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窗效应”在中职教育中的应对措施

2014-04-10王晶WANGJing

价值工程 2014年8期
关键词:破窗效应效应中职

王晶WANG Jing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 222000)

(Lianyung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Lianyungang 222000,China)

1 “破窗效应”的由来

1.1 “破窗效应”的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放在两个文明程度、管理秩序完全不同的社区里,其中的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这项实验,美国政治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

1.2 “破窗效应”揭示的规律“破窗效应”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将“破窗效应”用在什么领域,道理是相似的,即环境对人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破窗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性。

2 “破窗效应”在中职学生中的表现

2.1 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心理特征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18 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中职学生因为各种因素使得这个群体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强烈的自卑感。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大多数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缺乏真诚的关爱,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偏见,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相比,没有前途,机会渺茫,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的心理。②思维活跃,缺乏学习动力。职业学校的教学注重实践与技能,除了对口单招的学生以外,没有升学的压力,这样就给中职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让他们发挥活跃的思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或者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在经历了成绩不理想—失去学习兴趣—成绩更不理想—对学习更没兴趣的恶性循环后,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产生厌学情绪。③渴望被需要,被认可但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很多老师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请班级同学帮忙做事的时候,他们特别认真和热心,但在同学间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就说明,中职生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他们在为人处事、与人交往方面却存在很大的缺陷,如语言表达力差,知识水平低,性格偏激,以自我为中心等。

2.2 “破窗效应”的表现 在中职学校的班级中,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处处存在,中职学校的老师应从细节处着手,注重细节对学生的影响,综合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①盲目模仿。中职生的年龄阶段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会把周围的成年人当成自己模仿的对象。在学校,他们会模仿自己的老师,包括老师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等方面,而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说话带口头语、吸烟等,就会成为“破窗效应”的诱因之一。中职学生由于缺乏对有效信息的甄别能力,盲目的模仿明星,这些脱离实际,不符合中职生身份、年龄特点的甚至有违法犯罪倾向的模仿对象也成为“破窗效应”的诱因之一。②规章制度不完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班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班级中没有一套行之有效且严格执行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不良的班级风气就会成为“破窗效应”的催化剂。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教育管理不彻底。当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并且错误本身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和破坏时,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处理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两句,并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长期如此,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则可能出现表面承认,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类似的学生之间则容易达成共识,在班级中形成一股反势力,成为最初的“破窗”,为今后班级的管理埋下隐患。

3 “破窗效应”的应对措施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应注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注重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把每一项制度都当成是玻璃,看好“四块镜子”,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班风,没有问题的时候做好预防措施,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改正和修补,问题处理之后要做好反馈检查。

3.1 借助“显微镜”,深入调查,防微杜渐 显微镜具有放大效果,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把细微的、容易被忽略的隐患苗头,放大曝光,针对这些隐患,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把各种隐患和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一些学生问题的出现,绝非一时之误,一念之差,而是积少成多,积久成疾,一朝爆发而已。“第一块玻璃”破碎之前一定有细微的预兆,也许是一道小裂纹,也许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关注细节,抓好细节教育。

3.2 善用“多棱镜”,发现问题,果断处理 多棱镜具有折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能够引以为戒,由已经出现的问题联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及时查漏补缺。当看到别人的“窗户破碎”时,应当及时反省自身有没有出现“裂纹”,从而做到防微杜渐。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①做到“经常”。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三个经常:一是要“经常”教育。二是要“经常”检查。三是要“经常”反省。②善于“寻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发现和寻找学生问题发生的规律,才能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③处理“从严”。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不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治标不治本,处理问题就要追根求源,把每一件事的严重性、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中吸取教训,从点点滴滴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3.3 摆正“平面镜”,公平公正,树立正气 平面镜能够显示真实的图像。在处理学生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另外,作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于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要带头遵守和执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是这个意思。

3.4 常看“后视镜”,监督改进进度,重在预防 后视镜用来查看身后的情况。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问题,很多错误的改正、习惯的养成、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长期、反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制度不落实不放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第一块玻璃被打破”,即使“第一块玻璃被打破”,也能保证得到及时的修补,从而避免“第二块玻璃被打破”。

4 结束语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那些看起来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就会纵容更多的人“打烂更多的玻璃”,因此,学生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破窗”前的“裂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不因一时的不如意而影响一生。

[1]韩玉斌.从“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看育人[J].宁夏教育.

[2]赵敏,刘立民.浅谈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管理.

[3]宋光宇,崔作家.班主任工作与“破窗理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4]Ame.Seaward.青少年心理压力管理手册B.L.Bartlett,L.K..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5]胡江霞.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赵承福.学生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破窗效应效应中职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破窗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