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干预的对策构建

2014-04-10王凯文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思政院校

王凯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干预的对策构建

王凯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发现,诸多作者在进行解决方案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教师方面的利益诉求,从而一味地强调从心理干预和思想干预上来进行对策构建,这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后,关于干预的定位可从:改善职业环境、增强团队互动、重视个体需要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在此基础上的对策则需要围绕着:深入分析职业疲劳感产生的机理、切实改善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环境、完善团队互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以及助力和关心教师个体的职业规划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高职院校 思政课 职业疲劳 干预 对策

不可否认,高职思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疲劳感,这一现状的出现不仅根源于高职的教育环境,也根源于思政教育本身。对于前者而言,在高职各专业课程来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政治理论课程似乎裹步不前,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自然会使教师产生职业疲劳感;对于后者而言,政治理论课程从它的体例、内容、结构等环节都有其严格的规定,从而不允许教师在授课时过度发挥,这也在一定层面促使了教师产生职业疲劳感。由此,对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干预的讨论,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发现,诸多作者在进行解决方案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教师方面的利益诉求,从而一味的强调从心理干预和思想干预上来进行对策构建。对此,笔者是反对的。

本文首先分析出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干预方式进行定位。最后,在定位驱动上进行对策构建。

一、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的表现形式分析

结合笔者的观察,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的表现形式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对于群体层面的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由于与各自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着。这就意味着,思政教师群体因教学内容的特质使然,导致了他们在业务上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交流较少,从而就强化了他们在群体内部的业务思想交流。这样一来,在相对封闭的圈子里群体便会极易受到负面和消极舆论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在此情形下,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消极情绪的支配下,便逐渐丧失了教学创新的意愿。因教学缺乏创新意识且也不允许过度创新,进而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加速了教师们的职业疲劳感。

(二)对于个体层面的分析

这里仍然需要从高职的教育环境入手来进行问题分析。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职院校不仅姓“高”,且更突出“职”。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需要淡化教学中的学理性,而需要突出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色彩。这对于那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来说,实则扼杀了他们的职业优势,从而将加速他们的职业疲劳感。另外,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教师个体也在心理契约上与学校保持着松散的联合,从而在淡化对学校发展关注的同时,也就弱化了对自身业务提升的要求。

二、分析基础上的干预方式定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促使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疲劳感的因素,除了受到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的影响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使然,以及教师个体难以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同时,在当前方兴未艾的教改活动下,思政课教师却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从而在其内心中也无形产生了失落感。

由此,干预方式定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改善职业环境方面

从群体意识影响个体意识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改善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环境上下工夫。这里的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制度环境两点。教学环境主要在于,使高职院校内部形成重视思政课教学的氛围,而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制度环境则在于,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上,来对待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各种荣誉的获取。

(二)增强团队互动方面

改变思政课教学团队的相对“自闭性”,将有助于教师在开放、宽松的舆论氛围中来进行教学工作。那么在打破这种自闭性,则需要增强团队之间的互动。需要指出,团队之间的互动重点应放在学校内部,而不是所谓的思政课教师参与到校际交流之中。笔者认为,作为高职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思政课将在全校各系展开教学。因此,增强思政课教师团队与专业系部教师团队的交流、互动是有现实基础的。

(三)重视个体需要方面

随着高职院校在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标准,许多年轻的思政课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因此,还应结合他们的职业优势来重视他们在科研领域的诉求。另外,对于那些处于自然的职业疲劳期的教师,还应在人文关怀上下工夫,从而使他们获得归属感。这样一来,就能使他们在心理契约上与学校走的更近。

三、定位驱动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干预的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深入分析职业疲劳感产生的机理

高职院校管理层需要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疲劳产生机理进行厘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教师职业疲劳期的到来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若是加速到来的话那么就可能存在问题了。根据笔者与教师们之间的交谈发现,他们的职业疲劳感源自被忽略,或者说不被重视。因此,干预的重点还在于防止教师们职业疲劳期的加速到来。为此,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的形式来获得思政课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内心诉求信息,从而进行解决方案设计。

(二)切实改善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环境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来看,首选应切实改善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环境。由于职业环境主要包含教学环境和制度环境,因此需要采取顶层设计来给予实施。笔者建议,学院党委应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承担对教学环境和制度环境实施改善的领导职责。对于职业环境的改善而言,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强调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性,并结合学院教学实际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到思政课之中,这样将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改参与感。另外,还应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来优化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

(三)完善团队互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前面已经指出,思政课在全校所有教学系都要开设,因此思政教学部门便与专业系部发生着天然的联系。为此,在增强团队之间的互动上,首先要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在组织建设方面,学院党委应主持设立专门的思政教育联系部门,通过该常设部门来架起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交流的桥梁。在制度建设便在于对制定出定期或不定期交流的工作办法,以及对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措施。

(四)助力和关心教师个体的职业规划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应鼓励和支持他们申报社科基金项目,并即使给他们配套课题研究资金。对于那些自然步入职业疲劳期的思政课教师,则需要通过人文关怀来使他们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上四个方面,便是笔者在对策构建上的思考。

四、实证分析

(一)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构建

目前思政课体系包括: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两大板块。鉴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维持现有体例的基础上应在教学内容、案例方面进行适应性构建。具体而言,其构建思路在于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岗位意识,通过植入到教学内容和案例中来展开。如,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植入法律基础教学的案例中给予体现。

(二)课后思想引导的针对性构建

课后思想引导需要借助特定的校园文化来进行。而这种校园文化应包含了煤炭生产岗位要求的诸多要件。惟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使得学生形成趋近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班会活动的主题,并通过讨论、演讲、心得报告等形式给予呈现。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将以上活动的成果量化作为学生的操行分,或是两课教学的平时成绩参考。

(三)学院各级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学院党委、教务处有必要对两课考试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理由在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实效性的关注。与此同时,学院党委还应根据学校的行业背景,责成相关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开展,以及社会实践主题设计等方面给予岗位意识驱动。从而,形成全方位岗位意识驱动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通过以上教学创新,将显著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能缓解非正常的职业疲劳感。不难看出,干预措施仍需要植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中来,并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完善现行的教学体例和内容结构。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疲劳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后,关于干预的定位可从:改善职业环境、增强团队互动、重视个体需要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在此基础上的对策则需要围绕着:深入分析职业疲劳感产生的机理、切实改善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环境、完善团队互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以及助力和关心教师个体的职业规划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1]薛海生.职业疲劳及其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7).

[2]钱新.消除职业疲劳症有啥招[J].人力资源,2008(21).

[3]吴忠.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7).

G715

A

1009-8534(2014)04-0113-02

2014-04-27

王凯文(1978.5—),男,河南南阳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