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领域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4-04-16张连军高宇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技能人才

◆张连军 高宇巍

作者:张连军,东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高宇巍,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150030)。

1 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背景及概念界定

传媒领域传统教育模式已脱离职业需求在传媒领域中,像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较早产生在师范类大学,目前申办的学校也已有300多所,在校生规模与年俱增。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及教学目标没有根据当前传媒发展的特点适当调整,出现许多问题:产业找不到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学生抱怨在学校缺少实践机会,学习空洞理论,求职盲目;家长抱怨学费高,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学校面临实习经费短缺、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的境况;政府发现产业升级面临人才短缺局面,社会整体创新不足。总体而言,传媒教育脱离产业需求,成为产业人力资源的主要威胁。

针对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产业升级转型、行业发展、企业进步对传媒创新型人才需求,创业型人才应该放在与应用型人才同等重要的高度来进行培养,创业教育重要性逐渐显现。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据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超过60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面对就业新难题,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建立仿真职业环境下的人才模式,就成为传媒领域相关专业适应新的就业环境、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仿真职业环境的构建是传媒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一次创新性尝试,是为培养“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生产者”而设计的。所谓仿真职业环境,即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适合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企业、实体、机构,完全按市场规则企业化管理,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真实的职业环境,并通过实战项目的参与操作,真正提高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完成其从学业到职业、从校园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就是要培养现代传媒、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的,既具有动手能力,又有职业素质,具备就业竞争力的艺术与传播人才。其目的是发挥学院教育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通过仿真职业环境真正解决学生技能学习和就业能力问题。

2 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

教育理念先行,结合办学实际,构建全新人才培养体系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艺术传播系为例,面对当今时代对创新型新媒体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总结过去办学经验,在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之初,首先提出“专业基础培养—应用技能训练—仿真职业环境—人文情怀”的教育理念,“专业基础”即学科知识体系建立;“应用训练”即实践实训环境创立;“人文情怀”提出要感恩、理性、快乐、尊严与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相结合。融合新媒体思想,以技能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面向传媒过程的制作周期(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以职业活动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对传媒技能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制作能力。

围绕该理念,开始逐步进行人才模式改革和探索,在实践教学基础平台上,打造仿真职业环境平台,以构建全新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

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计合理统筹为了更好地构建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邀请传媒教育领域专家,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拓扑图、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传媒产品的概念,培养目标和核心技能的课程都用了产品的概念,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概念。围绕核心产品设计一个课程流程,并根据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整个四年教学计划中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所有教学环节紧紧围绕“一个思维”“三个技能”和“五大软件”,即“新媒体思维”“专业技能、影像生产技能、网络传播技能”和“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展开。

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进一步将人才模式改革和探索侧重于实践教学基础平台上,打造仿真职业环境平台,探索传媒领域人才培养规律,以构建全新的技能型、职业型才培养新体系。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仿真职业环境构建仿真职业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最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平台的仿真环境建设。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校媒(学校和媒体)联合仿真职业环境模式建设。2009年,成栋学院与哈尔滨电视台签约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斥资300万元,建设广播级大型演播室、采编播一体化非线性编辑机房、专业级水准录音间及播出机构。并在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内建立“哈尔滨电视台成栋记者站”,在成栋学院和哈尔滨电视台的双重管理模式下,由学生、教师在仿真的“哈尔滨电视台”中,独立完成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早晨一小时新闻资讯类直播节目《生活,早上好》的策划制片、采写编播、制作播出等工作。

此外,2011年成栋学院与黑龙江电视台导视频道合作,全程由在校大学生制作和播出两档电视节目《影视一箩筐》《我爱侃电视》。这一举措在全国传媒应用型、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无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在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上采取“制片人”负责制、“自主自治”的原则,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所有岗位均由本专业的在校学生通过选拔承担。并采取“以教师带学生”“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梯队式结构运行,不仅满足了大四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同时也为大三、大二甚至大一的学生提供了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实训实习的平台,有力地支撑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

培养青年教师,合理进行师资配备,建设“双师型”队伍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到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给予一定的扶持,鼓励教师进入重点院校进修或带培。此外,严格执行青年教师的助教制度,开展校、系两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与比赛等,发挥优秀教师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传、帮、带作用;教师间相互听课(说课、评课),举行研究课、研讨会,进行参观访问,建立学习制度等,使教研活动起到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建立传媒相关专业实践技能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制度。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士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教师担任的机制。

3 人才培养效果及社会评价

传媒领域仿真职业环境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为社会用人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以较高的素质、高尚的品质、扎实的基础、踏实的作风及爱岗敬业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中不乏优秀学生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各省地市电视台、海润国际广告公司、新浪网等强势品牌单位、企业或机构,并受到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

[1]郭建宁.十八大报告解读·高端访谈:建设文化强国[EB/OL].[2012-11-27].http://www.people.com.cn.

[2]“创意产业力”的崛起与基本问题[EB/OL].[2012-09-05].http://www.gmw.cn.

[3]2013毕业生人数创新高最难就业年如何破解[EB/OL].[2013-05-10].http://www.sina.com.cn.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技能人才
高级技能
人才云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