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九零后大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的思路探析

2014-04-10苍留松CANGLiusong

价值工程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精神大学生

苍留松CANG Liu-song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 163318)

(School of Geosciences,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1 九零后大学生特点综述

“九零后”这个名词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这一代人的时代特征:他们在物质上更幸福,直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历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上大学的难度大大降低,个性上更加独立和自信,敢于挑战传统与权威。九零后成长在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身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题,不仅困扰着他们的成长,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 九零后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分凸显自我,缺乏责任心 强调个性是九零后最显著的特点,他们乐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乐于担任学生干部,虽然表现活跃,但范围有限,多为体育、文艺活动;对于担任学生干部,他们更希望自己的能力受到关注和认可,但往往仅限于满足自己的感受,对职责缺少清楚的认识,缺少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九零后看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远比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重要。与前几代人相比,九零后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他们从小被要求学习各种特长,上学后担负着沉重的课业与升学压力,由于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九零后大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上大学后更容易放任,对自己的未来普遍缺少打算。

2.2 信仰缺失,心理脆弱,价值观容易动摇和扭曲 九零后大学生在成长中普遍缺乏理想与信仰,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被社会现实、流行文化和网络虚拟世界所左右。首先,九零后在上大学前面临比较沉重的课业负担,大量的时间被高考大纲占用,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力度明显不足;由于对生活缺少危机感,他们很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二,九零后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明显,他们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很容易超过在现实中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时间,容易失去对现实活动的兴趣。第三,在精神信仰方面,九零后明显存在缺失,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或对自己重要的家人或朋友,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感明显淡漠。

2.3 心态浮躁,功利欲望心强烈 九零后大学生从小生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很早就接触到市场法则,也过早地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风气,过早了解到社会的残酷让他们的观念更加现实,显得急功近利。目前大学中作弊成风,学风明显呈下降趋势,势必对身为大学生主体的九零后产生影响。他们开始认为考试作弊、学术造假是正常现象;面对利益,九零后显得更加功利,在学生干部竞选中请客拉票,在争取利益时拉关系、走后门的风气已经比较普遍,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是个危险的信号。

3 对九零后大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综观九零后大学生的问题,笔者认为根源在思想意识,缺乏信仰与理想,精神生活内容贫乏是主要原因。精神文化教育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意志品质、丰富精神生活的理想途径。具体来说,大学精神文化有如下功能:

3.1 思想引领功能 我国大学校园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很广,校风、校训、学术氛围、科学精神、学习气氛、知名校友、校史等构成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校园文化。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引领科技潮流和社会思潮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品质是广泛存在的。因此,精神文化教育能树立大学生求知报国、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信念。

3.2 行为指导功能 校园生活内容与节奏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显著表现。优秀的大学拥有完善、科学、紧凑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能很好地充实学生的时间,对学生规划生活的能力和生活内容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积极的大学精神文化能够创造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内容与节奏,使学生的行为方式保持在健康的轨道上。

4 对九零后大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的途径

以精神文化教育解决九零后大学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营造氛围,根据其性格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并注意内容的多元化,具体途径如下:

4.1 深入了解学生,让工作有的放矢 首先,教育者应该行动起来,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多与他们交流,真正关心他们的想法、生活和问题,用温情感染学生。还应该关注九零后的兴趣所在,多想办法与他们缩短距离,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获得的信息才更真实,更有价值。

4.2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理想信念九零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来自优越的生活条件,价值观的迷失则来自复杂的社会现实。童年生活物质丰富,家长的溺爱带来生活上的大包大揽,九零后认为无需担忧未来,认可“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不能完全把精力投入学业。改变这种情况的策略如下:

4.2.1 建立危机意识,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现实,了解社会要求 适当的压力能够带来紧迫感与行动的动力,应该让九零后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压力,设想离开父母、离开校园后可能遇到的困难,重新审视自己,放弃安逸的心态。首先,在入学教育中,要增加就业前景和就业难度介绍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自己未来可能的工作性质,了解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大学生就业艰难的现实;其次,举办报告会或专题讲座,由优秀的往届学生讲述求职经过、工作情况,利用现实的榜样增加说服力;第三,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相关专业的工作单位参观或实习,了解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4.2.2 建立规划意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职业文化 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很强,是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理想的好方法。但目前职业生涯规划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参与的学生非常有限。应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一样列为必修课,并且扩大比赛的规模,营造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让学生建立规划学习与生活的意识。

4.3 强化意志品质,唤醒责任感 九零后大学生意志力的薄弱主要是由于对自己要求不严造成的,培养意志品质的两个途径为:第一,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克服困难的习惯;第二,加强纪律约束,形成严谨、严格的制度文化,用制度的约束引导学生建立自律的意识。

关于九零后过于重视自我的缺陷,志愿者活动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利用年轻人渴望参加集体活动、了解新奇事物的需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服务弱势群体、义务支教、公益劳动等,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认可,用这份认可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在对比中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以责任心的提高带来为自己负责、为自己努力的积极心态。

4.4 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作为文化传播手段 传统的精神文化教育往往采用报告、讲座、动员会等单调的灌输式教育,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就目前来看,社会实践活动、对抗竞赛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九零后大学生的欢迎,另外,由于他们生活在草根明星和互联网流行的时代,因此在活动中参考综艺节目的形式,设立挑战环节或展示环节,注意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的宣传,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5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 首先,要营造优秀的学风,让学生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学习,严格杜绝考试作弊、作业或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在理论教学之外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当学生看到大多数人都在不停为自己的未来而忙碌时,自己也会被这种气氛深深感染并融入其中。其次,认真归纳校风、校训、院风等高度浓缩办学理念、育人风格与目标的学校核心精神文化,并辅以杰出校友的宣传、优秀学生的介绍进行强化,让学生真正理解学校的核心精神文化。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健康的文艺与体育活动成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主流。最后,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语言、思想内容进行规范,以严明的制度与严厉的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公正、客观、严肃的制度文化,约束学生的坏习惯,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

[1]王易.增强“9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04).

[2]陆建军,邬昕珏.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9).

[3]李宁萍.浅谈学校文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9(04).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精神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