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的干扰及效果优化研究

2014-04-16张晓梅闫丽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干扰因素教师

张晓梅+闫丽霞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方式之一。在分析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和干扰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以期为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干扰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04-03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未来教育的变革。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的出现,网络教育在教育市场迅速崛起。网络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远程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形式,并受到了许多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注目。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教育形式随之发生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教师网络教育传播的干扰因素与效果优化策略,是未来成人教育发展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概念的界定

网络教育传播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教育教学信息传递活动,它是指以网络终端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以网络方式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一种活动方式。由此可得,教师网络教育传播就是教师培训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网络媒体把教育信息或资源从教师教育培训信息源传递到参训教师的过程,是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平台、助学人员等与参训教师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1]。

2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分析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一般来讲,教育传播构成系统的要素有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通道以及受教育者[2]。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教师接受网络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传播过程。传统的教育传播一般采用香农—韦佛的传播模式,主要强调传播者、接受者、媒体、信息、反馈五大要素。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把知识面对面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教育培训机构按照一定的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以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呈现,通过计算机网络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以及观念等传送给参训教师的一种教育活动[1]。因此,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主要由以下几种要素构成。

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的受教育者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受教育者的范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生,他们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远程学习者。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受教育者是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年龄的参训教师,由于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因此参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接受信息。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同一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媒介进行传递,选择有效的媒介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以网络为传播媒介,除了要强调知识的传递之外,更要注重参训教师的参训动机与培训需求。

以网络课程或网络教育资源为教育信息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网络教育信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内容通常以文本、图片、电子书、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出来。教育信息不仅给参训教师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课程开发者或教师培训者为教育者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可能淡化为远程学习社区的一个虚拟形象,可以是网络课程的开发者,也可以是教师培训机构的远程教育信息的发布者、培训学科领域的专家,或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助学者等。他们的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影响着参训教师的发展。

以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根据这些要素性质的不同,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这些要素的利弊、缺失,围绕教育传播过程提出相应的效果优化措施意义深远。

3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过程的干扰

在理想状态下,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教育传播媒介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干扰,并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3]。图1为教育传播过程结构图。

参训教师自身的干扰 笔者通过参与“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对参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自控力、家庭和工作等情况影响着网络教育传播的效果,使培训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在培训中,由于许多教师学习动机与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中只是应付学习任务,造成教育信息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传播效果如何;

2)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无法顺利获取有效学习信息和资源;

3)远程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者自控力较差,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时间的浪费;

4)虽然远程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对于教师职业来说,由于许多教师教学工作繁忙、职业怠倦以及个人家庭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5)计算机网络媒体和视听媒体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长期使用计算机对眼睛的刺激较大,产生视觉疲劳,降低感受效果;同时由于许多网络课程采用专家视频讲座的形式,自始至终画面基本不变,而且时间较长,使学习者缺乏耐心,产生视听厌倦感。

教育信息或资源质量的干扰 在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活动中,以参训教师为主体,教育者是信息资源的组织设计者,也是教育信息和资源质量的确保者,因此,筛选、组织、设计和开发符合参训教师需求的教育信息内容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师培训中,许多培训机构缺乏对参训教师进行前期培训需求调研,设计、开发的课程不能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或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

教育传播媒介的干扰 传播媒体本身具有传递或承载信息的能力,但是同样存在干扰因素。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设计开发课程时,采用新媒体呈现手段,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新媒体感兴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内容的传播效果。再者,目前国内网络普遍存在网络宽带窄、速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网络学习中常常会因为网速慢而使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产生负面情绪[4]。

虚拟“师生”关系的干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人际交往品质的形成,更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而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教师远程学习不再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育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只能借助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而这种微妙的关系却往往被忽视,造成教育传播中的干扰。受教育者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缺乏传统课堂教学特有的学习气氛,可能会导致学习者情感淡漠,甚至产生学习孤独感。

4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作为传播学范畴的研究问题,依然遵循传播学揭示的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又呈现出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平等性以及多元化等特点[5],同时规律本身又在实践中逐渐延伸和发展。针对以上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以及传播特点,笔者提出四项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学习平台 远程网络培训环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衡量传播效果:一是教师的参与度;二是操作的无障碍;三是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6]。在网络培训环境中,应该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以及内容与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因此,培训者在设计培训平台时,应该注意其页面美观大方、导航清晰明了、操作简单、设置帮助支持。同时,平台应该具备能力测试、学情自动统计、成绩查询、活动报表、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

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 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和学习资源的质量。其中,媒体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信息的传递。笔者认为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采取适当的媒体资源形式来呈现教育信息,保障教育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二是在保证教育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下,使用能够提高教师学习兴趣的媒体资源形式。学习资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师网络培训资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培训者应该建设或选择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媒体优势组合媒体通道 不同的教育传播媒体和通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同一媒体与通道造成的单一感官刺激,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和通道,并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排列与组合起来,使人的感官处于交互接受刺激的状态,不易疲劳。同时,又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信息的功效[3]。

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 教师网络教育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传递,还应注重教师在培训中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培训者与教师之间、参训教师之间可通过BBS、E-mail、QQ、YY语音等通讯工具进行答疑解惑或情感交流等互动活动,为教师在远程学习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服务提供保障条件,使参训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5 小结

本文针对教师接受网络教育这一具体化的教育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了解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分析其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从而提出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平台、提高教育内容质量、利用组合媒体通道以及通过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等传播效果优化策略,以期为教师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文华.对教育传播发展阶段划分的质疑[J].现代教育技术,2001(3):16-19.

[3]方卫华.信息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干扰[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3(2):1-4.

[4]曾志,曾苏强.基于网络视频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3):137-141.

[5]李洋,赵海宁.探究网络教育传播[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8093-8094.

[6]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虚拟“师生”关系的干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人际交往品质的形成,更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而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教师远程学习不再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育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只能借助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而这种微妙的关系却往往被忽视,造成教育传播中的干扰。受教育者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缺乏传统课堂教学特有的学习气氛,可能会导致学习者情感淡漠,甚至产生学习孤独感。

4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作为传播学范畴的研究问题,依然遵循传播学揭示的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又呈现出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平等性以及多元化等特点[5],同时规律本身又在实践中逐渐延伸和发展。针对以上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以及传播特点,笔者提出四项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学习平台 远程网络培训环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衡量传播效果:一是教师的参与度;二是操作的无障碍;三是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6]。在网络培训环境中,应该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以及内容与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因此,培训者在设计培训平台时,应该注意其页面美观大方、导航清晰明了、操作简单、设置帮助支持。同时,平台应该具备能力测试、学情自动统计、成绩查询、活动报表、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

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 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和学习资源的质量。其中,媒体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信息的传递。笔者认为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采取适当的媒体资源形式来呈现教育信息,保障教育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二是在保证教育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下,使用能够提高教师学习兴趣的媒体资源形式。学习资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师网络培训资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培训者应该建设或选择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媒体优势组合媒体通道 不同的教育传播媒体和通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同一媒体与通道造成的单一感官刺激,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和通道,并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排列与组合起来,使人的感官处于交互接受刺激的状态,不易疲劳。同时,又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信息的功效[3]。

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 教师网络教育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传递,还应注重教师在培训中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培训者与教师之间、参训教师之间可通过BBS、E-mail、QQ、YY语音等通讯工具进行答疑解惑或情感交流等互动活动,为教师在远程学习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服务提供保障条件,使参训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5 小结

本文针对教师接受网络教育这一具体化的教育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了解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分析其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从而提出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平台、提高教育内容质量、利用组合媒体通道以及通过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等传播效果优化策略,以期为教师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文华.对教育传播发展阶段划分的质疑[J].现代教育技术,2001(3):16-19.

[3]方卫华.信息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干扰[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3(2):1-4.

[4]曾志,曾苏强.基于网络视频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3):137-141.

[5]李洋,赵海宁.探究网络教育传播[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8093-8094.

[6]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虚拟“师生”关系的干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人际交往品质的形成,更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而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教师远程学习不再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育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只能借助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而这种微妙的关系却往往被忽视,造成教育传播中的干扰。受教育者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缺乏传统课堂教学特有的学习气氛,可能会导致学习者情感淡漠,甚至产生学习孤独感。

4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教师网络教育传播作为传播学范畴的研究问题,依然遵循传播学揭示的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又呈现出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平等性以及多元化等特点[5],同时规律本身又在实践中逐渐延伸和发展。针对以上教育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以及传播特点,笔者提出四项教师网络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学习平台 远程网络培训环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衡量传播效果:一是教师的参与度;二是操作的无障碍;三是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6]。在网络培训环境中,应该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以及内容与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因此,培训者在设计培训平台时,应该注意其页面美观大方、导航清晰明了、操作简单、设置帮助支持。同时,平台应该具备能力测试、学情自动统计、成绩查询、活动报表、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

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 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和学习资源的质量。其中,媒体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信息的传递。笔者认为提高媒体资源的质量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采取适当的媒体资源形式来呈现教育信息,保障教育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二是在保证教育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下,使用能够提高教师学习兴趣的媒体资源形式。学习资源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师网络培训资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培训者应该建设或选择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媒体优势组合媒体通道 不同的教育传播媒体和通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同一媒体与通道造成的单一感官刺激,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和通道,并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排列与组合起来,使人的感官处于交互接受刺激的状态,不易疲劳。同时,又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信息的功效[3]。

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 教师网络教育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传递,还应注重教师在培训中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培训者与教师之间、参训教师之间可通过BBS、E-mail、QQ、YY语音等通讯工具进行答疑解惑或情感交流等互动活动,为教师在远程学习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服务提供保障条件,使参训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5 小结

本文针对教师接受网络教育这一具体化的教育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了解教师网络教育传播要素,分析其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从而提出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平台、提高教育内容质量、利用组合媒体通道以及通过通讯工具增强互动交流等传播效果优化策略,以期为教师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文华.对教育传播发展阶段划分的质疑[J].现代教育技术,2001(3):16-19.

[3]方卫华.信息社会教育传播过程的干扰[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3(2):1-4.

[4]曾志,曾苏强.基于网络视频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3):137-141.

[5]李洋,赵海宁.探究网络教育传播[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8093-8094.

[6]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干扰因素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TJ—II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浅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