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

2014-04-15曾庆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升阳汤加减西药

袁 媛,曾庆明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10004;2.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深圳518000)

升阳益胃汤组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同时不乏痛泻要方之意,亦可看成六君子方。但终究以补气、燥湿为根本,以最终使得全身气机畅达,阳气得升。同时诸如风药羌活、独活、防风、柴胡的运用,助其升举清阳一臂之力。而半夏、陈皮、泽泻药性趋下,药所达,浊阴降,一升一降,气机条畅;柴胡、白芍之组合酸甘敛阴,避免升发太过之嫌;中焦湿滞热长,黄连苦泄散热。因此本方寓补于升,使脾运得健,清阳得升,切合升阳益胃之名。

1 脾胃系统疾病

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水样便,或便溏、或秘结,或腹胀、纳呆等交替出现。《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水湿的代谢中,脾胃的运纳,肠的分泌清浊是本病证的病机核心。韦扬等[1]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方治疗老年胃肠传输型便秘,与莫沙比利组相比,其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杨国荣等[2]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余例,临床疗效显著。张宏[3]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灌肠联合西药溶栓治疗缺血性肠病20例,治疗有效率占95%。吴忠景[4]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32例,无效率15.6%,总有效率为84.4%。梁志涛等[5]撰写张善举教授从医20年经验,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每收良效。孙霞等[6]总结谢昌仁临床治疗慢性泄泻经验,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及时调摄运用升阳益胃汤类,提出如若迁延日久,则施治较难。张利兵[7]治疗泄泻,临床加减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病例26例。结肠镜显示,结肠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或遗留疤痕,同时好转病例显示结肠黏膜病变减轻,且二者大便通调。

2 神经系统疾病

2.1 眩晕 中医认为,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与肾之先天属相互资助关系。然先天之不足,加之外邪内患的侵扰、偏宜羸弱,乃至不能行健运水谷生化气血之职,终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而发为眩晕等症。《古今医统·眩晕宜审三虚》认为:“肥人眩晕,气虚有痰;瘦人眩晕,血虚有火;伤寒吐下后,必是阳虚。”升阳益胃汤具补气养血、健胃消食、祛风除湿、升举清阳之效,因而能疗气血不足之眩晕。现西医低血压病患临证亦以此症为主要表现。王家胜等[8]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化裁治疗气血不足病证眩晕150例,有效率达93.33%。叶参[9]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5例,治愈29例(64.44%),好转12例(26.67%),未愈4例,总有效率91.11%。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多形体消瘦,饮食欠佳,所表现的症状可集中归结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赵淑美等[10]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0例,治疗最短3 d,最长20 d,总有效率95%。

2.2 不寐 《脾胃论》中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清阳不升,阳气不能充养子胸中,胸阳不振而惨惨不乐。《黄帝内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故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失运化,痰湿内生。《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冯晓君[11]临床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56例不寐患者进行中药内服升阳益胃汤、针剌穴位与口服阿普唑仑等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傅贵平[12]在总结归纳江西吉安名老中医尹质明教授临床经验中发现,情志伤脾,进而运化乏源。尹老多从升阳益胃汤加减,且疗效显著。

2.3 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 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水液,输布精微,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气主升,喜燥恶湿。《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形体劳役,饮食失宜,则脾病。许向明[13]应用升阳益胃汤加西药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的疗效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亦降低。

3 外科疾患

3.1 荨麻疹 中医认为,荨麻疹发病多因气血虚弱,卫气不足,抵御病邪能力下降,复感风寒,客于肌肤腠理,使经脉气血结聚,营血瘀滞而发病。是以正虚为本,外感风寒为标所致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升阳益胃汤调摄后天脾胃为主方,且脾主肌肉,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论断。李殿文等[14]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寒性荨麻疹,与西药依巴斯汀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中药治疗组疗效显著。

3.2 乳腺炎 脏腑对应乳房,其中乳头属肝,乳房隶属于胃。乳腺炎就发病部位来讲位于乳房。其西医病变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疾病。作为水谷之海脾胃,运化失调、宣散失常易于诱发此病。临床医家治疗多从脾胃及肝进行调摄,多认为其病因乃脾胃虚弱,使气血生化乏源,阳气不伸,病不易愈而复发。柴妤等[15]运用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内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结果28例治愈,占46.67%,无需手术治疗,随访无复发。余32例,占53.33%,经手术和中药治疗全部康复。总有效率100%。

4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在消渴病中有很多病人同时伴有中气不足的表现。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程迁延。阴损耗气而致气阴两伤,治宜益气养阴。古代医家辨证施治,多合并采用健脾益气法。单昌涛[16]临床将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单纯西药和升阳益胃汤加西药组进行治疗。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空腹及餐后血糖较单纯西药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杨扩美[17]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总有效率为84.7%。全部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正常者19例,血肌酐及血尿素氮较前降低的20例。王延凡[18]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随机分对照组52例(二甲双胍)和治疗组51例(升阳益胃汤)。结果治疗组血糖监测有效率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5 肿瘤术后调摄

肿瘤病人经手术治疗后导致气血虚弱,尤其消化道占位性病变,术中难免损伤经络。加之机体能量的传输有赖于脾胃、肠道的通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肠腑难以通达,因此对体能的恢复及病情复发有很大的影响。这与中医外伤致虚、外伤致瘀学说相切合,而此瘀多痰饮、多积滞。升阳益胃汤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愈。刘浩等[19]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腹泻病患88例,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陈宏鹏等[20]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大肠癌术后大便异常30例。分西药组及中药加西药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86.67%,对照组66.67%。邹世昌[21]加减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结肠癌手术并化疗后腹泻病患50例,分易蒙停组和中药组治疗。治疗组治疗后排便功能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6 亚健康调理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长期疲劳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关节痛、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临床上亦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载:“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者,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申故也。”本证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阻遏一身气机,运化、升降失职。苗彦永等[22]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失眠加炒酸枣仁30 g,远志15 g,焦虑抑郁加合欢皮30 g,柏子仁20 g,头痛加川芎15 g,白芷15 g,饮食欠佳加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5 g。结果痊愈25例,显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1.43%。冯玉华等[23]运用昆明种雄性小鼠90只(经游泳能力初筛)。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升阳益胃汤组及阳性对照组(螺旋藻)。采用小鼠游泳制备疲劳模型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对小鼠负重游泳运动时间、小鼠游泳运动10 min后和游泳运动后休息15 min血乳酸变化值、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影响。结果升阳益胃汤组变化较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7 其他

凡辨证属脾虚湿困时,可酌情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辨证治疗。临床医家针对复杂病情的处理,辨证多为首选。古春青等[24]临床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性睡病,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效果肯定。血管迷走性晕厥加用石菖蒲30 g,僵蚕10 g,增强燥湿化痰、除降浊阴之效,又有开窍除风之用。潘金丽[25]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艾滋病腹泻伴发热10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 l例。笔者认为,脾为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由所生。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假如脾胃受到损伤,将出现两种不同的病变,即“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

综上论述,临床对升阳益胃汤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辨证符合升阳益胃汤证脾胃虚弱、湿邪困脾、升降失调的,都可应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是全身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阳益胃汤,方药配伍中正如开篇所述,升降并用,与脾胃之功能不谋而合。因此,在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最能显现出该方有较好的恢复胃肠道的受纳水谷和排泄糟粕的功能,为胃肠恢复正常功能营造一个良性的环境。

[1]韦阳,邹世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89-3591.

[2]杨国荣,黄永波.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2(7):300-301.

[3]张宏.升阳益胃汤灌肠联合西药溶栓治疗缺血性肠病20例[J].中医研究,2013,26(8):29-30.

[4]吴忠景.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32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3):50.

[5]梁志涛,曹扬.张善举治疗慢性泄泻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2,23(4):74-75.

[6]孙霞,张钟爱.谢昌仁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J].吉林中医药,2010,30(7):572-573.

[7]张利兵.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26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2012,12(5):605.

[8]王家胜,曹祥,赵芳昭.升阳益胃汤治疗眩晕气血不足证150 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5):450.

[9]叶参.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84.

[10]赵淑美,刘立云.升阳益胃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0例[J].四川中医,2001,19(8):40.

[11]冯晓君.加减升阳益胃汤配合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2):189.

[12]傅贵平,王燕军,崔莉.等.尹质明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案[J].江苏中医药,2007,39(5):44.

[13]许向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重症肌无力下垂[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8):95-97.

[14]李殿文,王萍.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3):182.

[15]柴妤,卓睿,丘萍.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加减配合手术治疗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0):81.

[16]单昌涛.升阳益胃汤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8):1492-1493.

[17]杨扩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6):38.

[18]王延凡.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23(3):42.

[19]刘浩,黄娟,岑小波,等.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腹泻的临床对比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49-51.

[20]陈宏鹏,刘洪,王宽宇.李氏升阳益胃汤治疗大肠癌术后大便异常30 例[J].光明中医,2011,26(8):1593-1594.

[21]邹世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结肠癌手术并化疗后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7):2131-2132.

[22]苗彦永,金杰.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J].中医研究,2010,23(11):52-53.

[23]冯玉华,阎润红,段剑飞.升阳益胃汤抗疲劳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8):60-62.

[24]古春青,金洁.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2则[J].江苏中医药,2008,40(7):56.

[25]潘金丽.升阳益胃汤治疗艾滋病腹泻伴发热10例[J].中医研究,2009,22(1):45-46.

猜你喜欢

升阳汤加减西药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疏风升阳治失眠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