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2014-04-09郭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郭琦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为预防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 调取感染病案临床资料并与总体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1982例患者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按照病症类型, 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 其中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方式高度相关(P<0.01);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 感染病症类型集中在肿瘤及严重外伤者, 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与手术切口, 年老体弱、切口污染程度、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 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结构较特殊, 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 但同时口腔与鼻腔、消化道等相通。颌面部又多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官, 口腔内牙, 咽部有扁桃体等结构, 本身就是有细菌的环境[1]。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口涉及无菌(I类), 污染(II类), 和感染(III类)三种。本次研究就口腔颌面部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 其中男1062例, 女920例;年龄8~73岁, 平均(48.92±5.92)岁;病症类型:口腔颌面部肿瘤936例, 口腔颌面部外伤311例, 唇裂302例, 口腔颌面部感染145例, 其他288例。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重大口腔系统疾病者, 手术为阶段性手术者, 术前有其他感染症状者。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从医院计算机病案系统中, 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基本个人信息及病情、手术操作、用药等治疗情况资料;调取感染病例并与所有被调查患者进行分析对比, 分析危险因素;统计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与病症类型分布。

1. 3 感染标准 感染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并发感染的部位分布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见表1)。

2. 2 相关因素分析 据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55岁)、住院时间(≥15 d)、切口类型、麻醉方式(全麻)、护理标准(常规护理)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2. 3 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其中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高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术后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与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据统计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几率在1%~15%之间[3]。

口腔颌面所处位置较敏感, 解剖生理结构特殊, 与口腔、呼吸道联系密切, 其温度、湿度适宜, 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此外因感染部位口腔活动频繁, 术后伤口出血、渗血的几率较大, 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4]。本次研究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 构成比26.83%, 感染率1.61%, 患者切口多为暴露, 又因口腔活动频繁, 感染几率较高;此外因口腔活动不便, 行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均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45例, 占总感染的54.87%。

控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提高护理标准, 研究中行优质护理者感染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者(P<0.01)。对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而言, 因切口位置特殊, 患者术后多不宜吞咽、咳嗽, 为维持营养而插管、鼻饲、切开气管措施较多, 对护理标准要求较高, 因此要制定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对院内病区的环境进行细致化管理, 保持室内洁净通风, 控制探视及陪护人数, 对室内消毒措施予以加强并定期进行抽查检测。对患者手术前后均予以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水平, 对卧床且长期需要雾化吸入支持的患者, 进行呼吸道清理支持, 以此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②规范侵入性操作, 在对患者予以气管插管、胃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操作时, 可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化操作, 使患者气道保持湿化, 避免感染的发生;③无菌原则的遵循,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灭菌消毒流程, 强化无菌观念[5]。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抑制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研究中使用抗生素两种以上者并不能有效的抑制感染, 说明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过量现象[6]。

综上所述,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 与患者病情直接相关, 特别是术中切口类型直接影响感染几率, 年老体弱患者并发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 提高护理标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胡友瑞.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3,18(15):111-113.

[2] 卢军,冯兴梅,崔明军.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8):3868-3869.

[3] 刘燕.2123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2(10):223-225.

[4] 李丽,李健珍,龚瑶,等.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27(6):657-65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5):310-312.

[6] 包荣华,陈杰,喻建军.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实用预防医学, 2010,19(3):390-39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为预防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 调取感染病案临床资料并与总体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1982例患者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按照病症类型, 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 其中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方式高度相关(P<0.01);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 感染病症类型集中在肿瘤及严重外伤者, 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与手术切口, 年老体弱、切口污染程度、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 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结构较特殊, 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 但同时口腔与鼻腔、消化道等相通。颌面部又多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官, 口腔内牙, 咽部有扁桃体等结构, 本身就是有细菌的环境[1]。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口涉及无菌(I类), 污染(II类), 和感染(III类)三种。本次研究就口腔颌面部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 其中男1062例, 女920例;年龄8~73岁, 平均(48.92±5.92)岁;病症类型:口腔颌面部肿瘤936例, 口腔颌面部外伤311例, 唇裂302例, 口腔颌面部感染145例, 其他288例。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重大口腔系统疾病者, 手术为阶段性手术者, 术前有其他感染症状者。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从医院计算机病案系统中, 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基本个人信息及病情、手术操作、用药等治疗情况资料;调取感染病例并与所有被调查患者进行分析对比, 分析危险因素;统计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与病症类型分布。

1. 3 感染标准 感染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并发感染的部位分布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见表1)。

2. 2 相关因素分析 据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55岁)、住院时间(≥15 d)、切口类型、麻醉方式(全麻)、护理标准(常规护理)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2. 3 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其中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高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术后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与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据统计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几率在1%~15%之间[3]。

口腔颌面所处位置较敏感, 解剖生理结构特殊, 与口腔、呼吸道联系密切, 其温度、湿度适宜, 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此外因感染部位口腔活动频繁, 术后伤口出血、渗血的几率较大, 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4]。本次研究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 构成比26.83%, 感染率1.61%, 患者切口多为暴露, 又因口腔活动频繁, 感染几率较高;此外因口腔活动不便, 行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均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45例, 占总感染的54.87%。

控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提高护理标准, 研究中行优质护理者感染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者(P<0.01)。对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而言, 因切口位置特殊, 患者术后多不宜吞咽、咳嗽, 为维持营养而插管、鼻饲、切开气管措施较多, 对护理标准要求较高, 因此要制定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对院内病区的环境进行细致化管理, 保持室内洁净通风, 控制探视及陪护人数, 对室内消毒措施予以加强并定期进行抽查检测。对患者手术前后均予以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水平, 对卧床且长期需要雾化吸入支持的患者, 进行呼吸道清理支持, 以此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②规范侵入性操作, 在对患者予以气管插管、胃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操作时, 可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化操作, 使患者气道保持湿化, 避免感染的发生;③无菌原则的遵循,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灭菌消毒流程, 强化无菌观念[5]。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抑制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研究中使用抗生素两种以上者并不能有效的抑制感染, 说明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过量现象[6]。

综上所述,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 与患者病情直接相关, 特别是术中切口类型直接影响感染几率, 年老体弱患者并发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 提高护理标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胡友瑞.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3,18(15):111-113.

[2] 卢军,冯兴梅,崔明军.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8):3868-3869.

[3] 刘燕.2123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2(10):223-225.

[4] 李丽,李健珍,龚瑶,等.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27(6):657-65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5):310-312.

[6] 包荣华,陈杰,喻建军.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实用预防医学, 2010,19(3):390-39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为预防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 调取感染病案临床资料并与总体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1982例患者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按照病症类型, 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 其中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方式高度相关(P<0.01);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 感染病症类型集中在肿瘤及严重外伤者, 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与手术切口, 年老体弱、切口污染程度、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 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结构较特殊, 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 但同时口腔与鼻腔、消化道等相通。颌面部又多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官, 口腔内牙, 咽部有扁桃体等结构, 本身就是有细菌的环境[1]。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口涉及无菌(I类), 污染(II类), 和感染(III类)三种。本次研究就口腔颌面部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 其中男1062例, 女920例;年龄8~73岁, 平均(48.92±5.92)岁;病症类型:口腔颌面部肿瘤936例, 口腔颌面部外伤311例, 唇裂302例, 口腔颌面部感染145例, 其他288例。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重大口腔系统疾病者, 手术为阶段性手术者, 术前有其他感染症状者。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从医院计算机病案系统中, 调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基本个人信息及病情、手术操作、用药等治疗情况资料;调取感染病例并与所有被调查患者进行分析对比, 分析危险因素;统计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与病症类型分布。

1. 3 感染标准 感染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并发感染的部位分布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见表1)。

2. 2 相关因素分析 据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55岁)、住院时间(≥15 d)、切口类型、麻醉方式(全麻)、护理标准(常规护理)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2. 3 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其中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高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术后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中1982例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 感染率为4.64%, 与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据统计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几率在1%~15%之间[3]。

口腔颌面所处位置较敏感, 解剖生理结构特殊, 与口腔、呼吸道联系密切, 其温度、湿度适宜, 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此外因感染部位口腔活动频繁, 术后伤口出血、渗血的几率较大, 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4]。本次研究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 构成比26.83%, 感染率1.61%, 患者切口多为暴露, 又因口腔活动频繁, 感染几率较高;此外因口腔活动不便, 行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均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45例, 占总感染的54.87%。

控制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提高护理标准, 研究中行优质护理者感染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者(P<0.01)。对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而言, 因切口位置特殊, 患者术后多不宜吞咽、咳嗽, 为维持营养而插管、鼻饲、切开气管措施较多, 对护理标准要求较高, 因此要制定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 对院内病区的环境进行细致化管理, 保持室内洁净通风, 控制探视及陪护人数, 对室内消毒措施予以加强并定期进行抽查检测。对患者手术前后均予以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水平, 对卧床且长期需要雾化吸入支持的患者, 进行呼吸道清理支持, 以此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②规范侵入性操作, 在对患者予以气管插管、胃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操作时, 可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化操作, 使患者气道保持湿化, 避免感染的发生;③无菌原则的遵循,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灭菌消毒流程, 强化无菌观念[5]。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抑制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研究中使用抗生素两种以上者并不能有效的抑制感染, 说明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过量现象[6]。

综上所述,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 与患者病情直接相关, 特别是术中切口类型直接影响感染几率, 年老体弱患者并发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 提高护理标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胡友瑞.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3,18(15):111-113.

[2] 卢军,冯兴梅,崔明军.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8):3868-3869.

[3] 刘燕.2123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2(10):223-225.

[4] 李丽,李健珍,龚瑶,等.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27(6):657-65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5):310-312.

[6] 包荣华,陈杰,喻建军.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实用预防医学, 2010,19(3):390-39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部分城市居民抗日战争了解度的调查分析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颈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术后感染因素分析报告
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感染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