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要A,就B”句式分析

2014-04-10毋秀秀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充分条件制约句式

毋秀秀

“只要A,就B”句式分析

毋秀秀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只要A,就B”是一种典型的充分条件复句句式,它的认知层面分析为:主观推测层面,根据“只要A,就B”中A与B间的制约与非制约关系,可分为顺向制约关系(0.5<P{B/A}≤1)、逆向制约关系(0<P{B/A}<0.5)、非制约关系(P{B/A}=0.5);客观反映层面:P{B/A}=1。同时对其句式结构以及语用价值等方面也作简要分析,从而更全方位地认识这一句式,了解这一句式的使用价值。

“只要A,就B”;认知层面;主观推测层面;客观反映层面

“只要A,就B”句式表示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典型的充分条件复句[1]。所谓充分条件,从逻辑上说,假设A、B分别为两个事物情况,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B事物不一定有A事物,那么A就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简称充分条件。同时,“条件关系只考虑条件同后果的真假制约关系,而不考虑条件和后果本身是否符合事实”[2]。因此,不管A、B本身是否符合事实,都有“A真,B一定真”这一充分条件关系。本文主要从句式结构、认知层面以及语用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只要A,就B”句式。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这里有必要先简单地介绍下认知层面。认知层面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认识以及对这种概括认识的主观判定[3]。它体现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之中:一种是客观事理关系,一种是主观判定关系。而这两种关系又可以通过信赖程度描述。信赖程度是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对命题的相信程度,用P{X}刻画(X表示任一命题),其值取区间[0,1]中的值。比如,P{X}=0,表示人们认为X为假;P{X}= 0.5,表述人们不知道X是真是假;P{X}=1,表示人们认为X为真;0<P{X}<0.5,表示人们认为X成立的可能性小;0.5<P{X}<1,表示人们认为X成立的可能性大[4]。在本文中,用P{B/A}表示在A真的情况下,B的信赖程度。

一、句式结构分析

(一)关系词的作用

关系词“只要”为连词,引出充分条件;关系词“就”为关联副词,承接上文,表示结果。

(1)只要我们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不

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只要你满了七岁,在接下来的九月份就可

以开始上学。(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1)、(2)两例的“只要”所引出的都是后分句的充分条件,如例(1),具备条件“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实现“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这一结果,但不具备“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条件不一定就不能达到“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这一目的;“就”承接上文,表示在满足前分句的条件下得以出现的结果,如例(1),“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是满足条件“我们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得以实现的结果。

(二)“只要A,就B”的句式结构

在“只要A,就B”这一句式中,当前分句出现主语时,“只要”的位置既可在主语之前,也可在主语之后。

(3)你只要答应去我们公司,一个礼拜后就可以去公司上班了。(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4)只要他在其位,就可以在处理政府的日常工作中,保持某种明智,对受到威胁的干部给一定的保护,可以减轻数百万人的痛苦。(力平《周恩来传》)

“只要A,就B”中的“就”可以替换为“都”,“总”[2]。

(5)只要于基本群众有一点利益,都要积极地去做。(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6)股票一经买入,只要股票股票发行公司存在,任何股票持有者都不能退股。(《股市基本分析知识》)

“只要A,就B”中的“就”替换为“都”时,“都”相较于“就”而言,有一定的总括意义,并且有语义指向。例(5),“都”指向前分句中的“于基本群众有一点利益”(的事情);例(6),“都”指向后分句中的“任何股票持有者”。

(7)周恩来朗声说道:“我看只要努力,总有可能。”

(修来荣《陈龙在重庆谈判的日子里(中)》)

(8)本来,只要是中国人,还有良心,人心,好坏

事总该是分的清的。(吴伯萧《黑红点》)

(7)、(8)两例中的“总”相较于“就”而言,“总”含有“一定”、“必定”之意,并且这种“肯定”的意思主观性特别强。

二、认知层面分析

认知层面体现在两个不同关系之中,包括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主观推测层面是大脑思维中的一个认知层面,该层面所反映的认识不是客观现实情况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现实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主观猜测或判断[5]44;客观反映层面是大脑思维中不同于主观推测层面的另一认知层面,该层面所反映的认识不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现实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主观猜测或判断,而是客观现实情况在大脑中的直接反映[5]47。

(一)主观推测层面

在“只要A,就B”这一句式中,A与B之间存在着制约与非制约这两种关系,其中制约关系又可再分为顺向制约关系与逆向制约关系。是否有制约关系是从A对B是否有影响这一角度来考虑的:在有A的情况下,容易有B,则A、B之间为顺向制约关系;不容易有B,则A、B之间为逆向制约关系。而A的有无对B的有无并没有影响,那么A、B之间为非制约关系。

1.A与B间为顺向制约关系

A与B之间为顺向制约关系,是指A与B在思维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即是说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推测,如果A成立,那么可以推出B成立或者很可能成立,这种情况下A与B之间的关系此时用公式表达为:0.5<P{B/A}≤1。

(9)因为即使失败了,只要正视失败,就有成功的机会。(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10)只要太阳从西边出来,我的向西的房子就不会受到下午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了。[2]

(11)只要声源停止发声,噪声就会停止。(《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我们一般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所以,例(9)中,依据人们的一般认识,越是“正视失败”,从中吸取教训,那么下一次“成功的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即0.5<P{有成功的机会/正视失败}<1。例(11)中,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如果“声源停止发声”,则意味着声音消失,那么噪声自然也就没有了,停止了。这是一客观事实真理,因此有P {噪声停止/声源停止发声}=1。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在“只要A,就B”句式中,当A分句为非现实条件时,即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实,此时A与B之间信赖程度关系的表述为0.5<P{B/A}<1,而不存在P{B/A}=1的情况。这是因为当P{B/A}=1时,其所表述的是客观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已为人们普遍认知的事实真理,而A分句表述的是非现实条件,也就意味着B分句的结果只是存在人们的主观推测中,因而只有0.5<P{B/A}<1,如例(10)。

2.A与B间为逆向制约关系

A与B之间为逆向制约关系,是指A与B在思维表述上具有不一致性,也就是说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推测,在A成立的情况下,B成立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句式所表达的是恰好与人们的主观推测相反,即出现了B的情况。此时用公式表达为:0<P{B/A}<0.5。

(12)野求的贫血的脸忽然发了热:“你诅咒我了!只要你肯当面诅咒我,就是我的幸福。”(老舍《四世同堂》)

(13)只要我的爱人能减少一条皱纹,就是罚我十年的苦役我也愿意。(谌容《错、错、错》)

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被人当面咒骂自己,是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而例(12)却说“是我的幸福”,这与人们的一般认识有所违背,即0<P{是我的幸福/当面诅咒我}<0.5。例(13)亦是如此,为“减少一条皱纹”而甘愿“罚十年的苦役”,这于常人来看是极划不来的,也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故0<P{罚十年的苦役/减少一条皱纹}<0.5。

3.A与B间为非制约关系

A与B之间为非制约关系,是指A和B本是两个独立而平等的事件,即在人们的主观认识上,A的成立与否,并不会影响B的成立与否。也就是说,在A成立的条件下,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等并不能推测出B是否成立。此时用公式表达为:P{B/A}=0.5。

(14)她总以为只要声若洪钟,就必有说服力。(老舍《正红旗下》)

(15)她想不起她应当怎样伺候一个病人,但是她想只要她的眼一看到他,他就会好了的。(老舍《火葬》)

我们常说“有理不在声高”,也就是认为说话声音的大小与否同有没有说服力是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例(14)中,根据我们的经验常识,凭“声若洪钟”是不能推测出有没有说服力的,即P{必有说服力/声若洪钟}=0.5。例(15)亦是同样的道理,病人的痊愈是需要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而与“她”看不看“他”一眼并没有什么联系,或许“她”的到来,能使病人的精神大振,但病好不好却是不一定的,故P {他就会好的/她的眼一看到他}=0.5。

(二)客观反映层面

“只要A,就B”为充分条件复句,即A是B的充分条件,并且由于“条件关系只考虑条件同后果的真假制约关系,而不考虑条件和后果本身是否符合事实”[2],因此在“只要A,就B”句式中,不管A分句表述的条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还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此时在说话人看来,满足条件A,那么结果B必然成立,即有此条件,必有此结果。即P{B/ A}=1。

(16)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能够避免犯大的错误。(《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7)他又高兴起来,以为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再加上神佛的保佑,就必定会一顺百顺,四季平安。(老舍《正红旗下》)

例(16)的客观反映层面表述为,说话人认为,具备条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那么就一定可以实现“避免犯大的错误”这一结果。例(17)亦是如此。有时候,A分句的描述在客观世界不存在,但说话人认为,在某种情况下满足了A表述的条件,那么B所描述的结果一定是可以实现的,如例(10)。

三、语用价值分析

“只要A,就B”这一句式,根据A分句的真假,其所体现出不同的语用意义:

(一)A分句为真

A分句为真,此时句子所表达的一般为人们熟知的、经过反复验证的某一事实:或为客观真理,或为一种习惯性反应。

(18)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只要它存在着,就必然运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9)后人只要提起斜塔,就会想起伽利略。(《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例(18)为客观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因此,凡是世界上存在的物质,其一定是运动着的状态;例(19)为习惯性反应,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得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世界,比萨斜塔也不仅仅是比萨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更是伽利略探求与坚持真理的象征。故而,“后人提起斜塔”自然而然地便会想起斜塔上的实验,想起伽利略,这是一种习惯性的反应。这类的句子之所以采用“只要A,就B”句式,目的是突出强调条件,以此表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A分句真假不定

A分句真假不定,此时A分句所表述的条件往往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强调条件的基本性,表述的是一种委婉义;另一方面,同时也强调条件的重要性,表述的是一种强调义。如:

(20)大概的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

一辆车。(老舍《骆驼祥子》)

例(20)中,“只要”所引出的条件“有一百块钱”,即表达了这一条件的基础性,同时也表达了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其基础性在于这一百块钱是他(祥子)能够买得起的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最低条件,含有委婉义;其重要性在于有没有这一百块钱关系到他(祥子)能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车,强调这一百块钱对于他(祥子)的重要意义。

(三)A分句为假

A分句为假,此时我们常用“只要A,就B”这一句式来表达言外之意。

(21)只要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答应你。[2]

在现实世界中,太阳是永远不可能从西边升起的,而“只要A,就B”句式的语义就在于满足条件A,结果B就能实现,换句话说,如果无法满足A,那么B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例(21)用一无法实现的条件“太阳从西边出来”,委婉表达出“我答应你”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例(10)则表达出说话人心中一种美好的但是却无法实现的愿望;例(13)中不依靠美容等人为手段而自然地“减少一条皱纹”就同时光无法倒流是不可能实现的,表现出“我”的“悔恨”以及对“我的爱人”的怜惜、心疼之情。

四、结语

本文从句式结构、认知层面、语用价值这三方面分析“只要A,就B”这一句式。其中着重分析了句式的认知层面,主观推测层面,根据A与B间的制约与非制约关系,可分为顺向制约关系:0.5<P{B/A}≤1;逆向制约关系:0<P{B/A}<0.5;非制约关系:P {B/A}=0.5。客观反映层面:P{B/A}=1。

[1]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9-102.

[2]张学成.“只要A,就B”的句法、语义、语用的制约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89-95.

[3]丁力.语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2

[4]波利亚G.数学与似真推理[M].杨讯文,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457-458.

[5]丁力.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As long as A,B”

WU Xiu-xiu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Shaanxi,China)

The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As long as A,B”is a typical complex sentence of sufficient condition.The cognitive level of its analysis:In the aspect of its subjective speculation level,the relationship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onsequent constraints relationship:0.5<P{B/A}≤1,reverse restriction relationship:0<P{B/ A}<0.5,non restricted relationship:P{B/A}=0.5,which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constraints and nonrestricted between A and B of“As long as A,B”;In the aspect of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level:P{B/A}=1.At the same time,we make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as well as its pragmatic value,in order to obtain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ntence and its using value.

“As long as A,B”;the cognitive level;the subjective speculation level;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level

H14

A

1007-5348(2014)11-0064-04

(责任编辑:吴有定)

2014-09-19

陕西理工学院2014年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因果类复句认知层面研究”(SLGYCX1401)

毋秀秀(1990-),女,河南焦作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猜你喜欢

充分条件制约句式
集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量词
有限μM,D-正交指数函数系的一个充分条件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特殊句式
p-超可解群的若干充分条件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