要对外通道。包括: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复线和连霍高速公路(G30)、312国道和205省道、县道X301等。

(2)东北运输通道。位于嘉峪关市东北部,沿着嘉峪关—金塔县方向的运输通道,是嘉峪关市东北方向出口和对外运输通道,主要服务于嘉峪关市区至金塔县方向沿线乡镇,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发展。该通道通过嘉策铁路向北经金塔县、内蒙古额济纳旗,可以抵达中国与蒙古国交接处的策克口岸,也是一条出口国际通道。主要包括:嘉策铁路、金嘉公路等。

有数据显示[2],纯电动汽车动力磷酸铁锂(LiFePO4, LFP)、三元体系电池(LiNixCoyMnzO2,NCM)、钛酸锂(Li2TiO3, LTO)、锰酸锂(LiMn2O4,LMO)四种锂离子电池2016年的需求量占比70%、26%、2%和2%,2017年则为49%、45%、4%和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2016年前之新能源动力汽车以LFP为主,因此在报废的初期,以LFP动力电池为主。而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三元材料体系动力电池报废量将与LFP持平。另外,根据目前市场发展趋势及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三元材料体系电池市场占有量甚至可能超过LFP电池市场量。

(3)西北运输通道。位于嘉峪关市西北方向,沿着嘉峪关—花海—玉门新城,是嘉峪关市西北方向主要对外通道,主要服务于嘉峪关至花海镇沿线城镇,该通道的建设不但可以解决嘉峪关市西北方向出口交通,加强嘉峪关与玉门的联系,而且可以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县道X307、专用公路Z091等。

2.线网布局规划方案研究

(1)公路网规划研究。包括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研究、道路网衔接规划研究。

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嘉峪关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一纵一横”,“一横”为清嘉高速公路和嘉瓜高速公路;“一纵”为嘉峪关市境内的南北方向高速公路。清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G30)在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甘肃“四纵四横”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规划的南北方向高速公路,向北经过嘉峪关边界、内蒙古,与京新高速公路(G7)相接,向南经嘉峪关边界、青海,与京藏高速公路(G6)在茶卡处相连接。另外,从长远考虑,远期将该高速公路向南改线,即清嘉高速公路城区线段从原清嘉高速的嘉峪关西收费站处,经过长城第一墩南面的河口村、团结村、文殊村和冯家沟村,然后到酒泉的西峰村与原清嘉高速上合并,并且在中心城区设置嘉峪关西、嘉峪关东两个出入口。

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研究。根据嘉峪关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需要适当扩大公路网规模,增加公路网通车里程,提高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性。因此,在既有“一横四放射”公路网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提升公路等级,形成未来嘉峪关市干线公路网。具体包括:1)国道312线规划。目前流量每昼夜已超过1万辆,矿石等货物运输与旅游客运道路混合交通十分严重,造成交通不畅,交通事故频繁。为了缓解关城景区交通压力以及保证酒钢公司运输矿石的通畅,加快城市建设发展,保障客货通畅,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改建,提高公路等级。因此,通过对国道312改线到北环一级公路。新规划国道312在嘉峪关市的起点位于安远沟处,途经嘉东工业园区、嘉峪关机场、嘉北工业园区、沿西环路途经大草滩火车站北侧,向西接入国道312民众路口,与G30高速公路在黑山湖收费站相连;2)省道215线规划。该线是甘肃省西部与青海省连接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目前为四级公路,陡坡急弯多,因长期受重车碾压,现有路基平整度差,路面破损严重,年久失修,病害严重,通行不畅。为了缓解七一冰川景区交通压力以及保证酒钢公司运输矿石的通畅,方便牧区群众出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公路等级,规划为二级公路。该路在嘉峪关境内起点位于民众路口,终点为甘青交界的二指哈拉山口;3)县道网规划。目前嘉峪关市公路等级相对比较低,大多数为四级公路,随着嘉峪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交通发展需要,交通量快速增长,既有的低等级公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提升县道X301 (嘉峪关—祁丰快速公路)、X302(断山口—新城公路)、X307(嘉峪关—花海公路)等级,根据这些公路的功能,规划为二级公路。同时,新增嘉峪关—黑山石刻公路、嘉峪关—玉门公路、嘉峪关长城旅游公路、嘉峪关新城—金塔公路、嘉峪关—黑鹰山战备公路。

道路网衔接规划研究。远期清嘉高速公路改线后中心城区段改为嘉酒快速路。机场与嘉峪关之间的快速公路,机场与酒泉之间的快速公路,嘉峪关中心城区与新城镇之间的快速公路在此衔接。

(2)铁路网规划。经过研究,未来将形成“一条快速、两条普线、一条(环状)支线”的两横一纵一环铁路网格局。一条快速铁路是指建设中的兰新铁路第二复线,两条普线分别是兰新铁路和镜铁山—嘉峪关—策克铁路。策克至嘉峪关铁路可联通中国和蒙古,将极大促进西部的对外开放。适时进行嘉峪关北至策克铁路电气化改造。远期将南环铁路线路拆除。完善环城铁路绿化站、嘉北站、嘉东站。规划酒钢二期铁路专线、酒钢至铁镜山铁路专线,工业Ⅰ级专用线。远期规划建设衔接镜铁山—天峻(木里)铁路,形成兰新、青藏铁路第二条联络线及河西走廊“南向”铁路通道和嘉峪关“十”字型铁路枢纽,对分流乌鲁木齐—嘉峪关—西宁—兰州区间客货运力和缓解兰新铁路压力,提高资源配置和加快河西走廊开发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轨道网规划研究。随着嘉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嘉峪关市与酒泉市之间上班通勤、旅游娱乐、探亲访友、商贸往来等活动更加频繁,交通联系更加密切,对快速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要求更加迫切,为了强化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对接,规划建设“嘉峪关—酒嘉新区—酒泉”轨道交通,串联起老城组团、南市区组团、酒西组团与酒泉市中心城区。

(4)机场规划研究。嘉峪关机场是欧亚航路的中低空飞行管制区之一,不仅为机场服务区经济发展承担着航空运输任务,而且还承担着B215航路E类以下机型的备降任务。为满足嘉峪关机场服务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远期对甘肃嘉峪关机场进行改扩建,机场为4E级,飞行跑道加长到3600米。另外,随着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未来嘉峪关市通用航空需求也不断增加,结合需求,以工农业生产、应急救援、景点旅游、科技应用、商务飞行等为需求导向,适时启动通用机场布局建设工作。

3.场站布局规划研究

嘉峪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未来发展定位是国家西部地区公路辅枢纽、铁路区域枢纽和区域民航机场。因此,嘉峪关交通运输枢纽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客货运枢纽。

(1)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根据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对物流发展的需要,以及嘉峪关城市性质和定位,未来嘉峪关市将按照“综合客运枢纽+公路客运站+城乡客运站”的客运场站层次规划,布局“223”结构,即2个综合客运枢纽、2个公路客运站、3个城乡客运站的空间布局。其中2个综合客运枢纽分别是以兰新铁路和兰新铁路复线上的铁路站和铁路南站为核心的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客运南站)和汽车客运站;2个公路客运站分别为旅游集散和休闲度假中心(客运西站)、嘉东客运站;3个城乡客运站分别为峪泉镇汽车站、文殊镇汽车站、新城镇汽车站。

(2)货运场站布局规划。根据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对物流发展的需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基础设施和货物集散地优势,加快构建支撑工业发展的物流体系,统筹规划布局工业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式联运、集散、转运、配送、仓储等服务。按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站(配送中心)”层次结构进行规划,嘉峪关市将形成“134”货运场站,即1个国际港务区综合物流园区;3个物流中心分别为区域物流中心、公铁联运综合物流中心(货运北站)和机场物流中心;4个货运站,分别为嘉东货运(城市配送中心)、酒钢货运站、货运北站和货运西站。规划货运场站约73万平方米,处理能力约500万吨。

四、结语

按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和内涵,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应该包括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枢纽布局规划、交通运输服务规划、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交通科技发展规划、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安全与应急保障规划等内容,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对交通线网布局规划、枢纽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该进一步研究其它部分规划内容,形成嘉峪关市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U677;X511

A

2095-4263(2014)02-0037-05

2014-06-14

①参见嘉峪关市统计年鉴(2013年)。

②参见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012年)。

猜你喜欢

嘉峪关市嘉峪关枢纽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枢纽的力量
产业兴了 乡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关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让优质教育之光洒向每个孩子——嘉峪关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勿使环保佳绩昙花一现——嘉峪关市环保局在工作中力推治污“强心针”
中国长城第一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