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甸县姚关镇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

2014-04-13左必武范素梅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日用稻飞虱新品种

左必武,范素梅

(1.施甸县姚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施甸 678201;2.施甸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施甸 678200)

施甸县姚关镇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

左必武1,范素梅2

(1.施甸县姚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施甸 678201;2.施甸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施甸 678200)

选择新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进行种植观察,对水稻新品种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农艺性状以及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岫10鉴20、昌粳14的综合性状较优于对照品种楚粳28,岫10鉴20可在姚关镇示范种植,昌粳14可优先推广种植。

水稻;新品种;引种种植技术

施甸县姚关镇位于施甸县南部,距县城20 km,地貌呈由北往南缓坡陵状,东与昌宁县湾甸乡接壤,西与施甸县万兴乡、酒房乡为邻,北与施甸县甸阳镇、摆榔乡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99°14′,北纬24° 24′,最高海拔2 402 m,最低海拔780 m,平均海拔1 780 m,年平均降雨量900~1 100 mm,年平均气温13.80℃。国土总面积195.20 km2,山区占94%,坝区占6%,为典型的冷凉山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740 hm2左右,水稻生产在姚关镇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选择新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进行种植,对水稻新品种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农艺性状以及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进行鉴定,选择出适宜姚关稻区及类似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力强的水稻品种,对姚关镇水稻生产安全、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为11个粳稻新品种:岫粳17号、岫10鉴20、隆科16、滇粳糯1号、滇杂46、滇杂47、岫4-10、昌粳12、昌粳13、昌粳14和楚粳28(CK)。

1.2 试验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种植规格:大行距17 cm、小行距13 cm,株距10 cm,每小区栽16行,每丛栽2苗。

1.3 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地位于姚关镇蒜园村小汉庄六组农户王彩的承包田,海拔1 760 m,东经99°12′50″,北纬24°37′27″,年平均气温13.80℃,年降雨量1 000~1 300 mm,前作大麦,黑胶泥土,肥力中等。试验时间为2013年3-10月。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岫10鉴20,为9 345.90 kg/hm2;楚粳28(CK)的产量为8 247.7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滇杂47,为7 398.15 kg/hm2。产量从高到底排序岫10鉴20>昌粳14>昌粳12>岫4-10>岫粳17>楚粳28号(CK)>滇粳糯1号>隆科16>昌粳13>滇杂46>滇杂47。

2.2 生育期及田间长势

各品种生育期在102~138 d,最长为昌粳12,最短为滇杂46;田间生长势均为“强”;生长整齐度除岫10鉴20、昌粳12、昌粳14为“中”外,其余均为“齐”。

2.3 分蘖动态调查

茎蘖数最高的是昌粳14号,为638.89万/hm2,楚粳28号(CK)茎蘖数为536.67万/hm2,最低的是昌粳13号,为362.53万/hm2;有效穗最高的是昌粳14号,为530.58万/hm2,楚粳28号(CK)有效穗为386.69万/hm2,最低的是滇杂46号,为264.38万/hm2;分蘖力最高的是昌粳14号为4.69,楚粳28号(CK)分蘖力为3.22,最低的是昌粳12号,为2.33;成穗率最高的是昌粳14号,为83.05%,楚粳28号(CK)为72.05%,最低的是滇杂46,为55.83%。

2.4 室内经济性状

株高最高的是昌粳12号,为103.50 cm,楚粳28号(CK)的株高为77.50 cm,最矮是滇粳糯1号,为71.50 cm;穗长最长是滇粳糯1号,为21.94 cm,楚粳28号(CK)为16.81 cm,最短是岫17号,为15.35 cm;穗总粒数最高是昌粳12号,为222.30粒,楚粳28号(CK)穗总粒数为109.12粒,最低是昌粳14号,为78.16粒;穗实粒数最高是昌粳13号,为167粒,楚粳28号(CK)穗实粒数为100.36粒,最低是昌粳14号,为67.79粒;空瘪率最高是昌粳12号,为34.41%,楚粳28号(CK)空瘪率为8.03%,最低是岫17号,为5.06%;千粒重最高是滇粳糯1号,为29.60 g,楚粳28号(CK)千粒重为21.80 g,最低是昌粳12号,为21.50 g。

表1 2013年水稻稻曲病调查情况

表2 2013年水稻穗瘟病调查情况

2.5 抗逆力

2.5.1 抗倒伏力

所有水稻品种均未发生倒伏现象,抗倒伏力强。

2.5.2 稻曲病发生情况

发病率最高是昌粳12,为3.88%,最低是岫粳17、滇粳糯1号和昌粳14,均为0;病情指数在0~1.17;损失率在0~1.17%,最高是昌粳12,为1.17%,最低是岫粳17、滇粳糯1号和昌粳14,均为0;百穗病粒数为0~8粒,最高是昌粳12,最低是岫粳17、滇粳糯1号和昌粳14(表1)。

2.5.3 稻瘟病发生情况

稻瘟病发病率在3.33%~15.31%,最高为岫粳17,最低为滇杂47和昌粳14;病情指数在0.63~3.06,最高为岫粳17,最低为滇杂46;损失率在0.16%~1.63%,最高为岫粳17,最低为滇杂46和昌粳13。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岫10鉴20、昌粳14的综合性状较优于楚粳28(CK),昌粳14可以在姚关稻区及类似区域生产上优先选择种植;岫10鉴20可以进入示范种植。对其综合性状简述如下:

3.1 岫10鉴20

岫10鉴20产量9 345.90 kg/hm2,位于参试品种第1位,全生育期116 d,全生育期生长势强,生长整齐度中。株高74.50 cm,穗长16.77 cm,穗总粒数124.20粒,穗实粒数106.40粒,空瘪率14.35%,分蘖力强,难落粒。抗倒伏性强,高抗稻瘟病、稻曲病。

3.2 昌粳14

昌粳14产量9 151.05 kg/hm2,位参试品种第2位,全生育期117 d,全生育期生长势强,生长整齐度中。株高82.00 cm,穗长16.02 cm,穗总粒数78.20粒,穗实粒数67.80粒,空瘪率13.27%,分蘖力强,难落粒。抗倒伏性强,高抗稻瘟病、稻曲病。

4 田间管理技术

4.1 育秧

采用湿育秧技术,3月31日晾晒稻种,4月1日用“使百克”浸泡稻种48 h后,4月3日捂种催芽至露白,4月7日播种,上盖碎粪,5月27日早晨拔秧,秧龄49 d。

4.2 整田移栽

大田整理采用机械碎垡和人工整理相结合。5月26日用大型旋耕机旋耕碎垡,耙平。基肥施尿素225 kg/hm2、普钙750 kg/hm2、钾肥150 kg/hm2、锌肥30 kg/hm2和硼肥30 kg/hm2。施底肥后再次耙平,5月27日中午开始移栽,移栽规格为大行距17 cm,小行距13 cm,双行移栽,株距10 cm。6月3日施分蘖肥,用尿素150 kg/hm2加“卞·乙”除草剂1.20 kg/hm2拌匀全田撒施。7月24日用氯化钾75 kg/hm2追施穗肥。

4.3 病虫害防治

4.3.1 秧田期

4月17日用高氯毒、或乙蒜素、或磷酸二氢钾防治稻蝗和立枯病;5月13日用硫环唑、或高氯毒、或三环唑、或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稻飞虱、苗瘟。

4.3.2 大田期

6月20日用硫环唑、或阿维毒、或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防治水稻叶瘟和稻飞虱;7月15日用苯甲丙环唑、或巨聚硼、或吡虫啉、或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防治水稻叶瘟和稻飞虱;7月31日用富士一号、或井冈霉素、或阿维毒、或吡虫杀单、或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防治水稻穗瘟、稻飞虱及稻螟;8月15日用硫环唑、或吡虫啉、或磷酸二氢钾兑水喷雾防治水稻穗瘟和稻飞虱。

4.4 收获

9月24日,除昌粳12号和昌粳13号未成熟不能收割外,其余品种全部采用人工收割,9月26日人工脱粒、晒干扬净后称重,计算小区产量。昌粳12号和昌粳13号于10月14日采用人工收割,10月15日人工脱粒、晒干扬净后称重,计算小区产量。

[1]杨久,丁鲲,卢义宣,等.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391-395.

[2]杨定奇,余选礼,王白昌,等.德宏州杂交水稻引种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13(2):28-31.

2014-05-23

猜你喜欢

日用稻飞虱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王素娟:让日用之美,构建出我们的生活美学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