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2014-04-09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张 莉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河南 商丘476000)

面向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张 莉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河南 商丘476000)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中间业务、信贷业务和加速金融脱媒等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通过以互联网思维引领金融创新,推进业务创新,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在合作中寻求共赢以及加强人才、文化和技术建设等措施,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大有可为。政府则要在法律法规、监管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大数据

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发展开启了人类经济继金属货币、纸币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金融革命。2013年被称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各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推动了传统金融格局变革。

2014年,中央政府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写入工作报告,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形成跨领域冲击,正在撼动传统金融的利益格局。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如果不变革,银行将面临淘汰”;[1]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互联网金融正在撼动百年传统银行的稳固地位,使银行面对生存的挑战”。[2]面对互联网金融竞争新格局,商业银行需要在加强创新、寻求变革中取得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业态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金融需求方式、金融供给方式和金融市场创新推动下的产物。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交易习惯的变化以及众多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累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人文、社会和技术背景;[3]开放、共享、合作、整合、信任、共同体、云、普惠、解构、创新是其思想基础;[4]资金空间再匹配效率的大幅提升,商务模式的深刻变化和货币支付中介的充分转移,是其推动力量;[5]金融功能与互联网的耦合,金融功能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在基因层面上匹配,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基础。[6]总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在金融领域的必然反应。

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达成的基本共识是: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相互融合,特别是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服务,以及各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狭义是指以互联网平台直接开展的金融业务,目前主要有支付类、融资类、理财类和虚拟货币类等。谢平、邹传伟认为,在金融业不断加大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出现的金融融资模式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都不相同,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7]陶娅娜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它可以泛指所有凭借互联网平台实现金融业务的行为。[8]总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金融业态,它推动了金融交易的环境、范围、过程和方式的变革,但保留了金融的本质。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对中间业务特别是支付结算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金融支付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正逐步挤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第一,第三方支付在价格、操作便利化等方面都对商业银行构成了强大压力。第三方支付比商业银行网上支付收费更低甚至是免费,操作更快捷而且提供延付功能,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将资源优势延伸至线下,与商业银行形成新的竞争。第二,向代理基金、保险等领域渗透。基金代销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而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金代销业务,余额宝甫一推出便在活期存款业务等方面给商业银行形成了不小冲击。第三,构成业务替代效应。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各种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而且逐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第四,改变消费习惯。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形成了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的习惯,通过网络交易,减少了对商业银行服务的依赖。

2.推动信贷模式变革,冲击信贷业务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业务是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和赢利手段。商业银行偏好资本实力雄厚的优质客户,而排斥亟需融资支持的小微企业和普通客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大型企业的存贷利差缩小而小微信贷具有收益高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碎片化,普通客户的金融需求呈现出便捷灵活的特征。[9]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第一,冲击核心业务及其盈利。快速、广泛、低成本等是互联网金融突出特征,它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积累与挖掘,针对小微企业和普通客户融资需求量身定做个性化金融服务,直接抢夺商业银行客户、替代业务渠道,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和利润来源构成了挑战。[10]第二,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创新了征信手段,推动着融资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相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在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匹配、推动融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传统的大客户信贷领域必将被互联网金融渗透,其后果会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第三,从长期看,互联网金融将改变现有的信贷模式。互联网金融推动着“公众型小额融资市场”的形成,凭借强大的信息数据搜索、挖掘和处理能力,可更快捷有效地判断客户的资质,同时随着信用信息更大范围内的公开共享、随着借贷专业性业务的涌现和发展,有望通过整合担保线下金融服务公司等方式,形成不同于商业银行融资的“公众型小额融资市场”。进而,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将从“持有资金运作”向“持有信息运作”的模式转变,其营收模式也将从“利差+服务费”演变为服务费。[10]

3.加速金融脱媒

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面临金融加速脱媒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资金供求双方摆脱金融中介进行直接的金融交易。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金融脱媒不仅以不可逆的方式延续下去,而且将大大加快这一进程。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认为,互联网金融使传统银行面临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的挑战,资本性脱媒就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挑战银行间接融资;技术性脱媒是指随着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银行在支付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12]郑良芳、袁博等认为,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以及资金脱媒,正在逐步削弱着银行传统金融中介功能,挤压银行的生存空间,银行业有可能逐步沦为互联网产业链的末端,仅提供后台支持服务。[13][14]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加速金融脱媒,削弱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

总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全面的、持续的和系统的冲击。但应该看到,商业银行的相对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尤其在信誉、资金实力、信贷经验、支付结算、专业理财、风险防控以及历史和政策方面等都是互联网金融难以企及的。[15][16]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优势并规避劣势,通过改革实现转型与持续发展。

二、面向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一)以互联网思维引领金融创新,实现金融互联网化

第一,以互联网思维引领金融创新。将互联网平台“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融入到银行业务中,以理性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互联网金融浪潮,深化电子银行创新,有效结合和运用互联网进行金融的边界和市场拓展,培育差异化的互联网核心业务竞争力。第二,加快转型步伐。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IT架构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以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融入新技术、新生活和新商业模式;加强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树立高效、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形象。第三,依据自身特征和优势推进金融互联网化。商业银行根植于社会网络、经济网络、产业链条,融入各种商业生态提供金融增值服务,金融体系的互联网化使得交易信息变得更透明,风险控制成本更低,运营效益更高。[17]要根据技术潮流和机构实际,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和应用到银行经营运作的相关环节,依靠信息来组织与统筹银行的经营管理。第四,争做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引导者。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建立业务规范,主动发挥行业领导者的作用;同时,要成立自律性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

(二)积极推进金融业务创新

第一,支付业务创新。以便捷、安全、贯通、定制为标准,积极推动支付方式的创新,打造以线上收单、电子账单支付、跨行资金归集为重点的线上支付结算体系。第二,构建网络平台。把渠道重心转移到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传统服务;拓展增值服务,依托精准营销分析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及营销信息推送,依托定位技术进行服务导航,打造网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第三,创新商业模式。摆脱线上产品经营高度依赖物理渠道产品迁移的发展模式,强化适应网络经济以及线下线上一体化经营的产品创新,并通过智能终端自助服务与远程人工服务的结合,建立全新的远程银行模式,并构建物理渠道人工服务、自主电子银行服务之外的渠道和服务方式。第四,探索小微客户信用可获得性的新路径。商业银行可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供应链、产业链的合作,探索信用信息获取的新路径,形成软信息信用获取方式创新,降低抵押标准,解决小微贷款瓶颈。第五,拓展筹融资业务。依托自建或合作的电商平台,或借助电子银行渠道提供的电子商务融资服务,优化交易和融资流程,通过整合大数据来评估和实施融资,发挥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优势,拓展核心筹融资业务。第六,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不仅在设备完好、减少差错、流程优化、效率提高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开展服务链研究,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全方位制定解决方案,加快服务流程改造;通过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培训塑造服务型员工。

(三)提升客户体验及满意度,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能否在未来顺应客户端体验方式的变化并设计出与之适配的新服务,将成为金融企业能否保持服务竞争优势的关键。[17]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用户体验。第一,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审批环节,根据客户的消费偏好和业务特征,创新业务流程,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第二,要打破商业银行传统部门局限,把线上线下、行内行外的业务有效整合起来,通过电子渠道在行内实现用户信息共享,为跨渠道的服务、营销和策略协同提供坚实基础。第三,要充分运用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和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参与,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开放交互式接触,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第四,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大数据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规模剧增来改变现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洞见。[18]4要充分整合并深度挖掘客户的各类金融交易数据,在适应的基础上拓展客户需求,力争做到“比客户更了解客户”。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坚持职业操守,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四)搭建多边业务合作平台,在合作中寻求共赢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两者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共赢的局面。第一,推进同业连接和跨业对接,创新商业服务模式。不仅要实现同业连接,即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更要实现跨业对接,突出金融与非金融的一站式服务,即服务外延应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拓展,为客户提供全能型的服务。第二,分享商户资源与客户信息。在与制造业、零售业等行业合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积累了庞大的数据信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交叉销售,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客户数据搜集、积累、挖掘和运用机制,从而不断适应并创造客户需求,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联合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有效挖掘、培植新客户群,提高经营收益。第三,重构新的价值网络。商业银行可以成立新渠道载体,或和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与客户深度的基础性绑定,培育新的产业链;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合理把握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等参与方的竞合关系。第四,商业银行也可以参股具有互联网企业背景的金融机构,将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建立规范、安全、稳健的经营管理机制;另外,还可以自建或者收购互联网金融平台,以降低支付牌照获取、业务学习、人力资源等成本。

(五)加强人才、文化和技术建设

人才、文化和技术三位一体建设是商业银行面向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制胜之道。第一,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技专业人才的金融业务培训,培养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重视数据分析师团队建设,提高“存量数据”向“有价值信息”的转化能力。第二,加强技术投入和信息安全防护。加大科技投入,瞄准金融信息技术新浪潮,有效整合现有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体系进行深层次挖掘,将数据体系中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架构,提高处理性能和效率,实现内外部的信息交互和流程协同。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和信息保密机制。第三,推动机制文化重塑。推行金融创新与风险容忍的平衡机制,重塑内部协作机制。培养崇尚效率的文化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提高对新兴市场、新技术的敏感度,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三、结语

通过以互联网思维引领金融创新,推进金融业务创新,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在合作中寻求共赢以及加强人才、文化和技术建设等措施,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大有可为。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1]毛万熙.姜建清.传统银行不变革将被淘汰[N].中国证券报,2013-8-26(A02).

[2]廉薇.商业银行需应对好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三大挑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7-22(023).

[3]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1):80.

[4]王曙光.互联网金融的哲学[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6):53.

[5]谢尔曼,黄旭.商业银行再造互联网金融[J].中国金融,2013(24):62.

[6]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的逻辑[N].文汇报,2014-2-10(012).

[7]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

[8]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

[9]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109.

[10]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浙江金融,2013(10):31.

[11]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3.

[12]陶海青.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谋变[N].中国贸易报,2014-3-13(003).

[13]郑良芳.商业银行奋起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3(9):11.

[14]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66.

[15]邱峰.互联网金融冲击与商业银行应对[J].金融会计,2013(11):45.

[16]张晓芬,张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2):137.

[17]巴曙松,湛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15.

[18][英]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阳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编辑:李学迎)

2014-04-08

F832.33

B

2095-7238(2014)10-0054-05

10.3969/J.ISSN.2095-7238.2014.10.010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