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教转型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以吉林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2014-04-14孙瑞丰白立敏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城乡规划专业

孙瑞丰 白立敏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自城乡规划学升为一级学科以来,城乡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对过去以建筑学为依托的二级学科的城市规划专业来说,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思路一定要有更新、转变.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教育在师资配备、教学内容、教育培养方向、就业等方面要有新的思考和举措.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应该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高等教育可谓精英教育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为大众教育阶段;从现在到未来一个时期将是多元化和选择性教育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要用新的观念和思维去探索转型期给高等专业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

1.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反思

城乡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学科,人才应用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培养出的大批人才将直接参与地方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其人才培养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建设的品质.而地域特征的特殊需求往往在学科专业设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问题频发,一些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对城市问题产生的核心——人才培养标准开始了反思与探索.共识之处在于城乡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融入社会人文类、经济管理类及公共政策类等学科内容,以改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城乡规划不仅仅是搞搞设计,它涉及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学科性的.然而,由于城乡规划专业自身知识体系的庞杂和应用型学科定位等问题,很多院校还在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规划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使专业教育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脱节,会对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1.2 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的反思

(1) 在教育培养目标中,更多注重应用型专才的培养而忽略了深基础、宽口径通才培养;

(2) 教师队伍结构还没有充实完善.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建立,各校都在充实和完善教师队伍,教师缺乏且来源较单一,学历结构不等方面都有待加强,这对学生教育培养都有很大影响[1];

(3) 教学中教师按传统固定模式教学多,而让学生开拓思路创新拓展的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和类型单一;

(4) 学生的教育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不是很紧密,二者相脱节的多;

(5) 教育经费投入不够,仍在执行20年前标准,该有的教学环节不能得到很好开展,影响教学效果.

2 吉林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2.1 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我们根据吉林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近2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统计,毕业生去城乡规划专业设计机构的占50%;到政府机关从事规划管理工作的占15%;从事高校教师工作占15%;出国留学及继续深造的占5%;从事其他工作的占15%.从统计数据看,毕业早的多数在设计单位,而越往后就业去向选择越多,变化也越大.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已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

2.2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贯彻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2].把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以城乡规划系列设计课为主线,培养的人才应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规划设计师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地方性特色.主要培养从事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城乡规划编制与设计,以及对景观环境设计、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3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 掌握扎实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城乡规划设计、方案表达,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政策法规,具有综合分析、协调解决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

(3) 打下坚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调查研究工作的能力;

(4) 掌握建筑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独立进行一般配套的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

(5) 掌握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参与区域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景观规划及社会与经济发展等相关专业规划工作的能力.

2.4 “三实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

(1) 更好地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关系;

(2) 加强基础、整合理论课程、拓宽专业面,构筑专业教育的知识平台,在专业课程群及选修课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应给予高度重视,做出明确要求;

(4) 兼顾执业资格制度的实际,注意教育标准、专业评估标准与资格考试标准的相互衔接.以上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要求更趋科学,更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实际,更符合我校对高等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

3 高教转型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3.1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

(1) 教育培养观念. 应由原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2) 课程体系. 由单一知识学习向知识能力和适应社会等多元化的教育培养转变;

(3) 人才培养模式. 由过去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或有专长通才转变.

3.2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全方位培养设想

(1) 面对高教新的转型,要积极调整专业培养模式,规划专业培养应从过去传统教育注重专才多、通才少来调整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2) 加强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高人文类知识教育的比重,构建不同类别院校人才培养特色[3].建立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不同背景院校学生培养中,要有自己人才培养定位,要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特点,寻找专业发展方式和渠道;

(3) 以实践课程为核心,贯彻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内容,培养高情商人才.解决以往注重课本理论讲授,轻视实践创新能力问题.改变以理论为核心,使学生能够消化理解理论,融汇多门知识,掌握实践环节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通过对各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基本要求及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我们看到了专业教育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教转型期,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是培养方案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师者”教学质量和方法如何体现、学生掌握知识体系,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否到位、社会对人才使用的要求能否达到等等.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50%的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各院校仍沿用过去城市化水平提升时期对物质建设型社会的规划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还在强调经济社会需求,将城市扩张和建设速度所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不断重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技术的偏重和对人本精神的忽视将无法面对社会转型,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无疑到了转型和调整的时期.以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为例,希望引起同行对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杨贵庆.“城乡规划学”发展历程启示和若干基本问题的认识.2013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8.

[2] 吉林建筑大学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4.

[3]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5.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城乡规划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