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2014-04-09刘海苹王丽荣张家平张王乐元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分析题考试内容创新能力

刘海苹,杨 扬,王丽荣,张家平,张王乐元

(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刘海苹,杨 扬,王丽荣,张家平,张王乐元

(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传统的考试内容与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运用。阐述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蕴,列举传统考试内容及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结合作者所授《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思路并付诸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高校;考试;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与之相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神圣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近年来,对于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试内容与方法却不尽如人意。考试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尺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什么,怎么考,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意义重大。

1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蕴

教育发展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在古代书籍及学者们的言论中都有所提及。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说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不可见的无形质便是人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属于创新素质结构中的认知系统,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为实现一定经济或社会目的,具有的能够产出和获得一定新技术、新经验或新思想的能力。创新是推动人才培养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创新是一种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产生的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萌发求知欲而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有着丰富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并渴望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加以指责,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在大学校园所接受的系统教育。

2 传统考试内容及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影响

目前,高等学校的考试内容及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具体表现在:

1)考试内容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讲授教材过程中设定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将这些所谓的重点难点内容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刻意圈定,致使考试内容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学生只要课堂上记好笔记,圈划重点难点,考试之前背好笔记,便可顺利通过考试。通过调查反馈发现,学生考试过后,考前死记硬背的重难点知识都不记得了,恰恰记住的内容是课堂上非重点的内容。这种机械式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标准格式化思维方式,严重违背了学习认知规律,严重束缚了创新思维的形成。

2)考试题型标准化。 目前,高等学校在考试试卷中,使用的题型大多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及计算题,考临时记忆性的题型较多。而具有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如案例分析、论述题、应用题等很少。并且试题的答案是标准的、唯一的,限制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化。高等学校现行的考核方式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的评价依赖学生考试卷面成绩,造成偶然性较大,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水平。同时,也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也不能有效地对所发现的教学问题予以及时的调整与改进。这种考核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积极性。

3 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

参考当前国内外高等学校一些新型的考核方式,结合本人所授《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对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试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3.1 考试内容的改革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阐述了作为公路的主体——路基和路面工程的结构组成、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道路材料、道路施工与养护技术等知识。课程涵盖的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理解理论公式,又要注重实际经验及相关规范的更新应用。考试内容应摒弃所谓重难点内容的机械式记忆、格式化的标准答案,而应该是全方位、多能力的考核内容,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结合讨论式教学,给定平时成绩。讨论式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在实施讨论式教学法之前,先明确课堂讨论内容、讨论题目,并提前1周将题目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团队合作完成相关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讨论时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进行探讨研究。讨论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定一次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及考试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钻研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与发挥。

2)选取案例分析题,纳入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是向学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案例分析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下面以路面基层施工题目为例介绍案例分析题的运用。

【例】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全长32 km,施工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全路段的土质有黏质粉土、 砂土、重黏土,当地石灰产量很多。路面基层设计为石灰土,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采用厂拌法施工基层。为了保证石灰土基层的强度,施工中对压实度进行了控制,在铺筑面层施工前,发现在K1+500~ K6+800段已成型的石灰土基层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问题:

①背景材料中全路段有三类土质,哪些土质需要改善后可以作为路基填料?简述改善方法。

②该工程采用石灰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③简述石灰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很熟悉,能够从题目中找出知识信息,并且能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路基填料选择、石灰土适用范围及石灰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案例分析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因此,笔者认为该题型适用于本课程的考核。

3.2 考试方法的改革

借鉴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的考试方法,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1)授课过程中进行考核。结合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每组同学对问题认知程度、分析深度不同、参与积极性不同,由教师给予讲评和打分。同时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状况共同进行考核。这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2)分段考试。利用随堂时间不定期地进行一些小测验,时间20 min,测验内容为基本概念、理论公式、试验方法、施工工艺等。此项考核内容简单,学生只要课上认真听讲,便可获得成绩。该项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

3)开卷考试。期末考试以笔试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四道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依靠机械式记忆知识,可大大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烦恼。该项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

4 结束语

经过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学生反馈不用死记硬背了,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得到了锻炼。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考试学会学习,增强掌握知识的能力,并对学习的效果作以检验。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创新观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7.

[2]钱厚斌. 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5-147.

[3]胡继民. 改革高校考试制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190-191.

[4]高娃,杜元虎,于新.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5):43-45.

[5]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2009(4):35-37.

[6]康永祥.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教育探索,2012(9):91-92.

[责任编辑:郝丽英]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based o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LIU Hai-ping,YANG Yang,WANG Li-rong,ZHANG Jia-ping,ZHANG-Wang-Leyua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eilongja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university talents training in new period,and educational system is required to meet the needs of it. There are some weaknesses in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methods,which seriously constrain the students to form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us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he implic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and the adverse factors of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to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are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courseTheRoadbedandPavementEngineering,the reform thinking and practice about new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based o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are proposed,which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innovation ability;university;examination;reform

2014-06-09

2013年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69)

刘海苹(1982-),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G424.74

A

1671-4679(2014)05-0074-03

猜你喜欢

分析题考试内容创新能力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国成人高考内容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论能力测评导向的高校考试改革
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