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胃肠道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

2014-04-15顾剑峰顾芯烨

交通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胃肠道负压泡沫

王 俊,顾剑峰,顾芯烨,陈 桥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普外科,江苏215500)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胃肠道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

王 俊,顾剑峰*,顾芯烨,陈 桥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普外科,江苏215500)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15例患者进行切口处理,创面覆盖VSD,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VSD后7~14天后出院。结论:VSD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手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的合理选择。

负压封闭吸引;腹腔感染;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合并污染的腹腔感染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作为创面治疗新技术在烧伤、感染、严重组织缺损、慢性溃疡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取得了良好疗效。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受胃肠道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患者15例,应用VSD技术处理切口,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胃肠道术后腹腔感染合并切口感染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54~83岁,平均67岁。BMI 25.4±3.60,白蛋白30.3±5.59g/dL。恶性肿瘤5例,包括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2例,横结肠肿瘤术后、回肠末端造瘘1例,回盲部恶性淋巴瘤行右半结肠术后1例,直肠癌Dixon术后切口感染1例。良性疾病10例,包括枣核等异物穿孔、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广泛肠梗阻后、小肠部分切除术后2例,腹部闭合外伤、小肠破裂穿孔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外伤性乙状结肠穿孔术后1例,缺血坏死致乙状结肠切除术后1例,胃大部切除合并十二指肠瘘1例。手术时间3.2±0.53 h。合并糖尿病6例,脑梗死2例,高血压5例。合并腹腔感染术后6~9天,平均术后7天出现切口感染,表现为切口区有红、肿、热、痛等,可见脓性分泌物渗出且范围较大8例;切口区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或伴体温≥38℃,打开的切口深部切口区引流出大量脓性液体且伴有局部压痛5例;切口全层裂开且深达腹腔2例。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排除脂肪液化。

1.2 材料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主体材料:高分子小聚合材料聚乙烯醇组成的医用泡沫材料,15 cm× 10 cm×1cm,具有吸水性和透气性,质地柔软有一定抗张强度。(2)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材料,有侧孔不易塌陷,一般使用1~2根。(3)伤口愈合肤胶贴(美国3M公司),20cm×15cm,成分是聚氨酯和丙烯酸,隔绝空气与水分,透明便于观察创面,能多次更换。(4)Y型连接器,用以连接引流材料。(5)医院中心吸引器,维持-60~-80mmHg。

1.3 方法 切口创面覆盖VSD,大小形状根据切口裁剪,确保与切口充分接触,必要时将泡沫边缘与皮肤缝合固定,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连接电动吸引器,泡沫立即塌陷表明封闭良好,设定负压-60~-80mmHg,连续负压吸引7~10日,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引流物常规送检病原体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15例患者细菌培养10例为大肠杆菌,2例为粪链球菌,1例为克雷白氏菌,2例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发热患者10例,在切口

VSD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2~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3天后变清亮,有3例在引流6天后重新清理创面,去除线结等异物再次VSD引流,3例引流结束重新缝合。全组患者VSD后切口胀痛的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VSD后7~14天后出院。

*[通信作者]顾剑峰,主任医师,E-mail:jscsgjf@sina.cn

2.2 典型病例 男,71岁。肠梗阻肠穿孔、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病,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前全身情况差,术中发现合并腹腔感染,术后连续5天发热,出现腹部压痛。血白细胞19.2×109/L,CT提示腹腔感染,包裹性积液,打开切口引流出腹腔内200mL脓液,有粪臭,后细菌培养为结果大肠杆菌,ESBL+。清理腹部切口后根据切口大小覆盖创面,确保聚乙烯醇泡沫与切口充分接触,泡沫边缘与皮肤缝合固定数针,粘贴薄膜封闭泡沫及引流管出口,Y形管连接引流管至电动吸引器,打开吸引器后泡沫立即塌陷封闭良好,设定负压-26.6kPa。连续负压吸引,吸引期间患者发热渐退,腹腔引流管一度引出褐色液体,后引流液转清。每日观察创面情况,保持负压吸引通畅,7日后拆除泡沫和薄膜,见创面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

3 讨 论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本组患者大多为恶性肿瘤、高龄患者和(或)腹腔内已有明显感染,营养情况差,合并症多,免疫功能低下,切口在手术中更容易受到污染,细菌侵入切口后大量繁殖,有研究报道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甚至达2倍以上。发现术后切口感染一般需要5~7天,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引流,纱布填塞,每日多次换药,直至可以再次缝合,一般还需要7~14天或更长,直至伤口愈合拆线一般还需要7~10天。部分患者需多次手术,清除异物或切除窦道,徒增患者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切口感染率,及时快速有效地治疗切口感染,尤其是腹腔感染患者的切口感染,VSD是可能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VSD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持续产生负压,清除引流区的坏死和渗出物,同时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水肿消退、肉芽生长和组织愈合。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创面治疗技术,广泛使用在烧伤、骨科等创面的治疗[2]。本组采用VSD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将创面内的渗血和渗液由负压主动吸出,消除了细菌繁殖的场所,改变了厌氧菌的生存条件,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创面通过生物透性膜与外界隔绝,构成了抵御细菌屏障,阻止了外源性感染的发生。(2)负压封闭扩张了毛细血管口径,增加了局部血流,加强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链接,促使血管基膜恢复完整,减少血管通透性,抑制组织水肿。负压封闭促进了创面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了肉芽组织的生长。负压封闭促进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类释放,创造出纤维蛋白溶解的环境,纤维蛋白溶解后进行自溶性清创,从而改善创面微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VSD敷料的密闭性是治疗的关键,一旦不能封闭创面,引流是达不到彻底的。需要及时动态观察创面引流情况。(2)同时要了解敷料是否干结,若引流量减少、冲洗液浑浊提示引流不畅,应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保持敷料湿润不变硬,引流量恒定、冲洗液清亮,了解有无线结等异物排出,笔者认为腹腔及切口高危感染者尽量多用单股可吸收缝线,尽量不在腹腔内使用抗粘连物品。提醒患者不要折叠、压迫、牵拉引流管,必要时更换敷料。(3)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来源于腹腔,主要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典型病例所发现的细菌也属于这些类型,围手术应使用抗生素,覆盖上述菌群,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腹腔感染患者,使用VSD可以改善感染创面的环境,抑制脂肪液化,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人群使用VSD预防感染也是良好手段。

[1]张连阳.重视负压封闭引流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5):389.

[2]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33.

R656.6

B

2014-07-20

1006-2440(2014)04-0379-02

猜你喜欢

胃肠道负压泡沫
毒泡沫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好泡沫与坏泡沫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