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打造行业“升级版”

2014-04-15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丁肖真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本行业升级版城镇化

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丁肖真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当天,新任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坦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同年11月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这预示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都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行业发展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战略转折期。笔者以为在本轮覆盖全国各地、统筹各行各业的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包括政府简政放权、国资国企改革、新型城镇化提速、自由贸易区设立并启动、金融证券领域开放解禁等等,都隐含着大量发展“红利”,为此应当抓住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战略机遇,为本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着力打造新时期行业发展“升级版”。

1 明辨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打造行业“升级版”,首先必须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解读和科学的预判。未来十年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本行业究竟会出现哪些明显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呢?愚以为至少以下几方面,应当引起我们充分关注。

1.1 市场化将成企业运营基础平台

“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表明政府会从市场竞争、资源配置等领域中逐步淡出。就本行业而言,以往我们在企业运营和市场竞争中所熟悉的一些依据,就会因政策“真空”而缺失,比如:设计收费标准的政府指导价取消后,跟客户的商务谈判就会缺少了基点和依据;又如:政府如果对单位资质逐步淡化,那么原先所谓“挂靠”的投诉也就失去了依据;如此等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将在经营者选择、预算决算、分配激励、融资投资以及业务发展等方面逐步对企业松绑,这就意味着以往企业根据政策所做出的大量决策也将失去控制性的依据,此后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能力禀赋以及对市场需求趋势的判断等,对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了。还有,在更加市场化的背景下,也需要在行业管理中重新调整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的定位等等。以上变化说明,本行业以往那种在政府指导和管控下的企业运行平台将不复存在,行业协会作为“二政府”的时代也将寿终正寝,而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平台将会成为未来企业运行的基础性平台。

1.2 新型城镇化将成保增长主战场

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预计“新型城镇化”将会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支撑点,也将成为本行业保增长的“主粮仓”。

与以往我们所承接的业务相比较,“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市场重心、业务类型、服务方式等方面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市场重心将会从沿海大都市转向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延伸至县镇等;又如:业务类型会从大规模的单体建筑设计转向单体规模不大的建筑群,甚或是一条街道、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同时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项目出镜率也将大幅提升;再如:对服务方资源集成与整合能力的要求将会更高,除了技术服务之外或许还会有投融资及运行管理培训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新型城镇化”提速既是一次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项重大的实践性课题。以笔者之见:谁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独领风骚、异军突起,或将执本行业新一轮发展之“牛耳”。

1.3 资本将释放出巨大市场能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金融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触动较少、禁锢较深的领域之一,因此金融体制一旦解禁开放,将会使经济发展血脉顺畅,为经济起势注入新的活力,并将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以往,在行业发展中,资本时常被置于边缘化状态之中,然而近年来随着业界并购风生水起——资本的力量让业内不少企业已经改朝换

代、改名换姓,从中让我们对资本的强大能量有了深刻的领悟。未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解禁,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将会更加便利、宽松。致力于做大做强的企业,尤其是部分成功实现了上市审批的企业,其投融资行为将会进入常态化轨道,此后行业市场就将不再仅仅是技术与服务的竞争平台,同时也将成为企业之间资本能量的角斗场,资本力量会不断地渗透到项目投资和承包、市场开拓、科技进步、技术成果转换应用以及资源整合、企业购并等领域之中,这将会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资本力量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1.4 互联网将颠覆行业传统生态

当今,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众多行业的生态环境和竞争格局,比如:在“淘宝网”上各类网店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几乎颠覆了零售业的传统生态——房租昂贵的实体店犹如“世界末日”已经临头;不仅如此,零售业借助网络的商业模式还引发了物流业的跟进——以往奔忙于仓库与门店之间的货运箱车,已被大量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微型电动车所替代;又如:近年,借助于互联网的支付宝、余额宝、娱乐宝等已吸走了大量银行存款和股市资金,引起了金融界的一片恐慌……

近期,笔者在一次会议上惊悉,如今网上花费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全套的建筑设计施工图,于是笔者也试着进入“求购网”一探究竟,结果确有其事。然而或许是碍于目前设计资质等方面的原因,这类施工图目前也仅具参考价值,但如果随着行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到哪天施工图设计不再需要单位资质后,本行业又会是怎样一种生存状况呢?另外,当互联网足以承载设计团队在网上协同设计后,设计院还需要固定办公场所吗?甚至,如今实体型设计企业是否还有其存在的意义呢?……因此,未来互联网可能对本行业生存状态所产生的颠覆性作用,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重大挑战。

2 培育全新的行业文化生态

本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并已走过了漫漫六十余载风雨历程。虽然,如今本行业的队伍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能力等比较建业初期已发生了沧桑巨变,然而在对行业发展的认识上,却还时常会让我们感受到新旧文化冲突的若隐若现。行业文化对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一种软资源,笔者以为要打造行业“升级版”,就必须对业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各类发展观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整合融通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如此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活力。

2.1“老贵族”与“新土豪”需借鉴融合

本行业演化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种多元竞合的生存状态——国有独资的大型设计院、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设计院、改制变性的民营设计院、天然野生的民营设计公司、海归派民营设计公司以及本土化的境外设计公司等,如今都在同一平台竞争共生,并凭借各自的生存方式,各据一方天地。据笔者观察,行业格局看似杂乱,但从文化上归类,却无外乎“老贵族”与“新土豪”两种情结,由此也决定了在企业发展上的两种不同的语境和生态。

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的一批大型国有设计院,至今都已年过花甲,无论当今它们以怎样的名称和体制外貌示人,在企业内部往往都还积淀着一种“老贵族”的文化情结——津津乐道于企业的光荣历史与辉煌业绩,将传统业务视为企业的立命之本,并将人才的培育与引进、技术的传承与精进等奉为企业发展之圭臬,而对体制的变革、业态的转型、资本的运作等这些新玩意儿,通常却表现得比较淡然而超脱。另一拨,则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土豪”,它们大多都品尝到了时代变革的“甜头”——或通过体制转轨实现了企业规模与品质的跨跃;或借助于市场开放,白手起家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或凭借国际化背景,创建了自己的企业皇朝等等——或许在他们眼里,顺应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求新求变,才是企业发展之宝典。

愚以为其实以上两种发展理念都各有所据,而在这两块不同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企业也各具所长,然而无论是“老贵族”或是“新土豪”都不能偏执一端,前者的偏执或会造成企业创新活力的欠失;而后者的偏执或会造成持续发展的供养不足。因此,这两种文化需要各自借鉴对方之经验以弥补自身之不足,如此才能使企业健康成长。

2.2“高精专”与“集成化”需协同应变

当今,在本行业高端市场独领风骚的主导型企业,大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所谓“做专、做精、做高端”;二是所谓“做大、做全、做产业链”。前者更注重于在建筑设计核心主业上品牌影响力和产品价值链的提升;后者则更注重于利用核心主业能量的辐射来实现业务的延伸,进而形成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的产业链。经过了以往十余年的发展,以上两种发展模式都能在业内找到成功的范例。

以上两种发展定位,前者所凭借的主要是企业的技术积淀和创新能力;后者所依托的主要是企业的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愚以为两者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是要因企、因地、因项而异。所谓“因企而异”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如此则无论偏重“高精专”或“集成化”应该都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所谓“因地而异”是说不同区域市场对于工程服务会有不同的传统偏好,有些地区会更追求建筑造型独特、品味高端及功能超前等,有些市场则会更注重服务方的全过程管控能力,因此需根据地区偏好应变,由此才能得到业主之青睐;所谓“因项而异”就是要全面解读项目设计任务书的各项需求及其权重,深刻了解业主最迫切的需求,进而将服务的关注点聚焦于此,如此才能获得业主之芳心。

总之,愚以为如何选择企业的发展定位,首先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而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业界主导型企业,笔者则更倾向于两者兼顾,偏废任何一种能力的培育,都可能拖累发展。其次,在具体应用上,则需根据地域、项目之偏好,在“高精专”或“集成化”上有所偏重,其实多数情况下对于两者业主都会有要求,因此对服务提供方而言,就是如何把握权重、协同应变的问题了。

2.3“高智商”与“低资商”需补短守衡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历来就是工程建设领域中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因此称其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高智商”行业绝不为过。然而,当本行业逐步离开了政府的“温暖怀抱”走上市场后,却发现这个“高智商”行业在市场上却并不招人待见——以土地出资的地方政府可以对他指手划脚,项目投资方同样可以对他吆三呵四——也就自己还把自己当回事而已,此仅一例。另外,以往业界内总以“高智商”自居,不屑与工程施工企业甚至投资型的企业为伍,然而我们仔细盘点一下,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当今已有不少设计院已被工程公司、投资集团等纷纷收入囊中,纳入旗下。以上种种现象无不说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本决定着行业和企业的话语权及其生存的地位——当今市场,谁掌握着资本,谁就是“大爷”。

一直以来,业界高管的关注点主要聚焦于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凝聚和吸纳、市场的开拓以及业务的转型升级等方面,而对如何借助资本力量来撬动企业发展的关注度偏弱,由此可见我们这个“高智商”的行业比较其他行业而言,在资本运作方面还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谓之“低资商”行业也并不为过。近年,业内企业购并高潮迭起,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本行业资本意识的苏醒,然而从意识觉醒到实践成功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未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可以预料资本的力量会日显突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要打造本行业的发展“升级版”不仅需要“高智商”,而且还需要“高资商”。

3 找准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综合分析新时期发展要求和本行业发展的主要“短板”,笔者以为要完成打造行业“升级版”的任务,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我们形成行业共识,并集全行业之力,加强共同探索与创新。

3.1 塑造行业发展的市场化生态环境

行业的生态环境,犹如土地的“地力”,肥沃的土地才能提供充沛的养料,才能使大地呈现一派百花竞艳、草木葳蕤的勃勃生机。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本行业曾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环境变化:第一次是始于1979年的企业化试点;第二次是起步于1994年的改企建制;第三次是发端于2001年我国入世的市场开放。每次重大变化,都使行业的内在潜力及市场活力得到集中释放,进而使行业发展跨上了一个个新台阶。然而,比较发达国家,当今本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这也就成了制约行业潜能和活力进一步充分释放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愚以为,要打造行业“升级版”,必须塑造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行业生态环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就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退”,即从行业管理的微观领域逐渐淡出,笔者以为,今后政府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可以简要归纳为两条:提供依据;惩治腐乱——提供依据,就是为行业管理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而惩治腐乱,就是运用“公权力”惩治腐败、失信及假冒伪劣等。就中观层面的行业组织而言,目前的关键任务就是“转”,即把身份定位从政府的“派出所”转变为行业的“代理人”,把工作重心转向提供行业服务、反映行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来。营造市场化生态环境的微观层面是企业,笔者以为企业当今最主要的任务是“改”,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产权制度改革,因为从现代公司制度的设计原理来看,出资方(委托方)的背景是决定企业经营者(代理方)价值取向、决策举措甚至观念、语境的GPS,所以要使企业真正纳入“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轨道,唯有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换老板)才是治本之道。

3.2 挖掘新型城镇化深厚的市场潜力

2012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就指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2013年底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预示着我国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令枪已经打响。

笔者以为就本行业而言,要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除了要顺应市场的重心转移、业务类型和服务方式的变化等情况外,还应特别注重发挥好两方面的独特优势:最新科技成果的转换应用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近年来,国内部分大、中型建筑设计院,立足于未来市场需求,加强了在绿色、节能、低碳建筑等前沿技术以及BIM现代技术手段方面的研发,部分企业还启动了对建筑产业化途径的探索,这些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养料,问题的关键是,在本行业以往的发展历程中,往往存在着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科研成果往往是被用作完成考核指标或职称评定等,而常常忽视了其转换为企业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使本行业介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缺失一个锐利的武器。另外,就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当今主持中小城市甚至建制乡镇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大多都已是具有较高学历且见多识广的中青年领导,在本地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中,他们特别关注文化内涵,特别强调要“接地气”,要突出地域建筑文化的特色等等,而这却正是我们行业的优势所在,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敲门砖”,去挖掘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巨大宝藏。

3.3 借助资本力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血脉,也是企业提升发展规模、品质和效益的助推剂,这一点正在逐步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早在上世纪末,业内先知就已开始了对投融资市场盈利途径的探索,有投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投资企业收购等等。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证券投资被叫停,房地产投资又风险陡增,业内企业并购便渐成风潮,尤其是最近几年,国企大鳄连续上演了跨境并购的大戏后,业界对资本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爆发力,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比较各行各业的专业能力,资本力量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三方面:渗透能力、整合能力和带动能力。首先,资本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渗透到各行各业——马云收购恒大足球股权;王健林进军文化旅游市场等等,都为资本的渗透力提供了强力明证;其次,资本的强大整合能力,最明显地就体现在企业并购上,它既能实现专业资源的整合,又能完成跨地域的市场整合;另外,资本的带动能力,主要通过投资获取话语权的方式得以实现,当今市场上有一句流行语:一切权力归资本!——虽有偏颇,却不无道理,为此要想说话管用,投资就是一块极具分量的“敲门砖”。

笔者以为在如何充分运用有限的资本力量来推动企业发展方面,业界领导应该将关注度聚焦于战略性投资,聚焦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投资,聚焦于培育和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投资等方面,这其中除了着眼于专业资源整合、异域市场拓展的企业收购之外,还应该包括推动新兴战略业务成长的投资;吸纳和培育紧缺、高端人才的投资;带动科研成果转换应用的投资以及品牌塑造与推介方面的投资,这类投资将为企业持续发展发带来源源不尽的活力和动力。

3.4 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探索与创新

据悉,最近搜狐网创始人张朝阳宣称:“中国互联网正在全面接管中国经济”。无独有偶,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更咄咄逼人:“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战争,是一场‘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战争’,传统行业或企业如果不快速自我颠覆,到时连怎么死的都可能不知道”。因此,传统产业应该对互联网的冲击力,保持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如果对互联网的“入侵”缺乏预先的研判,不主动求变,或许真是“到时连怎么死的都可能不知道”。

传统企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是摆在各行各业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却又无法回避的课题。回顾总结以往十余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互联网每一项小小的技术创新或盈利模式创新,几乎都能改变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甚至使其被彻底颠覆,不仅零售业、运输业、旅游业这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屡遭“毒手”,即便如金融业这类一贯由政府严防死守的领域,最终也难于幸免。

要应对互联网对本行业的入侵,首先就必须对互联网的运行规律等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攻击,基本遵循“技术发现—选择目标—创新模式—迅速行动”的轨迹,其思维范式、组织管理流程、市场营销和企业盈利模式等与传统企业有着巨大的差异;其次,中国互联网是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它遵从“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丛林法则”,并且这个“80后”的新业态,在许多领域目前还缺乏政策、法规的规制,这就是为什么当互联网推出“嘀嘀打车”“余额宝”等产品时,政府主管部门竟无法找到规范其行为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因此互联网就会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最后,传统企业应对互联网侵袭的自我颠覆过程,是一项非常艰难繁复的工作,需要对企业进行成体系的再造重构,几近脱胎换骨,但如果对此置若罔闻或知难而退,本行业则随时可能在互联网的攻击下溃不成军,反之行业发展则可能在“凤凰涅磐”中获得一次新的升华。

总之,笔者认为打造行业发展“升级版”,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局势所迫,这是一个当今本行业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需要集全行业之力来共同破解。

猜你喜欢

本行业升级版城镇化
藏在奇葩证明背后的避责谁之责
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行业神
香港豬肉行总商会
中欧关系“升级版”路线图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