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综合治疗胃癌25例护理配合

2014-04-15陈家琴赵小燕严爱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226001

交通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协作胃癌病例

陈家琴,赵小燕,严爱芳,倪 丹,陈 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226001)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综合治疗胃癌25例护理配合

陈家琴,赵小燕,严爱芳,倪 丹,陈 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226001)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综合治疗胃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多学科讨论会议,为实行多学科治疗25例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25例患者中因疾病和家庭原因仅行单纯化疗3例,其他22例中行传统胃癌根治术6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6例,平均住院日14.4天,无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多学科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胃癌;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护理配合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的总发病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第一、二号肿瘤杀手而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各学科间的沟通与协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 diseiplinary team,MDT)的诊治模式应运而生。护理在多学科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我科基于良好的模式和精干的团队,2014 年2—6月份共有25例病例入选MDT模式,取得良好的成绩,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综合治疗胃癌病例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62.64± 8.73岁,化疗未手术3例,传统胃癌根治术6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6例,平均住院日14.4天,无1例死亡。

1.2 方法 多学科协作团队由普外科牵头,消化科、化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中医科、放疗科专家组成。我科各医疗小组每周将入选病历汇总,科主任根据病例数,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多学科团队协作病例讨论,决定每例患者治疗方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参加科室多学科团队协作病例讨论,利用业务学习的方式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的知识,为每例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并实施。

2 护理配合

2.1 新辅助化疗护理配合 方案由MDT项目组联合制定,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本组病例中有6例术前行化疗,1例在化疗科行术前治疗,5例在本科室完成术前化疗。

2.1.1 静脉治疗护理∶化疗患者由科室的静脉治疗小组成员和主管医师决定是否行PICC。本组术前行PICC 5例,其中置管于左贵要静脉2例,置管于左肱静脉3例。给患者发放PICC维护手册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按规范行PICC维护,无1例出现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

2.1.2 药泵护理∶使用“爱朋”全自动持续给药注药泵,生理盐水130mL加5-氟尿嘧啶3g(120mL),5.4mL/h维持46小时。注意药量的准确和正确操作,掌握注意事项和故障的处理。顺利完成术前化疗5例,如期实施手术治疗。

2.1.3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3种化疗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食欲不振、恶心5例,血液系统反应1例,表现白细胞数降至3.4×109/L。奥沙利铂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末梢神经炎,主诉双手发麻4例。针对不良反应给予用药前的镇静、镇吐,刺激白细胞生长,注意保暖等。

2.2 术前准备 主要是消化道准备,患者术前以半流质为主,22例患者中术前1天口服缓泻剂清洁肠道16例,相比灌肠对患者的不适反应小。Scarr研究表明,整夜禁食的患者与允许术前3小时仍然进食清流质者残余胃容量或pH值无统计学差异[2]。相比传统禁食8小时患者饥饿的不适感可减轻,MDT模式下本组病例禁食在术前4小时,所以缩短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是安全的。

2.3 术后护理

*[通信作者]陈红,女,副主任护师,E-mail∶1627501217@qq.com

2.3.1 出血观察∶术后24小时内胃出血较多见,大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4~6日出血大多因吻合口粘膜坏死脱落;术后10~20日出血大多因吻合口缝线处感染或粘膜下脓肿腐蚀血管所致[3]。主要观察胃液、引流液及生命体征。本组病例中无1例发生术后出血。胃液呈咖啡色有12例,持续2~3天,胃液量20~120mL/24h,其他病例胃液呈淡黄色或绿色;腹腔引流液24小时内均为血性或淡红色,12~156mL/ 24h。

2.3.2 肠内营养护理∶研究表明,肠道在危重患者的应激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行胃肠手术患者,在其能够在真正的进食前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度过应激期,满足患者机体所需的能量代谢,进而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4-5]。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本组病例均在术后24小时开始行肠内营养。第1天生理盐水500mL 20~30滴/分,第2天能全力500mL慢滴,患者如无不适,逐渐增加量和品种。主要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注意控制营养液的温度、速度、浓度。23例中腹胀12例,减慢或停止滴入后好转,轻度腹泻2例,未作特殊处理。肠内营养管拔除时间在术后8~10天,有2例因进食少,肠内营养管出院带回。

2.3.3 活动时间∶早期下床活动能有效促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肌肉各方功能的恢复,减少相应并发症。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很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一般于术后24~72小时练习下床活动[6]。按护理活动计划,22例均在术后16~24h在床上坐起,主动、被动活动肢体,术后第2天,在护工和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洗漱、下床等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早期活动时疼痛评分1~4分,无1例出现因活动发生的并发症。比传统术后3~4天下床提前1~2天,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较去年我科胃癌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16天缩短1.6天。

2.3.4 防止静脉血栓护理∶肺栓塞被称之为“看不见的威胁,沉默的杀手”。有些患者的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也较好,但因肺栓塞突然死亡。肺栓塞主要因素是深静脉血栓。胃癌患者由于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处于肺栓塞高危状态。权月[6]研究显示,抗栓压力泵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曹艳等[7]Meta分析,应用医用弹力袜,可明显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MDT模式下本组病例均在术前穿抗栓压力袜,在排除不良因素后,15例患者术后3天使用间隙序贯充气压力泵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本组病例中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3 讨 论

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胃癌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作为多学科团队协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复杂、繁重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多学科小组团队协作综合治疗胃癌在我科运行4个月,通过业务学习、病例讨论、跟医疗小组床边查房、护士长现场管理,全体护理人员对胃癌患者的护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工作实践能力考核胃癌患者(医院自制考核质量标准)均分95.6分,合格率100%。25例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率100%,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专科护理要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活动,必须注重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制定详细规范的培训计划,完善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流程和质量标准。更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计划,时刻把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是专科护理发展并取得效果的核心所在。

[1]詹文华.多学科合作是胃癌的最佳诊治模式[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0,2(1)∶5-9.

[2]印义琼,刘春娟,覃清梅,等.胃癌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西部医学,2010,22(6)∶1140-1141.

[3]陈志刚.胃肠道手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12)∶1071.

[4]黄海波.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11-212.

[5]赵秀玲.腹部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19)∶1726-1728.

[6]权月.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J].天津护理,2012,20(3)∶128-129.

[7]曹艳,李珊,张晶晶,等.医用弹力袜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8)∶54-56.

R735.2

B

2014-06-30

1006-2440(2014)05-0544-02

猜你喜欢

协作胃癌病例
“病例”和“病历”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协作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