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突袭——SAS突袭佩布尔岛机场战斗评析

2014-04-11窦超

轻兵器 2014年7期
关键词:阿军马岛突袭

窦超

作战发起背景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以突然行动占领了与英国存在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则称为福克兰群岛)。英国随即作出迅速而坚决的反应,派出特混舰队前往马岛意图一举将其夺回。英军SAS随同特混舰队前往战区。

经过一番先期作战后,英军夺取了南乔治亚岛作为登陆作战的立足点,并且在遭受到很大损失后顽强抗住了阿根廷空军的猛烈攻击,基本控制了马岛周围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为下一步的登陆作战奠定了基础。这样一来,英军马上就开始着手研究在马岛进行登陆的相关事宜。经过SAS和特别舟艇中队(SBS)的周密侦察,英军决定在东西马岛之间的福克兰海峡东岸的圣卡洛斯港登陆。这一地区是阿军防御的薄弱点,且三面环山,可以对阿根廷空军的攻击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可以避免再遭受其发射的“飞鱼”空舰导弹的低空攻击。最重要的是,圣卡洛斯港距离阿军主力所在地——斯坦利港160km,距离较远,而且岛上道路状况极差,阿军增援部队难以及时赶到这里进行抗登陆作战。从以上条件来说,圣卡洛斯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登陆地点。

然而,圣卡洛斯港虽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登陆地点,却也有令英军感到非常头痛之处。如果选择在圣卡洛斯港登陆,那么英军舰队必须经过福克兰海峡的北端入口,而这个入口处的西侧就是佩布尔岛。佩布尔岛位于福克兰海峡北端入口西侧,距离马岛的西岛(马岛分为东西两个主岛)约800m距离,扼守着海峡入口和附近海域,是这一地区的咽喉要道。更要命的是,英军经过侦察发现,佩布尔岛上修筑有一处阿军的简易机场,上面部署了一批攻击机和勤务保障飞机。此外,岛上还部署有一部雷达和警卫部队。阿军部署在佩布尔岛的攻击机是阿根廷国产的“普卡拉”攻击机。“普卡拉”攻击机是一种阿根廷于1970年代中期投入生产的螺旋桨式双座攻击机,该机虽然只是一种执行低速低空对地攻击任务的螺旋桨飞机,而且其上配备的武器对于英军舰船来说威胁并不大,但该机却可以对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英军地面部队构成严重威胁。更为重要的是,阿军部署在佩布尔岛上的雷达站可以监视海峡入口和通往圣卡洛斯港的航道,很有可能提前发现英军的登陆企图。也就是说,英军要想在圣卡洛斯港顺利登陆,那么,佩布尔岛机场就必须被摧毁。

当时,要想摧毁佩布尔岛机场,英军可以有4种选择:空军轰炸、海军炮击、强攻佩布尔岛和特种部队突袭。然而,这4种选择都有其缺陷:利用空军轰炸,因为岛上的阿军飞机位置非常分散而难以一次将其全部摧毁,而且简易机场的土质跑道也很容易被修复;海军炮击则因为夜间观察目标困难而难以实施,同时也难以将分散的阿军飞机全部摧毁;强攻佩布尔岛虽然可以将机场和飞机彻底摧毁,但可能暴露出英军将要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企图;特种部队突袭虽然可以将分散的阿军飞机全部摧毁,但是英军特种部队却难以在将阿军雷达站、弹药库和飞机一起摧毁的同时,应付阿军警卫部队的反击。但特种部队突袭却有着其他三种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可以让阿军误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打了就跑的袭击而已,使其难以判断英军真实的登陆地点。

有鉴于此,英军决定派SAS突袭佩布尔岛机场,为了弥补其兵力火力的不足,以一艘驱逐舰进行舰炮火力支援。

突袭作战经过

在决定以驱逐舰和SAS对佩布尔岛机场进行联合突袭后,英军就在先期侦察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佩布尔岛的进一步侦察,为突袭行动提供有力的情报保障。

1982年5月11日夜,SAS的一个由8名队员组成的先遣小组乘直升机利用夜幕掩护降落在马岛的西岛海岸,准备在这里换乘橡皮艇渡过800m宽的海峡登上佩布尔岛。然而,到达后马岛西部突然刮起了大风,海峡内也是风大浪急。因为充气橡皮艇抗风浪能力很差,英军指挥官决定将上岛时间推迟一天。于是,这个小组就隐蔽在海岸上的石缝中等待。第二天夜间,天气状况好转,该小组乘橡皮艇登上了佩布尔岛。小组上岛后将充气式橡皮艇放气后藏好,然后趁着夜色到达预定位置后进行了严密伪装。先遣小组白天没有采取行动,而是隐蔽待机。由于伪装非常出色,以至于阿军直升机从其头顶飞过都没有发现异常。

13日夜间,带队的英军指挥官派出2人对岛上机场进行近距离侦察。这2名队员靠近机场后使用夜视器材进行观察,发现机场上共有11架各型飞机,位置非常分散,进一步核实了之前得到的情报。与此同时,英军选定了机场方向不能直视的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作为后续部队的直升机着陆场。之所以选定这个地点,是因为其与机场之间被山遮挡,而且距机场距离不算太远,部队抵达后绕过山就可以接近机场。先遣小组于14日夜标示了直升机着陆区,以接应后续部队。但后续部队45名队员乘坐的直升机因为夜暗和顶风飞行等原因,迟到了半小时。这样一来,留给部队可以利用暗夜掩护进行作战的时间只剩下30分钟了。与此同时,英国海军的“格拉摩根”号驱逐舰(亦有资料显示参战的驱逐舰为与此同为“郡”级驱逐舰的“安特里姆”号驱逐舰)也到达预定位置,准备以舰炮火力对岛上特种部队进行火力支援。

岛上的SAS部队在向机场行军过程中,进行了最后的行动部署和目标区分。所有队员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分别负责攻击机场上的飞机和弹药库、油库、雷达站等目标。在最后集结点,SAS将带来的81mm迫击炮部署在这里,其余队员则携带榴弹发射器和M72 66mm火箭筒等装备继续向机场行进。随队行动的海军舰炮火力引导员在一个制高点设置观察哨,负责引导舰炮对特种部队进行火力支援。endprint

部队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后,海军舰炮火力引导员根据早已利用激光测距仪测出的目标方位,首先引导2km外的“格拉摩根”号驱逐舰使用舰上的114mm舰炮对阿军目标进行炮火轰击,SAS部署的迫击炮也同时向机场上的阿军目标进行轰击。毫无防备的阿军警卫部队被从睡梦中惊醒,在他们试图组织抵抗的时候又立即遭到了攻入机场的SAS队员猛烈火力的袭击,被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法阻止英军的行动。

随后,SAS队员立即按照预定方案向各自目标发起攻击。大部分队员扑向机场上停放的阿军飞机,除了在机上安装炸药外,英军还利用手中的各种武器,包括M16自动步枪、M203榴弹发射器和M72火箭筒等向阿军飞机射击。随着一声声爆炸和射击声,阿军飞机不是被炸瘫在地,就是满身窟窿再也无法飞行了。一名参加战斗的SAS队员事后对此作了如下记录:“我们匍匐着爬到了跑道上,并在7架飞机上放置了炸弹。片刻之后这个地方就陷入了火海。我们用轻武器和火箭筒射击,使用3发点射模式,我打空了一个弹匣的枪弹,将它们全部倾泻到了一架‘普卡拉攻击机上,枪弹射进了飞机的前鼻和驾驶舱,碎片在空中飞舞。我们的头上‘格拉摩根号发射的照明弹照亮了太空……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飞机不是正在燃烧就是布满了弹孔,它们的起落架被打掉了,机身上全是窟窿。”这一幕景象与二战中SAS初创时,其在北非沙漠中对德军后方机场发动的一连串突袭行动如出一辙。与此同时,另一部分队员攻击了阿军的弹药库、油库和雷达站,也顺利摧毁了目标。

被英军完全压制住的阿军警卫部队只能缩在工事内呼叫增援,但耳机里却除了噪音什么也听不见,这是因为英军使用了电子干扰设备对阿军通信系统实施电子干扰,切断了其与外界的通信联络。

经过不到半小时的战斗,阿军部署在佩布尔岛的11架各型飞机(包括6架“普卡拉”式攻击机、4架T-34教练机和1架“空中货车”式轻型运输机)和机场设施、雷达站被全部摧毁,SAS方面则只有1人负伤。

大获全胜的SAS全身而退,乘坐3架直升机于拂晓前返回了特混舰队。阿军只好放弃了佩布尔岛上的机场,并用直升机将飞行员运走。SAS的果断行动拔除了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最后一个障碍。然而,SAS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仅仅在几天后的5月19日,1架运载SAS队员的“海王”直升机因事故坠毁,导致机上20人死亡,仅SAS就损失了18人,颇有些乐极生悲的味道。英军只得紧急调来SAS的后备部队弥补战斗力空缺,以继续执行任务。

作战行动评析

纵观这次行动,其具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这是一次成功的战术层次上的联合作战。联合作战简单地说,就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作战行动。SAS突袭佩布尔岛机场,动用的兵力只有50余人,如果加上负责运输的直升机机组人员和“格拉摩根”号驱逐舰上的480名舰员,恐怕也超不过550人。作战规模虽然很小,但是却涉及到了两大军种,即陆军和海军。SAS虽然名为“特别空勤团”,但其在建制上隶属于英国陆军,配合作战的直升机也是隶属于陆军的。这些陆军部队得到海军驱逐舰炮火的支援,因此构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同军种之间部队的协同配合,这一难度随着参战部队规模越大也就越高。SAS此次突袭佩布尔岛机场,参战部队规模有限,因此协同配合的难度要小一些。英军采取的方式为首先由特混舰队指挥层决定参战兵力构成及作战企图,然后交由陆军和海军联合执行。在协同方式上采取以时间协同和目标协同相结合的方式。SAS负责前期侦察工作,然后其与配合作战的陆军直升机和海军驱逐舰按照统一计划规定的时间分别进入阵位。作战开始时,驱逐舰舰炮火力由海军派出的舰炮火力引导员负责指挥,首先进行火力准备压制阿军警卫部队,然后按照与SAS的目标区分进行轰击。由于英国陆军和海军参战部队协同配合非常紧密,不仅以很小的代价达成了作战目的,而且快速顺利撤出了战斗。应该说,这次联合作战是非常成功的。

其次,缜密的侦察使得英军获得了先机之利。侦察和情报对于作战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在马岛战争结束后的1982年12月,英国国防大臣向议会提交了一份题为《福克兰群岛战役:经验教训》的白皮书,其中提到:“特别空勤团和特别舟艇中队在这次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地面部队主力到达之前活动,搜集了必不可少的情报。”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马岛战争中SAS和SBS共同执行了大量的侦察任务,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如SBS出色地完成了探查马岛沿海水域和滩头阵地的任务,并且圣卡洛斯港没有设防的情报就是由他们发现的。规模比SBS更大的SAS担负的侦察任务更为繁重。SAS主要依靠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进行输送,然后利用绳梯下到地面。他们在夜间开始向目标区进行长距离徒步行军,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根本就难以得到援助。每个侦察小组一旦进入阵位,就要在严寒的泥沼中进行侦察活动,一次任务往往长达48小时甚至更长。每个小组每天都要向基地发回一份加密电报,上报获得情报的同时也可以使基地得知其安全状况。曾有1个小组两天时间没有发报,使得基地人员感到凶多吉少,直到第3天,该小组才发报解释说,他们一直呆在阿根廷军队的阵地中间,即使发几秒钟电报都有可能暴露目标。完成侦察任务后,SAS仍采取乘坐直升机撤离的方式撤回己方阵地。这样的侦察行动几乎贯穿了马岛战争的整个过程,为英军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至于突袭佩布尔岛机场的行动决策,正是SAS通过侦察得知机场上阿军飞机部署非常分散,这一情报使英军指挥层排除了使用空军轰炸、海军舰炮轰击的方式,转而采取特种部队突袭的方式。SAS还搞清楚了阿军在机场的警卫部队的相关情况。基于这一情报英军判断单靠特种部队的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顺利结束战斗,遂决定由海军驱逐舰为其提供火力支援。即使在上述作战计划做出之后,SAS仍然没有放松侦察工作。先遣小组登上佩布尔岛后,在第二天夜里再次派出2人对机场进行抵近侦察,最后确认了机场上的情况与先前侦察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样,英军才按照预定计划采取了突袭行动。endprint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缜密的侦察使得英军占尽先机,而守岛阿军却完全处于“耳不聪、目不明”的状态之中,直到战斗打响才如梦初醒,自然难以做出有效反应。

再次,正确的作战编组使得SAS具有极其出色的作战灵活性。SAS在对佩布尔岛机场的突袭中,其作战编组采取的是以4人小组为基本作战单位的编组形式。而这种形式自从SAS在二战结束后重组时起就成为其基本的作战编组。最初,SAS的创始人大卫·斯德林认为5人小组是在敌人后方进行突袭的合适的作战编组形式,但随后的战争实践使得SAS逐步摸索出4人小组更合适。采取4人小组作为基本作战单位有很多理由,如一个少于4人的小组更容易遭到攻击,其拥有的能力和火力也很有限,遭到攻击时难以进行抵抗,而且其中一人一旦阵亡或受伤,任务几乎肯定就要被放弃。而按照SAS正常执行任务的要求,4人小组中的3名队员除了携带装有M203榴弹发射器的M16步枪和10个弹匣外,还需要额外携带200发弹,而剩下1名队员则携带米尼米轻机枪和弹药。除了这些装备外,每人还携带一具M72火箭筒。再加上个人装具和侦察、通信器材,以及必不可少的可以维持两周时间的食物和水,队员的个人总负重将达到惊人的100kg。在如此负重的情况下,即使再减少1名队员也会继续维持作战。但是如果超过4人,那么这个小组就会显得规模过大,行动时显得笨拙而且容易被敌军发现。SAS的4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通信、爆破或医疗,以使小组应付各种复杂局面。4人小组还可以满足士兵入选SAS时就被培养起来的“伙伴”心理,从而在执行战术任务时采取两人配合的方式,建立起两个可以相互支援的更小作战单位,使得这种作战编组方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但4人小组通常是在敌后纵深地带进行侦察活动时采取的作战编组方式,一般不执行攻击性任务或战斗巡逻任务。在执行上述任务时通常要组织若干个4人小组共同作战,此次突袭佩布尔岛机场即是这样。

第四,利用暗夜实施突然打击,令阿军措手不及。在突袭佩布尔岛机场乃至整个战争中,SAS基本上都是采取夜间侦察和突袭的方式,主要原因是阿军的夜视能力较弱,而SAS则可以依靠先进的夜视器材形成战场单向透明的有利态势,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正是因为SAS采取夜间行动方式,才使得阿军既不能掌握战场态势,处于随时可能遭到突然袭击的状态中,又难以在战斗打响后发挥自己的战斗力,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第五,突袭行动中火力配系完整,将阿军完全压制,令其警卫部队毫无作为。SAS此次突袭行动中的火力配系可以分为三层:由远及近分别是“格拉摩根”号驱逐舰上的114mm舰炮、SAS部署的81mm迫击炮和队员手中的轻武器。这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从而建立了对阿军机场警卫部队的火力优势。“格拉摩根”号驱逐舰装备有双联装114mm舰炮,非常适于执行对岸轰击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AS在这次战斗中使用的L-16 80mm迫击炮通常在特种部队作战行动中很少见到。这种81mm迫击炮全质量为34.6kg,射程达5660m,可以发射4.26kg重的高爆弹,在佩布尔岛上使用时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两种支援火力加上SAS队员手中的自动步枪、榴弹发射器和火箭筒等火力,相对于阿军机场警卫部队形成了绝对优势,取得战斗的胜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军马岛突袭
缺只角
突袭51区,拯救外星人
午夜,校园响起“魔铃”声
暴雨突袭
生命之外
暗夜突袭(下)
暗夜突袭(上)
岛殇——英阿马岛之战
结巴有福
马岛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