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种族隔离到社会融合:南非《文化促进法案》变迁钩沉*

2014-04-10刘海丽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种族隔离南非法案

刘海丽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南非在历史上曾是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地,受到过基于等级、种族、肤色等的殖民统治。20世纪中期,以南非国民党为首的白人政府全面实施种族隔离统治,剥夺人口占多数的土著居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其手段之一即制订、颁布一系列法律制度。南非国内的民众对种族隔离统治进行了不懈抗争,国际社会也予以谴责和制裁。20世纪80年代,形势发生剧变,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走向穷途末路。1994年,南非第一次民主选举举行,以非国大为主的新政府成立。

新政府成立后,彻底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改造了基于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体系。近年来,南非致力于全方位推行社会融合政策,以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社会融合已经成为南非社会的重要方面。新政府特别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颁布了多部与文化相关的法律。政治是文化法律的基础,文化法律变化反映了政治变迁。南非曾于1969年在种族隔离时期颁布过《国家文化促进法案》,如今随着南非的政治转型,这部促进文化发展的法律也历经多次修订、转型,这部法律,不仅在名称上作了改变,而且在核心内容、立法思想、实施措施等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

1 南非《文化促进法案》的版本变迁述略[1]

南非1969年通过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这是目前《文化促进法案》的前身。《国家文化促进法案》在南非文化立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代表着政府试图管理和规划“文化事项”,文化事项成为公民社会领域的优先考虑内容。该法案设立了“国家文化委员会”,授予部长广泛的权力去负责管理公共资金,以促进文化发展,并且强调了国家参与文化促进的必要性。

1977年,《国家文化促进法案》被修订,增加了“国家文化委员会”的两个资深合作伙伴,即省和地方当局。

1981年,《国家文化促进法案》被进一步修订,规定部长可把权力给予部门长官或部长管理部门的其他人员。

1983年《文化促进法案》出台,于1984年正式生效,替代了原有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文化促进法案》出台,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日益增长的反种族隔离的回应。

1989年,《文化事务法案》出台,于1991年生效。该法案中,文化被认为是“自身事务”,《文化事务法案》是《文化促进法案》的下位法,《文化促进法案》的实施受到《文化事务法案》的影响。

1995年,《1995年R36公告》在临时宪法体制下把《文化促进法案》的关键权力分配给了各省(特别是有关区域委员会),规定部长可在各省设立一个或多个文化事务区域委员会,撤销了此法案颁布之前其他法案设立的区域委员会。把文化促进活动分为国家层面和区域两个层面,分别由部长和各省文化事务区域委员会负责。

1998年,《文化促进法案》被再次修订,进一步加强部长权力,为促进艺术文化部试点工程的发展提供依据,在全南非范围内成立、启动或资助有全国性影响的组织或计划;协助非正式或社区基础上的艺术教育计划;必要时提供、资助或赞助必需品。

2 南非《文化促进法案》新旧版本的本质差异

1981年,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对南非实施《巴黎制裁宣言》,《宣言》呼吁对南非实施广泛的强制制裁。1983年之前,针对南非种族隔离的制裁迅速增长。就在这一年,白人支持的南非政府设立三院制立法议会宪法计划;各方政治势力联合起来为解放而战斗。因此1983年颁布的《文化促进法案》,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日益增长的反种族隔离的回应。

1969年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和1983年的《文化促进法案》有如下差异:

首先,1969年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包含一个“阿非里卡人①阿非里卡人以荷兰裔为主,他们与欧洲母国早已脱离政治联系,是唯一自认为是非洲人的白人。多从事农业。1910年以来的历届白人政府都是阿非里卡人执政。1948-1993年间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即以阿非利卡人为主。文化”和操英语者的大部分文化,而非全部的南非文化;致力于单方面促进白人文化,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没有包含在内。1983年的《文化促进法案》则包括了南非的所有文化,强调文化表现的多样性。

其次,1969年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把“培育文化”单独限于白人,因此妨碍了自发文化团体“偶尔”参与其他人群的行为。1983年的《文化促进法案》则强调多元文化的促进,而非少数人的文化。

再次,1969年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设立了“国家文化委员会”,把文化促进作为国家最高当局应该参与的活动,国家文化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必要的“综合和昂贵的组织”。1983年的《文化促进法案》把文化促进活动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国家层面的文化促进由艺术文化部长负责,地方层面由各省设立的区域委员会负责,把文化促进的主动权从国家转到地方。因此,参与文化促进的大部分组织是地方或地区性质和级别的,因此地区委员会的成立将“促使社区的文化需求和活动”。

还值得注意的是,1969年《国家文化促进法案》中提到的“国家”概念限于国民党提出的概念,国民党致力于“保存、发展、培育和扩展已变成该国权力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种族隔离政府在促进文化上的姿态和种族划分的实施,给民主政府调节和融合分裂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1983年的《文化促进法案》则包括了南非所有的文化。

3 南非《文化促进法案》的主要内容[2]

《法案》制定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南非文化的保存、发展、培养和拓广。途径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提供休闲和非正规教育;发展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为文化事务设立区域委员会;赋予部长一定权力以达到这些目标。

艺术文化部长的权力主要在全国范围或具有全国影响的活动中行使。在该《法案》中,艺术文化部长(南非政府)的权力包括三个方面:为在南非发展和促进艺术文化而实施的权力;为发展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而实施的权力;奖励或引导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而实施的权力。

为在南非发展和促进艺术文化,艺术文化部长的权力包括:获取、发展和维持动产和不动产;为出国学习授予奖学金和给予补助;发展试点工程;创办、启动或资助在全国有影响的组织或工程;授予荣誉和奖赏;促进非正式或社区的艺术教育工程。为了发展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艺术文化部长的权力还包括:对学习和研究南非的其他国家的人授予奖学金;安排跨国交流;在海外安排南非的艺术、图书和其他文化物品展览,在国内安排艺术、图书和其他文化物品展览;在某个国家奖助或资助讲座、协会、规划或工程;给其他国家的图书馆或相似机构和协会捐赠图书和期刊。部长实施以上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由议会负责。

《法案》在1995年的修改中,已经将实施权力下放到了各省,各省文化促进活动的实施由各省负责相应文化事务的部长负责。各省相应部长设立负责该事项的区域委员会,对其权力和职能做出规定,不干预区域委员会的活动,但在适当的时机与其商量相关事项。各省负责文化事务的部长可为该区域设立一个或多个文化事务区域委员会;为每个区域委员会任命一位主席。区域委员会为区域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和法定人数制定规则;非国家全职的区域委员会成员参加区域委员会会议可获得报酬和其他津贴。区域委员会的职能是保存、发展、培育和拓展本地的文化,方式主要是针对成人和青年的非正式、非在校教育,这些教育包括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艺术;流行时尚,获取应用、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知识;闲暇的利用,包括体育娱乐活动(非竞技运动)。

4 区域性文化促进活动——西开普省

南非各省在实施《法案》时的普遍做法是:(1)颁布省级艺术文化促进法案;(2)设立负责艺术文化促进的省级委员会;(3)在省级艺术文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以西开普省为例,1998年,西开普省通过了《西开普文化委员会和文化组织法案》。《西开普省文化委员会和文化组织法案》主要规定了西开普文化委员会和文化组织的内容。根据该法案,西开普文化委员会是法人,负责在西开普省保存、促进和发展文化。文化组织是在结社自由的基础上成立的志愿组织,在西开普文化委员会注册,非营利文化组织可向西开普文化委员会申请资助[3]。

西开普文化事务和体育部的官员负责西开普文化委员会的行政和管理职能。西开普文化委员会目前有三个分委员会组成——财政分委员会、文化组织分委员会和设施分委员会,三个分委员会的主席构成执行委员会。财政分委员会在年度艺术文化财政中提供建议,该委员会成员必须澄清与提交资助申请组织的关系;文化组织分委员会考虑文化组织的政策、申请,并且梳理这些注册的文化组织;设施分委员会指导每年的关税检查和设施维修事项[4]。

西开普委员会在该省所有文化的保存、促进和发展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特别是那些以前被忽视、不被尊重和被蔑视的文化。委员会积极加强文化的相互理解,以弥补文化间的分歧。文化委员会资助爵士、非洲或传统音乐、芭蕾、歌剧、调查、绘画或雕刻等所有艺术形式。文化委员会努力确保所有的艺术家和艺术形式都得到协助,及各种可能的鼓励[5]。

可向西开普文化委员会申请资助的项目为:表演、视觉或文学艺术;自然或人类科学;文化历史领域或激发青年文化意识和参与的活动;在西开普省举行,并由合格的组织(非营利、免税组织)提出申请。无资格申请的组织包括:地方政府、省级政府、国家政府、赢利的公司和组织、学院和大学、由教堂或宗教组织运行或主要支持的教堂或组织、政党、工会、个人、不遵守捐款条件的组织、慈善机构、没有组织章程或银行账户的组织。在开放申请之前,西开普文化委员会会提供咨询;审查结束后,公布审查结果[6]。

罗本岛位于南非西开普省,1961-1991年是南非政府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97年,罗本岛正式成为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1999年成为世界遗产地。罗本岛博物馆归国家所有,为达到促进艺术文化的目的,罗本岛博物馆采取了以下措施:与其他博物馆和文化机构达成交换计划合作协议;和其他国家达成合作协议,例如挪威,目的是发展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协办和主办展览;把罗本岛培训模式作为研究生的遗产研究课程;主持春季学校活动;主持国家建设青年校园;主持青年读者学会;主持艺术家实习项目;主持年度罗本岛博物馆研讨班项目;主持专题活动[7]。

5 结语

南非从1969年的《国家文化促进法案》到1983年的《文化促进法案》,以及此后的多次修改,既反映了南非政治、社会的不断变化,也反映了南非促进民族、地方文化发展的策略变化。南非的《文化促进法案》将文化促进活动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注重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地文化发展的作用,设立区域文化委员会,地方颁布文化促进法案,支持的活动注重非正式教育的社区、多元文化等,这些经验和措施都值得借鉴。

〔1〕Department of Arts and Culture.Review of Heritage Legislation Report[EB/OL].https://www.dac.gov.za/sites/default/files/Review%20of%20Heritage%20Legislation%20Report.pdf.[2014-05-24]

〔2〕Culture Promotion Act 35 of 1983[EB/OL].https://www.dac.gov.za/sites/default/files/Legislations%20Files/act35%20-1983.pdf.[2014-05-24]

〔3〕Province of Western Cape.Western Cape Cultural Commission and Cultural Councils Act,1998[EB/OL].http://www.westerncape.gov.za/text/2004/8/act14-98.pdf.[2014-05-24]

〔4〕Western Cape Government.Western Cape Cultural Commission[EB/OL].http://www.westerncape.gov.za/public-entity/western-cape-cultural-commission.[2014-05-24]

〔5〕Western Cape Government.Background on the Western Cape Cultural Commission[EB/OL].http://www.westerncape.gov.za/general-publication/background-western-cape-culturalcommission.[2014-05-24]

〔6〕Western Cape Government.Eligibility for Funding from the Western Cape Cultural Commission[EB/OL].http://www.westerncape.gov.za/general-publication/eligibility-funding-western-cape-cultural-commission.[2014-05-24]

〔7〕Robben Island Museum.Legislative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s[EB/OL].http://www.robben-island.org.za/files/publications/Integrated%20conservation%20management%20plan/icmp_chapt6.pdf.[2014-05-24]

猜你喜欢

种族隔离南非法案
Industrial Revolution
美国禁止询问犯罪记录法案的立法与实践
南非的多彩暑假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浅析导演斯派克?李的纪录手法
完美再赴南非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
南非白人政府在非洲人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948~1978)
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