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4-04-10郭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政治

郭艳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安徽·合肥230011)

浅析文化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郭艳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安徽·合肥230011)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文化内容,提高文化的内涵,是新时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需求新特点,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的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内涵,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素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的重要的特殊文化意识形态。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文化进行苍白的说教。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文化的背景之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①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包、意义深广的物质与精神并用的载体,涵盖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文化渊源的角度讲,古代的“文化”始于《易传·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讲的“人文以话成天下”就是“以文化人”、“文治与教化”的意思。到了近代,著名文化学者梁启超先生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业也。”蔡元培先生认为:“文化是人生的发展状况。”陈独秀先生认为:“文化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②古代文献以及近代学者对文化的界定都指向了文化的教化以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既是文化的实质,也是文化的根本,文化承载着大量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治统治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思想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教育。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涵盖的哲学、道德和宗教等都属于文化的特殊部分,属文化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通过文化传承过程而进行的意识形态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育人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变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规律是按照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方向,沿袭文化的发展轨迹,达到知识与价值、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文化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赋予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入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风貌以及人文价值等,通过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达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的特殊形式,具有文化属性。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表现形式上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在传播途径上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给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④

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文化载体进行苍白的说教。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独特见解、彰显自己个性等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文化的艺术性,根据学生的文化品位采取不同的方法,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文化熏陶、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变成“教育过程实质就是文化人的过程”。

三、构建文化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和高职学生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教育路径,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思路到指导方向都渗透文化内涵,展现文化魅力,更好地促进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全面素养。

(一)坚持以文“化”人,以十八大先进理念指导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十八大把文化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了部署,为构建文化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建设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树立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先进理念。在实践中通过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制定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满足高职学生对文化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要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要努力做到:教育目标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健康的身心、塑造完美的人格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的和谐统一;教育方式要潜移默化地将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寓教润无声,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教育内容要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创设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顺应学生的自我成长。

(二)注重文化素质培养,建设文化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文化素养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建设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满文化魅力的教育工作者。新时期尤其是针对90后的高职学生,拥有获取信息的多渠道,个性的外显张扬,明辨是非往往悖于常理等特点,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要紧跟学生的节奏,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渊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关注社会的热点,贴近学生的实际,融入展现充满文化魅力的人格形象,才能更好指导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的困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零距离。

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敏锐地洞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以便更好地处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修自身的理论功底,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将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不断调适自己,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积极努力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学习考察活动,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育教学素材,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凝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⑤发挥学校文化育人载体的作用,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校文化育人载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校园主体建筑格局,体现特色办学的人文景观,展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类是现代的媒介形态,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相关理念展示以及有线或无线的其他网络文化形态。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是教育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主流的独特育人载体,其功能是透过文化的底蕴渗透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特色文化氛围内传播。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体现在学校发展史的文化传承。学校的发展史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艰苦创业史,利用学校的新旧历史照片的对比、校史展览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创业史和发展史,激励学生刻苦认真学习,实现人生理想。增加校园人文艺术内涵,每年通过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校园文化节活动,辅以“感动学院”人物评选、“风采之星”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操得到陶冶。

(四)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培育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拓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共建”形式更有利于发挥革命历史场馆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实践教育基地文化育人载体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鲜明的教育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基地文化育人载体应充分体现这一鲜明主题。二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面对高职学生多元化的思想状况,要充分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地传承弘扬。三是拓展实践教育基地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需要多角度多方向开展。学院要经常组织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浓缩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记录了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展现了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家园,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注释:

①夏征农.辞海(中)[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137.

②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人民出版社,2006:416.

③杨生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理解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6).

④乔万敏,邢亮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238.

⑤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5:26.

G711

A

1009-8534(2014)04-0121-03

2014-04-14

郭艳(1979.5—),女,安徽宿州人,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法律。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