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4-04-16王凤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患

◆王凤云

作者:王凤云,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730030)。

面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不良风气,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严重损害了医生的职业形象。加上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的不重视,使得广大医学生产生错误的医德观念,这些都对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1 医学生医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我国医德教育的内容远落后于医疗工作的实际要求。尽管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医学院校均开设医德教育课程,但是医德教材从学生本科入学至博士毕业都未曾更换,其教学内容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医学、社会发展的需求来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补充。而且在传统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医生治疗疾病的能力成为评估医生素质的主要标准。这一衡量标准使得医生只重视医疗技术的作用,轻视甚至忽视了与病人的交流沟通,在治疗过程中不征求病人意见,缺乏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的疏远与紧张。

医学生医德教育方法有待改进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法枯燥单一,仍停留在我说你听的单纯课堂讲授阶段,缺乏生动、灵活和多样性。这种理论灌输法的特征是教育者单方面地向学生讲授预先设定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与反感,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医学生医德教育环境亟待改善

1)医德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市场化倾向。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及医务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顾职业操守地引导患者过度消费。例如,对待病人差别化,在治疗过程中主动索取或非主动地收取红包,根据是否收到红包以及红包的多少有差别地对待病人;最大限度地谋取医药回扣,无论病情是否需要,医生都会尽可能地让患者做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或给病人开取高回扣的药物,或小病大治(吃药便可以治愈的疾病用输液甚至做手术来治疗),意图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2)医德教育校园环境的影响。医德教育环境对于医学生高尚医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医学院校对此认识不足,没有营造好有助于医德教育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没有利用好学校的各种媒体来宣传报道医德教育好的案例;另一方面也不重视医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如举办医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先进医务工作者、道德模范现身说教。

2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完善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内容系统全面的医德教育内容是合理有效开展医德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实际医德教育活动中,学校却只是相对重视医德基础理论教育,完全忽视了医患关系和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各医学院校应该全面系统地开设医德教育课程,丰富和完善医生道德教育的内容。

1)重视医患关系教育。医患关系是以医生和患者为主体,以疾病为纽带的关系。正常的医患关系应当是双方本着治愈疾病的共同目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平等、信任的关系。它是正常有序的医疗活动的基础,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活动的存续、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医患关系教育非常重要。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医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但是一些医生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地追求经济利益,不仅侵犯了病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医生形象和病人的信任感,致使医患关系疏远、紧张。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服务患者,奉献社会”的崇高理念,避免以公谋私、损人利己的行为。

改进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方法过去我国医德教育只注重课堂讲授,其方法也过于枯燥单一,严重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效果。所以,针对医德教育的现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是改进医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1)重视榜样示范教育。医德教育如果仅通过课堂说教和理论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道德模范的典型示范效果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榜样示范教育,让广大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践行医学美德所带来的荣誉感,从而提升对医疗事业的责任感。

2)加强医德临床实践教育。医德实践教育在医德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部分医学院校的全部医德教育就是仅在大一期间开设一门医学伦理学课程,而且只是注重理论教学,并没有让学生体验和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医学生并没有将其内化。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极易受到医院各种道德观念包括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从而树立了错误的医德观念。

3)开设医德教育的网络阵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医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充实了医德教育的内容,完善了医德教育的方法,有助于医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医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另外可以开设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网站,收录一些国内国外的医药文化、临床特殊病例、医疗工作者的先进感人事迹等,吸引学生自觉点击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而且也强化了医德教育。

优化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环境

1)优化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医疗领域的不良风气不仅增强了病人对医院的不信任感,而且也严重侵蚀了医学生的医德观,为医德教育提出难题。因此,要改善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使其向有利于医德教育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以人为本的信念,促进其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其次,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避免医院过于重视经济利益。

2)优化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校园环境。医学院校是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构建具有时代气息和校园特色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学生的医德素质;要利用校园媒体积极正面地宣传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对医德观念的认识;并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加强医德建设,如邀请资深专家、先进医务工作者、优秀道德模范做专题报告,组织送医下乡、节假日义诊、无偿献血等活动,开展医学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3 结论

加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不仅有助于优秀医务人员的培养,也有助于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教育与监管来改善医德教育的环境,完善医德教育的内容,开辟多种教育手段来改进医德教育的方法。相信医学生定会从医德教育中学习到更多知识,树立良好的医德观。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患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