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法的误区及对策

2014-04-10徐惠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法目标

徐惠梅

(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中学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法的误区及对策

徐惠梅

(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变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活动教学法便是其中一种。活动教学法正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活动教学法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陷入误区。要纠正对于活动教学法的错误认识,正确运用活动教学法,需要找到对策,掌握活动教学法设计的几个原则。

思政教学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设计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也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发生了变化。课堂不再是那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课堂也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进行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综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活动教学法被许多教师所推崇并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活动有个人的,有小组的,有情景互动式的讨论、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也有情景呈现式的演讲、音乐欣赏、多媒体视频播放等。教师们上起课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在这些形式多样、热热闹闹的课堂活动中,有些现象也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忧虑。有些教师对活动教学法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陷入误区。

一、活动教学法的几个误区

(一)活动就是全班同学都要动

说到课堂活动,授课教师可能就会想,参与的学生越多越好,学生动得越多越好,处处充满身体的运动,动口说、动手写、身体表演、目光追随,好像这才算得上是课堂“活动”。事实上,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课堂活动的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表面上是动起来了。其实,学生活动并不是说就是让学生三个一堆、四个一组在那儿说、唱、辩、演等;老师看到哪个学生没有参与,还要去提醒他,让他也参与进去;看到哪个小组声音小,或者动的力度不大,就会过来问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等等,他们认为有学生不说、不动,那就是没有活动好,就是课堂的失败。其实不然,课堂活动不仅仅指学生身体外部有形的动,更重要的是脑子,是思维的动。也不是说课堂活动就得必须每个同学都参与才叫成功,毕竟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性格、学习程度、喜好等各有不同,也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那么在活动中出彩。我们不应该忘记开展课堂活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从中去体会、感悟、思考,有所收获,而不是单纯追求表面的热闹,追求参与人数的多少。这才是我们课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毕竟,课堂活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达到我们上这节课的目标才是终极,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学生做做游戏就是活动教学

什么是活动教学,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创设几个游戏,让学生玩玩、演演就是活动教学法了。这种把游戏等同于活动教学的观点也是对活动教学法的一种错误认识。因此活动的安排或者是在课堂的一开始,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在课讲到比较枯燥乏味的地方,用一个别致的活动打破死气沉沉的气氛。

我们不否认新颖的课堂活动具有以上功能,但是不能把这当做活动的唯一功能。课堂活动和游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课堂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活动与活动之间、与教材内容之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严谨的逻辑,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体验,并有所收获,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游戏强调的只是趣味性,彼此相对独立,缺乏后继思考的空间,显然不能成为课堂活动教学法的代言者。

(三)课堂活动设置得越多越好

现在教师授课,特别是上公开课,都要绞尽脑汁去想可以设置哪些活动,怎样用活动贯穿课堂,生怕活动少了,生怕听课的专家、老师说授课教师缺乏教学新理念、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因此,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忙着让学生去活动,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生就像是演员,在授课教师的授意下马不停蹄地“你方演罢我登场”,热热闹闹,一堂课结束了。到底这样做结果怎么样呢?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还会沉浸在自己刚才的活动里……哪里没演好、谁演得那么好笑、刚才的活动太有趣啦……这也许是学生最大的感受。只在意了活动本身,而忽略了活动所蕴含的意义。教师只在意了活动的多少,而对于活动的质量却并不重视。在活动教学法中,也并不是说活动越多越好。一个组织精当的活动能够使课堂熠熠生辉,把数个知识点穿成一条知识链,使学生深刻理解它的内涵。一个内容精彩的活动能够使书面化的、理论性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活动去芜存菁,以少能够胜多,一堂课中哪怕只有一个,也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活动就是学生的事情

在活动教学法中,教师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只要学生参与活动就行了。所以当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授课教师要么冷静地站在一边等着学生活动结束,要么在讲台上看着自己的教案,思考着下面要进行的环节,或只顾低头看自己的教案,或象个警察一样严肃地走来走去,其实,这种种表现也正体现出教师对活动教学法的认识误区,这样的教师会认为:你看,我让学生活动了,学生也积极参与了,他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这样多好,我的课堂多么有效,而且体现教学的新理念,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的,我们不排斥课堂活动有这样的功能,但教师只当课堂活动的旁观者,而不去真正了解学生活动的情况如何,比如活动的质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等等,认为活动就完全是学生的事,那这样的课堂活动也只是流于表面。教师的任务似乎就是等时间一到,让学生停止,然后像节目主持人似的把学生一一点出来发言。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确实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但教师的指导者、组织者角色并不能就此弱化,教师要引领课堂活动的方向而不仅仅只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的确,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活动就是学生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主动。

其实,只要我们找到对策,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法中存在的几个误区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二、纠正活动教学法误区的对策

纠正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法误区的对策就是要遵循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各种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操作方法。课堂活动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创设的课堂活动不能脱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无论设置何种活动,都要以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导向,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一节课,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现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三维目标”来设计,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在明确了本节课三维目标以后,接下来就是要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活动教学法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设教学活动来教学,如果创设的活动不能与教学目标相契合,那这个活动就是失败的活动。教师创设活动,除了要结合教学内容,更重要的要以目标为导向,偏离了目标,再好的活动也只是南辕北辙,令人遗憾。现在,有些教师,尤其是上公开课,就像是搞“活动秀”一样,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听课教师就像是看表演。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多彩的活动中竟显得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清。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已经失去了课堂活动的真正意义。因此,选择活动教学,教师要先做到目标明确,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来创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课堂活动。

(二)层次递进原则

层次递进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设计的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特点。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也不同,层次相差很大。比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年龄小,也比较幼稚和单纯,好奇心更强,也更活泼,爱表现,那么,教师设计活动就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泼的,比如表演小品、讲故事、唱歌等;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变得比较成熟些、沉稳些、内敛些,也不像以前那样爱表现了,教师设计活动就要考虑到这些,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多设计一些思辨性强的活动,如辩论、比较与观察、材料分析、幻灯片制作、小调查等。二是活动与活动之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教师设计课堂活动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之间必须构成逐步递进的关系。这样层层深入,才能带给人探究的韵味。

(三)适时适度原则

适时适度原则指的是课堂活动安排的时机和频率要恰当。课堂活动之前教师应有适当铺垫,引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跃跃欲试时,当学生产生困惑时,当学生充满好奇时,当学生左右为难时,教师要找到课堂中的这些节点,适时地开展课堂活动,会令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一节课里安排的活动也不宜过多,出现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令学生感到“审美疲劳”,也达不到活动的目的。一般来说,只有当一个活动完全被展开,其中蕴含的意义充分被讨论领悟,教师也进行了小结后,这个活动才算结束,才可以考虑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当然,课堂活动的安排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也各有所长。活动教学法也应该与其它方法有机地组合或交叉运用。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才能更好的把活动教学法运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G633.2

A

1009-8534(2014)04-0178-02

2014-03-25

徐惠梅(1973.10-),女,安徽砀山人,现为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学法目标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