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摄影构图解读

2014-04-15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观赏者景物背景

潘 侠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兰州 730101)

0 引言

俗话说构图是照片的骨架,要想拍摄出成功的摄影作品,关键不在手中的工具,而在于对摄影构图的理解和诠释。无论是古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生命,当我们面对建筑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是要找到它的闪光之处,也就是特点与灵魂。把握建筑的时代特征和独有特色,从而确定拍摄的内容,观察的时间往往大于拍摄时间。

1 构图是好照片的基础

摄影构图能够直接表达摄影师的情感或观察世界的角度,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张照片的优劣。对于建筑摄影来说,一方面要知道构图的原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摄影师对于建筑构图艺术的感觉。建筑构图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一方面需要学习摄影师长期总结出来的构图经验,另一方面则需要自己尝试不同的角度、高度、位置进行拍摄,多赏析优秀建筑摄影作品,寻找构图的感觉。建筑摄影的构图就是摄影过程中通过被摄画面中的点、线、面的组合,将建筑景物合理的表现出来。

2 构图的基本元素

2.1 主体与陪体

摄影构图中,主体是指照片中摄影师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陪体是指在画面中与主体有紧密联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的对象。构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主体突出,可以通过明暗、颜色、大小等手段来实现。陪体对于摄影作品来说并不是必须的,需根据主体的表现进行取舍。

2.2 前景和背景

摄影中的前景指位于主体前面或离拍摄者最近的景物;背景一般指主体后面的景物,具有衬托主体、说明环境、丰富画面内容的作用。前景具有烘托主体和修饰所拍摄画面的作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度,平衡构图以及美化作品画面。背景在画面中的视觉效果也不应强于主体,否则会削弱主体的地位,使画面失去平衡。选择背景应避免杂乱、力求简洁,背景色彩不宜过多,背景的亮度不宜过高。

2.3 留白

留白经常能够起到“以虚应实,以少带多”的作用,而且留白的最高境界能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摄影中的留白方式更为丰富,例如可以用天空、水面、单色面进行留白,也可以使用虚化效果来进行留白处理。在摄影中留白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摄影师的功底。

3 不同的取景方式与画面透视

3.1 不同的取景画幅

横幅取景是指水平取景,可以表现辽阔的视野。竖画幅取景适用于拍摄主体与陪体间的高度大于宽度的场景,用于表现画面的上下高低、远近深浅,能强调主体本身的高度、力量和气势。这种构图方式的作品有高耸、逼近、强力之感,适合拍摄高层建筑、纪念碑、大树等直立物体。正方形画幅的优势之一在于构图。

3.2 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果,角度的选取需根据场景环境和拍摄主体的特征来决定,主要包括平视角度、仰视角度和俯视角度3种拍摄角度。

3.3 构图中不同的取景景别

取景框是从具体的拍摄现场来框取被摄人物与景物及其范围的,快门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个瞬间。构图中采用不同的景别,将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在取景时要认真考虑将哪些元素融入画面,包括全景、中景、中近景、特写。特写能起到放大形象、深化内容、强化本质的作用,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3.4 构图中的透视关系

拍摄过程中,透视是最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仅是指因距离产生的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还包括空气中的色彩透视。它不仅带来了色彩饱和度的变化,也带来了明暗的反差变化,因此被称为色彩透视。要想获得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应该使用广角镜头乃至鱼眼镜头,反之则应该使用中长焦镜头。

4 构图的基本表现形式

4.1 经典的构图手法和延伸

4.1.1 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法是摄影中最重要的构图法则,在摄影中利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可以得到几近完美的景观效果。在具体拍摄中,往往无法精确的按黄金分割比例安排景物,只能根据目测和摄影者的经验来取景构图,所拍到的画面大概符合构图标准,能够反映出创作意图即可。

4.1.2 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在我国书法中是临帖仿写的一种方式。在摄影构图中,借鉴这种九宫格的方式来进行景物构图的安排,将需要表现的画面主体置于九宫格的交点上,可以吸引并凝聚观赏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在九宫格中,主体不一定必须放于交点上,其交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也可以放置主体,并且视觉效果一样也很突出,特别是对一些面积比例稍大的主体,类似于“井”字,即摄影中所说的“井”字形构图。“井”字形构图在拍摄人像照片时较为常见,通常建筑主体位置不是在画面中间,而是稍微偏离开中间的位置,大体位于“井”字左右竖直线上。

4.1.3 三分法构图

使用三分法构图时,可以根据色彩、明暗等不同,将画面自然地分为3个层次,适应人的审美观念。因为过多的层次会让画面显得繁琐,而过少的层次又会让画面显得单调。在实际拍摄中,上中下三分法应用较多。画面天空与地面的交界线通常是非常自然的分界线。常见的分割有两种:一种是天际线位于上半部分,即天空与地面建筑的比例1∶2;另一种是天际线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这样天空与地面的比例就变成了2∶1。

4.2 借助点形成的构图

画面中的点有时可以直接决定其构图形式,比如将主体作为一点置于画面中心来突显主体,或者以散点形式分布在画面中的各趣味中心。

4.2.1 中央式构图

中央式构图的特点在于可以让人的视线迅速集中在画面主体上。中央式构图可以将主题和背景迅速分离出来,将被摄体置于画面正中间,配以背景的各种色彩以及广角端拍摄,可以获得具有冲击力的照片。相对于一般的建筑摄影作品来说,中央式构图应用是很广的。

4.2.2 棋盘式构图

棋盘式构图指的是将重复的元素随机排布在画面当中,因重复元素具有统一性的特征,棋盘式构图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协调性,使画面具有不一般的韵律。而由于随机性的缘故,很容易引起观赏者的好奇心。

4.3 借助线条形成的构图

4.3.1 水平线构图

地平线是最常见的线条,这种利用水平线的构图形式被称为水平线构图。建筑摄影中,水平线一定要平,否则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4.3.2 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出建筑的高大,给人坚定、向上的感受,能够使画面表现出很强的视觉压迫力和冲击力,应用垂直线构图时,画面中最好不要出现过多的建筑,否则会影响画面的表现力。

4.3.3 斜线构图

斜线构图算是一种动静兼具的构图形式。斜线具有动感,能够令人激动,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及气势。拍摄时,可以利用篱笆、石墙、桥梁、雪垅、影子等景物构成这种线条。若具有斜线特征的形状在画面中反复出现,会使照片颇具神韵,吸引观赏者的注意。

4.3.4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主体或重要建筑景物沿画面的对角线排列,旨在表现出动感、不稳定性或富有生命力等感觉。

4.3.5 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的形式很多,如规则曲线的S形、L形、U形、C形以及各种不规则曲线,使视线不断改变方向,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向重心发展。根据形状的不同,还可以传达出和谐、规律、稳定等多种情感。常见的按字母形状划分的曲线构图形式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因此采用字母曲线构图的形式是一种比较讨巧的方法。

4.3.6 汇聚线构图

汇聚线构图常见于风光、纪实等摄影门类,通常配合广角镜头的使用。广角镜头能够产生夸张的近大远小透视变形,当拍摄者的拍摄方向存在纵向延伸的建筑或线条结构时,远方的景物元素会逐渐变小,并且沿上下左右4个方向最终汇聚在视野尽头,同时,画面中会出现明显的汇聚线视觉感受。

4.3.7 放射线构图

放射线构图通过画面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内容来表现出具有冲击力的气势,可以有效地增强画面的张力。但运用不当,则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沉重的感觉。

4.4 借助面形成的构图

4.4.1 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指画面中的一个或是多个景物呈现圆形。在构图时对其进行强调或刻意表现,使画面整体构图形式变为圆形。圆心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能够给人以均匀、团结、稳定的视觉感受。但是圆形比较规则,缺少视觉冲击力和变化性。所以,拍摄者在选景构图时应突出圆形主体的特色,这就需要在拍摄角度、光影以及色彩控制等方面练足基本功。

4.4.2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是一个均衡、稳定的形态结构。形成三角形或者倒三角形构图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利用构图画面中景物的三角形形状构成三角形构图,是主体形态的一种自我表现;另一种是画面中多个主体按照三角形的形状分布,构成三角形样式。寻找合适的元素在画面中组合成正三角形的造型,可以使人传递出一种安定、均衡的画面情绪,表现稳重、简洁的同时给人以大气之感。

4.4.3 倒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的正或倒能分别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正三角形代表景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固,倒三角形则意味着不稳定,拍摄者需要注意两种构图形式的区别。倒三角形构图相对于正三角形的构图更加新颖,虽然画面的稳定性和均衡感没有正三角形构图那样强烈,但是倒三角形构图比正三角形构图更具有张力和压迫感,运用得当往往能使画面富有视觉冲击力。

4.4.4 框景式构图

框景式构图是指在取景时将画面重点部分利用框架事物框划出来,其目的在于将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框架内的对象。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压迫和引导观赏者的视觉,使观赏者在欣赏照片时产生强烈的临场感。使用框架式构图要注意曝光程度的控制,因为很多时候边框的亮度往往低于框内景物的亮度,并且形成明显的明暗反差。在测光时要以框内景物光线为准,以保证画面的中心的曝光正确,而框架会有一定的曝光不足,但保留少许的细节可以起到修饰和过渡作用。

4.4.5 L形构图

L形构图即用类似于L形的线条或色块将需要强调的主体围绕、框起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L形是一种边角构图形式,它占据画面的两边和一角,使中间通透视野开阔画面活泼多变。

4.4.6 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是指按照一定的对称中心使画面中的景物具有左右或者上下对称的结构。对称式构图的关键在于取景时将对称线置于画面中间。在建筑摄影中对称式构图是建筑自身形态的对称,要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央。

5 构图的设计与画面表现

5.1 建筑画面的设计与节奏

摄影画面节奏的表现形式及其应用十分广泛,从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它表现在被摄物体的形状、线条、影调、色块和质感等方面,多种多样。设计与节奏的安排,不仅可沿画面的视觉平面进行,也可以从近景向远景延伸,使画面构图形成有规律的透视收缩,增强视觉表现力。

5.1.1 规整的建筑带来舒适感

排列规整的建筑具有一致性及协调性,如果建筑本身的造型及色彩具有特色,那么就相当有吸引力;若是物体本身的造型或者色彩并不是很出众,单拍这些规整的建筑会使画面显得比较枯燥,因为画面没有引人注目的焦点。虽然形成建筑的元素基本都是相同的,比如具有相同的形态、颜色等,但在画面中,这些元素也是有主次之分的,透视效果自然会形成近大远小的大小差异,并且可以通过对焦使其中某个或某些元素更加凸显,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

5.1.2 重复的建筑增加共同性

重复出现的建筑可以增添画面的动感,避免单调乏味,拍摄时结合虚实效果,可以给人一种层层递进的视觉感受。建筑摄影的形成除了要靠拍摄者的细心观察,最重要的还是拍摄的位置及角度,合适的角度才能将重复的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性更好得展现出来。有时候重复的建筑并非完全规律性的排列,而是散落在画面中,形成“散而不乱”的视觉效果,甚至会形成堆叠、聚焦的效果。很多相同的物体聚在一起时,会让人产生震撼、惊奇的感觉,拍摄时最好让物体填满整个画面,这样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管拍摄何种形式的建筑,都需要确定好拍摄的范围,让取景框里充满建筑。如果是拍摄近距离照片,应该使用微距镜头将杂乱的背景元素虚化,使用长焦距镜头也能使画面的背景虚化,突出建筑主体。

5.1.3 独特的建筑打破枯燥感

建筑摄影一般来说都是形状的组合,但有时也会由形态、纹理或色彩形成。建筑摄影的重要性在于,当观赏者看到画面时,便立即被吸引住。因此寻找不同寻常的建筑,更容易得到一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独特的建筑可能会打破建筑摄影的枯燥感。

5.1.4 并列的建筑形成韵律感

在很多时候,当相似形状或相似形态的物体较多,可以通过纳入大面积并列的建筑来表现摄影画面的节奏。并列的建筑不仅能带来摄影画面的规整感,而且即使画面色彩丰富多变,给观赏者带来的仍是一种有序可循的韵律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从中寻找不规则的元素,让摄影画面表现力更强。

5.2 质感强化画面的构图效果

5.2.1 圆润的质感突出细腻

不同的材料的建筑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拍摄过程中将建筑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拍摄下来,当观赏者欣赏摄影作品时,即使没有真正触碰到这个建筑,也能让观赏者通过摄影作品感受到建筑存在所传达的心理感受。

5.2.2 硬朗的质感突出粗糙

在建筑摄影中,好的摄影师不但能够把握住建筑的整体形态,也可以发现建筑的细节美感,以硬朗的质感突出景物的粗糙感,利用颜色的斑驳同样也可以表现出粗糙的感觉。很多建筑物都有明显的几何特征,不仅仅总是形态上的几何特征,其表面同样也具有几何的规律性。建筑物的精美不仅体现于其内部的美感和总体形态的美感,还体现于建筑物表面的诸多细节。很多建筑物表面形成了规则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富有韵律感,且形式感也非常强烈。拍摄建筑不一定需要专业的移轴镜头,使用夸张的仰拍效果,或者是长焦镜头截取一个富有韵律的建筑局部,都能让建筑照片中的细节表现独具特色。

5.3 营造简洁的画面效果

简洁的构图是被提倡的构图方法,这种方法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是让摄影作品具有简洁的画面,使建筑主题和主体都更加突出。追求画面的简洁,需要拍摄者在建筑的拍摄角度、方向和构图取舍上多加注意。

5.3.1 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背景虚化说专业点即浅景深,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照片上的建筑主体,将背景部分的效果削弱,这样的照片看起来建筑主体会更加的清晰和突出。背景的虚化程度跟相机的景深有关,景深越大,能照出的清晰的距离就越长,所以要想得到背景虚化的效果就需要用小景深来进行拍摄。而景深又是跟相机的光圈有关的,光圈数值越大,景深越大,光圈的数值越小,景深就越小。

5.3.2 简洁背景简化画面

简洁的照片往往是影响照片品质的关键。背景杂乱必然分散观赏者对主体的注意力,背景简洁才能使建筑主体显得突出。如果将建筑主体放在非常干净的背景上,建筑主体的轮廓线条将非常的清晰;如果将建筑主体放在色调复杂、线条凌乱的背景上,则建筑主体的轮廓线条将难以清晰表现,画面也会显得杂乱无章,这就是背景对建筑主体造型的影响。画面中,各种主次元素、无关的、相关的元素全部交织在一起,需要拍摄者通过构图进行取舍。进行摄影创作时,仰拍建筑时将天空纳入画面,可以突出建筑物高大耸立的气势,同时这个角度接近于人眼观察高大建筑的视角,符合观察规律,能够给观赏者带来自然和谐的视觉体验。

5.3.3 追随摄影简化背景

追随摄影主要讲究利用虚化的背景来衬托清晰的主体,因此背景越虚化,动感的效果就越明显,视觉的冲击力也就越强。对于彩色摄影来说,背景的颜色越丰富,分布越是凌乱,动感的效果也就更为突出,特别是应该选择明暗反差大、相对杂乱的背景,有利于形成丰富的虚化效果。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杂乱的前景来衬托建筑主体。另外,追随摄影的方向可以是灵活多变的,主要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而决定。横向追随,斜向追随,甚至还可以旋转追随,充分展现动感的魅力。追随摄影注意保持移动平稳、对焦快速准确、搭配合适背景、构图合理完整。

[1]摄影构图与用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杨国志,刘志农,摄影[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1.

[3]米高峰,王顺辉.摄影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蜂鸟摄影学院单反摄影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徐国武,王再,钟建明.数码摄影与创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观赏者景物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四时景物皆成趣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写写冬天的景物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