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荣谦教授活用温胆汤治疗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2014-04-15史文丽徐荣谦

吉林中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胆气温胆磁石

史文丽,徐荣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北京100700)

徐荣谦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现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乃京城“小儿王”刘弼臣教授之传人。徐老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善于运用古方验方治疗各类小儿内科疑难杂症,在辨证论治上更有独到见解。温胆汤乃治痰之要方,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徐荣谦教授以其深厚的岐黄学识和渊博之家学功底,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证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效果甚佳。

1 温胆汤之源流

温胆汤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1]唐·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2]中载有:“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为“半夏(汤洗七次)二两,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散,每服四钱半,水一盏半,加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3]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2 温胆汤之应用变化

温胆汤当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后为《千金方》《外台秘要》所载而得以存留。由《三因方》温胆汤组成可以看出,是在《集验方》温胆汤基础上生姜减量,使之由《集验方》中温胆散寒化饮的君药变成与大枣相伍的佐使药,另增茯苓、大枣。将温胆汤病机从“胆虚寒”扩展为“胆郁痰阻”,其主治病证由“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扩展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凡心胆虚怯之证皆可服之。这一改变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应用范围甚广,并且形成了温胆汤类方。

3 徐老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缘由

3.1 小儿的基本生理特点 小儿基本的生理特点是“体禀少阳”[4],其核心是强调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一方面,“少阳”在脏,象征着肾与肝;在腑,象征着胆;在人体,象征着少火,少火是维系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是人体生命之源。此即《素问·阴阳大论》“少火生气”之意,少火实乃少阳也。小儿以阳气为本,阳气生发,阴液补充,阳生而阴长,螺旋上升,维系着小儿的生长发育[5]。另一方面,小儿虽为少阳之体,而少阳实为稚阳也,强调了小儿少阳之气稚嫩,尚未强大的客观现实[6]。

3.2 胆与人体神经精神活动相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见,胆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另胆附于肝,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味苦色黄,来源于肝,即肝之余气而成胆汁,注入肠中以助消化。肝胆在经络上互为表里。肝与情志相关,肝气郁结,疏泄不畅,继而波及胆经,故少阳之胆气涉及情志活动的变化。《古今名医方论》云其:“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3.3 胆与“五神脏”理论相关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若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情志不遂等因素导致胆气失舒,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气壅塞,失其宁谧之性,一则生机蓬勃、发育旺盛之气受损,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二则胆病扰于它脏,诸症皆出。涉心则心神不安,涉肝则魂不安宁,涉肺则魄不安定,涉脾则脾不藏意,涉肾则肾不藏志。终致各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4 病案举例

4.1 夜惊 患儿宋某,女,11个月。2011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夜间哭闹半个月。现病史:患儿无明显诱因半月前至今反复出现夜间突然哭闹,哭声尖锐,紧偎母怀,神情不安。每晚1~3次,安抚后方可入睡。平日胆小,易受惊吓,纳乳量可,眠中汗出较多,二便正常。既往史及家族史:无。查体:方颅,枕秃明显,鼻周、唇周泛青,咽腔无充血,扁桃体不大,肋骨外翻,心肺(-),舌质稍红,苔薄白,指纹青紫。诊断:夜惊;佝偻病。证属暴受惊恐,胆气不舒。治以温胆安神、养心镇惊。处方:陈皮5 g,半夏6 g,竹茹5 g,炒枳实5 g,茯神15 g,炙甘草6 g,远志6 g,煅牡蛎30 g,磁石15 g,蝉蜕6 g,酸枣仁15 g,赭石3 g。10剂,水煎频服。2011年7月1日2诊:患儿药后症减,夜间哭闹次数明显减少,哭闹时家长安抚后可很快再次入眠,面色渐和,易受惊吓症状改善。此为气顺痰消,胆气渐舒,心神渐宁。效不更方,继守前法,上方去磁石、赭石,加太子参6 g,炒白术10 g,葛根15 g,木香 3 g,藿香 3 g,炒稻芽5 g,炒麦芽5 g,炒谷芽5 g。继服14剂。

按:本例患儿属中医夜惊范畴。小儿夜惊是指婴幼儿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的一种病证,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一般预后良好,通过调治可获得痊愈。徐老认为,小儿素体胆气不足,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胆气郁结,气郁生痰,痰与气搏,胆失宁谧,则胆气失舒,胆气不足。若胆病涉心则心神不定,加之小儿具有心气不足之特性,则出现夜间啼哭,触事易惊,梦寐不祥,神志不宁,胆小。故治以温胆安神、养心镇惊。方中温胆汤理气化痰、温胆安神,远志、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煅牡蛎、磁石、蝉蜕、赭石镇惊安神。复诊时药后症减,可酌减镇惊安神之品,故去磁石、赭石。七味白术散乃助脾和胃、调中益气的良圣之药也,可益气健脾,资气血生化之源以治疗佝偻病。炒稻芽、麦芽、谷芽一可健脾和胃,二可促进胆气升发,故加之不仅可缓解佝偻之症状,又可起到促进胆气升发作用。

4.2 TS综合征 李某,男,9岁。2012年12月23日初诊。主诉:肢体不自主抽动半年。现病史:患儿今年6月因受到老师训斥后出现摇头、扭脖子症状,后逐渐加重。间断服静灵口服液、中药(具体不详)后无明显改善,症状呈加重趋势。现摇头、扭脖子、鼓肚子、耸肩,频率较大。平日胆小,不敢独处一室,上课时注意力欠集中,脾气暴躁,纳可,夜寐不安,二便调。既往史及家族史:无。查体:形体偏瘦,面色青黄,鼻黏膜充血Ⅱ°,可见少量鼻痂,咽腔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舌质红,苔薄白,心肺(-),脉弦滑。诊断:TS综合征,过敏性鼻炎。证属胆郁痰扰、肝亢风动、肝不藏魂。治以温胆安魂、平肝熄风。处方:半夏6 g,陈皮10 g,枳实4 g,竹茹4 g,茯苓 15 g,炙甘草 10 g,钩藤 20 g,酸枣仁30 g,蕤仁30 g,全蝎 6 g,牡蛎 30 g,磁石 30 g,白芍 30 g,黄连10 g,天麻10 g,蒲公英30 g,辛夷10 g。14 剂,水煎服。2013年1月8日2诊:患儿药后症减,抽动次数明显减少,胆小状况较前好转,上课时注意力较前集中,脾气转和,睡眠转好。此为气顺痰消,胆郁渐舒,胆气渐复,肝平心宁。效不更方,继守前法,上方减磁石、蒲公英、辛夷、黄连,加炒谷芽10 g,炒稻芽10 g,炒麦芽10 g。继服14剂。

按:本例患儿属TS综合征范畴。TS综合征临床特征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不自主抽动,或伴不自主的发声性抽动及猥秽语言、模仿言语,呈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的表现。归属于中医学慢惊风、肝风等范畴。起病多在2~15岁之间,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自行缓解或加重。徐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性提出用温胆汤治疗小儿TS综合征。认为本病由胆气郁结失舒引起,可涉及心、肝、肺。小儿素体胆常不足,加之惊吓,或来自生活、学习压力大,则胆气郁结而生痰,痰气相搏,易扰它脏。小儿具有肝常有余之病理特点。肝属木应春,其气主升,以升发条达为顺而恶抑郁。若胆气郁结涉肝,一则肝失疏泄,肝亢风动,风痰内扰出现抽动诸症,若肝郁化火扰心则脾气急、烦躁、心烦气乱;二则肝藏血,血摄魂,魂为随神气而往来的精神活动,若肝不藏魂,则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多梦失眠。胆郁涉肺则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外风引动内风加重抽动症状。故临床徐老治以温胆利胆、平肝疏肝、调肺祛风、养心清心。温胆汤可理气化痰、温胆安神。天麻、钩藤、全蝎、牡蛎、磁石平肝熄风止痉,白芍柔肝熄风,蕤仁平肝养心,酸枣仁养心,黄连清心,蒲公英、辛夷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突显徐老“调肺”的重要思想。复诊时药后症减,胆气渐舒,肝气渐平,心火渐消,鼻炎症状已无,故减磁石、蒲公英、辛夷、黄连,加炒稻芽、谷芽、麦芽,可促进胃气渐生,胆气渐舒。

5 讨论

温胆汤乃十大名方之一,立方严谨,配伍精当,是儿科临床常用之验方、良方,并且通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以及现代药理研究均得以验证,并且已形成一系列的温胆汤类方。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如元·朱丹溪所云:“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泻气之药也。”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效,以达到“治痰之要,惟在于使之不再生成”的目的。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

人体精神活动由五脏主司,是由于五脏皆藏精之故也。《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即精神思维由心主司,知觉主要由肝主司,运动主要由肺主司,意念智慧的产生主要由脾主司,意志坚定和记忆主要由肾主司。若胆病涉及它脏,脏腑功能异常,方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温胆汤可理气化痰、舒发少阳,使痰消气顺,胆气得舒,少阳之气条达,恢复胆之升发、清净宁谧之特性。胆腑功能正常,诸症自消,诸脏自安,人体神经精神活动正常。

[1]李明.温胆汤类方追溯引发的思考[J].陕西中医,2002,23(5):451.

[2]马伯艳,秦佳佳,张福利.浅论温胆汤之源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81.

[3]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11.

[4]刘弼臣.论小儿体禀少阳[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1):35.

[5]徐荣谦.少阳学说与小儿体质特点[J].中医杂志,2004,45(2):155-156.

[6]徐荣谦,王烈,张奇文,等.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8.

猜你喜欢

胆气温胆磁石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神奇的磁石
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痰火扰心型)的临床观察
明志
一颗小磁石
坚持不懈 只为创新
战友,当你走在离队的路上
贪心的小磁石
争创中华新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