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014-04-09成自勇汪精海高彦婷贾生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建设

张 芮, 成自勇, 汪精海, 高彦婷, 贾生海

(甘肃农业大学 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 言

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未来全球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依然存在[1],能否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人才的关键。近年来,为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旨在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2-3],它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更是学校与社会进行全面合作的一种平台和触发点[4-6]。农业院校的工科类专业由于学科、社会认知度及办学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很难具备建立校内一流实验实习基地的条件和基础,建设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降低教学成本,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教育相关法规和规定对高校校外实践环节提出了不少要求,但目前各高校校外实践教学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地方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思想认识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从学校到学院,在主观认识上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校内,轻校外;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7]。由于指导思想的不明确,理念上偏差,最终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关资源投入少。高校所获政府专项资金以及校外捐助,大多用于购置和修缮校内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真正能满足校外实践教学要求的,并且具有相当规模的校外产、学、研基地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校外基地建设形式主义严重,仅停留在签个合同挂个牌,应付检查的层面。

(2) 运行机制不顺畅,缺少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8]。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工科专业更是捉襟见肘,难以吸引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考虑到管理、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作为实践基地[9]。为此学院和系内部基地建设大多建立相关人员的私人情感的基础上,初期具有运行成本低、实习效果好等优点,但长期运行致使企业技术人员及工人对实习的学生热情不高,从而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一旦出现原来联系人员的工作变动,这种实习关系就可能立即被终止[4]。

(3) 实践基地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高度的仿真功能,不能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目前,部分基地只能满足学生的认识实习。由于企事业单位顾虑其会影响部门的正常运行,更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往往演变为参观,不具有实战意义,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甚至有的实习基地仅是一个挂名而已[10]。为此,有的学校则只给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将学生化整为零,让学生创造条件自己实习[7]。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与企业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仅停在“学”上,基本脱离科研和生产,不具备社会服务功能。

(4) 实践基地的师资队伍不稳定,专职实验教师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高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接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学术训练,缺乏广泛深入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与行业界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担负起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理论教学及科研较为重视,而对实践教学重视远远不够,导致原有实验教师纷纷设法转岗,教辅进人岗位常遭冷门而屡屡落空,最终导致实验员队伍青黄不接[11]。

(5) 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相比理论课质量评价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则明显滞后[8,10]。目前,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在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或仍不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做出公正而科学的评价,造成师生本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实践教学的质量往往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来实现,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0]。从部分高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来看,不同的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相应的效果也有极大区别,但却没有一个可行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来持之以恒激励教师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2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水利学科于2008 年开始对本科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大力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实践教育基地和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为改革试点,通过对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机构运营管理体系、实习实践环境、师资队伍等建设和实习实践方式等研究,整合校企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建立了校企互动、长期、高效的水利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以基地合作单位承接的实际工程项目为纽带,通过人员交流,初步培养形成了一批兼具较高科研素养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农水、水电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1 建立与企业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室

2010年12月,学校与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以校企共用、共建为原则,筹资建设了节水灌溉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滴灌设备测试系统、滴灌土壤水分运移研究系统、滴头流道研发与测试系统等。其中,滴灌设备及测试系统由大禹公司提供,其他配套设备由学校负责落实。该实验室的成功建设即满足了公司产品的研发、改进和检测,又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和实习平台。截止目前,该实验室已为600多本科生的提供了实验实习机会,有10余名研究生开展了学位论文试验,成为校企共建基地的重要着力点。

2.2 创新学生实习实践形式

(1) “请进来”的方式。对于企业(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设计任务较集中,吸纳学生参与数量较多的项目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即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教学和办公的硬件条件,邀请设计院一线工程师进驻学校面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每个项目由设计院专人负责,学校根据项目情况分配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设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设计,达到完成设计任务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2) “派出去”的方式。对于设计任务相对集中,吸纳学生较分散项目采用“派出去”的方式,即学校根据设计院承接的设计项目,分阶段、分批次的将学生派往设计院设计环节现场,由设计院负责学生的直接管理工作,由工程师面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近年来,学校通过灵活、柔性方式安排农水、水电等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时间,与设计院承接的实际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等工作结合,派遣学生到工程项目部实地从事工程勘探、测绘、设计、监理、施工等任务,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3) “接进来”的方式。对于设计任务时间紧、工作量大、双方已有类似工程合作设计经验的项目采用“接进来”的方式,即学校承接设计院的部分项目或承接其中的部分任务,由学校遴选具有工程设计经验的优秀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在校开展设计,设计院定期派总工或顾问进行总体把关指导。

2.3 严引进、重培养、互聘请的教学队伍建设模式

根据学校水利学科高学历、缺实践的师资队伍特点,采取严引进、重培养、互聘请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显成效。具体方案如下。

(1) 严引进。针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为主的高学历特征和年轻教师为多数的年龄特征,适当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高职称、高素质的中年教师,严格控制高学历应届毕业生的盲目引进,以便形成科学合理的师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

(2) 重培养。对现有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统筹,明确专业方向,分批次派往基地合作单位进行专门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实践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素养。目前农业水利工程和水利水电专业已有10多位教师到基地合作单位学习交流。通过实践锻炼,有3名教师考取了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证,2名教师考取了工程概预算资格证书,3名教师考取了监理资格证。

(3) 互聘请。学校及学院制定特殊倾斜政策,吸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单位的资深人员担当兼职教师。近年来,学校先后聘任1名技术专家为其兼职教授,聘任3名技术专家为其硕士生导师,而学院则聘请了5名技术人员为兼职实践教学教师。另一方面,公司也多次邀请学院高水平教师到公司讲学,并协助公司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校企之间的互聘互请制度,进一步充实了基地实践教学队伍,形成了一支热爱实践教学、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4 基于PDCA的实践基地管理机制

PDCA机制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12]。PDCA是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上述2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遵循这一管理机制,由校企联合组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简称为“委员会”)统一负责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等建管脱节现象的发生。“委员会”根据制订的长期和短期的基地建设规划,负责基地建设等重大事宜。基地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实习、实践等活动由“委员会”下设的“联系组”负责执行,“联系组”由校企双方基层单位负责人和业务技术人员组成。“联系组”每学期初向“委员会”汇报学生实习计划,每学期期末汇报实施情况,以便于“委员会”了解情况,完善管理。除此之外,“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转、执行情况,将基地的运转情况和检查结果作为院、系教学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

通过基于PDCA的“委员会”与“联系组”的面对面反馈循环式管理机制的实施,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让参与实践教学指导的每一位老师(校内外)以主人翁态度真正参与到了基地的管理和运行当中,使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始终处于策划实施、有效控制、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的循环状态。

2.5 开办“3+1”大禹创新实践班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增多,干旱缺水形式愈加突出,全国灌溉工程配套速度持续加快,节水灌溉专业人才需要量也随之剧增。然而我国现行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没有节水灌溉领域的相关培养计划,直接影响了该领域人才的培养进程。针对上述问题,2012年初,学校与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共建的校外基地,开展了本科“3+1”大禹创新实践班模式探索,制订了满足国家农业节水行业要求的节水灌溉方向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9月,首届大禹创新实践班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基础上成立,即在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上设立节水灌溉方向,学生在第6学期结束时自愿在农业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之间选择专业方向,选择了节水灌溉工程方向的学生组成“3+1”大禹创新实践班。该实践采取前3学年在学校学习为主,第4学年在公司学习实践为主、学校教师和公司工程师、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模式。

目前,该创新实践班已招收2届学生,首届18名学生顺利毕业,除合作培养单位录用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均到国内其他节水灌溉设备研制公司就业。该模式的推出既为基地合作公司培养了人才、又为国内节水灌溉行业培养了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3 结 语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要保证,地方本科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必须更为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社会资源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外实践基地,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中所处的劣势。通过几年来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校企合作交流持续加强,基地稳定性显著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明显提升,人才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本研究表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开发适合学校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学生实习实践形式,以更为灵活柔性实习安排适应企业生产任务,从而确保基地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吸收基地共建单位的独有资源,让其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实践教学队伍及学生的培养,让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高质量实习实践服务的同时,更让其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和所需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13-16]。同时,基于PCDA的高效教学基地的管理体制对基地可持续发展和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杨晨光,张宝敏.工科生实践能力不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0-10-03.

[2] 张旺君,周合兵.师范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31-134.

Zhang Wangjun,Zhou Heb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of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9,28(3):131-134.

[3] 李淑红,王京仁,王文龙,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2-103.

LI Shu-hong, WANG Jing-ren, WANG Wen-long,etal. Establishment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f animal science specialty[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7,26(6):102-103.

[4] 张清东,王中琪.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 59-61.

Zhang Qingdong,Wang Zhongqi.Mechanisms of developing outside—school practical bas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21(4):59-61.

[5] 姚金星,杜国锋.工学交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205-206.

[6] 魏明蓉,曾鸿鹄,张 华.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高教论坛,2009(5):91-93.

Wei Mingrong,Zeng Honggu,Zhang Hua.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J].Higher Education Forum,2009(5):91-93.

[7] 刘翠红.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8] 佘镜怀.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价体系的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2,16(3):51-56.

[9] 胡海青,朱家德.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企业集体行动困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51-59.

[10] 代显华,李忠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成都大学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3(1):8-10,24.

[11]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12] 蒋桂英,李鲁华,罗宏海,等.“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7):37,108.

[13] 刘义伦,刘铁雄.在改革工程教育中力促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1(6):22-24.

[14] 廖明宏,杨敬达,董槐林.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培养优秀软件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5):33-34.

[15] 易洪雷,薛 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39-142.

Yi Honglei, Xue Yuan, Zhang Caiyun,etal.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outside school based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ration alliance mode[J]. Experimental TechnoIogy and Management,2011,28(4):139-142.

[16] 林 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建设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