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凤仪嘉言录》阅读疗愈作用阐释

2014-04-10王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立业家庭

王娟

(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21)

《王凤仪嘉言录》阅读疗愈作用阐释

王娟

(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21)

心灵宁静,身心和谐、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追求,阅读《王凤仪嘉言录》能够让人产生领悟、深思、共鸣、净化、暗示等心理活动,具备保健祛病的作用。

《王凤仪嘉言录》 阅读疗愈

王凤仪(1864—1937年),名树桐,字凤仪,出生于热河省(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的一个蒙古族家庭里,幼年给人放牛,后又出外扛活,未上过一天学,历经变革前社会的种种纷扰和农村生活的困苦、贫瘠无奈,身患十二年疮痨,严重时已经不能下地劳动,因听别人讲善书竟然不药而愈。从自身的经历中,王凤仪一直思索人生的道理,寻找解决烦扰的方法。王凤仪勇于践行,学到别人的优点能立即用于自身实践,并坚持不懈,他将中国传统的美德“忠”、“孝”、“仁”履行到极致,热心公益,倾尽全力创办七百多所女子义务学校,提倡“崇俭结婚”、“储金立业”和创办“安老所”、“新农村”,“他用一生的精力倾注于对人生的探寻,并根植于几十年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创立了其不朽的德业,特别是他创办女义学,真可堪称为20世纪初的一大壮举,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

一、王凤仪思想源流

王凤仪是20世纪初朴素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来自于几十年的躬身实践和不断的探索。王凤仪一生之中,以下几件事情对他的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修身、行孝

二十四岁时,知道他姑父是有声望并善于经营财富之人,就去姑父家扛活,就是想明白,为什么姑父家能生活富足而自己却如此贫困不堪。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细细研究,终于发现他姑父能成事在于“孝”字上,明白后,王凤仪先生就将祖父接到自己家里奉养,他和妻子宁愿吃树叶都要让老人吃饱饭。王凤仪善于思索、观察周围的每件事情,得出经验后就切切实实去做。

(二)诚心助人

王凤仪重病期间他仍热心周围人家的事情,其他人之间有纠纷他都去说和,谁家有困难也主动帮助,还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垫付了几年上私塾的学费。先生有个好友杨柏是个善人,因胡匪生事被冤枉入狱,为救杨柏前后六个月奔走官府,住小店,吃极便宜的饭,睡冰凉的炕,半夜用手摩擦四肢取暖,思虑杨柏的事情几天几夜苦思冥想。他立志学“羊角哀舍命全交”,如果不能救杨柏他宁愿自己死,想到解救办法后就高兴得几天几夜不睡觉,他诚心救友,不怕艰难,勇往直前,舍生忘死。

(三)创办女子义务学校

王凤仪为父亲守墓期间是他思想发展渐趋成熟的时期,守墓期间先生专心体悟伦理大道,决意要劝世化人,不再为自己的小家过日子。王凤仪明白道在家庭伦理间,他认为世界是人的世界,而世界的好坏全在人为。家庭是人类的起源,想要好人建好社会,须由好家庭来生好人,而一切的源头归于女子的教育,他兴办女子义务学校,在当时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社会,是开天辟地之大事,时代发展到今天,也证明王凤仪办女学是非常正确、意义深远的壮举。

(四)储金立业、崇俭结婚

1925年王凤仪提出新家庭的男女都需要立业,不许互相依赖,均须自立,男女不互相牵挂,不相管辖,都能做些公益事业,以天下为己任。储金立业是解决生活问题阻止争贪的一种理想,宗旨就是储蓄一定数额的现金,所得利息就能维持生活,然后就不再挣钱,纯为公益。同年先生提出崇俭结婚,双方不收受财物,行礼时不张筵设乐,仪式简单。立业与崇俭结婚是相辅相成的,立业是解决经济基础问题。

(五)创安老所

1934年先生族侄在道德会中首创安老所,其中有男女老人十数人,“饮食起居、衣服之洗涤,都有专人负责,不须老人自为”。[2]王凤仪说:“现在的老人越来越苦,设道德会不但是老有所终,更要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王凤仪设安老所思想不仅仅是理想,还切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办法,由立业人种地办理安老所,同时希望老年人都能立业,能自给,能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实在困苦的人,就由村长向各家筹款解决。充分体现王凤仪以天下为家的大同思想。

王凤仪以一不识字的农夫,谨慎修身,留意、思考生活中看似极为平常之事,能从这些平常事中领悟出大道理,还能躬行实践,帮助周围村人,帮助朋友,舍生忘死,认识到女子是改变社会,重立人根的基础,创办女子义务学校,宣讲传统道德,创性理疗病法,救民众于苦难,倡导立业、崇俭结婚、设安老所,以天下为公,纯为公益,毕生致力于大同事业,“实为人类史上之所罕见者也!”[3]前言阅读王凤仪思想会引起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索,热心公益,不止关注小我,起到明显的净化和平衡心灵的作用。

二、《王凤仪嘉言录》阅读疗愈作用阐释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解情绪、锻炼器官机能的作用,从而收到保健祛病的效果。[4]《王凤仪嘉言录》是王凤仪老善人言行的记录,从几十年亲身实践中来,都是乡村俗语,大道至简,关键在于我们懂得之后能转化为日常言行,它的疗愈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存善念以平和心态

王凤仪认为,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恶。别人夸奖就高兴,批评就不高兴,都不是善的人,知道错误却不改正,吃亏就难过都不是善。要有天下为公的胸怀和气魄,乐于牺牲奉献。做每件事情首先要看我们的出发点,一心为公即使有时很多人认为是“坏事”,我们也要坚持,不惧人言,勇于承担别人的不认可。大凡人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受不得一丁点批评,更吃不得半点亏,都说明我们需要提高个人素养、涵养,遇喜不乐,遇难不悲,坦然接受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每个人都管好自己,整个社会也就好了。

不怨人。“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到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5]放下抱怨、埋怨,每件事情都从自身寻找原因,放下计较,愿意吃亏就不会生病。

找好处,认不是。找好处是找别人的好处,认不是是认自己的不是。能存别人一分好处,就多一分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好学别人长处,就能增长自己的才能。要做到找好处并不那么容易,要立找好处的志向,在恶人或者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能找到好处。真能从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物中找到好处,才算知人、知物、知事,才能到处有缘,永无苦恼。老看别人的毛病是收赃,心里阴沉,就会伤自己的身体。不找人好处就多怨,多怨就多苦。

(二)孝,善行之始

孝顺不仅仅是管老人的吃穿用和生活,也不是惦记老人,而是心存父母的志向,使老人安心,不令老人操心,这是孝志,才是真孝。不论父母慈不慈,只管自己孝不孝。孝在于能补父母做得不到的地方,有困难的地方,就是父母忧心的地方,你不管就是不孝。尽孝贵在诚,心诚感动人。孝顺不仅仅是孝顺父母,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尊重领导、同事,能为他们分忧解难,竭尽所能为单位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立志,人生有方向

王凤仪三十八岁时,看到父祖、儿子都能读书,只有自己不识字,就立志读书,后来学讲善书,能认识一些字,能够研究伦理道德,不仅他自己读书,还让自己的妻子也去读书,在那个时代能让女人出门学习是相当有远见的举动,他妻子读完书后和他一起办女学,也能教书,并将儿子培养成教师。他在三十八岁劝善办学,一直到去世的三十多年都为这个志向努力。不论多大年龄都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向优秀的人学习,生命有了目标,人生有了方向,就不会再彷徨迷惘。

(四)乐,是成功的燃料

做人要越遇逆境越乐,不管境遇好坏、贫富得失、荣辱存亡,都能不为所动。王凤仪思想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常乐无忧。想要快乐,首先从修炼自身做起,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逆境,都能坦然勇敢面对,告诉自己总会解决,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都不再困扰我们。内在的快乐其实就是成功的燃料。真正的乐是建立在能为大众谋福利,能想别人所想,忧别人所忧,快乐的人更多的是给予而非索取,索取的人永不满足。有病是苦的,如果故意乐,时间长了,就变成真正的快乐,心里的负面思想也随之消失,人就不容易生病。

(五)道,人际润滑剂

道并不高深,是与人相处的道理、原则,有人就有道。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多立事功,多结人缘就是外功,在家中能够遵从伦理道德,在外能够热心公益都是外功。人与人之间相处只去要求自己,而不管别人怎么做。多做事,广结善缘,多做公益。

《王凤仪嘉言录》共三十节,其中讲道的就有十节之多,从中能够看出先生对道的重视。涉及到慈道、姑娘道、媳妇道、夫妇道、老太太道、父子道、儿子道、婆媳道等等,从家庭伦理角度入手,家庭关系处理好了,社会是家庭关系的延伸自然也就好了。比如夫妇道,夫妇之间贵在和字,夫妇和,则家庭顺,不但不会生病,还家齐,子孙兴旺。夫妇之间互相感恩,不生埋怨,夫能领妻成道,妻能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夫妇之间不苛求,各尽其道,各行其是,不互相搅扰,不折腾。夫妇之间能够如此,家庭一定美满和顺。再如先生认为,老太太当以志为根,立志不动,诸事莫管,一切无愁,知足常乐,不用挂念儿女,不用想着儿女孝顺不孝顺,不管是家里家外,常念人的好处,无论长幼都能一视同仁,静心养性,对儿女的事不加干涉,能做到不牵挂不劳心,自然福寿全归。

书中对道的讲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来能够让人领悟、深思、共鸣、并有积极的暗示作用,限于篇幅或有些部分已不适应时代特征,故在此不多赘述。

(六)性理疗病

王凤仪通过自己多年患病及病愈的经历,发明性理疗病法,从家庭伦理角度为病人找出得病原因,并提出治疗方法,在缺医少药的时代,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相当的疗效,治愈过很多人,在今天这种方法仍然具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和疏导作用。很多疾病是由心病而起,他通过多年的实践与观察,发现人的疾病多数是由于心性中的阴浊之气累积而无法发泄造成的,而阴浊之气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气火,包括恨、怨、恼、怒、烦、急躁、贪婪与牵缠。由于气火长时间在人身体内作祟,于是就导致人生病。人的气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拿家庭关系来说,有父子、兄弟、夫妻、婆媳等关系,所有的关系都有一定的相处准则,如果有一个关系处理不当,就让人苦恼,最后生出疾病,气火就是导致这些关系障碍和生病的根源。王凤仪性理疗病法就是劝人不生气不上火,不怨人,专从自身找原因,多做善事,能立功德,实干实行,人就不会生病。

三、结语

反观今天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好的现象,比如大学生与朝夕相处几年的舍友,可能就因为一句话或者小小的举动而酿成悲剧,就因为心里容易不平衡,容易生气,缺乏对舍友基本的关爱,缺乏一种奉献精神造成的。或者家庭矛盾丛生,有婆媳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等等,因为家庭矛盾无法调和甚至需要诉诸法律才能解决,为了蝇头小利置亲情于不顾……通过阅读并真正实行《王凤仪嘉言录》,我想很多人都会有极大的收获,明白事理,不会在意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会有更平和的心态及人际关系,会反省自身,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关心我们的世界,为单位尽职,为家庭尽责,真正找到人生的意义。

[1][5]王凤仪.王凤仪嘉言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3]朱循天.王凤仪年谱与语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4]王波,傅新.阅读疗法原理[J].图书馆,2003(3):1—12.

G252

A

1009-8534(2014)04-0059-03

2014-05-07

王娟(1978—),女,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

猜你喜欢

立业家庭
GRU-DNN改进的行人导航零速检测方法
先安居,后立业 毕业季租房的这些问题,我们帮你一一解答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然气处理站的管线配管
撷英园
恋练有词
廉洁咨询是立业之本
两个儿子怎比优劣?“双面胶”父亲哟酿命案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