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层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探究

2014-04-14万荣超陈加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螺旋造影斑块

万荣超 陈加军

(广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论著/周围血管病

64层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探究

万荣超陈加军

(广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造影技术;64层螺旋CT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变窄、堵塞、闭塞,形成肢体慢性缺血[1]。据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是由早期无明显症状慢性发展成为后期肢体静息痛,严重则诱发肢体坏疽和溃疡,甚至是肢体硬化截肢致残。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对延缓病变发展和降低患者截肢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以在本院行64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可疑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0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68.5岁,排除严重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对碘对比剂过敏患者。

1.2扫描方法

使用GE Discovery CT750 HD 64层螺旋CT扫描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50mA;并设定CT扫描准直宽度40mm,层厚为5mm,螺距为0.984。取患者仰卧位,从上至下扫描,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端至足背水平,采用高压注射器将80ml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40ml生理盐水按4.5ml/s的速率经肘静脉注入,使用CT值检测触发扫描延迟时间,兴趣区设在髂总动脉,阈值为150Hu。

1.3图像处理

在GE AW4.6影像工作站上利用重建后的轴位影像数据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技术(VR)等图形处理技术,并利用自动测量工具结合目测判断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及范围。

1.4图像分析

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分析内容包括动脉狭窄等级鉴别和斑块性质诊断。动脉狭窄程度包括:(1)动脉正常或轻度管壁不规则,狭窄程度≤50%,则为Ⅰ级;(2)动脉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5%,则为Ⅱ级;(3)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5%,则为Ⅲ级;(4)动脉出现闭塞,狭窄程度为100%,则为Ⅳ级。其中Ⅰ级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Ⅱ、Ⅲ、Ⅳ级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由此判断患者病症发展情况。而斑块性质诊断可以根据斑块内脂核的大小、性质、成分、纤维帽厚度以及炎性反应情况等,并结合CT值分为软斑块和钙化斑。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其中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下肢动脉各段血管连续充盈,如图1所示。另外4例患者由于下肢血管对比剂强化不明显,CT成像模糊,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46例CT图像清晰患者中,下肢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为Ⅰ级,如图2、3所示;19例(41.30%)下肢动脉血动力学改变显著,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如图4、5、6所示。而在19例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中有3例管腔闭塞,狭窄程度为100%。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Ⅰ、Ⅱ级狭窄患者病变发生部位多为股浅动脉远端处,比如腓动脉分叉处、胫前或胫后动脉、腘动脉及开口处等部位。Ⅲ、Ⅳ级狭窄患者病变多表现为大范围、全程动脉多段处病变,比如从足背动脉到双侧骼总动脉之间的全程动脉出现多处狭窄甚至闭塞,局部闭塞患者出现侧枝循环血管及病变斑块[2]。

图1 下肢动脉全程主干血管及分支图

图2 轴位图显示髂外动脉软斑块Ⅰ级

图3 使用自动测量工具测量狭窄程度

图4 CPR显示腘动脉钙化斑块及软斑块Ⅰ~II级

图5 CPR显示股浅动脉软斑块Ⅲ级

图6 VR图像显示左侧髂外动脉闭塞Ⅳ级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属于全身性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或有轻微畏寒、发凉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发展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出现疲劳、酸痛等症状,休息后症状完全可以缓解,但随着病情演变出现静息痛,在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肢端疼痛,严重则导致肢体动脉硬化引发溃烂、坏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延缓病变的必要手段,目前临床通常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其具有无创、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以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患者治疗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3.164层螺旋CT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扫描、高空间分辨率CT成像,同时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获取下肢动脉清晰、准确的图像,不仅能显示管腔狭窄程度,还能显示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状,可以有效的区分斑块性质及硬化程度,此外64层螺旋CT成像还能清晰的显示侧支循环机闭塞远端动脉的图像,对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发展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精确定位病变血管的部位、病变累及的范围以及闭塞后侧枝形成的具体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动脉学流动力学观察动脉狭窄程度,为后续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和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过去本病通常利用彩超、MRA、DSA等方法进行诊断,但这些方法通常存在较大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肠气较多患者,彩超不能有效的显示主、髂动脉及血管管壁钙化图像,不利于准确诊断;(2)MRA扫描范围小,扫描耗时长,对钙化斑块不敏感,无法清晰显示远端血管的图像;(3)DSA是属于有创性检查方法,可导致术后发生动脉瘤形成,引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3]。而64层螺旋CT则规避了上述方法的缺点,实现快速扫描,清晰成像,全方位剖析细节,准确定位病变部位,直观显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加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患者下肢血管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精确测量,准确判断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情况,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3.2影响下肢CT血管造影检查质量的因素

影响下肢CT造影检查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CT扫描对造影剂在人体下肢动脉中形成的浓度有很大的依赖性,只有当造影剂在下肢动脉中形成有效的浓度才能清晰成像。而造影剂是经患者肘静脉注射,过程消耗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此在准确把握CT扫描开始时间难度较大。其次,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出现病变,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顺畅,出现局部血液湍流,容易导致感兴趣区设定出现偏差。最后,由于血管壁钙化沉积容易产生伪影,同时血管壁部分效应影响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因此,临床通常采用计算机造影剂示踪技术实现CT透视,以预设定感兴趣区为准,观察造影剂浓度变化情况,实现CT准确扫描,应当选择适当的窗宽、窗位进行分析,避免CT显示病变程度超过实际程度的现象发生,提高图像显示准确率。

总之,虽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当血管壁存在较多、较大的钙化斑块时,导致动脉血管狭窄评价程度高于实际情况,以及产生伪影或图像不清楚等现象,但可以通过多方位观察和不同图像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缺点。可见,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准确评估病变血管的位置及范围,为下肢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可以有效减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截肢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快捷的检查技术,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影像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春朴.16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1(06):46-47.

[2]温泽迎,葛英辉,张小安,等.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07(02):110-111.

[3]李惊喜,孙莹,王宇.糖尿病并发脓肿的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7(04):89-90.

作者简介:万荣超,1979年生,男,壮族,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X线、CT及MRI诊断。

Applic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diagnosis of 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WAN Rong-chao,Chen Jia-ju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imaging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es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underwent 64-slice CT angiography,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Clear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46 of 50 patients.Of 46 patients,35(76.08%)had arterioscler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including grade I arterial stenosis in 16 cases(34.78%)and grades II,III,and IV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stenosis in 19 cases(41.30%).ConclusionThe 64-slice CT angiography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ness,easy operation,and high accuracy and has a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Key words】Diabetes;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ngiography;64-Slice spiral CT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