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2014-04-11胡文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胡文渊

(西南大学信息管理系,重庆 荣昌 402460)

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胡文渊

(西南大学信息管理系,重庆 荣昌 402460)

高校学生党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校学生党建及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入手,研究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达到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目的。

高校学生党建;和谐校园;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1]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锋群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党中央向全国高校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因此,结合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及时研究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关键点,寻求突破,致力构建大学生党建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和谐校园定义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一种互助合作、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2]和谐思想延伸至高校就体现为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和谐校园建设,即在大学环境中宣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推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形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中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及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学校之间的和谐稳定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又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是当前高校的重要工作。2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构建和谐校园,人是关键因素。和谐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校学生党建通过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为和谐校园建设保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学生党组织是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单位,是凝聚人心的中心,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代表,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而学生党员则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和中坚力量,是高校党组织的细胞。总的来说,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水平较高、作风良好,综合素质较强,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中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而且更在广大学生中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资源。

与此同时,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宣传积极向上、公平公正、友爱和谐的价值观念,对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谐校园文化中宣传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将引导学生党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定的思想信念,由此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将对高校学生党建产生极强的推动促进作用。同时,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会促进大学生党员热爱社会劳动、提高自身素质、致力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安定团结的校园氛围,积极投身到报效伟大祖国的实践中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3]

3 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入口标准难把握

党员的入党动机决定着他是否符合一名党员的基本标准,决定着他入党后工作的开展和党员作用的发挥。目前,绝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是出于对党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明或功利化倾向。有的同学存在从众心理,未能真正理解入党的意义所在,盲目跟随大众想要入党;而部分同学则存在功利心理,将入党看成增加就业成功率的筹码,并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认同党。同时,部分高校在党员发展的标准上把握不严或重心有所偏颇,比如过分看重个人学业成绩、获奖情况或参加活动的情况,却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发展党员的最重要标准应该是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以及服务群众意识;部分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时间过短或考察形式和内容过于条款化和僵硬化,这必将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极大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2 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缺乏相应考核机制

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普遍存在着重心不平衡的现象,重入党前考察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管理。发展前,对积极分子进行多种考察教育,组织党校培训、考试考察、谈话教育、服务活动等。经重重筛选发展为党员后就认为工作已经完成,忽视对党员的继续教育管理,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出现入党前后截然不同的思想状态和作风:入党前积极主动,自我要求样;入党后思想松懈,拉拉垮垮,不再积极要求上进,不能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做出表率。这与对党员缺乏后续的考核管理等相关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现象对其他广大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削弱了党的影响力,严重阻碍了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3 学生党员组织意识薄弱,主体性发挥不强

高校学生党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乐于奉献的服务意识。他们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先锋队,应该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党员存在着组织意识薄弱、主体性发挥不强的问题。[4]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缺乏深层的党员身份意识,由此造成主体性发挥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要求进步和自主地开展工作,这制约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阻碍了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3.4 学生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僵化,活动开展缺乏创新性

高校学生党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较成熟的活动思路。然而部分高校学生党组织禁锢于过去的老思路、老经验,未能积极研究当代社会、高校及大学生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生活在内容和形式上少有突破创新,难以应对当今党组织发展的新要求,活动开展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效果不佳。

3.5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发展、教育学生党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目前高校专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人员普遍配备不足,缺乏专门的学生党建队伍,学生支部书记多由辅导员或年轻老师兼任,然而辅导员工作繁杂,年轻老师多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专门管理、教育学生党员队伍、跟进党员各方面动态;同时这部分党建工作者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培训的机会,工作队伍不稳定,由此会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推进。

4 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4.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奠定和谐校园的思想政治基础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凝聚思想,振奋人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宣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挖掘、发现和培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要改进工作方法,贴近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不断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出发,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中体现对学生的真切关怀,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要求;要与时俱进,在工作内容上要注意反映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动态发展,及时了解并解答学生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创新工作载体,大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寝室、进班级、进社团,利用好和谐校园构建的新契机,丰富大学生党建的平台。

4.2 加强组织建设,打牢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基础4.2.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搭建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培养、引导、鼓励学生党员自主学习的热情,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建立起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员队伍服务意识,利用学生党组织贴近广大学生的优势,深入校园积极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和党员服务活动,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实际影响力和凝聚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先锋旗帜。

4.2.2 严把党员发展关,做好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及考核工作

严把党员发展关,在学生党员发展上把握“早、全、严、实”的标准。抓“早”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在党员发展程序上要“全”。大学生党员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程序办事,以完整的程序强化入党教育,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入党誓词,同时也对其他的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严”把党员发展关,严格执行有关党员发展程序,认真审核发展材料,定期进行教育引导,做好谈话记录以及思想动态记录,及时向党组织进行意见反馈,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党员的质量。注重发展对象的“实”效性表现,利用谈话、观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侧面了解群众意见以及学生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社会情况,考察学生是否真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有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是否能处理好个人、集体、他人的关系,是否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此作为考察发展对象是否具备一名党员资格的重要考量之一。[5]

加强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高要求、高标准,积极组织党员进行政治学习,定期听取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以活动促教育,丰富党员组织生活,抓住关键时间和事件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鼓励党员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在服务中增强党员的影响力,促进模范作用发挥,以此带领和谐校园建设。将“创先争优”活动长期化、制度化,以争优评先来带动对党员的考核,以考核来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的网络教育管理,通过QQ、飞信和学生中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手段,及时发布各类学习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对学生党员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及时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管理的实效性。

4.2.3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因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人员紧张、力量不足而给学生党建带来消极影响的现象,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要严把入口关,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过硬、热爱学生工作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学生党建工作的岗位上来;应根据学生党员队伍的规模,配备足够的学生党建工作人员;要经常组织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方交流先进的工作经验,使其能更好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征和规律,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4.3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文化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党组织文化建设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和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在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将促使大学生党员更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文化的魅力,使党的先进思想、理念和精神更好地内化为学生党员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加深对党组织的认识和情感,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党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时期高校党组织应结合时代特色设定相应的党组织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党员参与组织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生党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善于捕捉、结合特定的机遇,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党的组织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以活动促文化建设,增进组织的凝聚力,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学生党组织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安定、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5 小结

高校学生党建和和谐校园建设皆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目前高校应将学生党建及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研究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社会工作实际,切实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高校党建工作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 093/ 64094/493-2424.html,2006-10-18

[2]张忠君.论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3]黎开谊.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推动和谐校园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4]李燕冰.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体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2009,(4).

[5]周宝松.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党建质量保证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11,(01).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HU Wenyuan
(The Rongchang campus of th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Rongchang Chongqing 402460)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is vitally important for the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The paper makes a study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studies the new circumstance and new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o enhance it from ideological,organizational and cultural aspects. It hopes that Party construction will help activating 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play the exemplary role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campus.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ampu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G645

A

1672-2094(2014)03-0090-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4-04-15

胡文渊(1984-),女,四川乐山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信息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