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对专业群课程建设的作用研究*——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4-16马焕春熊鹰刘嘉夫齐昕闵志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竞赛技能

◆马焕春 熊鹰 刘嘉夫 齐昕 闵志华

作者:马焕春,农业环境保护/农学博士,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熊鹰、刘嘉夫、齐昕、闵志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1 前言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1]。对职业教育来说,技能训练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院校的学 生来说,技能水平是其求职就业的一块敲门砖;对于企业来说,技能竞赛是技能型人才评价和储备的重要手段[2]。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江淮杯”技能竞赛已经举办了七届了,其竞赛项目的显著特点是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水质检验工》的要求,选择合理且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操作内容,科学且操作性强的评分规则,开放性的组织管理形式,为水利类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检验技能水平的平台。技能竞赛使大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因此,如何借技能竞赛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值得思考。

2 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的引领提升作用

竞赛项目设置引领专业领域的最新变化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江淮杯”技能竞赛分为实践操作和理论考试两部分,从已举办的大赛来看,内容设置上紧贴工作实际,展现了专业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通过竞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突出了专业理论教育的“够用、适度”原则,强调了加强专业岗位的技能训练,鼓励创新。

竞赛促进了职业院校与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技能竞赛在内容设置上多采用行(企)业最新、最热的方法或技术,并且项目的评分标准是遵循国家职业标准或者行(企)业岗位标准[3],学校在相关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方面都应与新兴的产业、技术相适应。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通过与一线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水环境监测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并且了解到企业对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毕业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3 在竞赛带动下促进专业群课程建设

技能竞赛的真正作用是为课程的改革建设提供方向,充分发挥竞赛在课程教学上面的启发引导作用[4-5]。

在竞赛的引领下开展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在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一般是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技能项目,结合行业发展前沿、国家相关政策,以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作为确定比赛项目和规则的标准。在专业群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技能竞赛的做法,按照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实行项目化的教学方式,按照相关行业工作能力和技术要求来设计学习情境、实训项目、考核标准,配置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工作过程。如“江淮杯”技能竞赛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按照质量保证和控制、水样监测、样品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分析结果评价等内容,实践部分按照水环境监测的工作过程设置比赛的内容,包括水样采集、保存、预处理、水样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通过竞赛的引领作用,按照“基于项目引导”设计专业群的相关课程。

竞赛促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新,而现有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适应技能竞赛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因此,在以行业标准为基础而进行的技能培训及比赛过程中,专业教师不断地将课程涉及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逐步置换、淘汰、修改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教材,使学生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与日后的工作接轨,做到学以致用,学校只教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使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及更为贴近实际。为使教材能够与时俱进,符合行(企)业要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写了水环境监测讲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期出版为正式专业教材。

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技能竞赛是考查学生技能水平的一个平台,在竞赛的引导下,展开“基于项目引导”的课程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转变,坚持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在实践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逐步渗透,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用理论来解决,使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变被动学习成主动学习。并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辅以集中讨论、个别提问、课后留思考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亲其师,信其道”[6],教师的理论知识、经验能力、技术水平以及操作的规范程度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往往是从模仿专业教师开始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是通过“以老带新”活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不断提高专业群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是通过讲课比赛的形式,提高教师的课程展示能力,完善课程建设的成果;

三是通过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监测一线,或邀请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弥补实践经验的欠缺;

四是通过竞赛前院校间的研讨、培训以及竞赛时的观摩、评判,与不同的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学习,通过竞赛的窗口作用,教师有机会更多地接触行业、企业的新技术、设备以及技能方法,开阔了视野,促使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竞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技能竞赛涉及的内容体现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既考查学生个人的素质,也考查参赛团队的协作水平,要求参赛者能够熟练掌握监测不同方法及规范,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这就促使学生花费大量课后的时间进行复习、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为了适应竞赛的需要,需通过自学的方式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反复的练不断地提高相互间的默契程度,取长补短,共同增强团队的整体水平。

如2013年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江淮杯”技能竞赛的理论和技能方面涉及水环境监测过程的方方面面,为此,学校参赛选手放弃了课后休息及节假日,进行了不间断的艰苦训练,完成了1000多道理论试题和采样、容量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实践操作项目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监督、互相探讨,团队成员都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付出有了回报,在竞赛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技能竞赛的举办,发现参赛选手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7]。并且通过参加竞赛,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的机会,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而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竞赛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院校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一线技术人员,并要求能“干好一件事,然后再干另一件事”,技能竞赛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技能竞赛中要求文明比赛、诚信比赛,具有创新性,团队成员间要勤于沟通、相互协作,并且注重参赛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行业的综合职业素质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参赛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利于相关专业群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完善,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实现服务行业、企业的目的。

4 结语

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是一个载体,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供了契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黄培池,王娟.技能大赛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基于江苏省化学检验技能大赛[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4):36-37.

[2]辛增福,金俊禄.对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培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石油教育,2011(6):8-11.

[3]孟庆荣,陈万金.职业技能竞赛的后续效应研究[J].科教文汇,2012(6):164-165.

[4]李宁,傅敏,陈盛明,等.化工设计竞赛对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2(1):94.

[5]张晓花,朱陈松,朱昌平.学科竞赛促进电机课程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278-280.

[6]付琴.教育技能竞赛引发的思考:提升美术类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0.

[7]李胜明.借力技能竞赛 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J].职教论坛,2012(5):55-56.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竞赛技能
高级技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秣马厉兵强技能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