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斯多亚学派的灵魂治疗术

2014-04-09耿琳琳

关键词:本性学派激情

耿琳琳

(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6)

21世纪心理学及哲学践行(哲学咨询)的探索(如著名心理治疗师A.Alice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人们发现,古老的哲学斯多亚学派中蕴含丰富的治疗理论。于是,斯多亚学派以新的面貌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的灵魂治疗术逐渐被心理学家和哲学践行(哲学咨询)的从业者所关注。

一、灵魂的疾病:激情

灵魂处于肉体之中,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灵魂很难保持它神圣的本性。灵魂疾病的种类有很多,所有扰乱心灵平静的情绪都是灵魂的疾病。

西塞罗认为:“灵魂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种实体。并且只有脱离了肉体的束缚之后,灵魂才能显示出它的智慧。人是有灵魂的,虽然灵魂是看不见的,但它就在身体中。我们可以从人所做的事得出灵魂的存在。”[1]斯多亚主义者将哲学讲堂看作一种治疗染病灵魂的医院,认为除贤者外,所有的灵魂都有病[2]。那么多生病的灵魂无路可去,灵魂的疾病只能到哲学家的学园来医治。

斯多亚学派认为,激情是灵魂的疾病,是一定要抵制的。他们认为,激情是顺应命运的非理性情感,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例如痛苦、恐惧、欲求、快乐等。塞涅卡指出,愤怒是将他者置于毁灭之下从而毁灭自我的德性冲突,悲伤则是直接地毁灭自我的德性的忧郁,而恩惠很可能引导为控制他人的共同体的冒险[3]。斯多亚学派的激情观与柏拉图的激情观有所不同。在柏拉图那里,激情是处于理性和欲望之间的,它既可以被理性所用,也可以被欲望所用。当激情被理性所用时,激情就是好的;反之,当激情被欲望所用时,激情就是不好的。

在斯多亚学派那里,激情是非理性的,是对理性的颠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激情都是与人的本性不相符的,并且激情使人变得不自由。人因激情的产生而失去自由,激情会控制和束缚人的意志,从而在人类走向德性、走向自然的时候产生阻碍。斯多亚学派主张抛开一切外在的表象,专注于人的本性,回到自然本身;而激情是对外在过多的关注和执着,这些观念和印象把真正的、真实的自然本性蒙蔽了。在生活中,人们要正确使用判断。对于一件事情的正确的判断应该是伦理判断,而实际上人们会用价值判断进行断定。伦理判断是对一件事情是否真实地发生了进行断定,而价值判断是对一件事情是对自己好还是不好作出断定。价值判断这一简单粗略的断定会使人陷入激情之中。在这个激情的漩涡中,激情会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并在失去正确的判断后陷入更大的激情中,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而陷入非理性的深渊。“激情在其刚产生的时候就去察觉是比较容易的;疾病是通过征兆来向前发展的。这就像暴风雨的迹象在暴风雨之前出现一样,因而愤怒、爱情以及所有震撼灵魂的暴风雨都会有某种征兆。”[4]70所以要在激情刚一产生的时候就要进行哲学治疗,防止陷入恶性循环;这时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然而,当事人发现激情也并非易事。一般来看,激情的出现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激情是以显性的方式出现。这种激情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是容易识别的,例如恐惧、痛苦、担忧等。当激情刚产生的时候人们就能意识到或者一经提醒就马上醒悟了。但也有些人对这些显性的激情很难分辨,越是被提醒激情就越是膨胀,例如发怒。愤怒是激情中最严重、伤害最大的一种。塞涅卡用大量篇幅论证愤怒是不好的,伤害最大的,并极力强调抑制愤怒的必要性。塞涅卡对“什么是愤怒”进行了论述。他写道:“愤怒则是越过理性,将理性扫地出门。因此,由受到伤害的印象所激起的心灵的最初骚动与受到伤害的印象同样都不是愤怒本身;由此导致的积极的冲动不仅认同这种受到伤害的印象,而且还支持这一印象,这样才是真正的发怒。”[4]30由此看来,发怒已经是在心灵最初的激情起作用下更进一步的痛苦了。塞涅卡对愤怒的前因后果做了全面的讨论。他说:“引起愤怒的有两个条件:首先,我们认为我们受到了伤害;其次我们认为我们是不公正地受到了伤害。”[4]52可以看到,引起愤怒的两个条件似乎是可以理解并且充分的;但事实上,这两个条件还是盲目的价值判断在起作用。人所认为的自己受到伤害和不公正的对待这两个信念,其实与事实是不是相符合并没有得到确证。如果事实不是这样的,愤怒就是在没有事实基础上的激情发作,是一种自我伤害;而如果事实真的如信念所揭示的那样,那也不应该发怒。伦理判断应该指导人们什么是合乎自然的,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也许事实恰恰那样发生了,就是因为自然的旨意并在合乎理性、合乎自然的基础上发生的。这时发怒直接导致心灵的激荡,促使激情的产生。

另一种激情则是以隐性的方式出现,这种激情的破坏威力更大。激情以一种看似合乎理性的外表出现,这就是隐性激情的方式。激情是对理性秩序的一种破坏,不可能真正以理性的方式出现。有人说,难道面对敌人时我们不应该发怒吗?面对敌人时的愤怒也是非理性的激情吗?在这个讨论中,塞涅卡斩钉截铁地说,愤怒也是非理性的激情。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依靠的可不是对敌人的愤怒,而是英勇和果敢。恰恰是因为愤怒这一非理性的情感才造成战略失误、战争失败的,怎么能说愤怒是理性的激情呢?又比如,激情以追求世俗享乐和财富的形式出现,有人就被蒙蔽了,觉得这种激情是好的;可是追求享乐和财富是给自然的生活添加了一副枷锁,使人不能回到自然的本性中,而且这样的激情是被欲望所利用的。这正是激情对欲望的屈服和对理性的束缚。

二、作为灵魂治疗术的哲学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是建立在自然观、宇宙观和世界观基础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万物的生成、变化和运转都是遵循普遍规律的,这种普遍规律为人类所共有,这种自然法的精神也被斯多亚学派所接受。斯多亚学派认为,世界是由普纽玛构成的,是在遵循逻各斯的基础上合乎自然地运转的,自然本身是完善的;人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的自然性就是世界自然性的一部分;人也要按照自然去生活,这样才能使人的本性与自然和谐一致;真正的贤哲和想成为有智慧的人会用不同的药来疗伤[4]320-321。无论何种方式出现的激情统统是非理性的、非自然的,需要哲学发挥功用去给灵魂治病。人们要采取各种哲学方法不让自己被激情所困。例如,反思我的自由意志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用逻辑检查自己的信念是否可信,了解自己是否处于不动心的幸福境界,等等。哲学的治疗就是要带领灵魂回到自然状态,并继续在与本性和谐一致的轨道上向前行驶。克吕西甫关于激情的第四本书被称作“治疗之书”,因为它提供了生活疾病的治疗方法[5]。塞涅卡把哲学看作是使人走向德性的规劝,这正是治疗人类本体性的精神疾病的正确途径。医生使人的身体不受疾病的侵袭,哲学家使人的灵魂不受激情的控制。哲学首先是一种生活的技艺,它照看人的灵魂,使之健康、幸福[6]。还有什么比能够使人合乎理性、合乎自然的生活更好的技艺呢?只有在这种意义上,哲学才是有用的,才是必要的。

一旦人被激情所掌控了,就立刻要接受哲学的矫正和治疗。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越能帮助人及时回到幸福的轨道上来。塞涅卡在《论愤怒》中也提到:“最好是一发现疾病就是治疗它;然后,尽可能让自己少说话,并制止冲动。”[4]70虽说治疗灵魂的疾病要及时,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造成相反的结果。比如,对于愤怒这种特殊的灵魂疾病而言,就不能对它下猛药,以防把愤怒的情绪引向更坏的境地。对于愤怒这种灵魂疾病来说,塞涅卡认为,“矫正愤怒最好的方法就是延缓”[4]51,因为愤怒是强烈的,延缓就是让他平息一下。只有平静下来以后才能去作正确判断。这时候的延缓也是哲学治疗的一种方法,并不是暂时放弃治疗,及时治疗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人在激情控制的非理性状态下的时间越少,痛苦就越少,尽可能及时治疗就是要缓解激情带来的痛苦。

三、灵魂痊愈:不动心

“激情”是非理性的态度,“不动心”是理性的态度。灵魂的安宁就是要达到“不动心”的状态。面对一切都要不动心,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样。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外在的事物我们不能控制,那就消除它们对心灵的影响,以不变的宁静心灵对待变化万千的外界。爱比克泰德讲到教育的时候,对什么是我们可控制的、什么是我们不可控制的,作了说明。“接受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学会如何把自然的把握性概念运用到特殊事例上去,意味着把每一个自然的把握性概念都能合乎自然地运用到另一个特殊事例上去,从而进一步对我们所能控制的事物和不能控制的事物做出区分。我们所能控制的是自由意志和自由意志的所有行为;不能控制的是肉体、肉体的各个部分、财产、父母、兄弟、孩子和国家。”[7]

在这个意义上,接受教育也就是在接受哲学式的治疗和学习。在自然法则的支配下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对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事物作出区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能控制的自由意志使之顺应本性,对于不能控制的事物就任其发展不管,只是要保持自我内心的平静。塞涅卡说:“什么是幸福?和平与恒常的不动心。如何获得它们?……把理性放在硬壳之中。”[8]无论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怎样恶劣,无论你遭受了什么厄运,只要你是按照本性的指引保持心灵的安静,你就是幸福的。斯多亚学派的哲学给人提供一个硬壳,作为保护自已的盾牌,在这个理性的硬壳下使自己免受伤害。

灵魂染上激情的病,会使人陷入痛苦。如果深陷激情的病已经病入膏肓而又没有救治,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死亡。虽然激情使人不自由、不理性,但灵魂的顽症还是可以治愈的。塞涅卡和马克·奥勒留都曾提到过:“不用担心灵魂的疾病无法治愈,所有疾病都可以被治愈,因为这也是顺应自然要求的。我们所患的疾病都是能够治愈的,既然我们生来就能做到正确,如果我们想要自己进一步完善,自然本身也会帮助我们的。”[4]38“宇宙的本性带给每一事物的东西都是有利于它们的。当本性带给它们时,那是为了它们的利益。”[9]

我们在走向德性、顺应自然的道路时,也是回归自然本性的过程。要预防灵魂疾病就要做到:降低欲望,对外物无所欲求;追随自然,顺应理性去生活。这是顺应自然的要求,也是遵守神明的旨意。灵魂痊愈就是要达到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动心”状态。

这种“不动心”的状态就是幸福生活。斯多亚学派的残篇中曾多次提到“幸福生活”。而涉及幸福生活的地方多会提到不动心、理性、本性、德性、逻各斯、自然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只是涉及不同对象和不同角度时的各种称谓。其实,在斯多亚学派的观念里,这些概念都是指同一个东西,至少可以说这些概念之间都是互通的。例如:“幸福生活就是与自己的本性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活。”[4]347我想大概这一条也是总结了斯多亚学派的思想家们对幸福生活的看法。因此,斯多亚哲学家在生活哲学和治疗性哲学等哲学践行思想的规劝和教化上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人们过上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活。

四、斯多亚学派的治疗哲学是哲学践行的智力资源

斯多亚学派治疗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长达500余年的斯多亚学派,经历了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两大时代。希腊城邦文明的逐渐衰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文明的兴起,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整个社会处于历史的大转型之中。斯多亚学派正好历经了希腊动荡不安的社会转型,其哲学底蕴和伦理转向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结果。饱受战争和变动的人们在恐惧、惊慌、不知所措和惶惶不可终日中残喘苟活,要么消极堕落,要么放纵享乐。他们的灵魂已经染上顽疾,是迫切需要哲学来医治的。如此一来,斯多亚学派追求幸福和实际效用的治疗哲学就应运而生了。

斯多亚学派哲学的中心目的就是,从根本上对人类的各种本体性的精神疾病实施治疗,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是生活没有目标、精神没有依托等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哲学医师的医治去缓解和根除病痛。斯多亚的伦理学从以情感为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知识的规范性角度出发,其伦理学是治疗性的哲学,并以指引生存方向的方法为主。

今天,心理咨询被认为承担着对人心理疾病治疗的任务。斯多亚学派促进了心理治疗的发展。20世纪,哲学的治疗性维度与心理学的治疗性维度相结合,产生了几大新理论体系。如“认知行为疗法”,即CBT理论。其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人们认识并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认识并改变挫败自己的行为。纠正认知就是学会识别那些使我们感到难受的想法和信条,并把它们改变成更有益、更健康的思维方式。阿尔伯特·艾利斯受斯多亚学派哲学的启发,建立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即REBT理论,其理论主要是运用逻辑反驳信念的斯多亚学派的思维方式。

如果哲学只是纯粹的思辨,而不立足于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这样的哲学就没有任何价值。正如爱比克泰德所说,哲学家如果不能给人类灵魂的苦难提供医治,那么他的言辞就是空洞的。对人心理内部世界问题的治疗,不仅是心理咨询的任务,也是哲学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哲学践行是围绕治疗思想顽疾和认识障碍等问题展开的,并在这个方向上逐步兴起和发展开来。根据哲学践行,哲学家就是治疗精神和思想病症的医生。哲学践行思想的核心就是把哲学理论用于实践。如今,哲学咨询师,也称作思想分析师、思想咨询师,逐渐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就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斯多亚学派是新兴的哲学践行的思想源头,因此,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方法上,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对与之有异曲同工关系的当代哲学践行都有借鉴意义。

[1]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88.

[2] JM.Rist.Stoic Philosoph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3] 章雪富.斯多亚主义(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67.

[4] 强者的温柔——塞涅卡伦理文选[M].包利民,章雪富,等,编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 Shlomit C.Schuster.咨商和心理治疗的另类途径[M].张绍乾,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78.

[6] Martha C.Nussbaum.The Therapy of Desire: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13-15.

[7] [古罗马]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M].吴欲波,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6.

[8]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古罗马]马克·奥勒留.沉思录[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本性学派激情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本性最美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