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天人合一”看梭罗与儒道思想之异同

2014-04-11苗琴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儒道崇尚瓦尔登湖

苗琴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四川 汶川 623000)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天人合一”看梭罗与儒道思想之异同

苗琴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四川 汶川 623000)

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人性的本真等几个方面,探索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异同,从而寻找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共处,人与环境的相生共长,追溯中国梦的源头。

梭罗观点;儒道思想;人与自然

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生共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和面临的难题。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早在两个世纪以前,美国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就已经久久徘徊在《瓦尔登湖》畔,体验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大美之境界。这种和谐共生的思想,再追溯到古老的中国,儒道思想的“天人合一”把这一观念前溯了两千多年。梭罗所崇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儒道“天人合一”不仅有思想的共通,也有追求的共通,对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的指导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梭罗及其作品与观点

梭罗是十七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一生酷爱东方哲学,尤其深爱博大精深的儒道思想哲学,并不断地从中获取与自己思想相通的营养,对于东方典籍,他最爱《荷马史诗》与《道德经》,他在日记中曾经写到:“这些古书是多么动人心魄,荷马、孔子的情趣是多么高贵!”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引用一些荷马与儒道的思想观点,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他的成名作是《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中他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自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通过对瓦尔登湖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自己内心世界真实感受的临摹,把一个和谐、自然、雅致、静美、令人无限依恋又无限向往的瓦尔登湖与蓝天白云、飞鸟游鱼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似陶渊明东篱下的黄菊,如王维明月下的清泉,诗情画意不仅来自大自然的赐予,更是来自内心的宁静,只有宁静的心,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这就是一个最具中国情趣梭罗,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2 梭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儒道“天人合一”思想的异同

2.1 人与自然和谐的异同

相同之处:梭罗的观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是信仰主义世界,尤其是十七世纪的美国,人们普遍信仰上帝是万物的缔造者和主宰者,而梭罗却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属于自然界的,而不是属于上帝,人在自然界中,就必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这一观点与我国的古典哲学的儒道思想“天人合一”处于同一个思想体系之中。东西方哲学的观点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与自然的观点,西方的观点是人与自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和对立面,而中国认为人与自然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关系,人是由自然而生,死后又回归自然。梭罗的观点正是与这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观点相契合,梭罗曾说:“我更愿将人看成是自然界的栖息者,或自然的一部分。”

不同之处:梭罗虽然一直认为人是自然的栖息者,把人看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但在梭罗的作品里依然能够找到西方思想的痕迹,比如他认为自己能够居住在瓦尔登湖,能过着那种自然、简单、独立的生活,是按照智慧的指示。依然有智慧神受的思想,而不是儒道所崇尚的“道法自然”思想。比如陶渊明的诗歌中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召唤,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绝非智慧的引领。

2.2 人与人和谐的异同

相同之处:儒道思想中,人与人之间就如人与自然界之间一样,是和谐共生的,是在共同的环境下的个体,所提倡的思想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是在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个体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与不同的思想,而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中是相同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都是在运动中趋向和谐与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和谐共存。梭罗观点是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力量,他曾经写到:“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要像站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只为唤醒在物欲世界里沉睡麻木的邻居们,倡导人们要生活得“简单,简单,简单啊!”

不同之处:儒道思想崇尚的是和谐共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是人类本身的和谐,是人天人合一的基本元素。强调“人和”思想的重要性。而梭罗更强调自我,强调自我的力量。

2.3 人与社会和谐的异同

相同之处:关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的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政府要放权给人民,让人民自由地生活,人们很多疾苦,就是因为政府的统治过于具体和严苛,他认为百姓的疾苦是因为政府的税收太多,百姓难以统治,是因为政府管制的太多。他说最好的统治是能够让百姓感觉到没有统治。就是他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梭罗同样也是主张政府的统治越少越好,他呼吁社会必须充分的尊重个人的权利,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的生活,他说:“我们必须首先是人,然后才能当臣民。”这就是主张政府要充分尊重人民,尊重人民的尊严与权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平等。

不同之处:儒道强调的是“无为而治”,主张清正廉洁,无欲无求地统治国家,而梭罗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对政府要采取“不服从”、不合作的态度,认为最好的政府是什么都不管的政府,认为人对社会唯一负责的就是崇尚生命,甚至因拒交人头税而获罪。

3 梭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儒道“天人合一”思想给后世的影响

一百多年来,梭罗的《瓦尔登湖》一直畅销全世界,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了解更快深入而科学,人是自然的栖息者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西方世界对自然的崇尚之风也越刮越烈,人类与自然对立,结果被自然深刻地教训了,纽约的酸雨,日本的海啸,我国的雾霾等等都是人没有与自然和谐而自然给人类的惩罚。“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历朝历代都有时代的意义和与时代相契合的内涵,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哲学思想的走向,同时也影响了我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儒道思想的传承。儒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带给中国人的是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和美,自然的风调雨顺。

4 梭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儒道“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意义

4.1 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天人合一”在当代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既然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就必然是同生共死的,是荣枯与共的。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人类本身的破坏,如同自相残杀,如同煮豆燃豆萁。对自然破坏的后果只能是人类如豆般“在釜中泣”了。基于这样的思想,近年来人们更对环境的保护倍加关注,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从开发荒山荒地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从“敢叫日月换新天”到“还我蓝天碧水”,从鼠口夺粮到放鸟归山,人类在努力地还自然于自然,让生命与生命同等尊贵,让人类更加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崇尚生命本身,道法自然在一步步的赶走“人定胜天”的思想。

4.2 对人的思想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天人合一”在当代对人的思想的意义所在就是让当代人更加认识到生命的本真,从梭罗的《瓦尔登湖》到梅尔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人们对自然本真的生活又一次更深入的崇尚,梅尔的简慢生活的基调,也正是老子的思想,崇尚简慢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而梭罗也受儒道哲学思想的影响,而提倡简单的生活,反对奢侈。这两种异源同流的思想,正是当代人们应该追求的生活,简慢、自由、回归自然、内心宁静、劲赏天地大美。对我国当代的形式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崇尚自然使我国人民更注重环保,保护自然资源,天人合一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使我国才能够有天地和谐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当今的传统文化热潮下,儒道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5 结束语

从瓦尔登湖宁静的水中,梭罗看到了不染红尘的鱼,从牛马的役使中,老子看到了人性的残忍。追求自然,道法自然,追求人内心世界的宁静,追求自然界的万生平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追求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政治的清明。这才是儒道思想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梭罗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诠释。儒道思想对我国的文化起到了最深远的、最原始的影响,而且传承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减弱其光辉,反而不断的发扬光大,不断地更新和升华,使儒道思想具有时代意义,能够与时俱进弘扬时代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的清明与国家的繁荣,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全世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冲突的宝贵经验与途径。

[1]A·克利斯迪.超验主义中的东方[M],纽约,1932.187.

[2]林语堂.生活的重要性[M].纽约,1962.122.

[3]亨利·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庄子.齐物论·庄子[M],中华书局,2007.39.

[5]蒋琼.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07).

[6]常先甫.论庄子与司空图的自然观[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7]Thoreau,H.D.The writings of Henry David Thoreau (Volume V)[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06:539,208.

[8]Thoreau,H.D.Walden and Other Writings[C].Bantam Books, New York.1981:85-86.

责任编辑:邓荣华

D09

A

1672-2094(2014)03-0012-03

2014-04-18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论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分析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儒家思想为例》(编号:14SB0303)研究成果之一。

苗 琴(1979-),女,四川茂县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儒道崇尚瓦尔登湖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崇尚奋斗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老孔同源”与儒道互通——宋翔凤解《老子》思想的文化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