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预设构建高效课堂

2014-04-10陈崇洲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诗作评语预设

陈崇洲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中学安徽·萧县235200)

多维预设构建高效课堂

陈崇洲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中学安徽·萧县235200)

教学预设对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古代诗文标题之题眼、文章之文眼(或诗歌作品之诗眼)、对作品评价之经典评语,细读文本,精心预设,促进师生展开与文本、作者生活的多重对话,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学预设 高效课堂 题眼 评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预设对构建高效课堂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预设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也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实现阅读教学多层次立体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好的教学预设的设定则是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思考,精心研究的结果。阅读教学之预设恰如作文之构思,须三番而思,经多重否定之否定,方可得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名句其实也可以作为好的教学预设研究的注脚。而教学预设之巧并不在于展现教师的博学广识,而在于它以学生为中心,精巧而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作者、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启发学生探究文本与生活、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的关系,获得富有个性意义的文本解读,培养学生深思慎取的思维品质。

解文正如解牛,需要教师熟读文本,达到目无全“文”,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方能解读文本游刃有余,预设教学从容舒徐。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学预设需要教师细读作品,把握理解作品的关键,或为作品内容之核心,或为作品情感之脉络,或为作品评价之名言;或在题眼,在诗眼,或在评价之“眼”。抓住这些肯綮之处,由浅入深,触类旁通,气脉贯穿,设定既精巧又不失自然的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就文本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

一、抓“题眼”,纲举目张

有些诗文,其主要内容或情感往往在表现于文题中,像《长恨歌》之“恨”,《夜归鹿门歌》之“归”,《梦游天姥吟留别》之“梦”。

《长恨歌》一诗,“恨”字有多重含义,其中包含着多重情感。解读诗作,这里的“恨”,可从四个层面探究。可以“长恨四重奏”为纲领,预设阅读思考的问题,开展对文本多重意蕴的深入探究。

“怎样理解文题中“恨”如何理解?”

“作品表现了哪些人的‘恨’?”

“这些‘恨’的内涵有何不同?”

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出“长恨四重奏”之富有创意的解读。一是玄宗之恨,此“恨”为“悔恨”“怅恨”“遗憾”之意,依文本可概括为赐死贵妃和相思难慰之恨。二是贵妃之恨,可概括为天人永隔之恨。三是诗人之恨,此恨或作“痛恨”“痛惜”之意。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概括为荒淫误国之恨和真爱难续之恨。四是读者之恨,此恨应作“惋惜”“遗憾”之意;可生成美的毁灭和历史无情之恨。综上所述,此预设既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品中人物对话;更超越文本,就作品主题、作者情怀激发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和对话。预设之外当会有精彩的生成。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抓住“梦”字,预设感“梦”—入“梦”—品“梦”—解“梦”的教学环节,从知人论世,感知诗人梦想、了解游仙是诗人遣怀的主要方式入手,逐步走进作者创造的神奇瑰丽的梦境,再进一步品味诗人创造梦境的奇幻诗笔,最后在解读末段作者所抒发的情怀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解读作者创造这个神奇瑰丽光明璀璨的梦境的本意,自然能够体会到作品蕴含着的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黑暗现实的傲岸不屈的个性。

抓住文题中的“题眼”,预设教学环节,梳理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主旨,揣摩作品写法,正所谓“纲举目张”,一巧胜千斤。这样的教学思路也能够启发学生通过捕捉文题的重要信息把握作品内容、作者情怀,收一举两得之效。

二、品“文眼”,气脉贯通

在古诗文中,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诗、词),往往都有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或作品主旨的词语或句子,人们通常称它为“文眼”(“诗眼”“词眼”)。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愁”字,《夜归鹿门歌》中的“归”,李白《将进酒》中的“万古愁”之“愁”,《扬州慢》中的“都在空城”之“空”。

教读《虞美人》一词,可以揣摩词人“愁”情为主线展开诵读、涵咏、鉴赏、比较、拓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在涵咏中体悟,在细读中鉴赏,在对比中沉思,在拓展中回味。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预设以下环节:

反复诵读——感愁情

品味意象——识愁因

比较鉴赏——品愁味

再次诵读——辨愁笔

拓展诵读——拓愁境

首先是感“愁”情,通过多样诵读感受作者的亡国之恨(愁)。其次是识“愁”因,引导学生捕捉意象,涵咏语言体悟作者由亡国之痛升华出的普遍的人生哀愁——自然永恒,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其次是品“愁”味,启发学生细读词作之咏愁名句,鉴赏写法,在与其他咏愁名句对比中品味作者之“愁”的深重——赤子心,血泪情。其次是辨“愁”笔,反复诵读,体会李煜词作语言之质朴、清新、率真、感人的特点,领会其语言“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之本色美。最后是拓“愁”境,通过拓展诵读李煜之《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进一步体会李煜词作的成就,感知他的悲剧人生。

这节课以“愁”为构思教学思路的关键,一气贯注,让学生在词作余音袅袅的愁情里徜徉、感悟、欣赏、思考,或会给他们带来艺术的享受,获得发现的快乐!

同样写“愁”,鲍照《拟行路难》则可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愁”情,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泻水置平地”——生“愁”,“人生亦有命”——慰“愁”,酌酒以自宽——销“愁”,“举杯歌路难”——泻“愁”,“吞声不敢言”——吞“愁”。

这样梳理诗作,可以从诗作中抽出一条情感红线,便于学生把握诗作内涵,理解诗人情怀,同时也能获得鉴赏作品情感把握作者形象的方法。

三、悟评语,举一反三

古典诗文往往都有一些精彩的评语,这些评语既可以让我们借以更进一步体会诗文的思想内容、创造方法、艺术价值和诗文作者的情怀抱负等,还能够给我们提供教学预设方面的提示。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是对《春江花月夜》经典评语。那么,《春江花月夜》到底“绝”在何处,竟当得起如此的赞美?以“绝”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品味作品的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清丽优美的语言,当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是这样设计《春江花月夜》的教学环节的:

首先给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一评价,引发同学的诵读、欣赏、探究的欲望;接着是诵读环节,播放录音,自由诵读,从押韵、平仄等方面感知诗作的音韵之美,是为“音韵妙绝”;然后梳理结构,概括内容,更要从诗中“月”的轨迹“月生——月升——高悬——月斜——月落”体会作品结构的精妙,是为“结构精绝”;此后便组织学生诵读诗作并合作鉴赏诗作开篇描写“春、江、花、月、夜”之部分,感受意境空灵之美,是为“景象美绝”;接下来诵读“月下哲思”部分,合作探究诗人抒发的空灵渺远,开启后人的深邃哲思,是为“哲理深绝”;此后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作歌咏的人间真情,拓展探究诗作真挚之情的社会背景,并体悟其中感发人心的巨大艺术魅力;最后以再次诵读词作结束课堂。水到渠成,师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了《春江花月夜》一诗的不同凡响之“绝”。

如此,以一“绝”字带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合作研讨,深入探究,自能体会得到诗人张若虚“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深挚情怀,领略到诗作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然也会认同闻一多先生的那句酷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再如《滕王阁序》一文,可以抓住古往今来对作者王勃的定评“天才”以及对《滕王阁序》的评价“天才之作”来确定教学思路,以寻找王勃的“天才密码”为主要预设问题,和学生一起在诵读中探寻《滕王阁序》隐藏着的“天才密码”。通过合作探究,大概可以将“密码”概括为“才学广”“诗笔奇”“志气高”三大方面,了解到天才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坎坷人生,感受到他处穷志坚的不屈斗志,躬逢盛会的谦谦风度,感受到积极昂扬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这才是天才应有的风范!

根据评语,预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举一反三,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同纷繁的内容结合起来;并以评语为线索将文本内容巧妙地梳理清楚,便可以创设新鲜、生动、热烈而深入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利于轻松愉悦地解读作品,同时又更深一层地理解了评语。

我想,课堂教学如同作文,“文似看山不喜平”,寻幽探胜总比徘徊在熟悉的道路上更富吸引力。“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语文课堂不该是美妙的旅途吗?细读文本,寻找关键,以此为契机,梳理绚烂的教学思路,有时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G633.33

A

1009-8534(2014)04-0180-03

2014-04-25

陈崇洲(1974.4—),男,安徽萧县人,安徽省萧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诗作评语预设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文评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