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别 “太习惯” 了

2014-04-10陈忠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灵习惯新课改

陈忠

A校长到新的学校上任后,决定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来助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当他第三次走进中年教师S的课堂听课后,对S老师说:“我发现你的课堂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理解方面落实得很好,但是对于作者对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关注。”S老师听后很平静地答道:“这么多年来都这样,习惯了。”“习惯了!”A校长上任的这两个月来,已不止10个人对他说过类似的话。

是啊,“习惯了”!的确,面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真是“太习惯了”,因为许多年来都是这么过来的,管它新课改不新课改。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教师:“备一年的课,然后重复用了几十年。”这或许就是对“习惯了”的最好注释。今年是这样,明年是这样,以后年年也这样,最终便练就铁板一块的“习惯了”,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

“习惯”是一种定势思维,因为这样的“习惯”,我们才渐渐变得麻木,哪管它“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以,课改春风唤不醒,课标精神浸不进,仿佛练成了“金钟罩,铁布衫”,一切鲜活的理念袭来,我自“岿然不动”。这,太可怕了!

教育教学上的这种“习惯”,是极其不正常的事情,这种不正常,使得许许多多教师一生都手握着当初那张旧船票,一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总也登不上今天教育改革的“大船”。很多教师也就在这样的习惯中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变得一生平庸、毫无建树。

事在人为。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只要敢于打破这种“习惯”,每个教师都能大有作为。但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内外都不曾打破,也不愿主动去打破,因此才总是因循守旧,难以成长。打破往往是个痛苦的过程,所以,也很少有人愿意经历这样的痛苦。凤凰敢于突破旧有,从而涅槃出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新的活力。

澳瑞森·梅伦曾说过:“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切。”走出“习惯了”的泥淖,非易事,但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每个教师的心中都潜藏着改变自我的力量,目前最重要的在于唤醒。可以说,外部环境给了我们许多机会,而要唤醒,最终在于我们自己。比如,坚持每天反思,让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尽在掌握中,并敢于突破所谓的经验,于“成败得失”中发现教育的微光。同时,坚持读书,坚持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用理论浸润自己的“成败得失”,并从中发现许多教育教学创新的先机。当我们坚持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打破旧有的习惯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也自会创造一个新的自我,走入新的天地,从而“浴火”重生,超越自我。

有句话说得好,“破执才能通机”。其意是说,要破掉那些自己认为很执着去做的事情,才能寻找到新的机会;破掉习以为常的思维,才能寻找到新的机遇。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习惯使心灵麻木。”有人说:“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心灵的‘死亡。”所以,积极行动起来,突破旧有的、不符合成长的“习惯”,经历炼狱的过程,让自己的心灵永远充满活力。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404120)

猜你喜欢

心灵习惯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