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学界关于“中国梦”基本问题研究述评

2014-04-09郑波辉

实事求是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

郑波辉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 300387)

综述

当前学界关于“中国梦”基本问题研究述评

郑波辉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 300387)

“中国梦”是当前国内学界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主要围绕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提出背景和意义以及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来展开探讨,对这些论域相关代表性观点的梳理总结和简要评述,有助于厘清“中国梦”的理论脉络和抓住其精神实质,并为学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乃至“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中国梦 基本问题 述评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梦”并进行一系列相关论述后,中国梦迅速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思想并备受学界热议。当前,虽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学科视野、个体感受对中国梦作出纷繁庞杂的理论解读,但无论怎么解读,都绕不开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提出中国梦?怎样去实现中国梦?把这三个基本问题弄清楚,也就厘清了中国梦的理论脉络和抓住了其精神实质。本文即在总结梳理学界相关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力图为上述基本问题的解答提供一种相对明晰的视界和思路,进而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乃至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对一个概念的内涵而言,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考察中国梦的内涵,即为探寻和揭示其本质规定性。在这方面,虽然当前我国学者解读和把握的视角不同,但关涉的议题大致包括:

(1)中国梦的主体是谁?亦即中国梦是谁的梦?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中国梦既是“中国”这一人格化主体的集体梦——国家梦、民族梦,也是具体化为“中国人”的个体梦——家梦、个人梦。不少学者还进一步指出了中国梦所关涉主体的内在逻辑关联,即中国梦的主体是集体和个体的有机统一,个体是融入到集体中的个体,以集体作为自己的背景和平台;集体也不是一个空泛干瘪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组成,并以个体为依靠力量和最终价值依归。如陶文昭指出,中国梦包容了集体与个体,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与对立的,中国虽在文化传统上讲究集体主义,但中国梦必须落实到个人,以个人梦为基础。[1]李捷认为,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2]

(2)中国梦的客体是什么?亦即作为一种理想追求,中国梦所关涉的主题、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当前学界基本上都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以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发表讲话的基调来作进一步阐述,这个基调是:中国梦要实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学者们在认可这一基本论断的前提下,各自阐述时所体现的差别往往只是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而已。有的学者强调中国梦“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如江畅认为,在中国梦的三大价值目标中,人民幸福具有根本性和终极意义。[3]胡联合和胡鞍钢认为中国梦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梦。[4]也有学者强调中国梦是以文明方式来实现现代化目标。如郑必坚认为中国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用和平、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5]李君如指出中国梦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是实现中国现代化,是用文明的理念、方式和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6]还有学者对中国梦的内核作出“基本含义”和“本质内涵”的相对区分,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只是中国梦的基本含义,而其本质内涵是对基本含义的多维度展开,并从世界维度、国家和民族维度、民众和个人维度、历史维度等多重维度对中国梦的具体目标作进一步界定。[7](P11)

(3)中国梦之“梦”的特定内涵。有些学者为更好地定位中国梦,注意到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梦相区分,从而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如陶文昭指出,梦是自由自在的,能摆脱现实约束的。而中国梦作为政治专有词汇,这个梦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梦,而是一种有约束的、适度的梦。[8]陈晋也指出,中国梦诱人,但绝不虚幻,其所追求的目标始终是具体的,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连接起来。[9]

尽管当前学界对于中国梦内涵的解读,总体上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本意基本保持一致,没有跳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大框架,但在部分学者的相关论述中,还是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突出表现在:一是过分解读中国梦,有将之“庸俗化”的倾向。有人把中国梦当作一种时尚予以泛化,甚至把纯粹属于个人生活中的某些具体追求也打上“中国梦”的标签。诚然,中国梦是以通俗化的话语来表达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但通俗不等于庸俗,若把理想降为一般日常化欲求的水准,理想也就不再成其为理想。所以中国梦既要源于生活,但在目标定位上又要高于一般日常化生活;二是过分强调中国梦的物质内涵,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精神和文化内涵。诚然,中国梦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梦,而物质富足是现代化最突出的标志,但现代化绝不仅限于物质方面,缺少精神文化作支撑的现代化只是空有其表,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现代化。所以中国梦不仅是“物质梦”,更是“文化梦”和“文明梦”;三是过于强调中国梦的整体性——国家梦和民族梦,而忽视了个体在其中应有的位置。固然,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从字面上理解,这的确是一个集体化目标。但若止步于此,只突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忽视或不提“人民幸福”(尤其是个体人的幸福),就会使中国梦在价值目标上存在缺失,因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湮没了“为了谁”这一深层主题,也就失去了“灵魂”。同样,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力量之源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不重视民众的个人幸福境遇,在“依靠谁”这一重大命题上失去现实支撑,中国梦就会因丧失动力而流于虚幻。所以中国梦是“集体梦”和“个人梦”的“一体梦”,任何人为割裂都有违本意。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当前学界对于中国梦特征的解读,主要基于两种视角,一种是从中国梦自身内涵出发加以描述,另一种则是将其他梦作为参照,以比较的视野来阐发。

(1)基于自身内涵而阐发的中国梦特征。于基于中国梦自身内涵而衍伸出的特征性状,学者们主要作出如下描述:

其一,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通俗性。学界普遍认为,从中国梦的语言风格看,它较为通俗和大众,体现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气派。如辛鸣认为,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它从话语体系上对后者进行了创造性转换,使之更加亲和、清晰和具体。[10]江畅指出,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终极目标在当代的精辟概括和形象表达,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具有独特的中国魅力。[3]

其二,中国梦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以及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如冷溶认为,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11]陶文昭亦认为,中国梦既是高于现实的理想,又立足于现实,且可以通过现实不懈努力达到。[8]王为衡指出,中国梦既着眼于未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又立足当下,以实现“小康梦”为当前最关键内容。[12]唐洲雁则指出中国梦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连续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前瞻性,是继承与创新、现实与未来的统一。[13]

其三,中国梦表现为个体梦、民族梦、国家梦及世界梦等多个层次。关于中国梦包括个体梦、民族梦及国家梦,前文已有所述及,且达成学界共识。不少学者还进一步放开视域,将世界梦也纳入到中国梦的范畴。如辛鸣指出,复兴的中国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14]李泽泉亦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人民梦和世界梦……在世界层面上,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15]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基于自己的特定理解,对中国梦的特征作出其他方面的解读,如开放性、激励性、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等,虽然视角和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围绕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来阐发。

(2)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特征。就和其他梦比较研究而言,学界当前聚焦最多的是美国梦。在基调上,学者们多是从价值理念的不同,即“异质性”来阐发中国梦的特征。如石毓智指出,与美国梦片面追求个人的富裕、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个人成功及个人荣耀不同,中国梦更看重国家的富强、群体的和谐幸福、民族振兴及民族光荣。[16]朱继东亦指出,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强调个人价值以及个人奋斗和成功不同,中国梦更强调集体主义,将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并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依归。[17]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针对中国梦与美国梦根本不同的流行观点,指出不宜以简单化的思维看待二者的区别,将之强调过头。二者之间也有相通之处,有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如常欣欣指出,若简单地将中国梦看作中华民族的集体梦而将美国梦看作个人奋斗的个人梦,就陷入了误区,是将计划经济时代看待个人和集体关系惯性思维延续下来的表现。从源头上讲,先有个人梦,然后才有国家梦。集体是由个体组成,而非先有集体才有个体。[18]蔡德贵认为,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它们都追求“和”,即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19]饶毅也指出,正如美国梦并不完全排斥集体一样,中国梦无需排斥个人作用,而应吸收美国梦的开拓、进取、独立精神,通过鼓励个人积极性,达成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一致。[20]对此,笔者也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应该具有包容性。任何试图将中国梦贴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标签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对中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性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达到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中国梦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意义

1.提出中国梦的历史及现实背景。对于中国梦提出的背后深层的原因和动机,学者们主要是从历史的视野进行纵向把握以及基于当下国情、世情的现状来作阐述。

(1)提出中国梦的历史动因。一些学者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悲惨境遇,基于“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经验,强调国家富强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找寻到某种历史依据。如张可荣指出:“中国梦缘起于封建‘盛世’旧梦化成泡影的近代,是一个古老民族衰落后走向复兴之梦。”[21]石仲泉也指出:“千年中国的盛世与百年衰败的变奏曲,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背景。”[22]

(2)提出中国梦的现实考量。有些学者基于对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处境、目标任务等因素的考量,探寻了中国梦提出的现实背景。如辛鸣指出,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在13亿乃至更多人口的国度中、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去追求民族复兴、现代化、共同富裕及和平崛起等目标任务的。[10]韩庆祥则指出中国梦提出的五大现实背景:一是中国逐渐强大后自信的表现,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未来更高目标和梦想的政治动员与民众表达;二是塑造温和的中国形象的自觉努力,以此应对和消解中国逐渐强大后各方对中国的误读和误判;三是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现象,对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可以实现中国自强的一种自觉认知和坚定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确证;四是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物化生存、精神懈怠”现象,树立批判和超越精神,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五是针对现代化进程中要攻坚克难、凝聚力量、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要求,为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而树立起一面精神旗帜。[23]

2.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1)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学界对中国梦理论价值的探讨,主要围绕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来展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所以这中间存在着交叉重合之处,故对其分别归纳阐述只是从相对意义上进行。

其一,中国梦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如辛向阳认为,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新话语”。[24]孙红林认为,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内容及赋予了民族使命。[25]林培雄和刘光明也认为,中国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引擎。[26]

其二,中国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推动了其大众化转换。如史文清指出,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27]刘建武也指出,中国梦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新特征、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28]辛鸣则认为,以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述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略显抽象和意识形态化,而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通俗化话语转换,从而便于大众化传播和为民众接受。[14]

(2)中国梦的实践意义。学者们对中国梦实践意义的探讨,主要基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来进行:

其一,就国内视野来看,中国梦主要起到了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志和群众的期盼相融、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等作用。李君如指出,中国梦的提出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桥梁,并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组织队伍。[29]杨清明认为,“中国梦是当今时代协调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团结凝聚亿万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旗帜”。[30]资金星和资金议也认为,中国梦是执政党给人民描绘的美好愿景,它增强了人民的自信,并利于整合中国社会的各种力量。[31]

其二,放眼域外,中国梦还有一定的世界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国际关系和谐、提供发展道路示范与发展思路借鉴等方面。如李燕和王贵贤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在于:在本国和世界范围内实现包容性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并构建和谐世界。[32]王义桅认为,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必然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将破除西方发展模式、制度与价值为普世发展模式、制度、价值的神话,也鼓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社会主义信念。[33]孙来斌和刘近认为,对世界而言,中国梦更有价值的贡献在于提供一种新思路,亦即可资借鉴的新发展模式。[34]

从总体上看,当前学界对于中国梦意义的探讨,较为全面和充分,这也和当前中国梦研究中畅谈成就与贡献的成果偏多的现状相符,而对于中国梦提出背景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和不足。

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对于如何实现中国梦,当前学界代表性的观点为:

1.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该观点主要是基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强调党在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如辛鸣指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关键在于把党锤炼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样党才能制定实施把民族复兴引向成功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上来,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35]孙岩指出,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并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即有助于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的政治保证;有助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有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动力。[36]

2.中国梦的实现要遵循“三个必须”的思想。该观点直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的“三个必须”为依托,强调其对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指导作用。石仲泉指出,实现中国梦要明确其具体途径,这就是习近平所讲的“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和必须凝聚中国力量。[37]李君如指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38]还有不少学者从这“三个必须”中的单个方面进行阐述,其立足点在于强调实现中国梦要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聚合群体力量优势等。

3.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些学者从制度保障的视角,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如秦宣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为根本制度保障,要用共同的规则和制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通过制度机制凝聚中国力量。[39]佟玉华认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其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制度支撑和保障。[40]

4.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问题的解决。一些学者基于问题意识,强调中国梦的真正实现要以解决好中国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前提。如韩庆祥、王海滨认为,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改革发展至今,利益分配不公及其导致的发展活力不足和社会不够和谐等事关公平正义的问题凸显。这一问题不解决,不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难以保持,而且会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影响中国梦的真正实现。[7](PP12~13)王虎学指出,中国梦是基于中国成就更是基于中国问题提出的,旨在破解中国问题。而中国问题不仅包括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宏观”问题,也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系列阶段性的“中观”问题,还包括现时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微观”利益问题。[41]

从当前学界对中国梦实现路径的研究情况来看,很多学者的相关表述还显得空泛,未能就中国梦践行的“实然”现状尤其是面临的突出问题与难题作深入考察和对策探讨,这种基于问题意识的对策研究还亟待加强,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化现实路径,也才能早日美梦成真。

[1] 陶文昭.中国梦主体的包容性[N].学习时报,2013-06-17.

[2] 李亚彬.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李捷[N].光明日报,2013-05-09.

[3] 江畅.中国梦与中国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J].道德与文明,2013(04).

[4] 胡联合,胡鞍钢.中国梦:中国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梦[J].探索,2013(03).

[5]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N].解放日报,2012-12-03.

[6] 李君如.阐释中国梦,设计中国道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1-06-17.

[7]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8] 陶文昭.中国梦的理想与现实[J].人民论坛,2013(15).

[9] 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9.

[10] 辛鸣.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N].学习时报,2013-05-27.

[11] 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26.

[12] 王为衡.中国梦的历史自觉与现实照进[J].新湘评论,2013(01).

[13] 唐洲雁.中国梦: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J].求是,2014(02).

[14] 辛鸣.“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13-03-11.

[15] 李泽泉.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N].浙江日报,2013-05-17.

[16] 石毓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J].人民论坛,2013(15).

[17]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02).

[18] 理论界权威专家解读中国梦[N].辽宁日报,2013-04-22.

[19] 蔡德贵.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相通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0] 饶毅.从“美国梦”到“中国梦”[J].国际人才交流,2012(03).

[21] 张可荣.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2] 石仲泉.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23] 韩庆祥.中国梦背景、实质与内涵[J].人民论坛,2013(16).

[24] 辛向阳.中国梦一刻也没有脱离过马克思主义[J].党建,2013(10).

[25] 孙红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5-05.

[26] 林培雄,刘光明.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3-05-02.

[27] 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5-20.

[28] 刘建武.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J].红旗文稿,2014(08).

[29] 李君如.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07).

[30] 杨清明.中国梦的深厚背景和宽广视野[N].光明日报,2013-12-12.

[31] 资金星,资金议.试析“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32] 李燕,王贵贤.中外历史与现实比较下的中国梦[J].江南论坛,2013(07).

[33] 王义桅.“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34] 孙来斌,刘近.中国梦的多维解析[N].光明日报,2013-06-22.

[35] 辛鸣.“中国梦”引发集体共鸣的“三大背景意义”[EB/ 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2/c148980-20883395.html,2013-03-22.

[36] 孙岩.实现中国梦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04).

[37] 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N].北京日报,2013-05-20.

[38] 李君如.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N].解放军报,2013-05-12.

[39] 秦宣.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兼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探索,2013(06).

[40] 佟玉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中国梦[J].科学社会主义,2013(06).

[41] 王虎学.“中国梦”与“中国问题”[N].光明日报,2013-12-14.

责任编辑:哈丽云

D61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5.24

猜你喜欢

中国梦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