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词人追和两宋词刍议

2014-04-1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稼轩词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元词上承金词与南宋词。灭金之初,词人如杨果、李治等皆出自金,元好问更是以一代文宗主领词坛,其时之创作风尚与金一脉相承。迨灭南宋后,词人如赵文、戴表元、刘将孙、赵孟兆页、仇远、吴澄、詹正等均由南宋入元。陆辅之、仇远绍述张炎之学,重视音律。赵文、张之翰、刘敏中等推重苏辛,倡悲壮磊落之格。随着时代的推移,南北文风的交融,南宋各词学风尚与流派均在元代得以承继和发展。元代追和词数量不多,但从中仍可清晰看出元代词人对于两宋词的具体接受情形。

一、元代追和词与苏辛词风的接受

王博文《天籁集序》曰:“乐府始于汉,著于唐,盛于宋。大概以情致为主。秦、晁、贺、晏虽得其体,然哇淫靡曼之声胜,东坡、稼轩矫之以雄词英气,天下之趋向始明。”[1](P205)刘敏中为张养浩《江湖长短句》作序,亦谓词“逮宋而大盛,其最擅名者东坡苏氏,辛稼轩次之,近世元遗山又次之”[2](P79)。对于苏、辛词风的学习是当时词坛的普遍意识。元代追和词总计33首,其中和苏轼词11首(占和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和辛弃疾词2首、和刘过词2首、和文天祥词1首,凡16首。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元代词人次韵最多的一首宋词,共获得7人9首追和之作,其中佳作自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白朴、李孝光各有二首和作。白朴《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一阕发怀古之幽思,与苏词章法同而情调更显低沉,另一首《念奴娇·题阙》词境亦凄清哀伤,不同于原作之雄壮,如其词下片曰:“落日烟水茫茫,孤城残角,怨入清笳发。岸木义扁舟人不寐,柳外渔灯明灭。半夜潮来,一帆风送,凛凛森毛发。乘流东下,玉箫吹落残月。”朱彝尊《天籁集跋》评白朴词曰:“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1](P211)允是的评。李孝光的二首和词均值得一提,其中一首描摹农村风物人情,是对于苏轼原作怀古题材的一大突破,另一首豪旷之气直逼原作:

男儿堕地,便试教啼看,定知英物。老去只追风月债,天地应空四壁。黄石残书,赤松归去,不料头如雪。子房何信,竟推何者为杰。

醉后一笑掀髯,狂歌拍手,四座清风发。竹帛功名人安在,去去云鸿灭没。枣下枯枝,黄金虚牝,此事真毫发。豪吟轰饮,直须唤取明月。

安熙、萨都拉和苏词堪称佳构。安熙少时闻理学家刘因之学,心向慕焉。刘因亦愿传所学与安熙。后因刘因卒而不果,然安熙所学一以刘因为宗。《酹江月·登古容城有感城阴则静修刘先生故居》一阕即感物伤怀,追念前贤之作。此词笔力雄健,议论抒情跌宕转折而一气贯注,沉郁慷慨之气感人至深:

天山巨网,尽牢笼、多少中原人物。赵际燕陲空老却,千仞岩岩苍壁。古柏萧森,高松偃蹇,不管飞冰雪。慕膻群蚁,问君谁是豪杰。

重念禹迹茫茫,免狐荆棘,感慨悲歌发。累世兴亡何足道,等是轰蚊飞灭。湖海襟怀,风云壮志,莫遣生华发。中天佳气,会须重见明月。

清人李佳称萨都拉词“多感慨苍茫之音,是咏古正格”[3](P3132)。其《百字令》一阕次东坡韵而不为所限,写景言情,指点评说,毫无拘束,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此词气势恢弘,感慨深沉。“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与苏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一机杼。“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极力渲染衰飒阴森气象,则是词中少有之境。其他追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者尚有魏初、张之翰、李齐贤等。魏初《念奴娇·为王约斋绍明寿》一阕次苏词原韵,并用金初词人蔡松年和作首句“离骚痛饮”,于此可见蔡松年和作在苏轼此词追和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张之翰论词云:“留连光景足妖态,悲歌慷慨足雄姿。秦晁贺晏周柳康,气骨渐弱孰维纲?稼翁独发坡仙秘,圣处往往非人为。”(《方虚谷以诗余饯余至松江因和韵奉答》)其词亦有苏辛豪壮之气。《唐多令·和刘改之》一阕化用张志和《渔父词》句意,有超出尘外之想:“何处是沧洲。寒波不尽流。恰登舟、便过城楼。一片锦云三万顷,常记得、藕花秋。 渔父雪蒙头。此情知道否。说生来、不识闲愁。青笠绿蓑烟雨里,吾与汝、可同游。”《酹江月·赋济南风景和东坡韵》亦为即景抒怀,辞情兼善之作。高丽词人李齐贤《大江东去·过华阴》词描写华山奇景,追怀谪仙李白,旷放而不粗率,其中“安得联翩,云裾霞佩,共散麒麟发”之句,似从赵秉文“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而来。此外,元代女词人张玉娘《水调歌头·次东坡韵》一阕写闺情,婉约中不乏清雄之气,如其下片曰:“玉关愁,金屋怨,不成眠。粉郎一去,几见明月缺还圆。安得云鬟香臂,飞入瑶台银阙,兔鹤共清全。窃取长生药,人月满婵娟。”赵孟兆页《水调歌头》(与魏鹤台饮夫容洲牟成甫用东坡韵见赠走笔和之时己巳中秋也)起句平地突兀而起,充满郁勃之气,词境与苏词亦复相似: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天。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年。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寒。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间。 客无哗,君莫舞,我欲眠。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圆。莫惜频开笑口,只恐便成陈迹,乐事几人全。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娟。

许有壬词中有《贺新郎·登滕王阁用稼轩韵》、《菩萨蛮·宿造口用稼轩韵》二首。稼轩《贺新郎》中有句云:“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许有壬承稼轩词意,感慨古今一梦,意欲远去瀛海:

陈迹空凫渚。怅繁华、等闲一梦,便成今古。佩玉鸣銮人如画,何处为云为雨。只明月、还生春浦。帝子当时无穷欲,奈浮云、回首浑非故。天有意,肯轻许。 江湖襟带雄吴楚。更翩翩、三王文采,俪章骈句。一旦飞来韩家笔,才见龙翔凤舞。漫千载、怀人延伫。豪杰纷纷今谁在,笑世间、华屋争寒暑。瀛海远,去无侣。

稼轩《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感慨“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为抗金之志不得行而发。许有壬和词则云“底事不求安。世闲多好山”,心境不同,而感伤之情却相似。原作结句“山深闻鹧鸪”,和词化为“山寒无鹧鸪”,亦为新奇之笔。

二、元代追和词与周邦彦、姜夔典雅词风的接受

张翥为元代词坛一大家,《四库全书总目·蜕岩词》提要云:“翥年八十八乃卒,上犹及见仇远,传其诗法;下犹及与张羽、倪瓒、顾阿瑛、郯九韶、危素诸人,与之唱和。以一身历元之盛衰,故其诗多忧时伤乱之作,其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4](P1822)张翥精通乐律,于倚声之学研究颇深,其《春从天上来》题下注曰:“广陵冬夜,与松云子论‘五音’、‘二变’、‘十二调’,且品箫以定之。清浊高下,还相为宫。犁然律吕之均,雅俗之正。”朱彝尊以张翥为姜夔羽翼,陈廷焯则谓其“规模于南宋诸家,而意味渐失,亦非专师白石”[5](P353)。尽管各家对张翥词评价不一,然皆以为其受南宋词风影响。张翥《瑞龙吟·用清真韵赋别》词云:

鳌溪路。潇洒翠壁丹崖,古藤高树。林间猿鸟欣然,故人隐在,溪山胜处。久延伫。浑似种桃源里,白云窗户。灯前素瑟清尊,开怀正好,连床夜语。 应是山灵留客,雪飞风起,长松掀舞。谁道倦途相逢,倾盖如故。阳春一曲,总是关心句。何妨共、矶头把钓,梅边徐步。只恐匆匆去。故园梦里,长牵别绪。寂寞闲针缕。还念我、飘零江湖烟雨。断肠岁晚,客衣谁絮。

此词虽次清真原韵,却意境浑成,婉丽流转。下片写欲与友人共隐,又难舍家园,不直言,却道家人念己“断肠岁晚,客衣谁絮”,深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处。张翥虽为南宋格律词派再传弟子,然其词中亦有“时或以稼轩济之”[6](P113)者,如《沁园春·读白太素天籁集戏用韵效其体》和白朴词云:

客汝知乎,载酒轻舟,看花小车。胜炎州出使,瘴浮征旆,禁门待漏,霜满朝靴。岁去堂堂,老来冉冉,瓶雀飞时手怎遮。平生事,叹山林迹远,霄汉程赊。 从渠梦蝶疑蛇。得放懒、还须自在些。甚天荒地老,铜台歌舞,水流云在,金谷豪奢。客问先生,归宜早计,醉后之言可信耶。鸥盟在,任渔蓑江上,雨细风斜。

《四库全书总目》评《蜕岩词》曰:“其《沁园春》题下注曰:‘读白太素《天籁集》,戏用韵效其体。’盖白朴所宗者,多东坡、稼轩之变调,翥所宗者,犹白石、梦窗之余音。门径不同,故其言如是也。”[4](P1822)四库馆臣似究之过深。张翥词乃次白朴《沁园春·夜枕无梦感子陵太白事明日赋此》词韵而作,引起他追和兴趣的应是白朴词中“狂歌醉饮”的洒脱情怀。

邵亨贞为元末词人中成就最高者,郑文焯《蚁术词选跋》评其词曰:“清丽宛约,学白石而乏骚雅之致,声律亦未尽妍美。旧选本曾载其《沁园春》赋眉目二阕,取径颇嫌纤巧。今葵生同年从元钞校补付梓,多至百余首,视昔所见,清典可风,尚是元词之遗脉,然较弁阳则远逊矣。”[3](P4337)邵亨贞有《追和赵文敏公旧作十首》,又有和刘过《沁园春》词二首,其序云:“龙洲先生以此词咏指甲、小脚,为绝代脍炙。继其后者,独未之见。彦强庚兄示我眉目二作,真能追逐古人于百岁之上,不既难矣。暇日偶于卫立礼座上,以告孙季野丈,为之击节不已。因约相与同赋,翼日而成什焉。”邵氏《沁园春》二阕分赋眉、目,新艳入情,世所传诵。《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隽永清丽,颇有可观”[4](P1499)。然而,正如郑文焯所评,如此取径颇嫌纤巧。沈景高亦有《沁园春·和刘龙洲指甲》一首,可见当时词坛风习。邵亨贞《暗香》(吴中顾氏旧时月色亭陆壶天倡始用白石先生元韵以咏黄一峰持卷索赋)词风与白石之清空相近,下片更是深寓兴亡之感与故国之思:“萧瑟。更幽寂。记驻马断桥,顿觉愁积。倚风暗泣。离黍残碑尚追忆。绝艳无人管领,潮自落、吴山横碧。便想像、风景好,可能再得。”

三、元代唱和词、櫽括词与拟古词

元代唱和之风颇胜,其中最著名者如许有壬与其弟许有孚以及其子许桢唱和之《圭塘矣欠乃集》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是集乃至正八年有壬既致仕归,乃以赐金得康氏废园于相城之西,凿池其中,形如桓圭,因以圭塘为名。日携宾客子弟,觞咏其间,积成巨帙,共诗二百一十九首、乐府六十六首。中惟《乐府十解》为其客马熙所作,余皆有壬、有孚及桢之作。既而桢如京师,以其本示马熙,熙复取而尽和之,凡诗七十八首,词八首,别题曰《圭塘补和》,附之于后。其诗虽多一时适兴之什,不必尽刻意求工,而一门之中,父子兄弟自相师友,其风流文雅之盛,犹有可以想见者焉。”[4](P1708)《圭塘矣欠乃集》中录许有壬(10首)、许有孚(10首)、许桢(2首)、马熙(10首)唱和晁补之《摸鱼儿》词共32首,词皆以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为首句,并和其韵。许有孚词序叙此次唱和情形曰:“公(许有壬)尝谓池成,当用晁补之《摸鱼子》首句‘买陂塘、旋载杨柳’为乐府。未几,明初马先生摭此以为公寿。公欢然,即席和之,命有孚同赋,得二首。池既成,载赓八韵,通为十阕,以成初意,且以为同声唱和张本。”晁补之《摸鱼儿》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淡泊功名、归隐田园之志,这正是许有壬等以此词唱和的主要原因。《圭塘矣欠乃集》所录和词虽非次韵之作,然亦是广义上的追和词。

元代词人在创作中有意效仿唐宋词人,接受形式则更多样化。除追和之外,櫽括、拟古亦颇为流行。櫽括、拟古与追和一样,所效仿对象都是前人作品,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和韵。櫽括、拟古与追和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元代词人追和词的创作。白朴词中多有櫽括唐宋人诗语词意之作,其中有以古喻今而寄托故国之思者,如《水调歌头·感南唐故宫就櫽括后主词》:

南郊旧坛在,北渡昔人空。残阳澹澹无语,零落故王宫。前日雕阑玉砌,今日遗台老树,尚想霸图雄。谁谓埋金地,都属卖柴翁。 慨悲歌,怀故国,又东风。不堪往事多少,回首梦魂同。借问春花秋月,几换朱颜绿鬓,荏苒岁华终。莫上小楼上,愁满月明中。

此词作于词人徙居金陵时期,自谓“用《北州集》咸阳怀古韵”。又如《石州慢》借櫽括杜甫诗意而抒亡国之痛以及避世隐逸之情:

千古神州,一旦陆沈,高岸深谷。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快秋风茅屋。 幽独。疗饥赖有商芝,暖老尚须燕玉。白壁微瑕,谁把闲情拘束。齿深门巷,故人车马萧条,等闲瓢弃樽无绿。风雨近重阳,满东篱黄菊。

白朴《沁园春》词序交代了创作此类词作的缘由:“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宋高宗南渡,尝驻跸寺中,有石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常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意者当时南北扰攘,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有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予暇日来游,因演太白、荆公诗意,亦犹稼轩《水龙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语也。”目睹历史的遗迹,词人往往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而前辈诗人与此境此情相关之作品亦自然而然涌现于头脑之中,故而借其中“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白朴另外一类櫽括词则似有与前人争胜之意,如《满庭芳》词序曰:“屡欲作茶词,未暇也。近选宋名公乐府,黄贺陈三集中,凡载《满庭芳》四首,大概相类,互有得失。复杂用元寒删先韵,而语意若不伦。仆不揆,□斐合三家奇句,试为一首,必有能辨之者。”

宋末词人周密曾作词拟辛弃疾、卢祖皋、史达祖、张楫、孙惟信、赵汝芜、《花间》、吴文英、李彭老与李莱老、施岳共十首。俞陛云评曰:“各家词中,间有拟古之作,草窗独多,作《效颦十解》,各极其致。赵瓯北赠袁随园诗云:‘古今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草窗其手持数笔乎?”[7](P539)继周密之后,邵亨贞分拟《花间》、周邦彦、康与之、姜夔、史达祖、辛弃疾、元好问、刘过等十位词人。郑文焯《蚁术词选跋》评曰:“兹编拟古诸作,或犹凝滞于物,未尽切情,然其好学深思,匪苟为嗣音而已。”[3](P4336)此外,邵氏词中还有《昭君怨·拟古》、《花间诉衷情·拟古》等。

陈匪石《声执》卷下称张翥、张雨、邵亨贞等皆属南宋周密、王沂孙、张炎、仇远一派,“在元代词学为南方之一流别,与北人平博疏快者迥乎不同”[8](P199)。元词上承南宋词与金词,故而亦有南北方之不同流派。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元在灭金四十余年后才吞并南宋,且定都于北方,以金故地为腹心,元词审美的主导倾向,仍为金词所推重的苏辛豪放一路。这一点从元人追和词中亦可见出。

参考文献:

[1] 徐凌云.《天籁集》编年校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敏中.中庵集[A].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206册[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唐圭璋.词话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永王容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Z].北京:中华书局,1965.

[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 刘熙载.艺概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稼轩词人
寄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稼轩词里拟人多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明志
词人的职业
剑歌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